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78
  由於楊奉以調停者的身份出現,讓李傕意識到自己部署在京師東麵的兵馬,有些靠不住了。為了防止再出現一個像楊奉這樣的人,李傕專門派了自己的兄弟李應,領數千人馬前往函穀關,防止有人將關外的諸侯放進了關中。

  雖說他及時地派出了李應,但還是晚了一步。李應到達函穀關的時候,守將張苞已經將關隘獻給了冀州軍。而李應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黃忠的刀下之鬼。

  在殲滅了李應所率的李傕軍之後,荀攸為了防止過早地泄露己方的行蹤,專門派人打掃了戰場,挖了一個大坑,將那些戰死的李傕軍屍首都扔進了大坑。

  做完這一切後,荀攸對黃忠說:“漢升,為了防止李傕軍察覺到我軍已入關,那些派出的探馬,還是讓他們穿李傕軍的服飾,免得露出了馬腳。”

  “荀先生所言極是。”黃忠覺得荀攸說得非常有道理,假如讓李傕知道冀州大軍正在向長安開拔,勢必會和郭汜休戰,然後兩軍聯合起來對付冀州軍。到時就算冀州軍取勝,勢必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次日清晨,黃忠、荀攸兩人正在早膳之時,忽然有兵士來報:“啟稟黃校尉、荀先生,外麵有一名主公的信使求見。”

  聽說是韓湛的信使,兩人立即便知道,肯定又有什麽重要的事情,連忙吩咐兵士:“速速將主公的信使請到這裏來。”

  等信使進門,沒等他開口,荀攸就著急地問:“主公如今在何處?”

  信使看了荀攸一眼,態度恭謹地說:“回荀先生的話,主公的大軍已經過了黃河,昨夜就駐紮在黃河岸邊。”說完,他從腰間抽出一個竹筒,交給了黃忠,說道,“黃校尉,這裏麵是主公的親筆信,請您過目。”

  黃忠接過竹筒,從裏麵抽出一張寫滿字的布帛,仔細地查看起來。看完之後,他整個人都愣住了,他將手裏的布帛遞給了荀攸,說道:“荀先生,你幫我看看上麵寫的都是什麽?”

  荀攸看完上麵的內容後,不禁哈哈大笑,隨後拱著手對黃忠:“恭喜黃將軍,賀喜黃將軍,從即日起,你就是將軍了。”

  坐在一旁的董承、張苞二人,聽到這個消息,也連忙起身,朝黃忠拱手賀喜:“恭喜將軍,賀喜將軍!”

  “來人啊!”得知自己被晉升為將軍,黃忠的心裏格外高興,他連忙吩咐親兵:“抬兩酒來,我要與諸位痛飲一番。”

  看到親兵轉身想去搬酒壇,荀攸連忙製止了黃忠,對他說道:“漢升且慢高興,主公另外還給我們布置了一件事情。”

  “何事?”

  荀攸用手指著布帛的左側,對黃忠說道:“你看看,上麵命我等將李傕軍的降兵悉數放回,讓他們回到李傕軍中去散布流言,以達到瓦解李傕軍的軍心……”

  讓降兵回去散布流言,對這樣的安排,黃忠自然是沒有異議,不過他的心裏還有一個疑問,於是便開口問出來:“荀先生,若是我們將降兵悉數放回,固然能起到瓦解李傕軍心的目地。可一旦郭汜察覺,趁機攻打李傕,到時我們不就為他們做了嫁衣裳嗎?”

  對於黃忠的這種擔憂,荀攸點了點頭,說道:“漢升所言極是。你所擔心的問題,主公早已考慮到了。他另外會派人前往京師,去聯絡元直,讓他物色合適的人選,到郭汜的軍中去散布流言。”

  黃忠為了不耽誤韓湛的大事,一吃完早餐,就命人將關在軍營裏的一千多降兵放掉。在放人之前,他對著那些降兵說:“李傕謀反,從之者即為賊黨,後患不淺。爾等都是西涼人,何必要跟著他在京師作亂,都速速回家,免得將來連累家人。”

  說完這番話之後,黃忠命人給降兵每人兩個饢和一袋水,便將他們從函穀關裏轟了出去。這些降兵昨日的投降,都是迫於無奈,此刻見黃忠要放自己回家,頓時喜出望外。一出了函穀關,大家都一哄而散,三五成群地朝著西麵而去。

