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支離綿密 情理之中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1-03-15 17:17      字數:3283
  席樂榮決然出手。

  所用手段,正是方才用以抵禦“劍中錘”的“衡·天鉞”。

  薑敏儀微微動容。這等根本道術,能夠在自身狀態並不圓滿的情形下再度使出,已足見其高明了。

  席樂榮動作迂緩,三進三退,然後一拳直出。單單以動作緩慢這一條來說,倒是與薑敏儀的“劍中錘”有幾分類似。

  棋盤之中,變化無窮。

  縱然你力量再大,算路再精,也不可能窮盡一切,徹底掌控局麵。或許在你為自己的技高一籌和絕妙著法沾沾自喜時,對手的下一步,便蘊藏著出人意表的轉身之策。

  所以,縮小棋盤,中止變化,將一個整體枝解成數個、數十個有限的局部,才是真正“終結”的良策!

  隻是道理人人會說。若要真正貫徹,卻並非腦海中靈機一動,得到了什麽啟示,便能立成妙法。若如此想,也太過不尊重仙武之途的浩瀚道術,以及席樂榮如今所臻的精深境界!

  將這高屋建瓴之構思演化為具體的神通之象,少不了磅礴細致的“實行之路”。

  看似空柔之拳意,一擊加身。

  空空蕩蕩,外象不彰;但是薑敏儀立刻體會到了這一招的妙處!

  道術根基,鬥法體係,被分作外鑠之法,內振之法、內外相連之法三門。

  外鑠之法,割裂作六十四個分枝;

  內振之法,亦割裂作六十四個分枝;

  內外相連之法,推演出九十九種變化。

  由此三者相合,各自演生的變化數,又多出數倍。

  這等劃分之法,本是源自武域中的一部通典,講述力分內外、各自下手之處的道理,未曾想仙武相合之後,卻能作出一篇大文章,從而大放光芒。

  席樂榮緊緊抓住了一點。

  神通之數雖然無窮,但是其法力外鑠、內外相連的“起手式”卻始終有限。把握了這些變化,等若是從根子上將“棋盤”縮小了;己之真力,亦可針鋒相對,各自遏製。

  在薑敏儀的感受中,這一式之下,仿佛周身穴道皆被刺中,欲要抵擋來力,非得付出極高的代價不可。

  這一招並不犀利,不講究一口氣將敵人擊倒;看上去絕不致命,起碼並未給人以心旌搖動的緊迫感。

  但是其妙處卻在於,無論從任何角度,你若要反抗這一式,都要付出勝於來力的代價。

  這是一種無死角的碾壓。

  這一擊之後,席樂榮損失法力、精神固然不小;但是他的敵手,卻必然損失更大。

  薑敏儀回憶陰陽洞天之戰的見聞,不得不承認,席樂榮是走出了一步。

  捫心自問,兩種道術擺在自己麵前,一種是專務攻殺,霸道絕倫,不死不休之術;另一種是席樂榮這一種全麵壓製之法。確然是後者更優。因為所謂避無可避、一擊致命雲雲,看上去無懈可擊,其實終究有一廂情願的成分。

  當你目的專注,務隻以斬殺敵手為目標,自然便有“隻及一點、不及其餘”之嫌,也會給人以騰挪的空間。

  薑敏儀瞬息之間判斷出——

  麵對這一式,回避是完全無用的,唯有正麵應戰。

  此念的是正解。

  席樂榮成就此術,豈是閉門造車?給予他根本信心的,便有兩事,由此驗證了他這“縮小棋盤之法”神妙無礙。

  與麒麟一族林弋交手,中招之後,看似神妙莫測麒麟一族瑞氣複元之法,亦大受製約,急切間難以恢複氣機。剖析毫厘,原來麒麟一族瑞氣法門,亦在六十四種“內振之法”的分枝之中。

  再譬如若是與軒轅懷再度交手,軒轅懷那化身退避之法,在“衡·天鉞”之下,卻再難奏效。經聖教幾位道境大能推演,軒轅懷那一門道術,亦在九十九種“內外相連之法”的分枝之中。

  這並不意味著席樂榮破解了麒麟一族本命瑞氣神通、軒轅懷的劍術神通;又或者對於其中精奧,盡數了然於心。其實說到底,這隻是在敵手動用法門之時,在此開合門徑之中,疏而不漏,從而予以你強有力的遲滯阻撓。

  然而,席樂榮並未注意到,薑敏儀讚歎之餘,麵上似乎多出了一絲古怪的神色。

  薑敏儀出手抵擋。

  這是這所謂的“抵擋”,不過是伸手一攔,頗為隨意。是她情知鬥敗,戰意已失?

