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豐都
作者:千江花火      更新:2020-05-03 01:42      字數:604
  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隻之一,為儒教八神之一。也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於古代儒教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

  城隍的職能:

  守護神:守護城池、國家。

  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

  城隍在明清以後,成為一個神的官職,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為省級行政區所奉祀,相當於陰間的巡撫。府城隍相當於陰間的知府,縣城隍相當於陰間的縣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曆史人物。

  古代教人做官的黃六鴻寫道,新縣官蒞境:“於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廟齋宿“以便在夢中請教境內是否有懸而未決的冤案。

  有些神明雖不稱城隍,但卻有城隍的性質與職能,如福建泉州惠安縣的青山王,其廟就配奉有判官、諸司、範謝將軍等。

  回答完畢,順祝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