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巧取函穀關(下)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226
  守將派人將韓湛等人送到驛館之後,沒有邀請韓湛來自己的府中赴宴,隻是給他們送來了一些酒菜,權當是款待。

  韓湛坐在自己的屋裏,腦子裏盤算著該如何奪取函穀關。隨行的羅布垂頭站在一旁,一聲不吭,深怕打斷了韓湛的思路。

  不知過了多久,韓湛抬頭朝窗外望去,見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便扭頭問羅布:“羅布,你覺得我們該怎樣奪取函穀關呢?”

  羅布沒有想到韓湛會忽然問自己這個問題,不禁顯得有些慌亂。他撓著後腦勺說:“主公,以我之見,我們直接衝進守將府,把刀往他的脖子上一架,讓他打開城門放我們的兵馬過去。”

  “我們的兵馬過去之後呢?”韓湛望著羅布麵無表情地問:“這裏有留不留人看守呢?留的人少,很難控製住整個函穀關;留的人多,去接應沮監軍的兵馬就會顯得不足。”

  羅布等韓湛說完後,嘿嘿地笑著說:“主公,其實我就是一個大老粗,你問我這些,我也不懂。我看,還是您自己拿主意吧。”

  韓湛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太敏感,估計一出門驛館的大門,就會被人盯上,因此他吩咐羅布:“羅布,你到城裏去打聽一下,除了守將外,關內還有誰能號令守軍。”

  羅布領命後轉身走出了房間,韓湛望著他的背影在想,要想控製此關,隻有兩個辦法,一是像羅布剛剛所說的,用武力控製著守將,強迫他放自己的兵馬過函穀關;而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想辦法找人取代守將,而此人必須對自己友善,能讓自己的兵馬自由出入函穀關。

  好在羅布的辦事效率很高,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從外麵匆匆回來,向韓湛稟告說:“啟稟主公,小的找到了關內的副將,並將他帶到這裏來了。”

  韓湛隻是讓羅布去打探關內的消息,卻沒有想到他居然自作主張地帶了一個人回來。韓湛皺著眉頭,有些不悅地問:“羅布,你帶回來的是什麽人啊?”

  “那人是關內的副將,”羅布察覺到了韓湛臉上的不滿,連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此人原是董賊女婿牛輔的屬下,自從董賊伏誅之後,他就被王允貶到函穀關來當守關副將了。”

  “牛輔的手下?”韓湛聽羅布這麽說,不禁納悶地問:“這不對啊,李郭等人派使者向王允求饒,請求赦免他們幾人的死罪,王允都不依不饒。為什麽會讓董卓女婿的手下,到如此重要的關隘,來擔當守關副將。難道他就不怕此人心生歹意,開關放外麵的各路諸侯入關嗎?”

  “主公,”羅布等韓湛說完後,才小心翼翼地說:“此人雖然是牛輔的手下,但他同時也是當今聖上寵妃的父親,也算是皇親國戚,王允如此安置他,也說得過去。”

  “他是皇親國戚,”聽到羅布這麽說,韓湛的腦子裏忽然浮現出一個名字,不過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試探地問:“他姓甚名誰?”

  “他說他姓董名承,乃是當今的國丈。”羅布慢吞吞說完後,謹慎地問:“主公,您要他還是不見?”

  “見,當然要見。”如果是別的不認識的人,也許韓湛就會直接讓羅布將其打發走,此刻聽說來的居然是董承,頓時喜出望外,他連忙起身迎出門,大聲問道:“董國丈在哪裏?”

  旁邊的柱子後轉出一名四十多歲,一身戎裝的男子,向韓湛躬身施禮:“下官參見冀州牧、漳水亭侯。”

  “免禮,免禮!”韓湛怎麽敢讓董承給自己施大禮,連忙上前扶住了他,笑著說:“本侯早就聽說過國丈的大名,今日得見,真乃三生有幸啊。”

  兩人進屋後,分賓主坐下。董承也不兜圈子,而是直截了當地問韓湛:“亭侯此來函穀關,不知所為何事啊?”