  再說李傕打敗了楊奉之後,又和郭汜展開了廝殺。雙方連著打了幾天,互有勝負,但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日收兵回營,喘息未定,忽然有親兵來報,說隨著李應去函穀關的兵士們回來了。

  李傕聽到這個消息一愣,心裏暗說這些兵士不在函穀關幫著自家兄弟守城,都跑回京師來做什麽?想到這裏,他連忙命人叫了兩名兵士進來,想問問究竟是怎麽回事。

  被叫進帳中的兩名兵士,見到坐在大帳中間的李傕後,連忙手腳並用地爬到了他的麵前,帶著哭腔說道:“大司馬,李將軍在函穀關外遭了意外,還請您為他報仇雪恨。”

  “什麽,我家兄弟在函穀關外遭遇不測。”李傕聽到這麽消息,不禁眼前一黑,如果不是他及時地扶住麵前的桌案,估計早就一頭栽倒在地上了。他起身走過去抓住一名兵士的衣襟問道:“快告訴本司馬,究竟是何人所為?”

  被放回來的降兵,都在函穀關內被關押了大半天,自然知道占據關隘的是何方兵馬。此刻聽到李傕在問,連忙回答說:“是冀州兵馬!”

  “什麽,冀州兵馬?”

  由於楊奉以調停者的身份出現,讓李傕意識到自己部署在京師東麵的兵馬,有些靠不住了。為了防止再出現一個像楊奉這樣的人,李傕專門派了自己的兄弟李應,領數千人馬前往函穀關,防止有人將關外的諸侯放進了關中。

  雖說他及時地派出了李應,但還是晚了一步。李應到達函穀關的時候,守將張苞已經將關隘獻給了冀州軍。而李應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黃忠的刀下之鬼。

  在殲滅了李應所率的李傕軍之後,荀攸為了防止過早地泄露己方的行蹤,專門派人打掃了戰場,挖了一個大坑,將那些戰死的李傕軍屍首都扔進了大坑。

  做完這一切後,荀攸對黃忠說:“漢升,為了防止李傕軍察覺到我軍已入關,那些派出的探馬,還是讓他們穿李傕軍的服飾,免得露出了馬腳。”

  “荀先生所言極是。”黃忠覺得荀攸說得非常有道理,假如讓李傕知道冀州大軍正在向長安開拔,勢必會和郭汜休戰,然後兩軍聯合起來對付冀州軍。到時就算冀州軍取勝,勢必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次日清晨,黃忠、荀攸兩人正在早膳之時,忽然有兵士來報:“啟稟黃校尉、荀先生,外麵有一名主公的信使求見。”

  聽說是韓湛的信使,兩人立即便知道,肯定又有什麽重要的事情,連忙吩咐兵士:“速速將主公的信使請到這裏來。”

  等信使進門,沒等他開口,荀攸就著急地問:“主公如今在何處?”

  信使看了荀攸一眼,態度恭謹地說:“回荀先生的話,主公的大軍已經過了黃河,昨夜就駐紮在黃河岸邊。”說完,他從腰間抽出一個竹筒,交給了黃忠,說道,“黃校尉,這裏麵是主公的親筆信,請您過目。”

  黃忠接過竹筒,從裏麵抽出一張寫滿字的布帛,仔細地查看起來。看完之後,他整個人都愣住了,他將手裏的布帛遞給了荀攸,說道:“荀先生,你幫我看看上麵寫的都是什麽?”

  荀攸看完上麵的內容後,不禁哈哈大笑,隨後拱著手對黃忠:“恭喜黃將軍,賀喜黃將軍,從即日起,你就是將軍了。”

  坐在一旁的董承、張苞二人,聽到這個消息,也連忙起身,朝黃忠拱手賀喜:“恭喜將軍,賀喜將軍!”

  “來人啊!”得知自己被晉升為將軍,黃忠的心裏格外高興,他連忙吩咐親兵:“抬兩酒來,我要與諸位痛飲一番。”

  看到親兵轉身想去搬酒壇,荀攸連忙製止了黃忠,對他說道:“漢升且慢高興,主公另外還給我們布置了一件事情。”

  “何事?”

