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求親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57
  黃忠見韓湛不說話,還以為他對張遼不放心,便接著說:“主公,雖說張文遠歸順冀州不遠,但據末將的觀察,此人乃是忠義之輩。不光武藝出眾,而且頗有謀略,若是由他鎮守冀州,一定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韓湛聽黃忠這麽說,心裏暗暗稱奇,覺得黃忠還是有識人的眼光,知道張遼此人乃是忠義之輩。但光是張遼靠得住還不行,韓湛心說他手下還有魏續、宋憲、成宜、侯成四健將呢,他們也個個可靠嗎?

  人心隔肚皮,若是這四人中間有一個人產生了歪念頭,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另外三人。假如四人的意見達成一致後,在張遼的耳邊嘀嘀咕咕,那麽就算張遼對自己再忠心,也不免會有心結存在。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韓湛遲遲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他抬頭對黃忠說:“漢升,如今子龍、典韋、夏侯蘭他們都還在長安,我看此事等他們都回來以後再議也不遲。”

  見韓湛已經做出了決定,黃忠也不好再勸,隻能回答說:“末將遵命。”

  議事結束後,韓湛回到了後院。在屋子裏忙碌的梨花,看到韓湛從外麵走進屋,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公子,政務處理完了?”

  “嗯,處理完了。”韓湛坐在床榻上,有氣無力地說:“還是以前當冀州牧公子時輕鬆,什麽事情都不用操心。”

  聽到韓湛這麽說,正端著一盆水走過來的梨花笑著說:“公子,若是當年韓府君沒有受到逢紀狗賊的蠱惑,將冀州讓與袁紹,公子此刻還是什麽事都不用過問的冀州牧的大公子。”

  服侍韓湛洗完臉,梨花讓下人將水盆端了出去,隨後坐在韓湛的身邊,小心翼翼地問:“公子,不知我家伯父何時可以回到鄴城?”

  “你家伯父?!”正在想事情的韓湛,聽到梨花這麽問的時候,先是一愣,隨後想起梨花是徐庶的侄女,便笑著回答說:“元直先生在長安還有重要的事情要處置,估計至少還需要一兩個月,才能返回鄴城。”

  得知徐庶還要等一兩個月,才能返回鄴城,梨花的臉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韓湛伸手在她的臉頰上輕輕地掐了一把,“梨花,你可是徐家的大小姐,還留在我的府中當婢女,未免有失身份。依本侯看,你還是早點回徐家去侍奉你的祖母吧。”

  韓湛是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這番話,誰知梨花聽了之後,眼圈刷的一下就紅了,她哽咽地問:“公子,你如今嫌棄梨花了嗎?”

  “嫌棄你?”韓湛一頭霧水地反問道:“梨花,這是從何說起啊?”

  梨花抬頭望著韓湛,問道:“如果你不嫌棄梨花的話,怎麽會趕我離開州牧府呢?”

  “令伯父徐庶,乃是本侯手下重要的謀士。”韓湛看到梨花一副要哭的樣子,連忙摟著她的肩部,向她解釋說:“你是徐家的小姐,怎麽能自貶身份,到州牧府裏當一名普通的婢女呢?”

  雖說韓湛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但梨花卻不相信,她想到前幾日跟著一起來到府中爾等那對母女,便警惕地問:“公子,你是不是喜歡魯周氏?”

  “魯周氏?”韓湛聽到梨花的這個問題,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心說你的聯想也太豐富,我怎麽可能喜歡一個帶著孩子的寡婦呢。他心裏想著,嘴裏就不禁說了出來:“梨花,我怎麽可能喜歡一個寡婦呢,況且她還帶著一個孩子。”

  “那昭姬呢?”梨花等韓湛一說完,便不服氣地說:“她不也是寡婦麽?”

