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揮師西進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75
  別看徐晃帶的兵馬少,但都是生力軍,一下就將李傕的兵馬衝得七零八落。他護著楊奉朝城門的方向衝去,試圖先退進城中,憑借高大的城牆,來抵抗李傕的兵馬。

  誰知他們衝到了城門附近,卻看到吊橋被收了起來,城門也關得緊緊的。徐晃見此情形不由一愣,他記得自己率兵出城之時,城門是打開的,吊橋也放下來的。想到這裏,他連忙衝著城牆上喊道:“城上的兵士聽著,楊中郎將回城了,速速將城門打開。”

  隨著喊聲,城牆上忽然燃起了無數的火把,一個頂盔摜甲的武將,手扶著城牆,從垛口探出半邊身子說道:“吾乃是大司馬麾下的崔勇,此城如今已經被我占了。爾等速速下馬投降,我還可以向大司馬求情,賞你們一個全屍。”

  徐晃見城池被李傕的手下占了,而身後又傳來了喊殺聲,知道此地不宜久留,連忙護著楊奉繞過城池朝東麵退去。

  楊奉帶來的一萬五千兵馬,經過這番野戰,隨著楊奉、徐晃逃走的不過兩千多人。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歸順了李傕。

  天明之後,郭汜終於搞清楚從李傕營寨傳來的喊殺聲,並不是李傕在使詐,而確實是楊奉率軍攻打李傕的營寨。但由於自己一直不曾出兵,結果導致了楊奉的慘敗。李傕收容了八千多敗兵,使自己的實力更勝一籌。

  李傕打敗了楊奉之後,為避免再出現楊奉這樣前來勸和的人,便命崔勇率五千兵馬駐守在長安城內。而自己依舊每天率領兵馬出營寨,與郭汜的兵馬廝殺。

  被徐庶派回鄴城的石韜,在經過了七八的奔波之後,終於回到了鄴城。他在議事廳裏將徐庶的書信交給了韓湛,並急匆匆地說:“主公,屬下在離開京師之際,李郭二人已經反目成仇,在長安城外廝殺。元直請主公立即出兵,去剿滅李郭二賊,為朝廷除害。”

  “要想消滅李傕、郭汜,談何容易啊。”韓湛在心裏想到:“從鄴城到長安,就算全部是騎兵,至少需要八到十天的奔波。而這些輕裝的騎兵到了長安城外,要是城內的守軍閉門不納,那麽自己的先頭部隊就成為了一支孤軍。一旦李郭二人握手言和,那麽自己的這支兵馬,就有被兩人聯手絞殺的危險。”

  想到這裏,他抬頭問站在下首的郭嘉:“奉孝,以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站在隊列的郭嘉,聽到韓湛在問自己,連忙走了出來,躬身施禮後說道:“主公,雖說聖駕在冀州,可要是沒有文武百官,那麽多少還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既然此刻李郭二人在長安城外殺得難解難分,正是我們出兵討伐的大好時機。就算我們無法滅了李郭二賊,但至少可以將他們從長安趕走,迎回文武百官。”

  對於郭嘉的這種提議,韓湛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問荀攸:“公達,你對奉孝的提議,又是怎麽看的?”

  “啟稟主公,”荀攸也從隊列裏走出,態度恭謹地回答說:“屬下認為郭奉孝所言,極為有理。若是我們能趕走李郭二人,順利地迎回百官。那麽就能在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主公稱霸天下隻是早晚的事情。”

  韓湛見郭嘉、荀攸兩人的意見相同,都提議趕走李傕、郭汜,把百官從長安迎回到鄴城。便好奇地問:“奉孝、公達,本侯不明白。若我們將李郭二人從京師趕走,為何要將百官從長安迎回鄴城,難道直接讓聖駕直接返回京師,不是更方便一些嗎?”韓湛之所以這麽說,是考慮到在鄴城內建宮殿,真是太耗費人力、物力了。若不是有個沮授在全權負責此事,估計自己早就焦頭爛額了。

  沒想到他的話剛說完,郭嘉和荀攸兩人就異口同聲地說:“主公萬萬不可將聖駕送回京師。郭嘉繼續說道,“關中幾經兵災,早已民不聊生。若是主公想讓聖駕返回京師,勢必需要從其它城池遷移人口,充實京師……

  郭嘉的這番話,徹底打消了韓湛打算帶漢獻帝返回長安的打算,接下來大家又開始討論揮師西進的事宜。在有了眉目之後,韓湛開始發號施令:“黃忠、荀攸何在?”

