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李郭反目(下)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59
  徐庶和石韜兩人聽了細作的回報後,都被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做夢都想不到,事情的發展,幾乎都是按照韓湛書信裏所寫的那樣發展。

  過了好一陣,石韜才從震驚中驚醒過來。他不顧細作還站在一旁,便對徐庶說:“元直,主公真是料事如神,什麽事情都在他的預料之內。石某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對於石韜的這種說法,徐庶隻是淡淡一笑,隨後又問細作:“你可曾派人在大將軍府外監視?”

  “回徐先生的話,”細作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屬下在前後門各留下了兩人,若有什麽風吹草動,他們就會立即前來向我稟報的。”

  “元直,你打算怎麽做?”石韜和徐庶是多年的老友,見他這麽問細作,便猜到他肯定還有什麽打算,因此便直截了當地問。

  誰知徐庶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衝細作揮了揮手,說道:“你也勞累了一天,先下去休息吧,等有了消息再來報我。”

  等細作離開後,徐庶對石韜說道:“廣元,如今郭汜已經召集軍營中的心腹,到大將軍府內議事,估計是打算去攻打李傕,我看我們應該去給李傕報個訊。”

  “什麽,元直,你說什麽?”石韜聽到徐庶這麽說,立即蹦了起來,不由雙眼圓瞪地說:“讓李郭二人自相殘殺,不是主公早就定好的計策,我們隻需要作壁上觀就可以了,為何要去向李傕通風報信,讓他提起做好準備呢?”

  對石韜的這個問題,徐庶是笑而不語,隻是抬頭望著他。石韜也是個聰明人,片刻之後,便明白徐庶要這麽做的目地。他一臉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元直,你說去通風報信,是擔心李傕沒有防範,被郭汜打個措手不及……”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徐庶不等石韜說完,便接著說道:“若是李傕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郭汜消滅,那麽他的兵馬勢必被郭汜收編,這樣一來,郭汜的實力就會大增。但假如我們向李傕報訊,讓他提前做好準備,這樣就算造成郭汜的攻擊,也不會損失慘重。隻要兩人打得難解難分,雙方的實力都會被削弱,到時主公率兵趕到長安,就能將兩人滅掉。”

  “元直,你說吧,我們什麽時候派人去通知李傕?”

  “這個時間不能太早,太早的話,李傕不會相信;”徐庶若有所思地說道:“太晚的話,李傕都已經被郭汜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就算想做什麽,也有點力不從心。因此時機的選擇相當重要。”

  石韜知道自己這位老友一向足智多謀,便虛心地向他請教:“那你覺得什麽時候,才是最佳的時機呢?”

  “等郭汜的手下離開大將軍府,返回軍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動手了。”徐庶對石韜說:“一旦我們留在大將軍府外的探子,有任何信息回來,我們就可以派人向李傕示警,免得他被郭汜殺一個措手不及。”

  過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留在大將軍府外的探子回來稟報,說郭汜的心腹都已離開了大將軍府,各自返回自己的軍營去了。

  徐庶聽後點了點頭,隨後將那名穩重的細作找來。見一封寫在布帛上的書信交給了他,並反複叮囑說:“你一定要想辦法,盡快將這份書信交到李傕的手裏,否則就會誤了大事。”

  細作接過了徐庶手裏的書信,帶著幾名手下,趕往李傕的大司馬府,準備將這封示警的書信,交給李傕。

  望著幾人離去的背影,石韜有些擔心地問:“元直,此事能成嗎?”

  “我看到八九能成。”徐庶點了點頭,說道:“李傕接到我等的書信,再派人到軍營中去查看,便會知道心中所言非虛,必定會勃然大怒,盡起兵馬與郭汜一較高下。”

  細作帶著自己的手下,來到距離大司馬府約莫五十步的地方停下,然後幾人就開始商議,如何才能把書信送給李傕,而又不至於引起他人的注意。他望著自己最信任的丁巳問道:“丁巳,如果吾讓你來辦此事,你打算怎麽做?”