  荀攸用手指著布帛的左側,對黃忠說道:“你看看,上麵命我等將李傕軍的降兵悉數放回,讓他們回到李傕軍中去散布流言,以達到瓦解李傕軍的軍心……”

  讓降兵回去散布流言,對這樣的安排,黃忠自然是沒有異議,不過他的心裏還有一個疑問,於是便開口問出來:“荀先生,若是我們將降兵悉數放回,固然能起到瓦解李傕軍心的目地。可一旦郭汜察覺,趁機攻打李傕,到時我們不就為他們做了嫁衣裳嗎?”

  對於黃忠的這種擔憂,荀攸點了點頭,說道:“漢升所言極是。你所擔心的問題,主公早已考慮到了。他另外會派人前往京師,去聯絡元直,讓他物色合適的人選,到郭汜的軍中去散布流言。”

  黃忠為了不耽誤韓湛的大事,一吃完早餐,就命人將關在軍營裏的一千多降兵放掉。在放人之前,他對著那些降兵說:“李傕謀反,從之者即為賊黨,後患不淺。爾等都是西涼人,何必要跟著他在京師作亂,都速速回家,免得將來連累家人。”

  說完這番話之後,黃忠命人給降兵每人兩個饢和一袋水,便將他們從函穀關裏轟了出去。這些降兵昨日的投降,都是迫於無奈,此刻見黃忠要放自己回家,頓時喜出望外。一出了函穀關,大家都一哄而散,三五成群地朝著西麵而去。

  再說李傕打敗了楊奉之後,又和郭汜展開了廝殺。雙方連著打了幾天,互有勝負,但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日收兵回營,喘息未定,忽然有親兵來報,說隨著李應去函穀關的兵士們回來了。

  李傕聽到這個消息一愣,心裏暗說這些兵士不在函穀關幫著自家兄弟守城,都跑回京師來做什麽?想到這裏,他連忙命人叫了兩名兵士進來,想問問究竟是怎麽回事。

  被叫進帳中的兩名兵士,見到坐在大帳中間的李傕後,連忙手腳並用地爬到了他的麵前,帶著哭腔說道:“大司馬,李將軍在函穀關外遭了意外,還請您為他報仇雪恨。”

  “什麽,我家兄弟在函穀關外遭遇不測。”李傕聽到這麽消息,不禁眼前一黑,如果不是他及時地扶住麵前的桌案,估計早就一頭栽倒在地上了。他起身走過去抓住一名兵士的衣襟問道:“快告訴本司馬,究竟是何人所為?”

  被放回來的降兵,都在函穀關內被關押了大半天,自然知道占據關隘的是何方兵馬。此刻聽到李傕在問,連忙回答說:“是冀州兵馬!”

  “什麽,冀州兵馬?”

  由於楊奉以調停者的身份出現,讓李傕意識到自己部署在京師東麵的兵馬,有些靠不住了。為了防止再出現一個像楊奉這樣的人,李傕專門派了自己的兄弟李應,領數千人馬前往函穀關,防止有人將關外的諸侯放進了關中。

  雖說他及時地派出了李應,但還是晚了一步。李應到達函穀關的時候,守將張苞已經將關隘獻給了冀州軍。而李應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黃忠的刀下之鬼。

  在殲滅了李應所率的李傕軍之後,荀攸為了防止過早地泄露己方的行蹤,專門派人打掃了戰場,挖了一個大坑,將那些戰死的李傕軍屍首都扔進了大坑。

  做完這一切後,荀攸對黃忠說:“漢升,為了防止李傕軍察覺到我軍已入關,那些派出的探馬,還是讓他們穿李傕軍的服飾,免得露出了馬腳。”

  “荀先生所言極是。”黃忠覺得荀攸說得非常有道理,假如讓李傕知道冀州大軍正在向長安開拔,勢必會和郭汜休戰,然後兩軍聯合起來對付冀州軍。到時就算冀州軍取勝,勢必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次日清晨,黃忠、荀攸兩人正在早膳之時,忽然有兵士來報:“啟稟黃校尉、荀先生,外麵有一名主公的信使求見。”

  次日清晨,黃忠、荀攸兩人正在早膳之時,忽然有兵士來報:“啟稟黃校尉、荀先生,外麵有一名主公的信使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