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就這麽定了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2-04-21 21:30      字數:3504
  唐如是這番話,雖說表麵是對黃瓊譏諷。可她話中意思,卻是側麵的回答了黃瓊最為擔心的是。而她這番話的意思,黃瓊又豈會真的聽不出來?唐如是表麵看猶自死鴨子在嘴硬,實則在告訴他。你的背景最硬,手中又有軍權,朝中到處都是你的人,又何必有什麽可擔心的?

  這個成熟風韻,在整個宗室諸婦之外,是除了景王妃與司徒喚霜之外,其餘諸王妃之之中最為漂亮,甚至在豔麗上還要超過二人的婦人。看起來在自己這裏,一張嘴七個不服、八個不忿,不是懟天就是懟地的。但實則心中對自己已經動情。否則也不會說出這番話來的。

  聽出唐如是話中的意思,黃瓊卻是微微一笑,很是輕浮的在某處狠狠捏了一把後,才笑道:“擔心寡人,就說擔心寡人。在這裏,大家都是一根藤上的螞蚱,如今都是你的姐妹,沒有人會笑話你的。如是又何必如此死鴨子嘴硬?不過,如是這番話倒是解了寡人最後的心疑。”

  說罷,也不管唐如是反抗,直接將婦人的腦袋向下一按。而唐如是卻掙紮的抬起頭,語氣之中恨恨的道:“誰擔心你?你又有什麽可讓我擔心的。她們是她們,她們願意做你的情人與姬妾,那是她們的事,我可是被你們給強迫的。要想讓我擔心,那你就等著下輩子吧。”

  說歸說,麵對黃瓊的氣昂昂,最終還是老實的張開了嘴。隻是兩個人的這番對話,卻是將在她身邊的紀王妃王雪梅給嚇壞了。林含煙、唐如是,還有林含煙的兩個侍婢,早在桂林郡王剛一造反,就被黃瓊以保護的名義接進了宮。至於她,則是在紀王跑了之後就被接進宮。

  如今在宮中不得出宮半步,也被編入黃瓊侍寢序列的她,就連紀王父子兩個跑掉被抓回來都不知道。更別提黃瓊,以及司徒喚霜幾個人都會武的事情。她更沒有想到,唐如是居然還敢與這位爺頂嘴。而這位在自己眼中,向來都是翻臉無情的主,這次居然罕見的也沒有發火。

  隻是還沒有等她想明白,卻是一樣被黃瓊將腦袋向下按去。膽子實在不大的她,無奈之下也隻能與唐如是一樣。不過從來都沒有做過這種事情的她,明顯遠不如早就熟能生巧的唐如是那般熟練。而看著床榻上幾個婦人,還有老實低著頭服侍自己的唐如是,以及王雪梅。

  黃瓊也隻能苦笑,除了段錦與林含煙的那兩個侍女外,其餘的三個都是親王妃。如果加上滕王妃,被自己占有的就是四個了。自己怎麽會走到如此荒唐地步?隻是隨著屋子內的溫度不斷上升,向來都是春宵苦短的黃瓊,隨即便將這個想法拋在了腦後,先將段錦抱在了懷中。

  大半夜的折騰,總算是平靜下來之後。黃瓊看著幾個疲憊不堪,如今沉沉睡去的婦人,黃瓊淡淡一笑。心中告訴自己,既然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為了她們,自己也要堅持下去。老爺子既然如此,那自己就是順手推舟為好。至於可能會引發的反應,又有什麽好怕的?

  第二天清晨,黃瓊早上一起來,卻看到高無庸,就在溫德殿外等著自己。而且看起來,等著自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見到一直在服侍老爺子的高無庸,來到溫德殿等著自己。已經猜出作為老爺子貼身太監來意的黃瓊,在心中暗歎一聲後。轉過身,與高無庸一同去了聽雪軒。

  到了聽雪軒,等待他的是母親與老爺子兩個人。而見到黃瓊之後,老爺子直接開口道::“朕讓欽天監算過了,下個月便有黃道吉日,將事情辦了吧。這事就這麽定了,不要在商議了。這段日子,朕在聽雪軒再住上一段時日。等到事辦完了,朕就與你母親就搬到永福宮去。”

  老爺子說完這番話後,便轉身離開了。等到老爺子走後,一直都沒有說話的母親,站起身來走到門口處,看著院子內的假山,沉吟良久道:“昨兒,我考慮了整整一夜。既然已經到了現在的地步,那就這麽定了吧。盡管我從來都沒有想過,也更不想你,去坐到這個位置。”

  “因為我不想你的兒女,我的那些孫子,走到你那些兄弟自相殘殺的後路。天家之爭,向來都是血腥和殘酷的。可既然已經如此,我也沒有什麽可選的了。我隻能說,今後你自己好自為之吧,畢竟這條路是你自己選的。好好教育你的子女,別再走上你那些兄弟們的老路。”

  “不過有一點,我這個做母親的還是要提醒你。你有沒有能力撐起這個大局,我這個做母親的還是相信的。但除了能力之外,你卻是滿身的毛病。你不好酒,這一點我很欣慰。可在美色上,我還是希望你能收斂一些。好好珍惜你的子民,好好的珍惜你的江山,你的家人。”