  梨花的話,讓韓湛無言以對。沒錯,蔡琰的確是個寡婦,如今還被自己留在了府中,因此自己這次從長安千裏迢迢地返回,還帶回一對母女,不引起梨花的嫉妒才怪了。他在腦子裏組織了一下詞匯,隨後說道:“梨花,你誤會了。魯周氏乃是忠良之後,若是本侯不管她們的話,她母女二人恐怕早已餓死在街頭了。”接著,他便將自己在長安遇到魯周氏母女的事情,向梨花詳細地講了一遍。

  梨花等韓湛說完後,明白自己是錯怪了韓湛。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對韓湛說:“公子,是梨花錯了,你可千萬別生氣。”

  “本侯哪裏會生氣呢。”韓湛摟著梨花的肩膀,嬉皮笑臉地說:“在本侯的心中,最重要的人,隻有你梨花一人。”

  “瞎說。”梨花嘟著嘴說:“那蔡小姐呢?我還聽人說,你打算到甄府向甄夫人提親,娶甄家最小的那個女兒甄宓。”

  聽梨花提到甄府,韓湛抬手在自己的額頭上重重地拍了一巴掌,心說自己怎麽把這麽重要的事情忘記了。他起身來到門口,衝外麵喊道:“來人啊!”

  隨著喊聲,陳到從一旁走了出來,態度恭謹地問:“主公有何吩咐?”

  “叔至,你立即派出快馬前往長安。”韓湛用手指著陳到吩咐說:“通知子龍將軍,將他盡快返回鄴城!”

  “屬下遵命!”陳到答應一聲,便轉身離開了。

  梨花等陳到離開後,走到韓湛的身邊,關切地問:“公子,你這麽急著讓你的結義大哥返回鄴城,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嗎?”

  韓湛自然不會告訴梨花,說自己等著趙雲回來後,可以一同到甄府提親,隻能岔開話題說:“梨花,再過兩月,沮監軍督建的皇宮就將會完工,本侯打算到時將聖駕從冀州迎到鄴城。而如今的冀州守將張郃和長史荀彧,也將一同前來鄴城。我是想和大哥商議一下,看由誰擔任冀州守將。”

  別看梨花隻是一個婢女,但對於冀州城的重要性,她的心裏是非常清楚。假如當初不是公孫瓚出兵威脅到冀州,韓馥哪裏會上逢紀的當,將自己的基業讓給袁紹。因此她聽韓湛這麽說,還真的以為韓湛急於召回趙雲,是為了討論冀州新守將一事。

  數日之後,帶著百姓返回的典韋,同行的還有太尉楊彪、大司農朱儁、太仆趙岐、太傅馬日磾等人。四人在州牧府見到了韓湛之後,立即迫不及待地問:“冀州牧,不知聖上如今在何處?”

  “四位大人,”韓湛朝四位大臣拱了拱手,說道:“如今聖上在冀州城內,要等到此處的宮殿完工之後,再迎聖駕至此。”

  “冀州牧,”楊彪等韓湛一說完,連忙懇求道:“老夫等人急於見到聖駕,不知可否行個方便?”

  “既然四位大人急於見到聖駕,那本侯立即為你們安排此事。”韓湛說完,吩咐站在堂前的陳到:“叔至,立即點五百兵馬,由騎都尉魏續率領,護送四位大人前往冀州拜見聖上。”

  楊彪見韓湛做事雷厲風行,臉上露出了感激的表情:“老夫多謝冀州牧了。”說完,便招呼著朱儁等人想離開。

  韓湛忽然想起了魯周氏,連忙叫住了楊彪:“太尉請留步!”楊彪不知韓湛叫自己有什麽事情,連忙停住了腳步,扭頭望著韓湛。

  韓湛走到了楊彪的身邊,對他說道:“太尉,本侯在離開長安之前,曾經救下一對母女,乃是前任太仆魯馗之女,前任大鴻臚周奐之媳。”

  楊彪聽到韓湛這麽說,不由緊張地問:“她們現在何處?”

  “正在本侯的府中。”韓湛笑著對楊彪說:“她們是忠良之後,本侯自然不會慢待她們,所以一回到鄴城,便將她們安置在府中好生照料。敢問太尉,她們在這個世上,可還有親屬在啊?”

  “應該有吧。”楊彪用不確定的語氣說:“但老夫一時之間卻想不起是誰。”他說到這裏,朝韓湛拱拱手,“老夫急於和各位大人趕往冀州城拜見聖上,至於魯周氏一事,待我們回來再說。還請冀州牧多多費心了。”

  楊彪等人離開後,韓湛把夏侯蘭叫到議事廳,問道:“夏侯將軍,不知長安的情況如何,城內的百姓還有多長時間才能遷完?”

