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董千紅的嫉妒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2-04-21 21:30      字數:3528
  仔細盤算了一下國庫的存餘,以及明年的開銷和春稅進京的大致數額,黃瓊雖說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點了點頭。不過對於皇後的人選,黃瓊倒也沒有猶豫,直接開口道:“皇後人選,不用在多考慮了。如今太子妃賢良淑德,無論是風範還是學識,已經足以擔當母儀天下。”

  “寡人的意思,皇後的人選就是太子妃。以段氏、何氏為貴妃,協助皇後掌管後宮。至於太子的人選,太子妃還沒有所出,寡人的幾個兒子如今還都年幼,還看不出來誰更有資格。現在就說冊封誰為太子,實在有些言之過早。一個不過三歲的毛孩子,能看出什麽來?”

  聽到黃瓊提出直接冊封太子妃為皇後,三個人不由得對視一眼。良久呂蒙正才開口道:“殿下,這個皇後母儀天下,出身雖說不是太重要,按照道理來說賢良淑德才是第一位的。可不管怎麽說,太子妃的父親如今正在犯上作亂。您這直接冊立太子妃為皇後,是不是有些不妥?”

  對於呂蒙正的擔憂,以及其他兩個肱股之臣也是這個意思。黃瓊卻是哈哈一笑,擺了擺手道:“太子妃並非是叛王的女兒。她生父原本是蘇州大儒,因為叛王看上了她的生母,想要奪別人夫人為己所有。又不好明搶,便花言巧語哄騙太子妃的生父,到桂林教書開辦書院。”

  “半路上,叛王卻是用藥毒害了太子妃的生父。而其母則不堪喪夫之痛,也不堪叛王逼迫,寧死以全全節也自盡身亡。太子妃是在桂林城外的七星庵之內長大的。她隻是叛王為了欺騙朝廷,為其叛亂做足準備,用她親生父母的墓地逼著冒充其親生女兒,進京與天家聯姻的。”

  “本朝曆代皇後,多以大儒之家為多。太子妃的身世,以及賢良淑德的品性,足以承擔這個母儀天下之責。更何況,寡人與太子妃一向恩愛,也斷然不會做出出妻舉措的。皇後之位就這麽定了,也不要在商議了。至於寡人後宮其他人品級冊封,寡人會拿出一個章程來的。”

  說到這裏,黃瓊擺了擺手道:“此事就到此為止,現在還是平叛時期,重心還是要放在戰事上。對了,寡人今兒召你們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與你們商議。你們都是寡人身邊最為倚重的肱股之臣,也都是這朝中有名的能員幹吏,眼皮子也比那些昏聵之臣要長遠的多。”

  “本朝一向實行兩京製度,以京兆為正都,以長安為陪都。長安就不多說了,當初太宗皇帝遷都的原因,你們都是清楚的。京兆地處中原腹地,向南可以輻射湖廣,向北可以氣吞山河。本身又有大河與邙山為屏障,可以節省大量軍力。又有運河與江南相通,便於漕糧北上。”

  “但隨著前唐安史之亂後,江南的地位日益重要。到了本朝,京兆更是每年都要有幾百萬石的漕糧,從江南運抵以彌補江北糧食不足。而江寧府地處江南核心,又是六朝的古都,地位極其重要。在地形上更是虎踞龍盤,曆代北人南下隻要控製住江寧府,江南便要請降。”

  “雖說建都江寧府的王朝,都是偏安的政權,國祚也都不算長。但江寧府對於江南的重要性,卻是毋庸置疑的。而河北路的燕山府,是本朝在北疆最大城池。燕山府向南,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向北便是北遼遊牧地帶。向來為本朝抵禦北遼南下第一道,也是最重要屏障。”

  “隨著本朝與北遼對峙日益加劇,燕山府位置也就日益重要。寡人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是時候該將這二府地位變動一下。本朝定鼎天下之後,先是隻有長安一都。後太宗皇帝因為關中日益貧瘠,無力供養一座京城而東遷,才將河南府升級為京兆府,有了東西兩京之分。”

  “而曆朝曆代很多都是四京製,以便代替朝廷中樞控製四方。所以寡人便想著,為了代表朝廷對江南和北疆的重視。將江寧府升級為南都,將燕山府升級為北都。與西都長安府一樣,都作為本朝的陪都,以便威懾北疆與江南。二府不設宮城,隻設留守衙門,以文官為留守。”

  黃瓊的這個提議,身為武官、樞密副使的楊繼元,還沒有琢磨好。曾在燕山府做過知府的傅遠山,卻是第一個表示同意。他未在江寧府任職過,江寧府在江南地位的重要性,他雖說也是知道,但卻理解沒有那麽透徹。但燕山府對於這大齊朝天下的重要性,他卻還是知道的。

  若是沒有燕山府這道屏障,大齊的北疆早就不知道,被北遼鐵騎突破多少回了。將燕山府升格為陪都,對朝廷控製北疆利遠遠大於弊。而且這個想法,傅遠山早在燕山府任知府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個想法。隻是在調回中書省之後,不長時間便出現桂林郡王叛亂的事宜。

  再加上當時太子雖說秉政,但皇帝還在位。而以傅遠山對這位帝王極其保守,一步都不肯向前邁的性格,估計上奏也不會同意。原因很簡單,那位實在沒有啥斂財手段,加稅又怕被百姓罵昏君的皇帝怕花錢。而且那位皇帝一向認為祖製一點都不能碰,設置北都有違反祖製。

