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酒宴上的伏兵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406
  雖說馬騰下令退兵,但大家都知道,西涼大軍有七八萬人馬,自然不能說退就退。如果倉促拔營而走,勢必會陷入一片混亂,要是李傕、郭汜的兵馬再追殺上來,失去了建製的兵馬,就會城外待宰的羔羊。

  馬騰對韓遂說:“文約,我打算將兵馬分成三隊,依次退兵,免得被長安城內的李傕、郭汜等人察覺。”

  “壽成,不如你領一軍先撤。”韓遂等馬騰一說完,便主動提出:“我與賢侄留下斷後,以攔截李郭等賊的追兵。”

  “不妥不妥,還是文約領軍先退。”馬騰鎮定如常地說:“我乃是軍中主帥,自然要留下斷後。”

  “不可不可,壽成你既然是一軍主帥,哪裏有留下斷後的道理。”韓遂怎麽肯讓馬騰留下冒險,繼續固執地說:“還是我留下吧。”

  就在兩人爭論不休之時,從外麵進來一名兵士,在馬騰麵前單膝跪下,稟報說:“啟稟兩位將軍,梁興、成宜兩位將軍回來了!”

  韓遂聽到自己手下的兩名健將回來,懸在嗓子眼的石頭算是落了地。但一想到兩人都失掉了押送的糧草,便氣不打一處來,連忙吩咐兵士:“將兩人帶上來。”

  片刻之後,被繩捆索綁的梁興、成宜二人,跪在了馬騰、韓遂的麵前請罪:“兩位將軍在上,屬下有負你們的重托,被賊兵劫了糧草,如今特來領死。”

  韓遂站起身,衝著外麵大喊一聲:“來人啊!”

  看著外麵衝進來幾名兵士,韓遂用手朝梁興、成宜一指,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把這兩人拖出去斬了,首級掛在轅門示眾三日。”

  “且慢!”看到兵士兩人一個押著梁興和成宜就要朝外麵走,馬超連忙出言製止:“韓叔父,梁興、成宜兩位將軍失了糧草,固然是死罪,但如今是用人之際,不如留下他們的性命,讓他們留在軍中戴罪立功。”

  “是啊,文約。”一直保持沉默的馬騰,聽到自己的兒子都在為梁興、成宜求情,知道自己不站出來說兩句的話,沒準會損害自己與韓遂之間的兄弟情義。便起身說道:“李傕、郭汜手下有賈詡這樣的謀士相助,別說是他倆押運糧草,就算我家孟起前去,恐也能把糧草周全。依吾之見,還是算了吧。就留下二人的性命,讓他們留在軍中戴罪立功。”

  韓遂見馬騰不願意第一個領兵撤退,便再次提出新的方案:“既然壽成不願意先引兵西撤,那不如讓孟起侄兒領著我這幾個不成器的手下先撤,如何?”

  就在馬騰、韓遂商議退兵之際,在城內的李傕、郭汜等人已經知道了西涼軍的糧草被劫一事。賈詡向兩人說道:“兩位將軍,馬騰、韓遂失掉了內應,軍糧又被劫,恐在城下堅持不了多久,想必很快就會撤兵。請兩位將軍速速整頓兵馬,等西涼軍一撤,我們就趁勢掩殺。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取馬騰、韓遂的項上人頭。”

  李傕考慮到張濟叔侄剛領兵從城外回來,便對張濟說:“你們叔侄二人剛歸來不久,想必已經是鞍馬勞頓,且留在城裏休整,出兵追趕西涼大軍之事,就不勞你們費心了。”

  張濟叔侄這次在外麵吃了馬超的虧,正在想如何避免和西涼軍交鋒。此刻聽到李傕這麽說,簡直是想瞌睡有人送枕頭,他連忙回答說:“既然稚然將軍如此說,屬下遵命就是了。”

  郭汜的心情好,還和張濟開起了玩笑:“我們不在城內之時,你可要把城池守好,別等我們回來時,城裏都不知換了哪個主人。”

  “請郭將軍放心。”雖然張濟心裏明白郭汜是在開玩笑,但同時也猜到對方肯定會自己產生了疑心,慌忙答道:“隻要屬下叔侄在,這長安城就固若金湯。”

  馬騰、韓遂等人雖然能征善戰,但可惜隻是武將不是謀士,因此他們撤軍時,就不可能像那些著名的軍師、謀士一樣,搞點掩人耳目的假動作。而是在天亮後,按部就班地拔營而去。

  由於是分成三撥退兵,馬超帶著程銀、梁興、成宜、李堪等人,帶著兩萬兵馬及糧草先行;韓遂帶第二撥兵馬在午後出發;而馬騰所率領的兵馬,則要等馬超和韓遂走遠後再拔營離開。

