第369章 降職外派,沙州刺史
作者:龍虎三條尾      更新:2020-11-23 11:50      字數:2264
  李二既然掏心窩的提前與他說這話,其實就是告訴他,即使撤職,也是暫時的,日後定會找機會恢複原職或者擢升。

  之前就有過這樣的例子。

  當年李二為了扳倒裴寂,撤掉長孫無忌的相位,但並不代表李二不重用長孫無忌,相反,是李二與長孫無忌故意做給裴寂看的,目的是為了麻痹裴寂,好讓裴寂認為他已經贏了,從而鬆懈。

  還有段誌玄,當初沒有乘勝追擊吐穀渾被撤職,不久後,有恢複原職。

  對於忠心李二的大臣,李二都不會真的處罰,很多時候都是走過場,表麵上是撤職或者降職,實際上是做給別人看。

  除非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的大臣,李二才會下重手懲罰。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李在古話鋒一轉。

  “但講無妨!”李二盯著李在古,目光中既有疑問,又帶著幾分期待。

  “臣已查到刺殺我的幕後指使者。”

  “是何人?”

  “是趙節?”

  “趙節?朕的外甥?”

  “正是!”

  李二眉頭一皺:“你確定是他?”

  “臣的人經過多番查探,已經知道刺殺臣的玉屏兒是趙節的人。”李在古不緊不慢道。

  李二的眉頭更皺,想了想道:“你雖查探到刺殺你的刺客與趙節有關係,可你是否有真憑實據證明是趙節指使刺客刺殺你?”

  李在古略微猶豫一下:“目前為止,並沒有真憑實據。”

  “朕沒有懷疑你的話是否屬實,但沒有真憑實據,朕也無法幫你。”

  “臣也明白無憑無據不能定趙節的罪。臣之所以告知陛下,是考慮到趙節是太子殿下的心腹。”

  “你是懷疑刺殺你的事與乾兒有關?”李二臉色微變,神色凝重。

  “臣不敢懷疑太子殿下,臣隻是覺得奇怪,為何臣拒絕替太子殿下辦事之後,便遇刺?當然,臣遇刺之事太子殿下或許並不清楚。”李在古不卑不亢道。

  “朕明白你的意思,不管乾兒是否參與其中,朕一定會借此機會警醒他,不許他胡來,否則朕廢黜乾兒。”李二沉著臉。

  李二知道,李在古若沒有把握,是不會當著自己的麵說懷疑太子。

  “此事既然沒有真憑實據,朕希望到此為止。你是朕的心腹,朕也不瞞你,朕知道近幾年乾兒做的事不盡人意,但朕還是希望再給乾兒機會。朕會委任玄齡為太子詹事,將乾兒教導好。”

  “臣明白,臣遵旨!”

  李在古也是一個父親,明白做父親的難處,也明白父親對兒子的那份關懷、疼愛之情。

  李在古決定將此事告訴李二之前,已經猜到李二不會追究趙節或者李承乾的責任。不管怎麽說,李在古沒有真憑實據。

  但李在古作為臣子,有責任將他所查到的,以及他所懷疑的告知李二。

  “至於趙節,朕會將他調離長安,去外地擔任刺史。”李二繼續道。

  “陛下英明!”李在古作揖道。

  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李二對趙節做出這樣的處罰,已算是給足了李在古麵子。

  李在古離開皇宮後,李二又收到彈劾李在古的奏章。

  彈劾他的人有太子和魏王。

  李在古知道後,第二天便向李二主動請辭。

  他願意辭去兵部尚書的職位。

  李二接受李在古的請辭,保留代國公的爵位。

  同時,將他調離長安,降職為沙州刺史。

  李在古沒有任何怨言,接受李二的安排。

  李在古正好借此機會,遠離李承乾與李泰之間的政治爭鬥。

  李二私下明確告訴李在古,將他降職為沙州刺史,目的有二。

  其一,為了堵住彈劾他的那些王公大臣的悠悠之口。

  其二,借此機會讓李在古去沙州鎮守,以防高昌侵擾大唐邊地。

  第二個目的才是李二真正的目的。

  其實,李在古與李二之前就已經收到情報,得知高昌與西突厥結盟,並且聯合攻打焉耆。

  焉耆是高昌旁邊的小國,早早就依附大唐,是大唐屬國。

  就在數天之前焉耆的使者趕到大唐,向李二報告了西域的戰事。

  焉耆身為大唐屬國,既然派了使者前來求救,作為天朝上國的大唐理應出兵支援。

  但是!

  李二與大部分朝臣考慮到高昌也是大唐屬國,若直接出兵幫助焉耆,依理不符。

  雖然高昌暗地裏有搞小動作,但表麵上還是依附於大唐,並且也沒有直接侵害大唐邊地。

  李二與朝臣商議過後,最終決定不出兵支援焉耆。

  因為如果出兵,自然會與高昌開戰。

  大唐雖不出兵支援焉耆,但派來使者前往高昌,要求高昌從焉耆撤兵。

  與此同時,委任李在古為沙州刺史,就是為了給高昌施壓,讓高昌立即從焉耆撤兵。

  李在古的威名遠播,高昌與西突厥都知道他的厲害。

  在高昌和西突厥看來,李二委派李在古出任沙州刺史,目的是為了提醒高昌,若不敢聽大唐的話,繼續攻掠焉耆,大唐戰神就會趁勢率唐軍支援焉耆。

  高昌王麴文泰接見了大唐使者,同意從焉耆撤兵。

  高昌是撤兵了,但這次高昌聯合西突厥攻拔焉耆五城,掠奪男女一千多人,並焚其廬而去,導致焉耆損失慘重。

  高昌王麴文泰之所以聽從大唐使者勸告撤兵,主要是知道了李二新委派的沙州刺史是李在古。

  懾於李在古的威名,高昌唯有從焉耆撤兵。

  李在古到任之後,大唐西邊邊境一片安定,沒有國家、部落敢侵擾大唐西部。

  李在古此次出任沙州刺史,帶了不少天策府的人一同前往。

  他兵部尚書的職位是撤掉了,不過天策府的副統領之職還在。

  李二還吩咐李在古借此機會,將天策府的人安插在大唐西部,以及安插進周邊國家、部落之中。或者策反、收買周邊國家、部落的人員為大唐服務。

  李在古在沙州更能發揮他的才能,不用像在長安的時候,束手束腳,還老是為了應付朝中各派的爭鬥而難以放開手腳幹一些實事。

  太子一派和魏王一派知道李二調離長安,降職為刺史後,也就不當李在古一回事。

  可是,他們都不知道,李在古這是以退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