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青州大捷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320
  韓湛為了征討青州,事先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不光事先在北海囤積了大量的糧草之外,還每隔五十裏,就建立了一個驛站。以便能及時地了解趙雲攻略青州的進程,以及把一些新的命令傳達過去。

  就在韓湛向自己部下提出建立驛站之時,便遭到荀彧、田豐、沮授等人的反對。荀彧對韓湛說:“主公,從鄴都到青州,每隔三十裏就有一個朝廷所建的驛站,沒有必要再建新的驛站……”

  “長史有所不知。”韓湛心裏何嚐不明白朝廷有驛站之時,但誰知道這些驛站的驛卒之中,有多少別人安插的親信,他可不想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在朝中大臣的掌握之中,因此他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釋道:“我們收編了數萬黃巾賊,其中有不少青壯,編入冀州軍不夠資格,留在屯田莊內又恐鬧事,不如把他們安置在新成立的驛站之中,也算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聽到韓湛這麽說,荀彧覺得倒有幾分道理,上次館陶城外的部分黃巾賊,就是無法忍受屯田莊子裏日子,又聚集起來造反,最後被韓湛親自率兵剿滅了。讓他們去當驛卒,每月也有一份錢糧的收入,對穩定人心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趙雲通過張寧、左髭、丈八等人的勸降,收編了青牛角、黃龍的二十多萬大軍,並剿滅了劉石平漢的殘部,便派出八名信使回鄴都回城。當時在確認報捷的人數時,趙雲和荀攸還發生過爭持。

  荀攸說按照慣例,最多派出三名信使就可以了,是趙雲堅持要用八個人。荀攸問起原因,趙雲振振有詞地說:“軍師,你別忘記了,八名信使正好可以代表我們在青州,剿滅了左髭、丈八、劉石、平漢等八方渠帥。”

  對於趙雲這種極為牽強的說法,荀攸還真不好反駁。他想到如今朝廷裏反對東征的聲音還不小,假如不盡快拿點戰果回去,韓湛在朝中所承受的壓力還真不小,便讚同了趙雲的安排。

  沿途驛站的驛卒,除了驛吏之外,幾乎都是歸順的黃巾軍。他們見到從青州回來的信使,便趁著換馬之際問東問西。報訊的信使們,見驛卒們如此奉承自己,不免要吹噓幾句,特別是把太史慈兩千人擊敗左髭丈八幾萬人,荀攸手下的軍侯率五百人擊潰五千人的事跡,反複地吹噓幾遍。

  對於信使所說的話,驛卒們都是半信不信。但一個信使這麽說,兩個信使這麽說,所有的信使都這麽說的時候,驛卒們就不得不相信這是真的。甚至還在心裏想,假如自己還在黃巾軍中,是否能擋住冀州兵馬的攻擊。

  信使們在路上奔波了三天,終於來到了鄴都城外。八名信使找了一個陰涼的地方停下,吃東西喝水,等體力和馬力都恢複得差不多了,才重新上馬,策馬朝北門奔去。守北門的是一名都伯,看到遠處有一隊騎兵策馬而來,不知出了什麽事情,連忙命令守門的兵士戒備。

  帶隊的信使,看到城門附近的守軍開始戒備,深怕引起更大的誤會,連忙扯著嗓子喊道:“青州大捷,剿滅黃巾四十萬!”

  都伯聽到這個喊聲,先是一愣,隨後明白這些騎兵是來自東征的明白,連忙吩咐堵在門口的士兵讓路,並將進出城的百姓先趕到了一旁,讓報訊的騎兵通過。

  八名信使策馬狂奔,邊跑邊大聲地喊道:“青州大捷,剿滅黃巾四十萬!”

  站在路邊的百姓聽清楚了信使的喊聲之後,不禁愕然,紛紛議論起來:“朝廷出兵青州到現在不足一月,怎麽就剿滅了四十萬,不會有詐吧?”