  城頭上的兵士發現城外的西涼大軍在拔營,連忙前來向李傕稟報:“啟稟將軍,城外的西涼大軍正在拔營,似有撤兵的打算。”

  聽到兵士的稟報,李傕、郭汜等人便急忙趕到了西門,站在城門樓上朝下張望。看到遠處的西涼兵馬拔營之後,正朝著遠處緩緩而去。看到這一幕,李傕扭頭對賈詡說:“文若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說馬騰、韓遂要拔營退兵,如今果然是開始退兵了。來人,點起兵馬,準備出城追擊!”

  “將軍且慢!”見李傕、郭汜等人現在就要出城追擊,賈詡連忙勸阻道:“如今拔營的西涼兵不過三成,如果我們現在就出擊,留守營寨的兵馬一旦出擊迎戰,我們恐怕會吃大虧。”

  “那依你之見,我們該怎麽辦?”李傕問道。

  賈詡朝城外張望了半天,開口說道:“稚然將軍莫要性急。如今城外的西涼軍還提防著我們,所以我們暫時不能輕舉妄動。可要是等他們第二撥兵馬再撤,剩下的兵士就不免有些人心惶惶,我們在那個時候出擊,定可事半功倍。”

  “沒錯沒錯。”對賈詡的這種說法,郭汜表示了讚同:“到時西涼軍人人思歸,就無心作戰,隻要我軍一出擊,定能一觸即潰。”

  等到了午後,賈詡在城樓上見到韓遂帶兵離去,而剩下的兵士在營中有些急躁不安,他們都在朝西張望,似乎在等待自己也拔營退兵。見此情形,賈詡立即對李傕說:“稚然將軍,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開門追殺了。”

  “可是,”李傕指著遠處的營寨,對賈詡說:“他們還有三成的兵士不曾離去,若我們此刻出擊,勢必會陷入一場混戰。”

  “稚然將軍請放心,”賈詡信心十足地說:“營寨中雖然還有數萬兵士,但人心所歸,無心作戰。隻要我軍一出擊,他們勢必不戰自潰。”

  “好吧,既然文和先生這麽說,那本將軍就領兵出擊。”李傕說著,叫上了郭汜,離開城樓去點兵馬出城。

  “壽成,不如你領一軍先撤。”韓遂等馬騰一說完,便主動提出:“我與賢侄留下斷後,以攔截李郭等賊的追兵。”

  “不妥不妥,還是文約領軍先退。”馬騰鎮定如常地說:“我乃是軍中主帥,自然要留下斷後。”

  “不可不可,壽成你既然是一軍主帥,哪裏有留下斷後的道理。”韓遂怎麽肯讓馬騰留下冒險,繼續固執地說:“還是我留下吧。”

  就在兩人爭論不休之時,從外麵進來一名兵士,在馬騰麵前單膝跪下,稟報說:“啟稟兩位將軍,梁興、成宜兩位將軍回來了!”

  韓遂聽到自己手下的兩名健將回來,懸在嗓子眼的石頭算是落了地。但一想到兩人都失掉了押送的糧草,便氣不打一處來,連忙吩咐兵士:“將兩人帶上來。”

  片刻之後,被繩捆索綁的梁興、成宜二人,跪在了馬騰、韓遂的麵前請罪:“兩位將軍在上,屬下有負你們的重托,被賊兵劫了糧草,如今特來領死。”

  韓遂站起身,衝著外麵大喊一聲:“來人啊!”

  看著外麵衝進來幾名兵士,韓遂用手朝梁興、成宜一指,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把這兩人拖出去斬了,首級掛在轅門示眾三日。”

  “且慢!”看到兵士兩人一個押著梁興和成宜就要朝外麵走,馬超連忙出言製止:“韓叔父,梁興、成宜兩位將軍失了糧草,固然是死罪,但如今是用人之際,不如留下他們的性命,讓他們留在軍中戴罪立功。”

  “是啊,文約。”一直保持沉默的馬騰,聽到自己的兒子都在為梁興、成宜求情,知道自己不站出來說兩句的話,沒準會損害自己與韓遂之間的兄弟情義。便起身說道:“李傕、郭汜手下有賈詡這樣的謀士相助,別說是他倆押運糧草,就算我家孟起前去,恐也能把糧草周全。依吾之見,還是算了吧。就留下二人的性命,讓他們留在軍中戴罪立功。”

  韓遂見馬騰不願意第一個領兵撤退,便再次提出新的方案:“既然壽成不願意先引兵西撤,那不如讓孟起侄兒領著我這幾個不成器的手下先撤,如何?”

