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挾天子以令天下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67
  大軍出發後,郭嘉扭頭看了一眼行進在隊伍裏的馬車,笑著對韓湛說:“主公,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沒想到你以前曾經救過太史慈的妹紙,如今太史慈肯定會報答主公的這個恩情。嘉在此恭喜主公,再得一員猛將。”

  別看韓湛麾下的名將,有了趙雲、典韋、黃忠、張遼、張郃、高覽等人,不過他還是覺得不夠。僅僅憑這些武將,如果隻是應付一個方向的作戰,還說得過去,要是同時幾個方向開戰,那麽這點武將就根本不夠。因此能得到太史慈,真是令韓湛喜出望外。

  “奉孝,”韓湛對郭嘉說道:“等本侯回到了鄴城,就正式封你為軍師祭酒。以後出謀劃策,掌管監察軍務的事,就又你全權負責了。”

  誰知郭嘉聽後,臉上去露出迷茫的表情:“主公,軍師祭酒是何官職,請恕嘉孤陋寡聞,從來不曾聽說。”

  聽郭嘉這麽一說,韓湛才想起:軍師祭酒,是曹操在建安三年才專門為郭嘉設立的官職。一個還沒出現的官職,郭嘉怎麽可能聽說呢?便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奉孝有所不知,這是本侯專門為奉孝所設的官職。以後本侯還會有很多軍師,但是你擔任軍師祭酒後,就相當於本侯的首席軍師,別的軍師都要聽從你的號令。明白嗎?”

  見韓湛準備授予自己如此重要的官職,郭嘉連忙在馬背上拱手說道:“嘉多謝主公的厚愛,為主公效力,就算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韓湛在馬背上給郭嘉封了一個首席軍師的官職,又開始琢磨給趙雲、黃忠、典韋等人封什麽官?目前自己隻占據了冀州的大部,要是封個五虎上將、河北四庭柱,未免有點太誇張了,還是直接封他們幾人做將軍吧。

  兵馬在路上走了七日,才來到了鄴城城外。荀彧得到消息,親自率領冀州的文武官員出門迎接。韓湛下馬與荀彧見禮時,無意中發現歡迎的人群中,居然有幾位朝廷的官員。他便低聲地問荀彧:“舅父,為何人群中,還有朝廷官員啊?”

  “湛兒,這些人可能是擔心你成為董卓一類的人,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前來討好你的。”荀彧低聲地提醒韓湛:“你回了鄴城之後,記得立即去朝見陛下,免得有人說你飛揚跋扈。”

  “多謝舅父提醒,”韓湛連忙回答說:“等回城之後,自然會去宮中拜見聖上。”

  舅甥二人說完悄悄話之後,韓湛指著孔融對荀彧說:“舅父,我來給你引薦一下,這位是北海太守孔融。孔太守,這位是冀州長史荀彧。”

  荀彧聽說站在韓湛身旁的人,就是北海太守孔融,連忙上前見禮:“後生晚進荀彧,見過孔北海!”

  孔融顯然是聽說過荀彧,也笑著還禮說:“文若,孔某這廂有禮了!”

  等兩人見禮完畢,孔融望著荀彧問道:“荀長史,孔某遠道而來,是想覲見聖上的,不知何時能見到聖上?”

  “孔北海莫要著急,”韓湛聽孔融問的問題,便笑著對他說:“本侯待會兒就要去覲見聖上。假如孔北海有興致的話,我們可以一同前往。”

  “如此甚好!”

  進入鄴城,韓湛叫過了人群中的徐庶,指著護在馬車旁的太史慈,對他說道:“元直,子義如今已經是本侯的麾下,你待會兒給子義的母親和妹妹在城裏找一處宅院,將她們安頓下來。”

  徐庶聽完韓湛的吩咐,連忙答道:“屬下遵命!”

  韓湛朝左右瞧了瞧,沒有看到夏侯雲的蹤影,便好奇地問徐庶:“元直,夏侯姑娘在什麽地方?”