  被點到名字的兩人連忙出列:“屬下(末將)在!”

  韓湛從桌案上的令匣子裏抽出一支令箭,說道:“我給你們五千騎兵,以漢升為先鋒,公達為軍師,星夜趕往長安,不得有誤!”

  黃忠上前接過令箭,大聲地說道:“末將領令!”

  隨後韓湛又抽出一支令箭:“趙雲何在?”

  “末將在!”趙雲也從隊列中走了出來。

  “本侯給你三萬步卒,跟隨黃忠的騎兵西進。”

  “末將領命!”趙雲上前接了令箭之後,也退回了隊列。

  在布置完西征後,韓湛宣布結束議事。堂中的文武朝韓湛拱手施禮後,紛紛離開了議事廳,隻有趙雲一個人留下。

  別看徐晃帶的兵馬少,但都是生力軍,一下就將李傕的兵馬衝得七零八落。他護著楊奉朝城門的方向衝去,試圖先退進城中,憑借高大的城牆,來抵抗李傕的兵馬。

  誰知他們衝到了城門附近,卻看到吊橋被收了起來,城門也關得緊緊的。徐晃見此情形不由一愣,他記得自己率兵出城之時,城門是打開的,吊橋也放下來的。想到這裏,他連忙衝著城牆上喊道:“城上的兵士聽著,楊中郎將回城了,速速將城門打開。”

  隨著喊聲,城牆上忽然燃起了無數的火把,一個頂盔摜甲的武將,手扶著城牆,從垛口探出半邊身子說道:“吾乃是大司馬麾下的崔勇,此城如今已經被我占了。爾等速速下馬投降,我還可以向大司馬求情,賞你們一個全屍。”

  徐晃見城池被李傕的手下占了,而身後又傳來了喊殺聲,知道此地不宜久留,連忙護著楊奉繞過城池朝東麵退去。

  楊奉帶來的一萬五千兵馬,經過這番野戰,隨著楊奉、徐晃逃走的不過兩千多人。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歸順了李傕。

  天明之後,郭汜終於搞清楚從李傕營寨傳來的喊殺聲,並不是李傕在使詐,而確實是楊奉率軍攻打李傕的營寨。但由於自己一直不曾出兵,結果導致了楊奉的慘敗。李傕收容了八千多敗兵,使自己的實力更勝一籌。

  李傕打敗了楊奉之後,為避免再出現楊奉這樣前來勸和的人,便命崔勇率五千兵馬駐守在長安城內。而自己依舊每天率領兵馬出營寨,與郭汜的兵馬廝殺。

  被徐庶派回鄴城的石韜,在經過了七八的奔波之後,終於回到了鄴城。他在議事廳裏將徐庶的書信交給了韓湛,並急匆匆地說:“主公,屬下在離開京師之際,李郭二人已經反目成仇,在長安城外廝殺。元直請主公立即出兵,去剿滅李郭二賊,為朝廷除害。”

  “要想消滅李傕、郭汜,談何容易啊。”韓湛在心裏想到:“從鄴城到長安,就算全部是騎兵,至少需要八到十天的奔波。而這些輕裝的騎兵到了長安城外,要是城內的守軍閉門不納,那麽自己的先頭部隊就成為了一支孤軍。一旦李郭二人握手言和,那麽自己的這支兵馬,就有被兩人聯手絞殺的危險。”

  想到這裏,他抬頭問站在下首的郭嘉:“奉孝,以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站在隊列的郭嘉,聽到韓湛在問自己,連忙走了出來,躬身施禮後說道:“主公,雖說聖駕在冀州,可要是沒有文武百官,那麽多少還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既然此刻李郭二人在長安城外殺得難解難分,正是我們出兵討伐的大好時機。就算我們無法滅了李郭二賊,但至少可以將他們從長安趕走,迎回文武百官。”

  對於郭嘉的這種提議,韓湛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問荀攸:“公達,你對奉孝的提議,又是怎麽看的?”

