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二重勝因 道路三轉
作者:巡山校尉      更新:2021-03-15 17:17      字數:3410
  火光綻放而複生,隻是看上去愈發明豔三分。

  利大人大袖一推,早有一道綿密精巧的力道,構成壁壘,抵擋住心苗之焰的一切演化可能。

  火苗成型之後,同樣一騰一躍,忽然迸發。

  然後浮景略去,又是一枚全新的火苗。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反複變動七次。

  但若說這僅僅是套娃般的把戲,倒也不妥。因利大人心中感知極為敏銳,每“脫胎換骨”一次,這火苗就別有一種懾人味道,似乎給人的壓迫力,也愈來愈足,迫使你不得不全力應對。

  第八道火苗“脫胎”之後,形勢陡變。

  宛若平靜的湖麵被丟進一枚石子,立刻亂紋蕩漾,眼前一切景象,也瞬間變得模糊不定;五感所及,無有定準。

  幻術!

  但利大人紋絲不亂。

  他那以靜製動的法子,早已料準了荀申可能的一切手段。幻術神通作為一門大宗,自然在利大人備案之內。

  隻見他右手食指拇指環繞成圓,靠近唇前。

  然後猛地一吸一吐,一道精純煙霧自口中吐出,穿越二指圓圈,將幻術侵蝕之功,完全阻隔在外。

  能夠被利大人擇中,抵擋方麵的神通秘法,自然非同小可;霧氣相融之下,目中所見一切,立刻歸諸穩定。

  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又有新變化。

  變化源自於先前那仿佛“無用”的“道具”,因明霧沼。

  利大人目中清楚望見,此刻浮空飄蕩的數枚因明霧沼之中,各自騰湧出一枚火焰,正是“五火心苗”之法門。

  果然是有後手的。

  利大人目光一冷。

  好在他另有手段備下。左臂輕輕一抬,一道既如簾幕、又似屏風的異種氣機浮起,便要將這一路神通接下。

  但是下一刻……

  他心頭隻感空空蕩蕩。

  利大人已知不對。

  這一門簾幕神通,中和萬象,皆會形成柳絮之形,紛揚落下;如今兩道神通相接,何至於全無反應?

  急抬首再望,那“因明霧沼”依舊是好端端的立在半空,仿佛從頭至尾並未發生絲毫變化,哪裏有催動了“五火心苗”的跡象?

  自己這神通,分明打在了空處!

  這才是幻術。

  原來,自己已然中了幻術。

  二人功力相若,自己又完好無損,為何竟不能抵擋?

  但這些念頭此時已不得不拋在腦後。

  因為,荀申身影,悄然間已不可見。

  利大人心念疾收,全心防備。

  但是此時已然遲了。

  隻聽“嗤”的輕微一聲響動,然後胸前微微一刺痛。

  荀申最善攻隙擊弱的一門神通,已然中的!

  同時荀申一擊遠遁,已縱身裏許之外。

  利大人麵色微變,稍一權衡,在荀申如弓弦蓄勢而返之前,終於還是動用了“丹元振本”之術。

  見利大人果然走出了這一步,荀申不再遲疑。

  觀山,九連環。

  一,二,三,四……

  勢如破竹。

  一切變化都已終止,沒有任何懸念。

  觀山九連,九弋九振,恰似一一對應。

  固然“九弋”須得保留最後一次機會,不能輕易動用;但利大人卻能以自斬幻術抵過了。所以二人爭鬥,恰好能完全抵擋住荀申的最強手段。可是此時此刻,丹元振本之法被意外的浪費了一次,所以此戰結局,已不問可知。

  利大人最後一次氣機衰落下去,果然並未恢複。

  在觀山第九擊及身的一瞬,利大人不能抵擋。

  一道尺許大小的素符飄然出現,托住利大人身軀,虛空騰挪於十裏之外,避開了這沛然難禦的一擊。

  除去之前試探性的交手,真正分勝負的時刻甚是短暫。不過區區十餘息,本次清濁玄象輔界之爭,最受矚目的爭局之一,已分出了勝負。

  荀申深吸一口氣,倒是並未現出太多喜悅之色。

  他這一門“五火心苗”,固然是極高明的幻術。

  其中之精義,其實自歸無咎和禦孤乘當年陰陽洞天之中所得甚多。認真說來,禦孤乘那一門三位一體的鬥法,對他借鑒不小。

  不過,話說到底,如“三分歸一隅”、“吊息存神法”這般支撐一人超越承受極限的法門,畢竟稀少;隱宗之內,也不易尋見替代法門。再者說荀申本身之道行,也並未臻至無暇至境。所以這一道“五火心苗”神通,雖然爆發力極足,但是也隻能做到在輕描淡寫間將一身法力發揮至幾乎滿盈的地步。