  “回主公的話,”徐庶連忙小聲地說:“自從那日主公撇下她,帶人去救援北海之後,夏侯姑娘一氣之下就前往黑山,投奔她哥哥去了。”

  “胡鬧,簡直是胡鬧。”韓湛聽到徐庶這麽說,心裏很是生氣,沒想到自己為了夏侯雲的安全,沒有帶她去北海,她居然就生氣,還玩離家出走這一套。他連忙吩咐徐庶:“元直,立即給她修書一封,命她速速返回鄴城,否則,否則……”

  韓湛連說了兩個“否則”,便沒有下文了,徐庶好奇地問:“主公,如果夏侯姑娘不肯回來,您打算如何處置她?”

  “如果她不回來,就派人把她綁回來。”韓湛哼了一聲,說道:“早晚都是我韓家的人,要是敢不聽話,自然會家法伺候。”

  把安頓太史慈家人和召回夏侯雲的事情,都交給了徐庶之後,韓湛跟著荀彧來到了皇宮。負責宮廷內外警衛的甲士,都是冀州軍,見到韓湛和荀彧過來,自然不會阻攔,反而還躬身行禮。

  望著一路向自己施禮的甲士,韓湛心裏不禁在想,怪不得漢獻帝隻能成為董卓、曹操手裏的傀儡,原來他的性命一直操縱在兩人的手裏。為了活命,他自然隻能對兩人惟命是從,心甘情願地當一個外表光鮮的傀儡。

  想到這裏,韓湛的心裏隱隱感到了一絲不安,如今僅僅是個東郡太守的曹操,是不可能再挾天子以令天下了,這輩子都不可能挾天子以令天下了。如果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沒準自己就會取代曹操在曆史上的地位,過上幾年,漢獻帝就該準備衣帶詔,號召那些忠於漢室的臣子,舉兵前來討伐自己了。

  來到大殿之上,見太尉楊彪、大司農朱儁、太仆趙岐、太傅馬日磾等人,正在和漢獻帝議事。他連忙上前,在漢獻帝的麵前跪下,恭恭敬敬地說:“臣冀州牧韓湛,參見陛下!”

  韓湛的話音剛落,他的身後就響起了另外一個聲音:“臣北海太守孔融,參見陛下!”原來孔融一跪下向漢獻帝行禮。

  漢獻帝連忙起身,繞過桌案,俯身扶起韓湛,笑著說:“冀州牧不必如此多禮,但不知幾時回的鄴城?”

  韓湛心想,若是說漢獻帝和在場的幾位大臣不知自己回鄴城的事情,根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釋,他們就是擔心自己成為董卓之流,而有意冷落自己,看看自己會有什麽反應,以便未雨綢繆。

  “回陛下的話,臣是今日剛剛趕回鄴城。”韓湛恭恭敬敬地說道:“數日前,臣原打算親自前往冀州城,迎接聖駕到鄴城來的。誰知走到半路,忽然聽說北海被黃巾賊所圍困,臣擔心夜長夢多,便立即率兵救援。對陛下失禮之處,還請陛下海涵。”

  漢獻帝等韓湛說完後,幹笑了兩聲,隨後反問道:“不知圍困北海的黃巾賊,可曾被擊敗?”

  “啟稟陛下,”孔融聽到漢獻帝這麽問,立即搶答說:“冀州牧的大軍一到,圍困北海城的黃巾賊頓時作鳥獸散。”

  韓湛把孔融帶到鄴城來的目地,就是不想讓他繼續擔任北海太守,隻要不讓孔融回北海,自己留在那裏的兵馬,就能輕取城池。想到這裏,韓湛連忙對漢獻帝說道:“陛下,孔北海深孚眾望,堪稱一代名臣。若是隻擔任一個小小的太守,未免有點太屈才了。臣懇請陛下將孔北海留在朝中任職。”

  對於韓湛的提議,漢獻帝沉默了片刻,隨後反問道:“不知韓卿家打算舉薦孔卿家擔任什麽官職呢?”

  韓湛回想了一下孔融的履曆,記得他離開北海,進入朝廷後,擔任的好像是將作大匠。雖說韓湛不明白這個官職是做什麽的,但他還是對漢獻帝說:“臣認為,可以授予孔北海將作大匠之職。”

  “準奏!”可能是傀儡皇帝當久了,韓湛的話剛說完,漢獻帝就迫不及待地說道:“就依韓愛卿所奏,任命孔卿家為朝中的將作大匠。”

  被明升暗降的孔融,由一個手握實權的太守,變成了隻有空銜,卻沒有什麽實權的將作大匠。雖說心中對韓湛諸多不滿,但他卻不敢發作,連忙跪倒謝恩:“臣,謝陛下!”