  果不出所料,在“衡·天鉞”全方位的碾壓之下,薑敏儀如被大風吹散,退出三四裏外,這才身軀搖曳,緩緩站定。

  席樂榮心中微訝。

  中了“衡·天鉞”之後,譬喻而言,就像是凡俗武夫誤服了“軟筋散”一般的藥物,斷然難以站立得住。

  若是雙方皆在完好狀態下交手,也就罷了;可是薑敏儀動用“劍中錘”神通之後,僅僅餘下一絲精力,再中一擊,無論如何也要瀕臨那真正的“極限”了。

  這是……

  席樂榮步履從容,緩緩靠近。

  直至二人相隔僅有三四丈許,四目相對。

  終於,還是席樂榮打破了沉默,沉聲道“你尚有餘力?”

  薑敏儀緩緩點頭。

  席樂榮思索了一陣,還是繼續問道“多少?”

  薑敏儀似乎深吸了一口氣,精光泛起,肌膚之上隱約可見一絲精微氣機滾過。

  席樂榮眸中明顯現出一絲詫異,然後搖了搖頭。

  觀其神色,似乎驚訝、失望、意外、慶幸,兼而有之。

  同時,他亦是如剛才的薑敏儀一般,周身精微氣機,一浮一滾,一起一落。

  這一回,輪到薑敏儀眸中現出一絲驚奇。

  席樂榮又道“我自問道術無礙。你的底力支撐,源自那裏?”

  薑敏儀坦然一頷首,道“正是。”

  隻見她雙目微閉,額頭處一枚小小的印信之形,立刻浮現了三息,旋即隱去。

  又是一陣沉默。

  薑敏儀言道“若你是動用精進之前那名為‘天鉞’的神通,或許能勝。”

  席樂榮此刻已恢複了從容,淡然一笑道“到了此時,還要動用攻心之策麽?隻是‘可能能勝’而已,並非‘必定能勝’。如此鬥法,更有可能會輸。再者說,你搶先以神通相攻後,你我皆非神完氣足。那‘天鉞’之法,是動用不出來的。”

  薑敏儀正色道“並非攻心之法。”

  “我心固一意求勝,執著甚深。但是與你席樂榮的兩戰,皆未能盡己之心意。在你席樂榮看來,我此時所言,未免有得便宜賣乖之嫌;但這的的確確是我心中所想。”

  席樂榮搖頭道“不必如此。你薑敏儀既坦率如此,席某也之言無妨。真幻間中的那一敗,我確實是不服的。但今日這一戰,雖出乎預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二人這一番對話,外人若聽聞了,不免在雲裏霧裏。

  原來,“衡·天鉞”之法若是與旁人交手,至多可動用二擊。二擊之後,席樂榮自己的法力精氣固然降低至一個“底線”,但對手遭遇壓製之後,卻是無限接近於“無”,僅能吊住一口氣而已。

  而薑敏儀將武道大印煉化正名為“白虎印”之後,冥冥之中已然多出了一重妙用。自己一身精力低微到一個限度時,便會被鎖住,維持己身戰力不失。

  這個限度,隨著薑敏儀道行愈高而逐漸增長。

  此時此刻,這個“度數”是二十五分之一。

  恰好,席樂榮連續動用“衡·天鉞”之後的底線,亦是二十五分之一。

  可以想見,薑敏儀憑借白虎印而成的“底線”之力,絕非倚仗其便金剛不壞、不死不滅了,世上自無這等好事。若是所承受的創傷足夠直觀、強悍,那麽這一“底線”,便有可能被打破。

  這也是薑敏儀說若用精進之前的“天鉞”神通,反而可能取勝。

  反言之,若不能打破,亦屬尋常。若果然如此,席樂榮所餘餘力要遠較現在為低,自然是有敗無勝了。

  真相到底如何,除非二人法力恢複之後再試過一回,方能揭曉。

  但是如“衡·天鉞”這更為高明的手段,長處在精密控製,卻是一定打不破“白虎印”的底力支撐的。

  席樂榮轉過身去,目視遠方。

  誠如他所言,真幻間中之戰,他內心深處是極難坦然視之。那是在無數天時地利、機緣巧合之下構成的“錯誤”。但是今日這意外的結果,卻不不能說令人難以接受。

  因為薑敏儀的道武尊認可、得了武仙印傳承、成為武道正朔,已然是既成事實。

  一脈道統之傳承,影響力何其巨大?武仙印鎮壓一域,更不是橡皮圖章。薑敏儀得了如此巨大的機緣和好處,必然會對她的道途產生深刻影響,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結局。

  對此,席樂榮有清醒的認識。

  隻是,這種“深刻影響”——或者說“好處”;有可能是修道中的長遠之利,未必會在元嬰境時產生太大作用;也有可能相反;又有可能兼而有之。

  席樂榮原本判斷,此等“好處”,應該是服務於久遠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這一戰自己當能取勝。

  如今揭開謎底,這“好處”卻來得更快。雖然不遂人願,但也確實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