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直破壽春(第二更)
作者:寇揚      更新:2020-03-03 08:54      字數:3393
  寇封離開後,孫韶疑惑的問道“都督,寇封為什麽執意要幫我們打壽春,這不是他的風格。”

  “不,這才是寇封的風格。”陸遜回答道“壽春、宛城同時告急,許昌便是左右受敵,曹丕便成了孤軍,即便拿下襄陽,他的防線卻是大大的拉長了,從襄陽,到新野、再到許昌,所有的地方他都要布下重兵防守,曹魏有那麽多兵嗎?有!曹魏有那麽大的財力嗎?沒有!這麽長的防線,曹丕吃不消,所以曹丕定然會選擇回師,鞏固許昌,保衛宛城和壽春兩地,中原和河北才是他爭霸的根基。”

  “那麽此戰肯定能拿下壽春嗎?”孫韶又問道

  “我看能。”陸遜再次給孫韶解釋道“寇封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幫我們拿下壽春,隻有那樣,我們才會為蜀漢分檔更大的壓力。”

  “那都督為什麽要答應他。”孫韶再次問出了其中的關鍵

  “因為這是一個機會,錯過了這個機會,大王再想入主中原便很難了。”陸遜說出最為關鍵的原因“長江天險,是好事,但也是壞事,吳軍除了水仗的能力尚可外,無論是攻城還是守城都不如魏蜀兩國,吳軍必須經曆戰爭,而壽春便是我們的起點。”

  孫韶看著此刻豪氣衝天的陸遜,他突然有點理解陸遜了,在偏安一隅思想占據主導的吳國,陸遜的生存環境太惡劣了,他隻有靠此次機會,才能進入中原,這個爭霸的真正舞台。

  鄧艾撤回了襄陽,因為住在襄陽東麵的百姓發現了魏軍斥候的行跡,鄧艾能夠猜到,魏國的大軍是要從東邊進攻,如果自己繼續和滿寵在此較勁的話,襄陽很快便會落入曹丕手中,鍾國仁麾下的一萬人,對於襄陽城來說太少了,根本守不住襄陽城。

  “士載,你可算來了。”鍾國仁看到鄧艾以後激動的說道“你說寇大哥也真是的,讓我守衛襄陽,我帶領一支隊伍還行,守襄陽,實在是太難了,襄陽我可就交給你了,不過戰我可要打。”

  鍾國仁和鄧艾的關係很好,畢竟當年是鍾國仁接回了鄧艾的母親。

  “那我就恭謹不如從命了。”鄧艾回答道

  經過寇封的淬煉,鄧艾已經習慣了自領一軍,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不斷積累下,鄧艾越來越有大將之風了。

  雖然大漢隻在襄陽經營了短短一年多,但是襄陽的百姓卻是打心眼裏認可大漢,鄧艾招募青壯,協助守城的告示一發出去,便招募到了兩萬人,這兩萬人自然是要負責城牆的修補和軍需的補給。

  渡河之後的曹丕令滿寵回師宛城,武關已經失手,宛城不容有失,宛城若是失守了,他就隻能退守許昌了。

  而此刻,宛城城外正在為了宛城的歸屬進行著一場真正的大戰,趙雲帶著六萬漢軍已經和徐晃、曹楷帶領的六萬魏軍打了三天了,兩軍都是寸步不讓,一個是非衝進宛城區不可,一個是絕不讓援軍衝入宛城,沒有什麽單挑,沒有什麽計謀,兩軍就是這樣每日廝殺。

  最終選擇了撤退的是趙雲,因為滿龐也回師了,在充足的兵力麵前,趙雲不能冒險,所以他退到了宛城以西。

  這個位置讓徐晃和滿寵很不舒服,進的話,趙雲一定會拒武關而守,不進的話,兩軍便被趙雲釘在了宛城,襄陽那邊曹丕的兵馬已經不足七萬了,他能打下襄陽嗎。

  曹丕確實無法打下襄陽,他的眼光不錯,鄧艾是個帥才,他看中的鄧艾如今就擋在他的麵前,不讓他前進半步。

  更讓他暴跳如雷的是,寇封竟然和陸遜達成了協議,如今他們已經出現在了壽春,形勢對曹丕異常不利起來。

  曹丕令攻打攻打河東的曹休放棄了奪回河東的戰略,越過黃河,進駐洛陽,這是他給自己留的後手,若想把他困在此處的話,劉禪必須傾注大量的兵力,那麽長安定然是空虛的,到時候他要兵行險著,直撲長安。他又令徐州守軍向壽春方麵支援,壽春他丟不起。

  壽春城外,寇封和陸遜站在了一起,如今的壽春依舊有三萬守軍,在此守城的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

  他知道陸遜會來,因為他不相信孫權,他也多次上書過曹丕,給此壽春留三萬人實在太少了,但是一心要收複襄陽的曹丕並沒有多餘的兵力支援壽春。

  三萬人,麵對的卻是蜀漢和孫吳的十萬聯軍。

  寇封和陸遜都沒有藏拙,他們就是要一擊而下壽春。

  今日的寇封是親自帶兵衝鋒,他衝在了最前麵,也是第一個衝上了壽春的城頭。

  很快,大量的漢軍便隨著他衝了上來,先是薑維,後是屠虎營,突圍以來連戰連勝的漢軍再次表現出了他們的鬥誌。

  而吳軍這邊的先鋒大將朱恒,也在借著城頭的士兵去防備寇封的空單攻上了城頭。

  城下的陸遜看著寇封,眼中閃過了一絲殺意,這個人留不得,他太強了,強到讓陸遜現在就想要殺死寇封。陸遜努力的壓下了這個心思,寇封對於他來說還有用,壽春雖然攻下了,但是曹丕很快便會發起反撲,到時候才是最為恐怖的,他要將寇封麾下的士卒消耗完之後,再對寇封動手。