  韓湛見自己隨便說封賞的官職,漢獻帝都不打折扣的照辦了,心裏不免有些得意。但當他看到一旁的楊彪、朱儁、趙岐和馬日磾等人鐵青的臉色,立即意識到這些昔日的盟友,隨著漢獻帝入駐鄴城,已經開始和自己離心離德了。

  不過韓湛不是董卓,就算看到有反對自己的人,他也不會采用極端地手段,將對方斬首示眾或者是夷三族。而是以理服人,想盡辦法說服對方同意自己的觀點。

  韓湛朝四位重臣拱了拱手,笑著問道:“四位大人,鄴城狹小,無法和京城相提並論,不知諸位的住處,住得可習慣否?”

  “習慣習慣,”韓湛的話剛一出口,四人就忙不迭地點著頭說:“此間和長安比起來,簡直有著天壤之別。這都是韓亭侯的功勞啊!”

  幾人又說了一些沒有營養的話,韓湛便退出了大殿。他急匆匆地趕回自己府邸,召集自己的部下議事。過了不多會兒,所有的文武都來到了議事廳。

  看到議事廳的左右兩側,都站滿了人,韓湛的心裏不禁感觸萬千,自己趕走袁紹才多長時間,手下居然就有了這麽多的文臣武將,以及二十來萬精銳的兵馬。這要是在穿越初期,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等人來齊之後,韓湛的目光從左邊掃到右邊,又從右邊掃到了左邊。等把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將都看了一遍後,他開口說道:“諸位,陛下已經留孔北海在朝為官,並封他為將作大匠。如此一來,北海郡的太守一職,就出缺了。不知哪位願意毛遂自薦,去擔任北海太守?”

  在場的文官裏,想當這個北海太守的是大有人在,不過看到沒人說話,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因此整個議事廳裏靜悄悄的。

  其實眾人不說話,韓湛心中也早就有人選了。衝著坐在角落裏的臧洪說道:“臧子源,本侯打算任命你為北海太守,不知你意下如何?”

  臧洪做夢都沒想到,忽然會有這麽大的一張餡餅落在自己的頭上,一下就把他砸懵了。他過了好一陣,才確定自己不是幻聽,連忙站起身向韓湛行禮:“既然府君任命屬下擔任北海太守之職。屬下一定會不辱使命,為府君治理好北海一郡。”

  韓湛記得此人因為內政能力出眾,在袁紹統一了北方四州後,就先後任命臧洪擔任青州刺史和東郡太守。因此將北海郡交給他治理,是完全可以放心的。韓湛心想,先看看他治理北海的能力,假如真的像史書記載的那麽厲害,等自己取了青州之後,任命他擔任青州刺史,也不是不可以的。

  見韓湛擅自任命了北海太守,田豐連忙站起身勸諫道:“主公,北海太守應該有朝廷任命,您怎麽能越俎代庖呢?”

  韓湛通過今天的覲見,發現漢獻帝似乎非常害怕自己,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言聽計從。既然他能聽自己的,任命孔融擔任將作大匠,那麽讓他任命臧洪接任北海太守一職,不過是小事一樁。

  因此韓湛對田豐說:“田元皓莫要擔心,本侯待會兒就會去覲見陛下,請陛下正式任命臧洪為北海太守。”

  臧洪見韓湛如此維護自己,不禁感激涕零地說:“多謝主公厚愛,屬下一定殫心竭力,為主公效力!”

  韓湛見自己的部下難得來這麽齊全,便接著問道:“本侯有意興兵討伐青州,不知諸位認為幾月出兵為宜?”

  “回主公的話,”率先發言的是長史荀彧,他躬身說道:“再過兩月,冀州便能收糧。等軍中有了足夠的糧草,我們再出並青州也不遲。”

  出兵的日期商議好了,接下來就該討論派誰率兵出征。早在半年多以前,韓湛就決定讓趙雲和荀攸兩人帶兵討伐青州,如今手下的兵將多了不少,韓湛決定再給他增加幾名副手,便當眾宣布:“出兵青州,趙雲為主將,太史慈、張遼為副將,荀攸為軍師。隻能收獲了夏糧之後,我們就發兵直取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