  再往前走,便是雷池了。

  就荀申自家而言,此神通的是豐沛圓滿不亞於“觀山”的高明絕著,不容任何人小覷;但若說“超越極限”四字,到底不能。

  換言之,此術雖強,若是利大人將一身道行潛力完美發揮,當是能夠抵擋住的。

  之所以結局大相徑庭,勝敗就此分野,原因有二。

  其中之一,自然是荀申的“知道”。

  對於這一戰的意義,荀申認識更為深湛,這一點是利大人所不及。

  正因為認清了其背後所負擔的一切,所以此身此心、方能真正全力以赴。

  倒不是說利大人便有所保留。捫心自問,他自然也是認為自己已竭盡全力了,對於荀申這對手,更沒有一絲一毫的輕視。但是此等心意加持,層層加碼,無有止境,有固然勝於無。

  縱然你自以為已經動用了一百二十分的全力,但是對方有額外動力支撐,便有可能發揮到一百二十五分。

  以對方的更高標尺來衡量,這自然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未盡全力”。

  但若僅僅如此,還不夠。

  若僅有這一條因素,那麽荀申至多打得自信一些,從容一些,甚或隱隱約約占據些許優勢。若是一舉致勝,終究還差了半步。

  另一因素,便是“因明霧沼”了。

  其實此物之中,荀申並未設下任何手段,當真隻是一道純粹的“道具”而已。但利大人卻不敢如是看,不到此戰終局,不敢斷言此物“無用”。所以至始至終,利大人皆要勻出一絲精力,關注“因明霧沼”中的變化。

  這一絲絲分心,用於常時本也無礙。但是在此時此刻,和第一重因素相合,卻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形之間,將利大人的“承受極限”拉低到了“五火心苗”之下。

  此法看上去,隻是一道障眼法而已。

  其實哪裏有如此簡單?

  試想,若在此地對戰的並非是荀申,而是換作其餘人使用了相似法門,誰還會對這“因明霧沼”如此上心?就算一開始懷疑你暗藏了什麽詭計,但是見你遲遲未有動作,再以法力試探之後,便自然會將其放在較為次要的位置;哪裏會如此銘心刻骨,念念不忘?

  此策略之所以能夠成功,牽製敵之精力於無形間,正是因“兵仙人”名聲太盛之故。

  形勢、底蘊、根基,運氣,皆是自身實力的一部分;既往聲名,自然也可算作自身“底蘊”的一部分。

  荀申自評道術之途,第一階段之成熟,是機變莫測,奇略百出,終於大成;而第二階段,成於觀山九連環成就之日,卻是巧變藏於精微,道術匯同一本;今日,方才算是第三階段。雖正大之中暗藏機略的風格不變,但他也不排斥、甚至樂於動用一切於己有利之因素——包括看似已然摒棄的種種瑣碎繁複之法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時至今日,這八字才得真味。

  荀申轉念回想,若是二次清濁玄象之爭中悟到了這一步,多作迂回,而非急於一統。那麽當日那一戰,自己未必沒有機會取勝。

  利大人出神良久,終於轉過身,一步迎了上來,平靜言道“恭喜陸道友了。”

  他此時雖然氣色不佳,但更多的是此身不在最佳狀態、又不能動用丹元振本之法的緣故,倒是看不出心緒低沉的跡象。

  實則到了最後關頭,盡管勝負未分,利大人還是隱約生出了一絲感應。

  丹道之法雖好,但是麵對荀申這樣的對手,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子,終究不能久守。

  思忖一陣,利大人又道“不可否認。這一戰幹係甚大。但是這一戰之勝負,不會是最終之曲。”

  荀申微一點頭,平靜言道“我等著。”

  利大人不再言語,袖中取出一符,旋即環繞其身,引動之後,便一舉遁出界外!

  荀申調息一陣。

  辨明方位,縱身往正南方向趕了過去。

  百餘息後,已然望見,四人激戰甚酣。

  四人功行,旗鼓相當,倒也是一對好對手。

  神通道術與妖族較力鬥狠的手段相互間雜,也是將方圓數裏處,攪得一片狼藉。

  其實休看四人鬥得熱鬧,其實無論是林侗、石英子,還是申屠鴻、箴石,此刻都有些心猿意馬。

  方才一道遁光縱出界外,四人都依稀看見了。隻是雙方戰場相隔甚遠,分辨不出是利大人、荀申中的哪一位。隻是各自心中一沉,知曉那一頭已分出了勝負。

  隻要不是吊著最後一口氣的慘勝,那麽那一頭獲勝之人,就直接決定了這一座清濁玄象輔界之爭的勝負。

  因鬥得甚緊,四人也無瑕動用身上所藏聯絡秘寶。這也沒有意義,料想那獲勝之人,很快便要尋來。

  四人便在這恍惚忐忑的心境中,又鬥了三百餘招。

  此時荀申一旦露麵,石英子、林侗固是麵色一沉;而申屠鴻、箴石,卻是毫不掩飾的露出喜意。

  又拿下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