  “四十萬沒有,十幾萬總有吧。”有人聽後,用不確定的語氣說道。

  “不會是殺良冒功吧?”還有一個更大膽的人說道:“昔日董賊在京師時,就曾經這麽幹過……”然而他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一旁的同伴捂住了嘴:“慎言,慎言,小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信使們來到了州牧府,偏偏韓湛上朝去了。留守這裏的郭嘉見是從青州來報捷的,在看完趙雲的捷報之後,還把信使都叫進來,詳細地詢問清剿黃巾的全過程。在了解完所有的真相後,重賞信使之後,命人帶他們去休息,而自己拿著報捷文書前往宮中,向韓湛報喜。

  守衛宮門的禁軍將軍認識郭嘉,見他急匆匆而來,便猜到肯定有什麽急事,連忙對他說:“郭軍師,請您在這裏稍候,待末將前去稟報。”

  郭嘉聽後點了點頭,對禁軍將軍說:“有勞將軍!”

  …………

  朝堂之上,禦史中丞鍾繇與尚書郎韓斌正在向韓湛發難。鍾繇首先問道:“冀州牧,本官問你,你的兵馬出征已經將近一月,可有什麽戰報傳來?”

  韓湛搖搖頭,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沒有!”

  聽到韓湛的這個回答,韓斌立即接著問:“冀州牧有沒有想過,青州今年夏糧歉收,你們出動了六萬大軍,以及同等數目的民夫進入青州,會給青州百姓帶來多大的負擔?”

  “尚書郎此言差矣。”韓湛等韓斌說完後,有些不悅地回答說:“正是因為青州歉收,本侯才會派軍進入青州。你是否知道,因為有太多人吃不飽肚子,不得不鋌而走險,跟著黃巾賊舉旗造反……”

  “冀州牧,”韓湛的話還沒有說完,鍾繇就打斷了他後麵的話:“據本官得到的消息,如今青州至少有二十萬黃巾賊,而你們隻有區區的六萬人,能起什麽作用?”

  韓湛為了征討青州,事先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不光事先在北海囤積了大量的糧草之外,還每隔五十裏,就建立了一個驛站。以便能及時地了解趙雲攻略青州的進程,以及把一些新的命令傳達過去。

  就在韓湛向自己部下提出建立驛站之時,便遭到荀彧、田豐、沮授等人的反對。荀彧對韓湛說:“主公,從鄴都到青州,每隔三十裏就有一個朝廷所建的驛站,沒有必要再建新的驛站……”

  “長史有所不知。”韓湛心裏何嚐不明白朝廷有驛站之時,但誰知道這些驛站的驛卒之中,有多少別人安插的親信,他可不想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在朝中大臣的掌握之中,因此他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釋道:“我們收編了數萬黃巾賊,其中有不少青壯,編入冀州軍不夠資格,留在屯田莊內又恐鬧事,不如把他們安置在新成立的驛站之中,也算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聽到韓湛這麽說,荀彧覺得倒有幾分道理,上次館陶城外的部分黃巾賊,就是無法忍受屯田莊子裏日子,又聚集起來造反,最後被韓湛親自率兵剿滅了。讓他們去當驛卒,每月也有一份錢糧的收入,對穩定人心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趙雲通過張寧、左髭、丈八等人的勸降,收編了青牛角、黃龍的二十多萬大軍,並剿滅了劉石平漢的殘部,便派出八名信使回鄴都回城。當時在確認報捷的人數時,趙雲和荀攸還發生過爭持。

  荀攸說按照慣例,最多派出三名信使就可以了,是趙雲堅持要用八個人。荀攸問起原因,趙雲振振有詞地說:“軍師,你別忘記了,八名信使正好可以代表我們在青州,剿滅了左髭、丈八、劉石、平漢等八方渠帥。”

  對於趙雲這種極為牽強的說法,荀攸還真不好反駁。他想到如今朝廷裏反對東征的聲音還不小,假如不盡快拿點戰果回去,韓湛在朝中所承受的壓力還真不小,便讚同了趙雲的安排。

  沿途驛站的驛卒,除了驛吏之外,幾乎都是歸順的黃巾軍。他們見到從青州回來的信使,便趁著換馬之際問東問西。報訊的信使們,見驛卒們如此奉承自己,不免要吹噓幾句,特別是把太史慈兩千人擊敗左髭丈八幾萬人,荀攸手下的軍侯率五百人擊潰五千人的事跡,反複地吹噓幾遍。

