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曹丕駕崩(第三更)
作者:寇揚      更新:2020-03-03 08:54      字數:3369
  “恩?”曹丕看著司馬懿,示意他說下去

  “陛下,如今武關、壽春被破,天下大勢與之前大有不同,雖有陛下天威,襄陽不日可破,但是與其孤軍深入荊州,不如先暫退許昌,一麵守衛宛城,一麵奪回壽春,況且我軍現已奪回許昌的南部屏障新野,待到恢複中原防線之後,再行南征。”司馬懿出言道

  曹丕看著司馬懿,司馬懿很懂他,但是司馬懿給他的感覺和陳群給他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若是今日陳群說出這樣的話來,曹丕一定會引以為知己,今日司馬懿說出來,曹丕卻是打心裏多了幾分防備。

  防備歸防備,但是畢竟有人為他說出了撤兵的話,找到了撤兵的理由,這個台階,曹丕得下,而且必須要下。

  曹丕開始撤兵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神州大地,和曹丕撤兵截然不同的是孫權,孫權在不斷的增兵,朝江夏和壽春兩個地方,占領壽春一戰,確實激起了孫吳朝堂中的信心和大誌,增兵的建議得到了認可,尤其是如今孫吳的中層將領中,很多是和孫策當年從壽春來的,好不容易可以打回故土,自然是非常的積極。

  於曹丕、孫權都不同,劉禪也沒增兵,也沒有撤兵,曹休的突然出現讓劉禪、諸葛亮和魏延看出了其中的危險,如果再增兵長安將會空虛,如果撤兵的話,寇封會更加危險,如今劉禪處在兩難的境地。

  此刻最為困難的應該就是寇封了,士卒們從壽春帶出來的兵糧已經所剩無幾,如今大軍行進到了許昌的西南處,雖然許昌和汝南都未出兵,但是在他的麵前卻被兩萬魏國禁軍,一萬虎豹騎攔住了去路。

  禁軍和虎豹騎都沒有貿然進攻,寇封知道,他們是在等曹丕回師,若是真等到曹丕回師的話,這支跟隨自己轉戰一圈的士卒便再無生機了。

  “怎麽辦!”寇封腦海中無數的問自己,和曹魏禁軍還有虎豹騎正麵開戰嗎?無異於送死。據險而守嗎,一來快沒兵糧了,二來、守誰?虎豹騎和禁軍根本沒有對他發起攻擊,隻是保持著距離,等待著大軍的到來。考慮到會出現的援軍,趙雲和大漢鐵騎被釘在了武關,鄧艾如今隻夠守衛襄陽,自己為了躲避陸遜,這招走的是不是太冒失了。

  寇封並非沒有援軍,此刻的趙雲也在不斷的想辦法,他已經對徐晃、滿寵發起了多次的進攻,在沒有虎豹騎這支騎兵力量的情況下,二人隻是據守,沒有半分出來的打算。

  馬岱想要兵行險著,繞到二人背後,去救援寇封,但是趙雲卻是下不了決心,馬岱此去稍有不慎同樣會是全軍覆沒,渾身是膽的趙子龍,自己衝鋒可以,但是若加上士兵們的性命的話,他便會猶豫了許多。

  正當趙雲拿捏不定的時候,鄧艾再次給了曹丕一個巨大的驚喜,鄧艾出城了,為曹丕殿後的張郃軍被鄧艾狠狠的打了一頓,鄧艾坐在戰馬上,看著他曾經仰慕的名將,如今在他的攻勢之下落荒而逃,心中卻有一絲哀傷,英雄終將落幕,你可以戰勝敵人,但是你戰勝不了時間,名將也會老,自己也會老,希望在老之前能夠幫助陛下一統天下吧。

  鄧艾沒有繼續過江,張郃已經穩住了陣腳,他過河也占不到任何好處,他隻能祈禱,祈禱寇封可以逃出來。

  曹丕病了,可能是因為渡河的時候在船頭站了一會,他染上了風寒,在加上此戰打的如此憋屈,心中憂憤,到達新野後,曹丕便臥床不起了。曹真和鍾繇沒能將曹丕病的消息瞞住,魏國軍中、政界本來就充斥著各大家族的勢力,曹丕病倒這件事情,在他們看來並不是小事,一時間曹魏無論是朝堂還是軍中都有些人心惶惶。

  而趙雲也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委托鄧芝負責守備,他和馬岱繞小路,繞過了徐晃和滿寵的營寨,直撲宛城後方,準備救援寇封部。

  另一方麵駐紮在襄陽北麵的鄧艾也按照趙雲的部署,隨時準備渡江,趙雲想要通過擊敗防備鄧艾渡江的張郃來攪亂魏軍的部署。

  趙雲剛剛到達張郃附近,張郃卻是開始向新野方向撤兵,曹丕發出軍令,除徐晃駐守宛城外,張郃退守新野,其餘部眾隨他一起返回許昌。

  許昌城西南,如臨大敵的寇封本以為這是一場對他狂風驟雨的打擊,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魏軍悉數退回了許昌,包括一直和他對峙的禁軍,虎豹騎也隻是對寇封進行了進一步的驅逐,待寇封到達宛城邊界後,虎豹騎也便退回了許昌。