  說到這裏,母親看了一眼黃瓊道:“現在你可以回去了,做好你該做的事情。不要辜負了你的部下,你的臣民,還有你父皇對你的期望。還有,我們搬到永福宮之後,若是沒有什麽事情,你就不要過來了。另外,你若是在去招惹某些不該去招惹的女人,當心我廢了你。”

  聽到母親的話,黃瓊幾經猶豫,最終還是開口道:“母親,既然您也答應此事了,兒子也就無話可說。其他的事,兒子倒也沒有別的請求,就希望老爺子能抽空,好好的管一下他那些兒子。不管怎麽說,那些都是他的兒子。若是等到我這個做兄弟的出手,可就沒有退路了。”

  對於黃瓊的這個要求,母親隻是斜了他一眼,然後讓他痛快的滾了。而回到溫德殿之後,看著滿書案的折子,黃瓊卻是一直都在發呆。良久,才打發人將傅遠山與呂蒙正傳來。在小太監飛奔而去後,猶豫了一下又派人將楊繼元招來。有些事情,該交待還是要提前交待一下。

  在幾個人來之後,黃瓊先交待了其他的事情。待三人將事情都記下之後,黃瓊沉吟了一下之後,才對著三人開口道:“父皇已經決定,下個月將大位傳給寡人,自己避位為太上皇。寡人提前跟你們打個招呼,一個是讓你們有些心理準備,提前在京城以及諸路做好應變準備。”

  “另外一個,便是你們三個商議一下,寡人的登基大典,要盡量辦的簡單一些。如今國家正處在危難之時,現在到處都在伸手要錢糧。寡人這裏省下一文錢,前方將士那裏就多一分保障。這個大典究竟該怎麽置備,由你們三個商議決定。出結果之後,再給寡人上一個條陳。”

  黃瓊的話音落下,三個人盡管都是在宦海之中,打熬了多年的老臣,但也都不由得微微一愣。他們誰都沒有想到,皇帝會在這個時候就提前傳位。按照他們的估計,皇帝雖說如今將政事,全數委於這位太子爺,自己在後宮閉門不出。但真正的傳位,還是會在平叛結束之後。

  如今卻是在這個時候,便要提前將大位交出來,這實在多少還是有些突然。不過要說太過於意外,倒也不及盡然。畢竟如今皇帝,便是連璽寶冊都已經提前移交,政務更是悉數出於太子門下。其實也就等於提前將大位,傳給了這位太子爺,隻不過還沒有名正言順罷了。

  不過,對於這位太子爺的登基大典,盡量節省的要求。如今身為大學士兼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身為宰相之首的傅遠山,沉吟一下之後卻是抬頭道:“殿下,臣以為殿下的登基大典,要盡量節省的想法,雖說是為國為民,可在平常的日子裏麵可以,但眼下卻並不適合。”

  “殿下以太子身份,提前繼承大統,這是在眼下非常時期,皇上為了穩定天下臣民的心,讓殿下所有的政令師出有名而為。新皇登基,在眼下這個時候,無疑是一個非常之舉,對收攏民心可以起到的作用,遠非其他事可以相比。殿下又一心為民,想要盡量的節省民力。”

  “這在尋常的太平年月,自然是沒有問題。但在如今時局動蕩,南有叛王興兵作亂,北有北遼大舉入寇,天下人心浮動的時局之下,殿下這種一心為民的舉動,反倒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猜忌。新皇登基大典,曆來為國家的頭等大事。雖說未必究竟奢華,但一定要莊嚴。”

  “更是要對天下昭顯了新皇的權威,以及天子的威嚴。殿下若是一心節約民力,臣等知道的是殿下心係百姓。但對於那些不知道的官紳,恐怕反倒是會引起人心惶惶。以為朝廷如今極其艱難,在戰場上戰局不利。就連這種國家頭等大事,都搞得異常草率,勢必會民心動蕩。”

  “而無論是對於叛王來說,還是對於北遼來說,殿下的登基大典,都能一再縮減。恐怕對他們來說,其中可做文章的地方會相當的多。僅僅一個朝廷財力已經枯竭,在戰場上已經舉步維艱,否則新皇登基大典都一再縮減的流言,朝廷要想平息掉就不知道要花費多少代價。”

  “殿下,越是要在這個時候,哪怕朝廷真的掏不出錢帛來,殿下的登基大典也不能縮減。就算為了穩定這天下的民心,鼓舞前方將士的士氣,殿下的登基大典,也不能有任何的縮減。臣的意思是,殿下的登基大典該怎麽辦,就怎麽辦。曆代先皇該怎麽辦,殿下就怎麽辦。”

  “不僅要辦的更加莊嚴,而且要辦的比曆代先皇更要隆重。這樣才會讓這天下的百姓,對殿下有信心,對朝廷有信心。而且殿下如今即將繼承大統,這皇後的人選也要提前選定,還有皇太子的人選,殿下也要仔細斟酌一下。另外,臣的意思是,這時候應該將永王召回。”

  傅遠山的話音落下,呂蒙正與楊繼元在分別沉思之後,不約而同的附議。楊繼元雖說是進士出身,但現在已經是由文轉武,又是起複不久的,對於他的意思,黃瓊倒是不算太重視。但呂蒙正對傅遠山全力的支持,黃瓊卻不能不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