  同樣搞錢的方麵,麵前這位主才真正大牛。精打細算到蒼蠅腿上,都能刮下二兩油來。做事更是相當的有魄力,也更有擔當。所以在調回京兆之後,此事他也就一直沒有提。原本他想著,待平叛大事已畢之後,或是這位主繼承大統之後再上奏此事,否則就是上奏也是白奏。

  本就有這個心思,這位即將登基新君主動提起,他還哪有不同意的?至於在江南東路任過安撫使,一樣知道江寧府重要性的呂蒙正,更是一百個手讚成。見到二人答應如此痛快,黃瓊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不過一想到二人各自的為官經曆,黃瓊倒也一笑了之,沒有再說什麽。

  回到西苑之後,黃瓊也將身邊諸女召集到了一起,也將此事說明。而且直接告訴了諸女,隻是暫時定下了皇後與貴妃的人選。其餘人的等級,等到大事完畢之後再說。說完自己安排之後,黃瓊很是歉意的看著林含煙、唐如是,以及吳紫玉等幾個,自己無法給品級的女人。

  對於黃瓊的安排,其他諸女倒是無所謂,都知道這個男人不會虧待自己,更會有一個妥善安排的。包括早在虎牢關,就跟著黃瓊的朱杏兒、林婉清二女,都沒有說什麽。包括就這麽一直都沒有名分跟著他,以後恐怕也很難有名分的林含煙與吳紫玉等幾女,也沒有什麽異議。

  但諸女之中卻是有一個人,在聽到黃瓊隻安排了一個皇後,兩個貴妃的位置,其餘的四妃與九嬪的品級,都沒有安排卻是有些憤憤不平。自己沒有指望坐上皇後與貴妃,可四的位置總該有自己一個位置吧。自己如今不僅給他誕下一個兒子,很多事情都是不惜代價的討好他。

  原本還想著,自己不敢惦記皇後之位,可怎麽都能弄到四妃之中的一個。可自己就連一個妃子的位置,都沒有自己的位置。而看著坐在黃瓊身邊的司徒喚霜,還有段錦與何瑤,這一後二妃三個名分已經定了的董千紅,雖說表麵上不敢說什麽,可眼睛之中充滿了濃濃的嫉妒。

  尤其是對何瑤與段錦這兩個貴妃,董千紅卻是更加嫉妒。本朝後宮品級,皇後自然是第一位。司徒喚霜是太子妃,太子爺又一直都對她寵愛有加,便是與其他人一同侍寢都不做。如今順位晉升為皇後,自己自然是不敢去爭的。何瑤給太子爺誕下皇長子,貴妃也算順理成章。

  可段錦憑什麽?的確她給太子爺誕下了皇二子,可自己也不差啊。本朝的後宮製度,雖說在你當初高宗朝,因為那位嫻貴妃,而有了一定改變。將前唐四妃製中的貴妃,單獨列出來。地位雖說在皇後之下,但卻在其他諸妃之上。雖說自高宗朝之後,這個貴妃的製度保留下來。

  但曆代貴妃,卻隻有一個人而已。可如今這位太子爺,卻為了她一個人,增設了一個貴妃之位。這實在讓人心中不甘。這憑什麽?自己是前樞密使的養女,雖說養父因罪殺頭,可不管怎麽說,也是官宦子弟出身。除了那裏沒有段錦大,生孩子比她晚之外,哪兒不比他強?

  論出身,不知道比那個不知道,從那個草稞子裏麵鑽出來的強?的確,她的氣質比自己好的多。可單靠氣質,能說明什麽?自己的姿色,也不比她差吧?至於生兒子早,又有個屁用?將來冊立誰為太子,那還說不定呢?越想越是有些不甘的董千紅,明顯有些動了一些心思。

  段錦的身份,在宮中隻有寥寥幾個人知道。就連他身邊的妻妾,也隻有司徒喚霜、何瑤等,少數的幾個人知道一些。畢竟如今的大理國,人家在天南怎麽說也算是一個小強。一個堂堂的長公主,淪落到給人做一個妾,現在也不過是給一個貴妃的名分,怎麽說也多少有些難堪。

  為了給大理國一些麵子,更是為了保護段錦,黃瓊才隱瞞了段錦的真實身份。宮中絕大部分的人,隻知道這位段夫人,雖說年紀大了一些,但卻是很太子爺的寵愛。卻不知道這位段夫人,正是當年大理國堂堂的錦玉長公主,在大理國更是號稱天南第一美人,第一女高手。

  在江湖中的字號,甚至比大理國還要響亮。一般的江湖人,提起大理國也許不知道,可提起鼎鼎大名的蛇女劍來,卻基本無人不知。就猶如三十年前的寒冰羅刹,那絕對是大部分江湖人仰望存在。並不知道段錦真實身份的董千紅,卻是將一腔嫉妒之心,都放在了段錦身上。

  而對於董千紅看過來,包含著一絲嫉妒的眼光。段錦雖說察覺到了,可是卻並不是很在意。外表看著隨和,其實內心之中一直還有著皇家人,特有高傲性子。再加上本人也是武學高手的段錦,又豈會在意別人的看法?更何況,董千紅無論是動腦還是動手,還真不是她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