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說看相
作者:分身大神      更新:2020-05-08 08:11      字數:2057
  周天凡又道:“另一種是後天起卦法,這種方法是上卦以萬物類象為準,例如見到老太太為坤卦,見到雞為巽卦等等;下卦以後天八卦方位來定,例西北方為幹,如老太太從北方向來,後天卦是《地天泰》。動爻則按上下卦後天八卦序數再加當時時辰數之和除六之餘數為動爻,餘一為初爻動,餘五,則為五爻動。”

  “由於起卦方法不同,預測推斷的主體思維方式及推斷規律必然有所差異。按梅花易起卦的,隻有按梅花易的預測方式去判斷吉凶最準確。若是搖卦,以六爻納甲法的推斷方法去判斷吉凶最正確,這是真言。很多易學愛好者不知此理,占卜時必有失偏,自己卻找不出理論根據來,很多時候就是預測者的起卦模式與推斷思維方式不統一所造成的。本是以梅花易方法起出的卦,偏要用梅花易方法去推斷。其實易道的確是變為根本以靈活為根本,但也不是無道理無原則的胡亂通變,每種起卦模式都配備相應的推算機製,隻有模式和推算機製相符合,才能最準確地推斷出預測結果。”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巔峰,當時聰明的統治階級看到了唐以前曆代的興衰咎由,進而總結出“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在經濟上比較認真地推行了“均田製“等一係列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措施,終於出現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詩《憶昔》)這樣一個物阜民豐、社會安定的局麵,農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興盛和都市的繁榮,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漢代那種禮教的枷鎖散架了。儒、釋、道三教並存,特別是佛教的興起,隨著中外文化的空前交流,度、西域的占星術也相繼傳入中土,大大促進了中土算命術的發展。”

  “占卜之法繁多,古時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複;如《係辭》雲:“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仂,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後掛”,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

  而後來據說鬼穀仙師改蓍草為銅錢,定財、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製化,這其實是占卜法的重大改革!因為古人心靜而誠,漫長的卜卦過程與時間,尚且可以製心一處,專心以待;今人事多而心有旁騖,哪堪冗長的等待!蓍草尚未揲完,心思就像是在放一千個風箏般,早已不知飛向何方了?而不專心又如何能占得準確的卦呢?這種簡化的趨勢,一直在進行中;像是以米粒,數字,以及字劃….,其中如《梅花易數》一書中,洋洋灑灑羅列了如物數占、聲音占、字占[字占中包括了一字占、二字占….十一字占],以及丈尺占和動、靜物占….等等。現今可見的占卜法中,大都脫不出這些範疇,隻不過是略加變化而已。”

  “佛教地藏占察法門又稱木輪相法,出自《占察善惡業報經》,是幾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囑咐地藏菩薩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專門說的一種修行法門。特別對應我們現代人的心理和需求,尤其是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占察輪是修行這個法門的一種工具,用它來依靠地藏菩薩的感應力了解我們從前善惡業報的情況和當下的種種疑惑的事情。看起來是占卜方法,但是和普通的占卜又有本質的不同。

  普通的占卜算命,可以模棱兩可,任人解釋,可以以假亂真,怎麽解釋都行。而木輪相法,因為其特殊的構造,所占察的內容不會模棱兩可的,結果清晰可見,如果操作不準確,則完全不準,一目了然。正因此,準確度非常高,而且經得起驗證,所占的事情可以馬上進行驗證。而且,正確按照方法進行,占察幾次也是一樣的結果,概率甚至小於中五百萬的大獎,用數學概率等根本無法解釋,這個方法很準確。

  第三組木輪可測大大小小問題,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還是其他自己不明白的客觀問題,如可以占察出某一個觀點是否正確,占察出某某失蹤的人是否還在世等。也可以占察出你前世的情況,以及今世過後來生會到哪裏去,今生可不可以富貴等,涵蓋生活、修行、消災、消業、因緣、人際、疾病,三世因果等,皆可借助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木輪相法來利益。但是問問題必須是有正當的目的,要按照儀軌做,問問題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否則占察將不會相應。”

  說完占卜,周天凡最後才說看相方向的內容,這也是人們最想要知道的內容:

  “相學指的是根據長相、氣質、音容笑貌來判斷和預知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這一切憑什麽可以測算到呢,從宇宙法則上說:宇宙是全息的,任何一個存在都如條碼般印記,都記載著過去和未來的信息,如果察覺力足夠,任何一個存在和細微之處都可以看出事物的變化。回到宇宙的本體特性來認識,任何的存在都是走向虛無,任何一個記憶都在尋找自己的未來,同時顯示自己的過去,這是宇宙的法則,也是人的法則,是天人合一。”

  “相理是從出生之後,一方麵指接收了父母遺傳的身相,包括“麵相”、“骨相”、“聲相”、“手相”,另一方麵由於後天的因素隨著生命的過程會有不同程序的改變,這才是“命相”的總合。

  江湖派的代表作有《麻衣神相》、《柳莊相法》、《神相全篇》、《相理衡真》、《平園相學》和《公篤相法》等,學術派的代表作有《人物誌》、《觀人學》、《太清神鑒》、《人倫大統賦》、《月波洞中記》、《玉管照神局》和《冰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