  “大哥,”被稱為丁巳的探子對細作說:“假如我們直接走過去,告訴守門的兵士,說郭汜要率兵來攻打這裏,肯定會他們亂刀砍成肉泥。依我之見,不如將此信綁在箭杆上,把書信射過去。”

  “這個辦法不錯。”對於丁巳的提議,細作點著頭說:“那就這麽辦吧。待會兒我把信件綁在箭杆上,你來負責射箭。”

  片刻之後,徐庶的示警書信就被綁在箭杆上,由丁巳張弓搭箭射向了大司馬府。利箭從守門兵士的頭上飛過,釘在了柱子上,把那些兵士嚇了一跳。他們咋咋呼呼地喊了一陣後,發現有一支箭釘在了柱子上。

  負責的隊率把箭從柱子上取下來,將上麵還綁著一份書信,哪裏敢怠慢,連忙一路小跑地進入了府中,直接到會客廳裏見李傕。

  有些醉意的李傕,此刻正躺在榻上昏昏欲睡,忽然聽到有人大聲地喊道:“啟稟大司空,小的在府外撿到一封書信,特來交於大將軍。”

  一名叫左靈的官員,此刻正坐在一旁。李傕對他說:“你過去看看,信上麵都寫了些什麽?”

  左靈走到隊率的麵前,接過了他手裏的信件,展開後隻看了幾眼,便不由大驚失色。他慌忙來到了李傕的麵前,對他說道:“稚然將軍,出大事了。”

  “出……出什……什麽大……大事了?”李傕有點口齒不清地問道。

  “有人在心中告訴我們,說郭汜正在集結大軍,準備過來攻打我們。”左靈有些慌亂地對李傕說:“還請大司馬早做準備。”

  左靈的話,將李傕驚出了一身冷汗,嚇得他的酒當時就醒了。他的臉上露出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阿多為何要起兵攻打吾啊?殊不知吾待他一向不薄啊。”

  左靈搖了搖頭,對李傕說:“大司馬,屬下認為這份書信的來曆可疑,不可輕信,也不可不信。”

  “左靈,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處置?”

  “若是郭將軍真的要興兵來攻打你,此刻他的軍營之中,肯定正在調兵遣將。”左靈向李傕建議說:“大司馬不妨派人去軍營中刺探一番,若是真的在備戰,那麽我們就該早做防範。”

  李傕前幾日殺了樊稠之後,心裏一直不踏實,深怕有人會來為樊稠報仇。此刻聽說郭汜正在調集兵馬,準備來對付自己。想到這裏,他連忙叫來了幾名親兵,吩咐他們立即趕往郭汜的軍營,看營中是否有什麽動靜。

  派出的一名親兵,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回來了。他跪在李傕的麵前說道:“回大司馬的話,此刻大將軍的軍營裏熱鬧非凡,各處的將官正在調兵遣將,據小的猜測,恐怕他們是打算去攻打什麽地方。”

  李傕朝親兵揮了揮手,將他打發離開後,對左靈說道:“左靈,若是郭汜真的引兵來攻,吾該如何應對?”

  “大司馬,”左靈想到自己是站在李傕一邊的,若是郭汜真的要搞什麽反攻倒算,自己將難逃一死,因此他隻能拚死一搏:“既然郭汜已經在調兵遣將,我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以屬下之見,我們也早滴抽調兵馬來大司馬府,以防郭汜直接率兵攻打府邸。”

  對於左靈的提議,李傕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此言甚好,吾這就給軍營中的部署下令,讓他們立即領著兵馬入城,到此處來與我們匯合。”

  大司馬府內原本就有五百兵馬,李傕得知郭汜要領兵來犯後,在倉促之間,又抽調了兩千五百人來保衛自己的府邸,免得被郭汜攻破。

  天到四更,正當李府內戒備的兵士們個個昏昏欲睡之際,忽然聽到外麵的街道上傳來了整齊的腳步聲,隨後聽到有個人在高喊:“速速將大司馬府圍起來,千萬不要走了李傕那狗賊。”

  來圍府的是郭汜手下的一名心腹,他見大司馬府外的守衛,見著自己帶來的人馬後,立即縮回到府中,還以為對方怕了自己,連忙吩咐屬下對大司馬府進攻。誰知他們剛衝到府前,就遭到了一陣亂箭,衝在最前麵的十幾名兵士被射成了刺蝟。

