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董卓之死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262
  進了長安,董卓剛回到相府,就有府中下人來報:“啟稟太師,溫侯將軍在外麵候見!”

  “混賬東西,”董卓等下人一說完,便開口罵道:“奉先乃是吾兒,要見來見吾,直接進來即可,還需什麽稟報?還不速速讓他進來!”

  下人挨了一頓罵,還不敢還口,隻能喏喏地答應著,退出了議事廳,到外麵去請呂布入內。

  呂布大步走進了議事廳,見董卓坐在正中的榻上,而李肅則肅立一旁,連忙搶步上前,在董卓麵前單膝跪地,大聲地說:“孩兒給義父請安!”

  “吾兒奉先免禮!”雖說曾經和呂布在鳳儀亭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畢竟過了這麽久,董卓早就忘之腦後了,笑著讓呂布起身後,問道:“吾不在京師的這段日子,可有什麽異動嗎?”

  “回義父的話。”呂布為了安董卓之心,連忙回答說:“自從當今皇上說準備禪位之後,朝中雖有大臣反對,但卻攝於義父的威名,皆不敢有任何異動。”

  董卓聽說京師太平無事,越發地放心了。望著自己這位高大英俊的義子,再想想留在郿塢的那位千嬌百媚的俏貂蟬,他決定給對方一點補償,以便他能繼續為自己效力,便開口說道:“奉先啊,吾不日將受漢禪。待登基之後,定當讓汝總督天下兵馬。”

  聽到董卓準備給自己封官,呂布連忙又跪下謝恩:“多謝義父!”

  董卓在離開郿塢之前,在貂蟬的屋裏折騰了一宿,又連著趕了兩天路,身子感覺有些乏。便衝呂布擺了擺手:“吾有些倦了,想歇息片刻,汝且退下。”

  見到呂布要離開,李肅也連忙向董卓告辭。沒想到董卓對李肅說:“汝代吾將奉先送出府去,然後留在府中,吾有事可以隨時與汝商議。”

  李肅聽董卓這麽說,隻能無奈地答應:“屬下遵命!”

  李肅在送呂布出門時,瞅瞅四周,見沒有人,便小聲地問呂布:“溫侯將軍,不知是否一切準備妥帖?”

  呂布微微了點了點頭,回答說:“一切皆已準備就緒。隻等老賊明日入朝,管教他身首異處。對了,他的心腹四將在何地方?”

  李肅知道呂布問的四將,指的是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連忙答道:“溫侯請放心,他們四人被老賊留在了郿塢,至少在我們誅殺董賊的這段時間,他們是不會在京師出現的。”

  “如此甚好。”聽說李傕、郭汜等人不會回長安,呂布的心裏頓時踏實了許多,這樣一來,明日在誅殺了董卓之後,他到城外去接管軍營,就要順利得多。他抱拳朝李肅說道:“吾這就前往司徒府,將此事告之王司徒。”

  正在榻上睡覺的董卓,忽然感覺外麵有什麽聲音傳來。聽到這個聲音,他的心跳驟然加速了,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連忙坐直身體,側耳聆聽外麵傳來的聲音,似乎是一群小孩在唱童謠。

  董卓仔細地聽了一會兒,終於聽清楚小孩子們在唱:“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不知怎麽搞的,董卓一聽到這歌詞,就有一種心煩意亂的感覺。

  李肅正好這個時候走進了議事廳,見董卓又重新坐了起來,不禁暗吃一驚,連忙上前說道:“太師,您睡醒了!”

  “李肅。”董卓望著李肅,表情嚴肅地說:“你聽到外麵的小孩子唱童謠了嗎?”

  “童謠?!”李肅聽董卓這麽說,也慌忙側耳聆聽,很快就聽到府外傳來了小孩唱歌的聲音。他連忙衝董卓點了點頭,說道:“回太師的話,屬下聽到了。”

  “聽清楚他們唱的是什麽了嗎?”董卓板著臉問道。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孩子們唱的歌謠,清晰地灌進了李肅的耳朵,他聽清楚內容後,不禁大驚失色:“千裏”是“重”,加草頭是“董”;“十”“日”“卜”加起來是“卓”。“猶不生”,就是死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董卓死。

  李肅慌忙回到說:“聽清楚了!”

