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八章 禮下於人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9      字數:2094
  太陽剛出來不久,碼頭邊的風,還帶著絲絲讓人舒爽的涼意,早起的鳥兒在附近飛舞,叫聲特別清脆,有膽大的,甚至敢落到碼頭上,冷漠但認真的看著那些早起忙碌的人。

  吳春歸笑眯眯的背著手,圍著一溜排開的九台起重機看了好一會,很是有些羨慕。

  十天前,這裏的起重機又換了一個模樣,他業已把最新的圖樣發了回去,加起來,這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他前後已經發了三次圖樣,但在官家親自從內藏庫裏撥銀讓工部試製的情況下,那幫大老爺們,到現在還沒有做出一台像樣的。

  不是起吊的重量輕得讓人覺得花費甚多,去造一台那麽大的機器,完全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這是在他詢問結果時,上麵林頭兒回複的話;要麽就是雖然顫顫巍巍的,但好容易吊了一回重的,但笑容才一開始,機器就崩了,不是這裏斷了,就是那裏卡死,因此甚至還差點鬧出了傷亡來——一個倒黴的小吏,被遠遠甩開的麻繩不輕不重的抽了一記,據說當場就吐血……

  自那之後,聽說很多的工匠,更寧願去製造火器,工部的那些頭頭腦腦們,因此也不好逼迫太過,這進度,當然就快不起來。

  總之,用上司林頭兒的話說,工部的那些家夥,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銀樣蠟槍頭。

  此時吳春歸看著那愈發高大,站在地上看,甚至都可以說巍峨,但卻愈發安靜的起重機,真的很想鑽進去看一看,尤其是地上的那個大絞盤,為什麽轉動時那麽順暢那麽平穩,聽說工部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時造不出受力大,又能平穩運轉的軸受(軸承)。

  他探究的盯著那類似大轆轤一樣的絞盤,這裏麵究竟有什麽奧妙?

  “哈哈,吳大夫早!”一個人走到他麵前。

  他一看,那是京城杏林老字號濟世堂當家人,等閑不出診的周大夫,他忙見禮,“周老,”

  鶴發童顏的周逸安帶著一個老仆,笑嗬嗬的道:“吳大夫來得倒是早,”

  也背手撫須看著碼頭邊的大家夥道:“太子殿下,實乃天縱之才也!”

  吳春歸跟著連連點頭,心裏卻認定,我大宋能人異士無數,一定能造出比這更厲害的起重機,隻是,眼下沒有一個能人願意在這等事上費心而已,“周老,您可知太子殿下請我等去皇莊,所為何事?”

  周逸安搖頭,“老朽也不知,不過,”他笑道:“老朽猜,太子請我等見麵,多半是好事,”

  “那是,其它不說,能見太子殿下一麵,就是我等的幸事,”吳春歸附和道。

  在他倆寒暄之時,京中其它的同行,也陸陸續續的趕到碼頭,聚齊時一看,竟是京中有名的三十八家醫館的當家人,都被請了過來。

  那邊派來的船已經靠岸,他們被看似凶惡的兵丁周到有禮的請上船,艙中擺了幾張圓桌,上麵瓜果茶點甚是豐盛,不輸於他們出診的那些權貴人家的招待,出入船艙,也並不禁止,這讓眾人更是心生歡喜。

  期間,特意出艙吹風的吳春歸還發現,翰林學士黃昊的孫子,竟然也穿著尋常的服飾,在跟兵丁們一起調整船帆。

  不隻是他,還有另外幾位看起來眼熟,但一時叫不出名字,想來父輩在朝堂不是那麽的顯赫的公子,也在其中。

  他的心情,又一次莫名的沉重起來。

  …………

  不提他們這一路所見到的那些稀奇,如馳道、馳道上奔跑的馬車、大片由樣式新穎的小樓組成的莊子、多處被高牆圍起來的工坊、莊後山上,那在屋頂上轉著的聽說也叫風車的龐然大物……

  隻說抵達行宮之時,看著本應莊嚴的行宮的門口,人流來往不絕,其中不少一看就是黎庶,還是堂而皇之的從大開的正門出入,就叫他們目瞪口呆。

  就說他們,被人上門請時,也是備受禮遇,但就是到稍有些身家身份的人家出診,又有幾次能從正門進出?

  吳春歸和不少人,這次是真的相信,太子還真有可能,也會到那個莊民匠戶用餐的大食堂,和他們一起用餐。

  吳春歸使勁的往前想了一下,本朝可曾有哪位太子這樣和黎庶相處?

  他找不到。

  就是前朝,無論唐、隋,還是漢、秦,能做到像段譽這樣的,好像也沒有,這位太子啊,委實看不明白。

  所以等到他們進到裏麵,看到廊下院中,許多眼熟的大家少爺,或站或坐的聚在一起大聲爭論著些他們聽不懂的問題,看樣子,完全是把這皇上剛臨幸過、太子長駐的皇家行宮,當成自家後花園般隨便,他們已經不甚驚訝。

  最後的那道門,他們還是接受了很嚴格的檢查,出去之後,行宮的大殿赫然在望,皇莊的總管何維世站在階下等候,朝著上方的大殿示意道:“各位請,”

  竟是,請我們到大殿中相見?

  霎時,激動得胡子都飄起來的,不止一兩個。

  更讓他們不敢相信的是,等他們登上那一級級台階後,那笑吟吟的站在大殿門口的,不是別人,正是太子段譽。

  眾人何曾受過這樣的禮遇,頓時一個個的行禮不迭,吳春歸看著有些同行激動不已的神色,心想段譽此時就讓有些人去那邊荒之地懸壺一年半載,他們怕也是想都不想的就一口答應。

  “免禮免禮,各位先生請,請坐,”段譽和和氣氣的把眾人請到殿中,對於他們的激動興奮和不敢相信,他並不意外,別說現在,千年後的醫生若有這樣的待遇,表現大概也會相差無幾。

  “能與國中知名的杏林高手齊聚於此,小王甚是榮幸,”段譽一一看過諸人,“眾位的名聲,小王一貫也多有耳聞,諸位不但都是譽滿京城的名醫,每位都活人無數,可以說都是有大功德之人,還一向醫德高尚,樂善好施,減免家貧之人的診費都是常事,稱得上仁心仁術,不但是名醫,更是仁醫,小王非常敬佩,”

  段譽這話,自然讓眾人都非常受用,但吳春歸卻有些警惕起來,這般禮賢下士,那怕是所圖甚大,你會叫我們拿出什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