  衝上城頭的朱恒殺向了壽春的守將諸葛誕,諸葛誕哪裏是朱恒的對手,想以身殉國的他,卻被朱恒生擒,等待陸遜發落。

  隨著諸葛誕被擒,壽春守軍降的降,跑的跑,孫吳正式邁出了挺近中原的第一步,奪得了壽春。

  而此刻,寇封和朱恒卻是發生了衝突,寇封向朱恒討要諸葛誕,諸葛誕畢竟是諸葛亮的堂弟,該救還是得救下的,朱恒哪裏願意。

  “寇將軍不必多慮,諸葛誕也是諸葛瑾大人的堂弟,今日我上陣沒有殺他,就是因為吳軍也不會為難他,寇大人,請回吧。”朱恒出言道

  “人,我今天非帶走不可。”寇封回應道,諸葛瑾在吳國的環境要比諸葛亮在蜀漢複雜的多,如今諸葛恪也入朝為官,再加上一個諸葛誕的話,孫權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寇將軍太目中無人了吧。”

  朱恒的話還沒說完,寇封的雌劍已經架在了朱恒的脖子上,大軍就要入城,到時候寇封再說話便沒地位了,寇封清楚,他比諸葛誕的處境還要危險。

  朱恒想要去撥開寇封的劍,寇封的劍卻離他的脖子更近了一些“朱將軍今日沒有看出寇封的實力嗎?”

  朱恒無奈的看了寇封一眼,對身邊的親兵說道“放人!”

  接到諸葛誕後的寇封迅速離開了此地,他沒有去等待陸遜進城,因為寇封不準備在此地久留。

  孫吳是敵人,這點寇封從來沒有忘記過,雖然江夏接納了自己,但是那是迫於眼前的形式,他和孫吳之間,定有一戰,而孫吳的都督陸遜,又怎麽會看不出之一點,又怎麽會輕易放過他呢。

  寇封來到了壽春的糧倉,給麾下士卒們分發了糧食,薑維提議燒毀餘糧,寇封卻是搖了搖頭“吳軍占著壽春才更符合如今的戰略。”

  待到補充好兵糧之後,寇封打開了壽春的西門,向汝南而去。

  寇封再賭,賭汝南的兵馬不敢和他交戰。

  事情也卻是如此,汝南守將賈逵本已經在帶兵馳援壽春的路上了,但是他誤以為寇封是來攻打汝南的,於是便撤回了汝南。

  寇封賭的很大,越過汝南隻是第一步,他的最終目標是和武關的趙雲會師。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曹丕不要太早撤兵。

  曹丕確實動了撤兵的心思了,因為陸遜奪下壽春之後,孫權選擇了繼續向壽春增兵,多年龜縮在江南的滿朝文武,此刻何嚐不是看見了希望。

  陸遜站在壽春的糧倉之中,已經站了整整一個時辰,他不知道自己哪裏讓寇封看出了不對,寇封寧願涉險從汝南離開,也不願意留下來和自己共守壽春。他用力拍了一把身邊的柱子,心中暗附,若有下次,一定要先殺了寇封。

  寇封越過了汝南,此刻魏國朝野才明白了寇封的動向,寇封不是打汝南,也不是打許昌,他是在向武關靠攏。

  許昌城中,無數將領向監國的太子曹叡請戰,急行軍下的寇一定非常疲憊,他們都想要占這個便宜,拿下寇封,那是多麽打的榮耀啊。

  曹叡沒有應允任何人,他清楚他的父親,他不能染指兵權,沒有他父親的同意,即便他是太子,也不能,但是曹叡也不準備這樣輕易的放任寇封走掉,他一麵向在前線的曹丕匯報了此處的情況,一麵休書給滿寵、徐晃兩人,請求二人酌情而定對付寇封的策略。

  曹丕很滿意曹叡的做法,有個好兒子,這或許是目前他唯一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了,他站在襄陽城下,看著高大的襄陽城,心中產生了一陣無力感,此刻退兵嗎,此刻退兵便是前功盡棄了,唯一可以收獲的或許就是寇封,無險可守,遠來疲憊的寇封,在自己的大軍之下,必死無疑。

  “鍾愛卿,依你看來,襄陽還打的下來嗎?”曹丕詢問了隨軍的鍾繇

  “臣不敢說。”鍾繇畏畏縮縮的回答道,大戰失利,曹丕的脾氣很不好,他的確是不敢說。

  “你們呢。”曹丕看向了曹真、看向了司馬懿、看向了許褚、看向了張郃,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

  自己的身邊為什麽沒有一個像寇封一樣的將領,這是曹丕心中最想說的話,或者鄧艾能為自己所用,也不會落成為今天的局麵“朕恕你們無罪。”

  許褚見眾人依舊不說話,他便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陛下,俺老許雖然不懂什麽天下大事,但是老許知道士兵們的狀態,就現在的這群士兵,打不下襄陽的。”

  曹丕的目光又看向了其他人,沉默嗎,沉默就是認可,但是曹丕不想說出撤兵的話,他需要一個理由,需要這群人給他一個合理的理由,今日若是陳群在就好了,他一定懂朕的意思。

  “陛下,臣建議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