  見府內早有準備,心腹一邊派人繼續圍困大司馬府,一邊派人向郭汜稟報,說自己的兵馬已經將大司馬府團團圍住,就請大將軍過來主持大局。

  郭汜聽說自己的兵馬已經圍住了大司馬府,連忙帶著四百騎兵,沿著街道奔馳而來。城內的百姓,聽到外麵響起的喊殺聲和急促的馬蹄聲,不知道又出了什麽事情,慌忙緊閉門窗,並用東西將門堵住,免得家裏遭到亂兵的洗劫。

  郭汜帶人趕到大司馬府外之時,見府門外躺了數十具屍首,連忙問自己的心腹:“這是怎麽回事,為何門口有這麽多的死人?”他問這話時,還以為地上躺著的都是李傕的部下。但沒曾想,這裏的死人有一個算一個,皆是他的麾下,都是在衝向大司馬府時,被牆頭的亂箭射死的。

  郭汜見狀,不由惱羞成怒,連忙命令心腹,集中兵力猛攻大司馬府的正門。心腹得令之後,立即命令五百兵士朝正門發起了進攻。為了防止遭到來自府中的弓箭殺傷,衝在最前麵的兵士手裏都拿著盾牌。

  牆後的李傕軍,將郭汜的兵馬又圍上來,便故技重施,紛紛用亂箭招呼,試圖將他們從府外趕走。然而由於進攻的兵士,手裏都有盾牌,李傕軍見對方又開始了新的進攻,便故技重施,朝著接近的黑影放箭。

  如果郭汜軍的手裏沒有盾牌,在李傕軍的這撥箭雨中,至少又要倒下近百人。但此刻走在最前麵的兵士,隻有幾個人中間倒下。他們剛倒下後,後麵立即便有人來接替她們的位置,繼續保持著整齊的隊形向大司馬府接近。

  郭汜的心腹在等郭汜到來的這段時間裏,也沒有閑著,他深怕大司馬府的大門太結實,兵士們撞不開,還專門派人從軍營中取來了撞車。一群手持盾牌的兵士,圍在撞車的四周,免得推車的兵士被亂箭所傷。

  大司馬府的大門雖然結實,但哪裏擋得住撞車的撞擊,要知道就算是城門,在遭到撞車的不斷撞擊後,也會被撞塌。

  大門被撞開後,府外的郭汜軍一湧而入,和堅守在府內的李傕軍展開了混戰。由於李傕軍人少,雖然他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麵對潮水般湧來的郭汜軍,他們不得不節節敗退。

  李傕得到了徐庶的示警後,沒有立即調集兵馬來保護自己的大司馬府,而是先派人去打聽消息。等忙完這一切後,他再調兵到這裏來,就有些太遲了。趕來增援的兩千五百人,在半道上遭到了郭汜軍的截殺,雙方正殺得難解難分,哪裏還抽得出力量,來保衛大司馬府。

  看到自己的手下越來越少,李傕知道再打下去,勢必會全軍覆滅,便連忙命令大家且戰且走,朝後院撤退。他準備從後門逃出了大司馬府,趕到自己的軍營中調部隊來圍殲郭汜的叛軍。

  五十多名親兵護送著李傕來到了後門,誰知剛打開門,外麵就有一群郭汜軍殺到。親兵們連忙上前迎敵,和對方戰成一片。兩名都伯帶著七八名兵士,拚死從郭汜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掩護李傕朝外麵突圍。

  郭汜為了防止李傕逃跑,在後門布置了兩千人馬。李傕身邊就五十多人,要想殺出重圍,又談何容易。那兩名都伯雖說勇猛過人,又身先士卒衝殺在最前麵,但終因寡不敵眾,很快就死在了亂軍之中。

  李傕自己也是一名武將,他揮舞著手裏的寶劍,砍翻了幾名朝他衝來的郭汜軍,但他身上也中了兩刀。在慌亂之中,李傕根本無法停下來包紮傷口,隻能拚命地揮舞著手裏的寶劍,將衝到自己身邊的郭汜軍一一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