  就在馬騰、韓遂商議退兵之際,在城內的李傕、郭汜等人已經知道了西涼軍的糧草被劫一事。賈詡向兩人說道:“兩位將軍,馬騰、韓遂失掉了內應,軍糧又被劫,恐在城下堅持不了多久,想必很快就會撤兵。請兩位將軍速速整頓兵馬,等西涼軍一撤,我們就趁勢掩殺。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取馬騰、韓遂的項上人頭。”

  李傕考慮到張濟叔侄剛領兵從城外回來,便對張濟說:“你們叔侄二人剛歸來不久,想必已經是鞍馬勞頓,且留在城裏休整,出兵追趕西涼大軍之事,就不勞你們費心了。”

  張濟叔侄這次在外麵吃了馬超的虧,正在想如何避免和西涼軍交鋒。此刻聽到李傕這麽說,簡直是想瞌睡有人送枕頭,他連忙回答說:“既然稚然將軍如此說,屬下遵命就是了。”

  郭汜的心情好,還和張濟開起了玩笑:“我們不在城內之時,你可要把城池守好,別等我們回來時,城裏都不知換了哪個主人。”

  “請郭將軍放心。”雖然張濟心裏明白郭汜是在開玩笑,但同時也猜到對方肯定會自己產生了疑心,慌忙答道:“隻要屬下叔侄在,這長安城就固若金湯。”

  馬騰、韓遂等人雖然能征善戰,但可惜隻是武將不是謀士,因此他們撤軍時,就不可能像那些著名的軍師、謀士一樣,搞點掩人耳目的假動作。而是在天亮後,按部就班地拔營而去。

  由於是分成三撥退兵,馬超帶著程銀、梁興、成宜、李堪等人,帶著兩萬兵馬及糧草先行;韓遂帶第二撥兵馬在午後出發;而馬騰所率領的兵馬,則要等馬超和韓遂走遠後再拔營離開。

  城頭上的兵士發現城外的西涼大軍在拔營,連忙前來向李傕稟報:“啟稟將軍,城外的西涼大軍正在拔營,似有撤兵的打算。”

  聽到兵士的稟報,李傕、郭汜等人便急忙趕到了西門,站在城門樓上朝下張望。看到遠處的西涼兵馬拔營之後,正朝著遠處緩緩而去。看到這一幕,李傕扭頭對賈詡說:“文若先生真是料事如神啊,說馬騰、韓遂要拔營退兵,如今果然是開始退兵了。來人,點起兵馬,準備出城追擊!”

  “將軍且慢!”見李傕、郭汜等人現在就要出城追擊,賈詡連忙勸阻道:“如今拔營的西涼兵不過三成,如果我們現在就出擊,留守營寨的兵馬一旦出擊迎戰,我們恐怕會吃大虧。”

  “那依你之見,我們該怎麽辦?”李傕問道。

  賈詡朝城外張望了半天,開口說道:“稚然將軍莫要性急。如今城外的西涼軍還提防著我們,所以我們暫時不能輕舉妄動。可要是等他們第二撥兵馬再撤,剩下的兵士就不免有些人心惶惶,我們在那個時候出擊,定可事半功倍。”

  “沒錯沒錯。”對賈詡的這種說法,郭汜表示了讚同:“到時西涼軍人人思歸,就無心作戰,隻要我軍一出擊,定能一觸即潰。”

  等到了午後,賈詡在城樓上見到韓遂帶兵離去,而剩下的兵士在營中有些急躁不安,他們都在朝西張望,似乎在等待自己也拔營退兵。見此情形,賈詡立即對李傕說:“稚然將軍,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開門追殺了。”

  “可是,”李傕指著遠處的營寨,對賈詡說:“他們還有三成的兵士不曾離去,若我們此刻出擊,勢必會陷入一場混戰。”

  “稚然將軍請放心,”賈詡信心十足地說:“營寨中雖然還有數萬兵士,但人心所歸,無心作戰。隻要我軍一出擊,他們勢必不戰自潰。”

  “好吧,既然文和先生這麽說,那本將軍就領兵出擊。”李傕說著,叫上了郭汜,離開城樓去點兵馬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