  對於信使所說的話,驛卒們都是半信不信。但一個信使這麽說,兩個信使這麽說,所有的信使都這麽說的時候,驛卒們就不得不相信這是真的。甚至還在心裏想,假如自己還在黃巾軍中,是否能擋住冀州兵馬的攻擊。

  信使們在路上奔波了三天,終於來到了鄴都城外。八名信使找了一個陰涼的地方停下,吃東西喝水,等體力和馬力都恢複得差不多了,才重新上馬,策馬朝北門奔去。守北門的是一名都伯,看到遠處有一隊騎兵策馬而來,不知出了什麽事情,連忙命令守門的兵士戒備。

  帶隊的信使,看到城門附近的守軍開始戒備,深怕引起更大的誤會,連忙扯著嗓子喊道:“青州大捷,剿滅黃巾四十萬!”

  都伯聽到這個喊聲,先是一愣,隨後明白這些騎兵是來自東征的明白,連忙吩咐堵在門口的士兵讓路,並將進出城的百姓先趕到了一旁,讓報訊的騎兵通過。

  八名信使策馬狂奔,邊跑邊大聲地喊道:“青州大捷,剿滅黃巾四十萬!”

  站在路邊的百姓聽清楚了信使的喊聲之後,不禁愕然,紛紛議論起來:“朝廷出兵青州到現在不足一月,怎麽就剿滅了四十萬,不會有詐吧?”

  “四十萬沒有,十幾萬總有吧。”有人聽後,用不確定的語氣說道。

  “不會是殺良冒功吧?”還有一個更大膽的人說道:“昔日董賊在京師時,就曾經這麽幹過……”然而他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一旁的同伴捂住了嘴:“慎言,慎言,小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信使們來到了州牧府,偏偏韓湛上朝去了。留守這裏的郭嘉見是從青州來報捷的,在看完趙雲的捷報之後,還把信使都叫進來,詳細地詢問清剿黃巾的全過程。在了解完所有的真相後,重賞信使之後,命人帶他們去休息,而自己拿著報捷文書前往宮中,向韓湛報喜。

  守衛宮門的禁軍將軍認識郭嘉,見他急匆匆而來,便猜到肯定有什麽急事,連忙對他說:“郭軍師,請您在這裏稍候,待末將前去稟報。”

  郭嘉聽後點了點頭,對禁軍將軍說:“有勞將軍!”

  …………

  朝堂之上,禦史中丞鍾繇與尚書郎韓斌正在向韓湛發難。鍾繇首先問道:“冀州牧,本官問你,你的兵馬出征已經將近一月,可有什麽戰報傳來?”

  韓湛搖搖頭,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沒有!”

  聽到韓湛的這個回答,韓斌立即接著問:“冀州牧有沒有想過,青州今年夏糧歉收,你們出動了六萬大軍,以及同等數目的民夫進入青州,會給青州百姓帶來多大的負擔?”

  “尚書郎此言差矣。”韓湛等韓斌說完後,有些不悅地回答說:“正是因為青州歉收,本侯才會派軍進入青州。你是否知道,因為有太多人吃不飽肚子,不得不鋌而走險,跟著黃巾賊舉旗造反……”

  “冀州牧,”韓湛的話還沒有說完,鍾繇就打斷了他後麵的話:“據本官得到的消息,如今青州至少有二十萬黃巾賊,而你們隻有區區的六萬人,能起什麽作用?”

  韓湛為了征討青州,事先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不光事先在北海囤積了大量的糧草之外,還每隔五十裏,就建立了一個驛站。以便能及時地了解趙雲攻略青州的進程,以及把一些新的命令傳達過去。

  就在韓湛向自己部下提出建立驛站之時,便遭到荀彧、田豐、沮授等人的反對。荀彧對韓湛說:“主公,從鄴都到青州,每隔三十裏就有一個朝廷所建的驛站,沒有必要再建新的驛站……”

  “長史有所不知。”韓湛心裏何嚐不明白朝廷有驛站之時,但誰知道這些驛站的驛卒之中,有多少別人安插的親信,他可不想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在朝中大臣的掌握之中,因此他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釋道:“我們收編了數萬黃巾賊,其中有不少青壯,編入冀州軍不夠資格,留在屯田莊內又恐鬧事,不如把他們安置在新成立的驛站之中,也算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