  “你知道此童謠唱的是什麽嗎?”

  李肅將董卓沒有聽出這首歌謠的含義,心裏暗暗鬆了口氣,便開始忽悠對方:“回太師的話,亦隻是言劉氏滅、董氏興之意。”

  董卓此刻對李肅非常信任,對他的這種解釋,也就沒有絲毫的懷疑了。

  次日清晨,董卓擺儀仗入朝。剛剛離開府邸,就見一個身穿青袍、頭紮白巾的道士站在路邊,手裏持著一根長竹竿,上麵纏著一塊布,垂下來的兩截布上,都各寫著一個“口”字。

  見到這種情形,董卓又將李肅叫到什麽問道:“李肅,此道人是何意啊?”

  李肅一看竹竿上的布,不禁被嚇得魂飛魄散,兩個“口”不就是一個“呂”字麽,難道他想暗示董卓,說呂布要暗害他。他連忙急中生智地說:“回太師,此必是一瘋子,不必理睬他。”說完,他叫過旁邊的兵士,吩咐道,“來人啊,將此道人攆走!”

  董卓的車仗入宮時,穿著朝服的文武百官,都站在一旁迎接。董卓心裏想到再過片刻,自己就要在這裏受禪,心中不由越發得意起來。

  進北掖門時,除了二十名跟著馬車前後的隨從入內外,其餘的軍兵都擋在門外。而董卓卻絲毫沒有察覺到這一點,還在做著他當皇帝的美夢。

  進了北掖門之後,坐在車裏的董卓,忽然看到殿門緊閉,王允與其他幾位大臣,手持寶劍站在殿門外。他隱隱絕對有些不對勁,連忙問李肅:“王司徒等人持劍是何意啊?”但李肅根本不搭理他,而是驅趕著馬車繼續向宮殿而去。

  站在殿門外的王允,見董卓的馬車漸漸靠近了,連忙大喊一聲:“反賊至此,武士何在?”隨著他的喊聲,原本緊閉的殿門紛紛打開,從裏麵衝出了上百名的手持長戟的兵士。

  王允用手裏的劍朝馬車一指,大喊道:“殺!”

  接到王允號令的兵士,紛紛持長戟上前,對準馬車裏的董卓便刺。雖說不少人在第一次出戟就刺中了董卓,但因為他身穿重甲,長戟居然刺不進去,隻傷了他的手臂。

  董卓跳下車,拔腿就朝著北掖門跑去,同時嘴裏大聲地喊道:“救駕,救駕!吾兒奉先何在!”

  早就等候在北掖門的呂布,將董卓朝自己衝過來,大吼一聲:“有詔逃賊!”隨即手裏的方天畫戟便朝董卓的咽喉刺去。董卓沒想到自己的義子,居然會向自己下殺手,一時猝不及防,咽喉中戟,連喊都沒有喊一聲,便瞪著難以置信的眼神仰麵倒下。而隨後趕來的李肅,則揮刀砍下他的首級。

  呂布吩咐人打開了北掖門,他左手持戟,右手高舉著詔書,衝著等待外麵的鐵甲兵大聲地說:“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

  鐵甲兵做夢都想不到,自家的主公剛剛進去受禪,怎麽片刻的工夫,就成為了賊臣。因此在聽完呂布的喊話後,幾乎所有的人都還坐在馬背上,努力地消化著這個剛剛聽到的消息。

  剛趕到北掖門的王允,見鐵甲兵還坐在馬背上沒反應,連忙一把搶過了李肅手裏的人頭。快步來到了軍前,大聲地說:“董卓人頭在此,爾等還不快點歸順嗎?我等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

  見到董卓的人頭,這些鐵甲兵才搞清楚,原來董卓真的死了。在聽清楚王允後麵的一句話後,紛紛下馬,跪在地上,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鐵甲兵歸順,呂布又高聲喊道:“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

  一旁的李肅立功心切,連忙說道:“屬下願往!”

  沒等李肅離開,便有兵士前來向呂布稟報:“啟稟將軍,有李儒家奴將李儒綁縛來獻!”