  見董承問得如此直接,韓湛遲疑了片刻,還是決定將事情向對方和盤托出:“不瞞國丈,本侯帶兵前來函穀關,乃是為了迎駕而來。”

  “迎駕?”董承聽到韓湛這麽說,不禁兩眼發直,呆了片之後,開口說道:“如今京師在王允的控製之中,亭侯要想讓聖駕遷都,恐不是什麽易事啊。”

  韓湛從董承的話中,猜到了京師被圍之事,估計還沒有傳到函穀關,因此董承的反應才會如此冷漠。他輕輕地咳嗽一聲後,對董承說:“國丈,看來你久居函穀關,難免有些孤陋寡聞。如今京師已經被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的大軍團團圍住,破城隻在旬日之間。因此本侯準備將聖駕救出,遷往冀州……”

  “亭侯,請恕下官之言。”董承不等韓湛說完,便打斷了他後麵的話,“我想亭侯長途跋涉而來,肯定沒有帶大軍,充其量就是幾千騎兵。”說到這裏,他有意停頓了片刻,以觀察韓湛的表情,見對方點頭表示肯定,便接著說,“以你區區數千兵馬,要打敗圍困京師的大軍,無異於癡人說夢。”

  董承的話雖然說得有些不客氣,但韓湛心裏明白他說的都是實情。假如自己不是知道一些曆史的話,此時此刻,還一無所知地待在冀州埋頭搞內政呢。他等董承說完後,接著說道:“國丈有所不知,本侯早在王允除掉董卓的那一天開始,就猜到李郭等他人會興兵進犯長安,便安排了人手在京師,命他們在城破之前,想法將聖駕救出,並送往冀州。本侯是擔心他們的行動不順,因此親率三千騎兵前來助陣。”

  韓湛之所以要對董承說這番話,一是因為此人乃是漢室忠臣,二是漢獻帝的老丈人,如果能得他相助,那麽定可事半功倍。

  董承在韓湛說完後很久,都還處於震驚的狀態,他沒想到李郭等人會興兵進犯長安,更沒想到韓湛居然未雨綢繆,事先在京師裏安排了人手,準備趁著城中陷入混亂之時,將漢獻帝劫出出來。他感覺自己在做夢,親耳聽到的一切都顯得是那麽的不真實。

  看到董承用手在拍打自己的臉頰,韓湛笑著問:“國丈是否覺得自己所聽到的一切,太過於匪夷所思了,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嗎?”

  見韓湛猜到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董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在經過短暫的考慮後,決定還是助韓湛一臂之力,別說漢獻帝是自己的女婿,就算不是,救駕也是一個臣子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他望著韓湛問道:“亭侯,不知下官有什麽可以幫你的?”

  “很簡單,協助本侯拿下函穀關。”韓湛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說道:“若國丈在此鎮守,本侯就能放心大膽地去迎接聖駕了。”

  對於韓湛的這個提議,董承有些為難地說:“不怕亭侯笑話,本官雖然是外戚,奈何卻沒有兵權。關中的數千兵馬,除了本官的五十名親隨外,一個都調不動。就算想幫亭侯,也是有心無力。”

  韓湛要的就是董承的這個態度,聽他願意協助自己,心裏便鬆了口氣,開口說道:“要奪取函穀關,不是強攻,乃是智取,因此有兩三百人前去守將府,已綽綽有餘。不知國丈可有膽量否?”

  董承明知道韓湛是在用激將法,但還是猛地站起身,義正言辭地說:“為了確保聖駕能順利地脫離險境,本官願與亭侯攜手,除掉本關的守將。”

  見董承同意幫自己奪取函穀關,韓湛不禁喜出望外,他連忙站起身握住了對方的手,激動地說:“若是國丈能掌控函穀關,使聖駕順利脫困,將在必能名垂青史。”

  雖說董承同意和韓湛合作,但主要是為了自己的皇帝女婿能順利脫險。此刻聽到韓湛的最後一句話,心態立即發生了變化,他連忙向韓湛說道:“本官唯亭侯馬首是瞻,該怎麽做,請亭侯示下!”