  “啟稟主公,”荀攸也從隊列裏走出,態度恭謹地回答說:“屬下認為郭奉孝所言,極為有理。若是我們能趕走李郭二人,順利地迎回百官。那麽就能在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主公稱霸天下隻是早晚的事情。”

  韓湛見郭嘉、荀攸兩人的意見相同,都提議趕走李傕、郭汜,把百官從長安迎回到鄴城。便好奇地問:“奉孝、公達,本侯不明白。若我們將李郭二人從京師趕走,為何要將百官從長安迎回鄴城,難道直接讓聖駕直接返回京師,不是更方便一些嗎?”韓湛之所以這麽說,是考慮到在鄴城內建宮殿,真是太耗費人力、物力了。若不是有個沮授在全權負責此事,估計自己早就焦頭爛額了。

  沒想到他的話剛說完,郭嘉和荀攸兩人就異口同聲地說:“主公萬萬不可將聖駕送回京師。郭嘉繼續說道,“關中幾經兵災,早已民不聊生。若是主公想讓聖駕返回京師,勢必需要從其它城池遷移人口,充實京師……

  郭嘉的這番話,徹底打消了韓湛打算帶漢獻帝返回長安的打算,接下來大家又開始討論揮師西進的事宜。在有了眉目之後,韓湛開始發號施令:“黃忠、荀攸何在?”

  被點到名字的兩人連忙出列:“屬下(末將)在!”

  韓湛從桌案上的令匣子裏抽出一支令箭,說道:“我給你們五千騎兵,以漢升為先鋒,公達為軍師,星夜趕往長安,不得有誤!”

  黃忠上前接過令箭,大聲地說道:“末將領令!”

  隨後韓湛又抽出一支令箭:“趙雲何在?”

  “末將在!”趙雲也從隊列中走了出來。

  “本侯給你三萬步卒,跟隨黃忠的騎兵西進。”

  “末將領命!”趙雲上前接了令箭之後,也退回了隊列。

  在布置完西征後,韓湛宣布結束議事。堂中的文武朝韓湛拱手施禮後,紛紛離開了議事廳,隻有趙雲一個人留下。

  別看徐晃帶的兵馬少,但都是生力軍,一下就將李傕的兵馬衝得七零八落。他護著楊奉朝城門的方向衝去,試圖先退進城中,憑借高大的城牆,來抵抗李傕的兵馬。

  誰知他們衝到了城門附近,卻看到吊橋被收了起來,城門也關得緊緊的。徐晃見此情形不由一愣,他記得自己率兵出城之時,城門是打開的,吊橋也放下來的。想到這裏,他連忙衝著城牆上喊道:“城上的兵士聽著,楊中郎將回城了,速速將城門打開。”

  隨著喊聲,城牆上忽然燃起了無數的火把,一個頂盔摜甲的武將,手扶著城牆,從垛口探出半邊身子說道:“吾乃是大司馬麾下的崔勇,此城如今已經被我占了。爾等速速下馬投降,我還可以向大司馬求情,賞你們一個全屍。”

  徐晃見城池被李傕的手下占了,而身後又傳來了喊殺聲,知道此地不宜久留,連忙護著楊奉繞過城池朝東麵退去。

  楊奉帶來的一萬五千兵馬,經過這番野戰,隨著楊奉、徐晃逃走的不過兩千多人。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歸順了李傕。

  天明之後,郭汜終於搞清楚從李傕營寨傳來的喊殺聲,並不是李傕在使詐,而確實是楊奉率軍攻打李傕的營寨。但由於自己一直不曾出兵,結果導致了楊奉的慘敗。李傕收容了八千多敗兵,使自己的實力更勝一籌。

  李傕打敗了楊奉之後,為避免再出現楊奉這樣前來勸和的人,便命崔勇率五千兵馬駐守在長安城內。而自己依舊每天率領兵馬出營寨,與郭汜的兵馬廝殺。

  隨後韓湛又抽出一支令箭:“趙雲何在?”

  “末將在!”趙雲也從隊列中走了出來。

  “本侯給你三萬步卒,跟隨黃忠的騎兵西進。”

  “末將領命!”趙雲上前接了令箭之後,也退回了隊列。

  在布置完西征後,韓湛宣布結束議事。堂中的文武朝韓湛拱手施禮後,紛紛離開了議事廳,隻有趙雲一個人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