  魏國發生了很大的大變故,公元226年,正值壯年的魏國皇帝曹丕在歸途中偶感風寒,哪知這病愈演愈烈,不久曹丕便不治身亡,駕崩於新野,魏軍倉促退兵之後,在許昌監國的新帝曹叡登基。而曹丕給曹叡留下的托孤重臣便是鍾繇、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五人。在曹丕身邊的四人在退兵這件事上雖然意見並不統一,但是朝堂之內並不平靜,曹丕還在世的兄弟們,得到消息後,再次漏出了獠牙,虎視眈眈,為了不出紕漏,還是假借曹丕之名,迅速完成了這次退兵。

  失掉新野的寇封,在轉戰一圈之後,得以和趙雲匯合在了一處,漢軍並沒有因為曹丕的突然離世而停下了攻勢,就如同當年曹魏趁著劉備駕崩,聯合五路大軍討伐蜀漢一樣,舊帝剛死,新帝未穩之時,正是敵對國用兵之時。

  劉禪是這麽想的,孫權也是這麽想的。

  在此戰中功勳卓著的孫韶被孫權委以了重任,孫韶和諸葛恪從夏口出發,帶著孫權新增的隊伍,共計十萬,撲向了新野;另一麵,陸遜已經穩住了壽春的陣腳,他派出太史亨和朱恒發兵五萬,直撲汝南。

  此刻天下人都能夠看出孫權的野心,他要吞下中原,趕在蜀漢的前麵吞下中原。

  而寇封如今也和趙雲、馬岱、鄧艾合兵一處,四路大軍共計九萬人,圍住了宛城,隻給宛城留下了一個東門,趙雲和寇封的意見非常統一,如今還不到決戰的時機,他們要逼走徐晃的精銳,占據宛城這座要塞。

  許昌城內,曹叡坐在皇位上,內憂外患之際,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麽心情,哀傷嗎?喜悅嗎?害怕嗎?憤怒嗎?

  “陛下,如今蜀漢和孫吳的大軍直指許昌,臣請陛下放棄許昌,遷都鄴城。”華歆出言道

  華歆的話代表著大多數河北世家的心聲,而這些話,曹叡最寵愛的妃子郭氏昨天也和曹叡說過,曹叡知道,這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勸說,更是一種挑戰,現在的曹叡離不開河北,隻要曹叡一到河北,那麽他便在河北世家的控製之中,他得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曹叡看向了他父親的四個托孤大臣,他不能太早表態,他要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他要知道,這朝堂之上有多少勢力是忠於他的。

  “陛下,雖然漢吳聯軍逼近,但是許昌和洛陽,足足有三十萬軍隊,依臣看來,還可以一戰。”曹真出言道。

  宗室就是宗室,當問題動搖到整個曹家的利益的時候,宗室將領永遠會站在家族利益這一邊。

  “陛下,臣以為曹將軍之言可行,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易放棄許昌。”鍾繇出言道

  鍾繇和陳群作為中原的大族,他們的根基在中原,如果曹叡去了河北,他們自然會失去自己的勢力,在他們看來,必須守衛住中原。

  “陛下,洛陽的宮殿已經建成,洛陽東有虎牢,西有函穀,北有黃河阻隔,南麵盡是大山,如今又有曹休將軍的大軍在,除了可以固守外,進可以重奪中原,退可以回到鄴城。”司馬懿出言道

  曹叡不傻,司馬懿是河內人士,河內是洛陽和河北的鏈接線,曹叡突然能體會到他父親的難處,事到如今,滿朝文武,竟然都是想著自己家族的利益,在他們心中,還有國家嗎?

  “王愛卿,陳愛卿,你二人的意見呢?”曹叡繼續問道

  朝中還沒說話的權臣之中,如今也隻留下王朗和陳群沒有發表意見了,曹叡就是要借著今天的朝會摸清楚他身邊權臣的底細。

  “陛下,依臣之見,不如退守陳留,陳留是武皇帝的起兵之所,武皇帝和先帝常年在陳留施百姓以恩惠,陳留百姓最是擁護陛下,陛下可記得趙襄子退守晉陽的故事嗎?如今的陳留便是陛下的晉陽。”王朗出言說道,王朗是經學大家,他說話現在是引經據典,借古論今,說服別人。

  “陛下,臣建議退守洛陽。”陳群最後一個說道。

  曹叡沒有想到陳群會選擇支持司馬懿的意見,他知道他的爺爺,他的父親對司馬懿都有看法,他以為司馬懿提的意見一定是錯的,沒想到卻得到了他父親最信任的陳群的認可。

  “臣以為洛陽雖然被董卓損毀,但是洛陽城的雛形還在,洛陽的關隘還在,洛陽很快便能恢複繁華。二來如今又大軍在洛陽抵抗蜀漢,陛下定都於洛陽,便完全牽製住了蜀漢,劉禪每次從長安用兵都要考慮洛陽的大軍會不會殺過去。三來吳王是先帝所封,陛下如今大可以將荊北、豫州、淮南劃為孫權的封地,拉攏孫權的同時,離間漢吳聯軍,漢吳之間因為中原的歸屬會產生裂痕,到時候,再聯吳滅蜀漢,完成大業。”陳群繼續說道

  此刻曹叡才知道,為何他的父親對陳群如此的認可,陳群的出發點和他幾乎一致,考慮再三的曹叡出言道“眾位大人,遷都可以,但是朕不會將許昌拱手讓人,誰人願為朕守衛許昌。”

  “末將願誓死首位許昌。”滿寵出言道

  滿寵的地位很尷尬,和曹丕出征的大臣中,徐晃和張郃如今還在守衛一方,其他幾人都是托孤重臣,隻有他沒有任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