  “回主公的話,”夏侯蘭恭恭敬敬地回答說:“自從主公率百姓離開後,李傕、郭汜忽然卷土重來,好在我家義兄和元直先生聯手,將賊兵殺得大敗。”

  聽說李傕、郭汜兩人居然又領兵來犯,韓湛的心裏先是一驚,但轉念一想,趙雲勇猛過人,而徐庶又足智多謀,兩人聯手要對付區區的李傕、郭汜,還不是易如反掌。呂布當初慘敗的悲劇,是不會再重演的。

  想到這裏,他又問:“城中還有多少百姓不願意離開?”

  “經過我們的動員,原本還有約莫七萬百姓不可能離開長安。但李郭興兵來犯之後,百姓們紛紛改變了主意,願意遷到鄴城來。奉孝先生應該在末將離開長安後,三五日內動身。”夏侯蘭介紹完長安城內的情況後,有些擔心地對韓湛說:“主公,長安城內軍民共有十餘萬,每天人吃馬嚼的消耗不小。若是被李郭二人斷了糧道,末將擔心城內會不戰自亂。”

  “放心吧,夏侯將軍。”對於夏侯蘭的擔憂,韓湛不以為然地說:“我家大哥和元直先生聯手,雖然不敢說天下無敵的大話,但要對付區區的李傕、郭汜,那簡直是易如反掌。”

  若不是考慮長安離鄴城太遠,韓湛真的打算再派幾萬兵馬過去,拍死李傕、郭汜兩人,免得他們再興兵作亂。不過既然有趙雲、徐庶在,再加上他們手裏的幾萬大軍,就算無法消滅李郭二人,但要將他們從長安附近攆走,也不算什麽難事。

  韓湛派出的信使,在路上馬不停蹄地奔波七天之後,終於進入了長安。趙雲看到在兩名兵士攙扶下,依舊累得像一灘爛泥似的信使,有些奇怪地問:“主公有何要事?”

  信使連著喘了幾口氣,有些生氣不接下氣地說:“主公命趙將軍火速趕回鄴城,有要事相商。”

  趙雲讓人將信使抬下去後,有些不解地問徐庶:“元直先生,您說主公緊急招我回鄴城,有什麽急事嗎?”

  “若是公事,主公肯定不會讓信使給你捎口信。”徐庶撚著胡須說道:“既然是口信,徐某認為可能是主公的私事。”

  “私事?!”徐庶的話讓趙雲皺起了眉頭。不過趙雲想了片刻,便立即想到了答案:“原來是這件事啊,趙某明白了。”

  趙雲搞清楚了怎麽回事,但徐庶還是一頭霧水,他連忙好奇地問:“子龍將軍,不知是何事,不知可否告知一二?”

  趙雲點了點頭,湊近徐庶的耳邊說道:“我家二弟,對我姨母家的小女兒甄宓有意思,他催我盡快趕回鄴城,肯定是想讓我陪他登門求親的。”

  “原來如此!”徐庶嗬嗬地笑著說:“難怪主公如此著急了!”

  趙雲雖說也想盡快趕回鄴城,陪韓湛登門求親,但如今城外的李傕、郭汜等人的兵馬,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消滅的,因此他犯愁地說:“元直先生,李郭二賊的兵馬以騎兵為主,而我軍則基本是步卒。每次他們二人一敗,就立即引兵遠飆,使我們追之不及,先生可有什麽辦法,來化解這個難題啊?”

  對於李郭二人打不過就跑這種戰術,徐庶也非常頭疼。若是附近有樹林或者山丘之類的,自己還可以埋伏一支人馬,斷李郭二人的後路,可每次交戰的地域,都是一望無垠的大平原,根本無法埋伏人馬。

  徐庶搖了搖頭,苦笑著說:“子龍將軍,估計是我軍剛到長安時,在城北、城南的埋伏,給李郭二人記憶深刻,因此他們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所以才會選擇在平原地帶與我軍交戰。”

  “元直先生,”趙雲聽徐庶這麽說,不免有些著急:“難道您就沒有什麽妙計,來鏟除李郭二賊嗎?”

  就在兩人一籌莫展之際,忽然從外麵走進來一名兵士,來到兩人的麵前單膝跪下,大聲稟報說:“啟稟趙將軍、徐先生,郭先生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