  王允聽到兵士的稟報,連忙吩咐道:“押上來!”

  兩名身強力壯的兵力,挾著垂頭喪氣的李儒來到了王允、呂布的麵前。王允看著憔悴不堪的李儒,冷笑著問:“李儒,你也有今天!”

  李儒壓根沒理睬王允,而是朝旁邊的呂布看了一眼,隨後長歎一聲,自言自語地說:“可惜太師不肯聽我之言,才招來了今日的殺身之禍。”他把頭一昂,擺出了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道:“要殺便殺,李某絕不會皺一下眉頭。”

  王允早就恨不得除掉李儒,此刻看到對方已成為了待宰的羔羊,自然不會客氣,衝挾著他的兩名兵士擺了擺手,吩咐道:“縛赴市曹斬之!”隨後又吩咐人將董卓屍首,號令通衢。

  等董卓的屍首和李儒被兵士帶走後,王允又大聲說道:“呂布、皇甫嵩,李肅!”

  聽到王允的喊聲,呂布、皇甫嵩,李肅三人連忙上前一步,異口同聲地答道:“在!”

  “你們三人領兵五萬,”王允吩咐他們說道:“即可趕往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不得有誤!”

  “領命!”聽說要帶兵去郿塢抄董卓的家產,最高興的莫過於呂布,因為這樣一來,他就能和貂蟬重逢,因此他回答的聲音是最響亮的。

  郿塢距離京師長安有兩百多裏,五萬大軍至少要花兩天的時間才能趕到。雖說董卓和李儒已死,但城中還有李傕等人的親信,他們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混出城,快馬加鞭地趕往郿塢,向自己的主子報信去了。

  當天傍晚,李傕等人的親信便趕到了郿塢。正好又遇到了那個刁難過李肅的都伯,在指揮手下關城門。都伯看清楚遠處來的都是一些平民打扮的人,知道不會是什麽大人物,便命令兵士們不必等他們,徑直關門即可。

  這些親信長途奔波趕到郿塢,是為了向自己的主子傳遞生死攸關的情報,見居然有個不長眼的都伯居然看到自己來了,還敢關城門,二話不說,衝上去一刀就將其砍翻。兵士們見來的幾名平民打扮的騎手,居然砍翻了自己的都伯,連忙手持兵器圍上來,欲將這幾個膽大妄為的家夥殺死。

  見到自己被一群兵士圍住,李傕的親信連忙掏出自己所攜帶的令箭,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趁著兵士們散開的工夫,帶著幾位同伴衝進了城裏。

  李傕見到自己留在京師的親信匆匆忙忙趕來,不禁好奇地問:“汝從京師來,有何要事?”

  “將軍!”那位親信趴在地上,帶著哭腔說:“太師在京師被王允、呂布等人所殺,小的是特地來報信的。”

  “什麽,太師被殺了?”李傕聽到這個消息,一把將自己的親信從地上揪起來,惡狠狠地說:“汝要是敢誆騙本將軍,小心你死無葬身之地。”

  “將軍,小的不敢撒謊。”親信連忙回答說:“不光太師死了,就連李儒也被綁縛市曹斬首示眾。而且王允還派呂布、皇甫嵩、李肅三人,統領五萬大軍前來郿塢。請將軍早做決斷,否則等大軍一到,就來不及了。”

  聽說王允派了五萬大軍,而且還由勇冠三軍的呂布統兵,李傕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就在他準備讓人招郭汜、張濟、樊稠等人來議事時,這三人已經不請自到。原來他們手下的親信,在進入郿塢之後就分開,各自向自己的主子報訊去了。因此這三人得到消息的時間,甚至比李傕都早。

  “諸位,”見郭汜等人都來了,李傕有些慌亂地問道:“呂布領五萬大軍,正朝郿塢進發,我們該怎麽辦?”

  “郿塢隻有三千飛熊軍,”郭汜聽完後,苦著臉說:“要想擋住五萬大軍,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以吾之見,我等還是棄了此處,返回涼州去吧。”、

  郭汜的提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讚同。

  眾人匆忙收拾了東西,連董卓的家人都來不及通知,便帶著三千飛熊軍連夜奔涼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