  屋裏隻有韓湛和董承兩個人,驛館也到處是冀州兵馬,但韓湛湊近了董承的耳邊,小聲地說出了自己的計劃。董承告辭時,韓湛命羅布帶了五十名騎兵,隨他一同前往守將府。

  等兩人離開後,韓湛等了約莫半個時辰,隨後召集在驛館的其他騎兵,隨自己一同前往守將府。不過他們一出驛館,就被一支五人的巡邏隊攔住,帶隊的伍長麵無表情地問韓湛:“夜深人靜,亭侯不在驛館歇息,帶著兵士出門作甚?”

  “本侯忽然想起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守將大人商議,所以要連夜趕到守將府。”韓湛打著哈哈對伍長說:“還請這位伍長行個方便,放我們過去吧。”韓湛說這話時,朝旁邊的幾名騎兵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動手幹掉這支巡邏隊。

  伍長知道韓湛是守將的貴賓,既然半夜要去拜訪守將,應該也是無可厚非,在猶豫片刻後,讓到了一旁,請韓湛他們過去。不過他還特意叮囑說:“亭侯,此事天色已晚,請不要在街上策馬狂奔,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見伍長帶人閃到了一旁,韓湛又衝身旁的一名騎兵使了個眼色,示意對方給伍長一點好處。騎兵見到韓湛的眼色,頓時心領神會,在經過伍長身邊時,扔了一包銅錢在他的腳下。伍長彎腰撿起錢袋,掂了掂分量,隨後衝著遠去的韓湛拱手謝恩:“多謝亭侯賞賜!”

  韓湛等人趕到守將府時,見門口站著十名自己手下的騎兵,便策馬上前問道:“羅布在什麽地方?”

  一名什長見韓湛過來,連忙上前見禮,接著回答說:“他和董將軍進府去了。”

  正說著話,從府裏湧出一大群人,韓湛還以為守將帶人衝出來,連忙拔出腰間的寶劍。誰知卻見到羅布上前施禮,“參見主公!”

  韓湛朝人群中一瞧,董承居然也在,便好奇地問:“府中情況如何?”

  “回主公的話,”羅布連忙答道:“那守將甚是無禮,小的一時看不過去,便將他一刀砍了。”

  別看羅布說得輕描淡寫,但韓湛猜想當時的過程一定是驚險無比。不過當前是想辦法奪取函穀關的控製權,因此他顧不得問細節,便衝著董承問道:“國丈,不知可曾取得兵符和印綬?”

  站在人群中的董承,聽到韓湛的問話,連忙舉起手裏一個用綢布包著的盒子:“兵符和印綬在此,函穀關此刻皆聽亭侯的號令。”

  見董承已經取得了兵符和印綬,韓湛的心裏更加感到踏實,他連忙吩咐一聲,“我們去東門,迎接冀州兵馬入城。”

  到了東門,韓湛命令羅布上城樓,朝關外發信號。羅布領命上了城樓,舉起火把,高舉過頭頂來回地擺動著。沒過多久,城外也亮起了火把,也同樣在不停地擺動著。羅布見暗號對上了,便轉身衝著站在城門前的韓湛喊道:“主公,黃校尉的大軍,已經到達了關外。”

  聽說黃忠帶著的兵馬已經到了,韓湛連忙吩咐:“放吊橋、開城門,讓冀州的騎兵入城!”

  董承聽完後,又大聲地將韓湛的命令重複了一遍:“放吊橋,開城門,迎接冀州騎兵入城!”

  見董承已經取得了兵符和印綬,韓湛的心裏更加感到踏實,他連忙吩咐一聲,“我們去東門,迎接冀州兵馬入城。”

  到了東門,韓湛命令羅布上城樓,朝關外發信號。羅布領命上了城樓,舉起火把,高舉過頭頂來回地擺動著。沒過多久,城外也亮起了火把,也同樣在不停地擺動著。羅布見暗號對上了,便轉身衝著站在城門前的韓湛喊道:“主公,黃校尉的大軍,已經到達了關外。”

  聽說黃忠帶著的兵馬已經到了,韓湛連忙吩咐:“放吊橋、開城門,讓冀州的騎兵入城!”

  董承聽完後,又大聲地將韓湛的命令重複了一遍:“放吊橋,開城門,迎接冀州騎兵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