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五章 王禦史的夢想
作者:落梅河      更新:2020-03-03 06:48      字數:2047
  聽著王安文的這番話,一開始,王顒的神情是玩味中帶著高傲,他很輕鬆的就從王安文的話中,聽出了別的意思,這位王禦史,原來竟然想著擠掉請他們來大理的熙川先生,自己獨享由此帶來的相關的利益。

  王顒一時覺得,這位異國的官員,倒真是自己的同道中人,這樣的套路,也讓他感覺很是親切。

  隻是聽到最後,他的臉色變了,“你是說,黃昊閉門不出,熙川先生,迫於丞相府的壓力,現在也不敢采取行動?”

  王安文笑眯眯的,“子明先生說得是,目前就是如此,我朝士林中的兩位領頭人,都因為他們自身的利益,對這場攸關我名教聲譽和前程的辯論,不聞不問,”

  “我們廣大士子是心急如焚,但因為尚沒有一個能服眾的人選,目前,大家都是各自為戰,”

  “而另一方,我想他們因此一定少不了要用各種離間、分化的手段,所以到最後,真能有幾人在那場辯論會上挺身而出,目前還真不可知……”

  王顒頓時就急了,“豈能如此?”

  要是你們大理國的讀書人都縮了,都不願意出頭和你們的太子辯論,那我們此來,有何意義?

  總不可能,全部由我們上吧,我們是友軍啊,主要是刷聲望,分潤功勞來的,主要是從旁協助,怎麽能讓我們頂在最前麵?

  若是大理國朝堂因此不滿,一紙國書送到汴梁,政事堂的諸公怪罪下來,我豈不是吃不了兜著走?

  現在的宰相章惇,可是對當初反對變法的舊黨,最是狠厲不過,不放過老師伊川先生這樣舊黨中尚在的骨幹不說,甚至連故去的人都不願意放過,再三向官家建議,要掘司馬相公(司馬光)、呂相公(呂公著)之墓(真事,但宋哲宗沒同意)……真真的令人發指。

  若是大理國有這樣的國書遞上去,奸相一定會以此為借口,進一步迫害老師等忠臣,他承擔不起這樣的後果,尤其是,老師伊川先生的境遇,直接關係到他的前程。

  而王安文所說的黃昊、熙川先生的退縮,又讓他擔心另一種可能,全部由我們上其實倒也不是不可以,隻是這樣一來,若是有個閃失,你們屆時會不會一窩蜂的怪罪我等?

  以他對同門的理解來看,他認為,若真是辯不過段譽,這樣的事,那是一定會發生,他如何願意當這樣的冤大頭?

  王安文也有些激動,“子明先生勿要擔心,”他也是一副幾欲拍案而起的樣子,“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危難時刻見人心,”

  “我朝的儒門子弟,也並非都是顧惜自身,目光短淺之輩,事關大道,有的是甘願為此付出一切,甚至不惜以身取義之輩,區區在下,就是其中一員,”

  “蒙諸位同門的錯愛,他們推舉在下暫時帶領各位有道之士,共同籌劃這次事關重大的辯論,”

  “我等已經做好了丟官去職,乃至闔族被流放的準備,就是要在那一日,讓所有人看到我等儒門子弟的錚錚鐵骨,讓他們知曉先賢的微言大義,”

  他看著王顒,我話說到這個份上,你該表態了吧。

  是的,這就是王安文的打算。

  既然在皇室這邊,難有出頭之日,投靠相府,不但不被重視,反而又被威脅,不得不攬上這份得罪皇室的差事……

  加上此前他想借助的楊家,竟然無來由的有整族被清算的勢頭,逼不得已之下,王安文便生出一個念頭來,既然怎麽都不會有好結果,我何不博一把大的?

  為什不幹脆借這次機會,在皇室和相府之間,再整合出一個第三方勢力來?

  還是受自己掌控,可以稱為安身立命之本的第三方勢力?

  這個念頭生出來之後,便一發不可控製,他反複想過,確定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眼下的情勢是,大多數讀書人,對太子、對皇室,以及對因為杖責並革除了兩百多位士子功名的丞相,還有麵對這樣的局勢,可恥的不置一詞的黃昊和熙川先生非常不滿,他們渴望有個人能帶著他們,去直麵所有詆毀、羞辱他們的人,重新鑄就他們的尊嚴,為那些蒙冤的同門討回公道……

  也就是,隻要做好了這件事,什麽黃昊,什麽熙川先生,都將是昨日黃花,他會順理成章的取代他們,成為大理國新的士林領袖。

  而經過這些事後,那時的大理國士林,將不同與以往,大家將會更團結,在團結的同時,也會和皇室、相府,保持距離,因此也就有了成為國中第三方勢力的實力。

  盡管達成這樣的結果,不可避免的會有不少挑戰,存在諸多變數,但對此時的王安文來說,這是他願意不惜一切去爭取實現的目標。

  同時,他也想過,出麵協同國內的讀書人和宋朝的這些外援,去和段譽辯論,結果,並不會真如他說的那般會丟官去職,乃至禍及家人。

  既然段譽主動發起這樣的辯論,並放話所有想去的人都可以去,那無論結果如何,他都不應該治罪。

  所以這一博,若是成了,那此後就不再任人揉捏,無論皇室還是相府,對自己都要有相當的尊重。

  若是不成,那結果不過也是讓人知道,他背叛了皇室,背叛了黃昊、蘇民光這些師長,投靠了相府而已,而這事,看來已然瞞不了幾日……所以,為什麽不博一把?

  對著他灼灼的目光,王顒卻不動聲色的轉過頭,看著漸漸接近的大理國京城道:“好一座雄城,遠觀就如此氣勢儼然!”

  王顒心道,你個老狐狸,就知道你不會這麽輕易就表態,“嗬嗬,我等雖是小國寡民,但這京城,據有山川江湖之險,倒是稱得上得天獨厚。”

  王顒既然不輕易表態,想做大理國士林領袖的他,口氣自然也硬了些。

  兩人一路聊著些沒營養的話,漸漸接近京城南門,不過離開了個把時辰而已,王安文卻覺得這裏非常陌生,你們為什麽都用那樣的眼神看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