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董卓回京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335
  不過就在眾人商議如何除掉董賊的細節時,有下人來報,說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將,領五千飛熊軍前往郿塢。

  得知這個消息後,眾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四人被調走,在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能名正言順地接管城外的兵馬;憂的是,董卓從郿塢來長安的路上,要是被他察覺到什麽不妥的地方,隻要縮回了郿塢,己方就拿他沒轍了。

  看到眾人沉默不語,沮授站起身說道:“諸位,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若再遲疑不決,勢必會走漏消息,到時再想除掉董賊,就沒這麽容易了。”

  王允聽沮授這麽說,終於下定了決心,他站起身說道:“公與所言極是,如果我們再遲疑不決,那麽除掉董賊的計劃就有可能走漏風聲,等董賊領兵進入長安,我等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呂布等王允一說完,立即吩咐李肅:“李肅,明日一早,你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帶人前往郿塢,誆騙董賊返回京師。”

  等到李肅領命坐下後,沮授又提醒王允:“子師先生,董賊之婿李儒還在京中,務必派人嚴密監視,免得他得到風聲,派人去通報董賊,讓我們的計劃功虧一簣。”

  “公與但請放心。”沮授所考慮的事情,王允早就考慮到了,他自信地說道:“老夫派了十幾人潛伏在李府四周,府中有何風吹草動,我們都能及時地知曉。”

  李肅第二天一早,帶著數十名騎兵前往郿塢。雖然快馬加鞭,但等他們趕到地方時,天已經擦黑。

  看到前方的城門正在緩緩關閉,李肅連忙催馬上前,高喊道:“且慢關門,且慢關閉城門。”

  正在指揮兵士們關閉城門的一名都伯,聽到喊聲,扭頭一看,見遠處有數十騎正快速而來,但他卻沒有理會,而是繼續吩咐兵士:“時辰已到,關閉城門。”

  不過好在李肅的馬快,終於趕在城門完全關閉前,衝到了門前。他用馬鞭指著那名都伯,氣喘籲籲地說:“本官一直喊且慢關閉城門,你沒聽到嗎?”

  都伯仗著背後有人撐腰,正想嗬斥對方幾句,但看清楚騎在馬背上的居然是李肅後,頓時換了一副臉,陪著笑說:“這不是李騎都尉嗎,不知你到郿塢來有何要事?”

  “當今皇上有旨意給太師。”李肅板著臉說:“速速打開城門,讓我等進去,若是誤了太師的大事,小心爾的狗頭。”

  都伯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聽到李肅這麽說,知道他的來意一定不簡單,也不敢再刁難,連忙衝著他手下的兵士吼道:“你們都耳聾了,沒有聽到李騎都尉要進城,還不快點把城門打開!你們這幫混蛋東西,明明看到李騎都尉騎馬趕過來,還故意要管城門,是不是存心讓本都伯得罪李騎都尉麽?”

  聽到都伯的喊聲,兵士們心裏暗說剛剛不是你強行要關閉城門麽,怎麽將責任推到了我們的身上。眾人一邊在心裏集體問候都伯的女性家屬,一邊用力推開關閉了大半的城門。

  李肅帶著從人進了郿塢,來到董府門前翻身下馬,他快步地走到了門外執勤的軍侯麵前,對他大聲地說:“請入內通報太師,說本官攜天子詔書至此,求見太師!”

  軍侯進門去稟報,過了沒多久,便走出來對李肅說:“太師命你入內相見!”

  李肅在府中下人的引導下,來到了董卓休息的房間。斜躺在榻上的董卓,聽到下人的稟報後,睜開眼睛衝他擺了擺手,示意讓他離開。等下人走了以後,董卓重新閉上眼睛,懶洋洋的問:“李肅,你帶來了天子的什麽詔書啊?”

  李肅連忙上前稟報說:“啟稟太師,天子病體新痊,欲會文武於未央殿,議將禪位於太師,故有此詔。”

  董卓聽李肅這麽說,猛地睜開了眼睛,坐直了身體問道:“天子的詔書果然是這麽說的?”

  “千真萬確!”

  董卓沒想到漢獻帝居然會想到要將皇位禪讓給自己,心裏異常激動,他起身背著手在室內來回地走動著,暗自消化這個驚人的消息。過了許久,等他的心情稍稍平複一些後,他停下腳步問李肅:“王允之意若何?”

  李肅趕緊將早已準備好的答案說出:“王司徒已命人築受禪台,隻等主公到來。”

  董卓聽後,不禁得意洋洋地說:“吾夜夢一龍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時哉不可失!”說完,他衝著外麵喊道:“來人啊!”隨著他的喊聲,一名下人從外麵走了進來,在門口垂頭肅立,等待董卓吩咐。

  董卓用手向他一指,說道:“立即去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位將軍叫到此處,吾有重要的事情要吩咐他們。”

  接到通知的四將不敢停留,慌亂就趕到了相府。當他們得知漢獻帝準備禪位給董卓時,都喜不自勝,慌忙朝董卓下拜,口稱:“臣等參見陛下!”站在一旁的李肅也隻能跪下,學著四人的樣子稱呼:“臣參見陛下!”

  董卓見此情形,不由哈哈大笑,“眾將平身!”等幾人重新站起來之後,他吩咐四將:“吾明日排駕回京,爾等四人領三千飛熊軍留守郿塢。”

  李傕聽到董卓的吩咐後,不禁微微皺了皺眉頭,隨後向前一步,問道:“陛下,臣李傕願護駕回京!”

  李肅見李傕主動請纓,心裏不禁咯噔一下,他知道李傕能調動城外大營的兵馬,一旦讓他跟著董卓回京,到時沒準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故。就在他努力地思索該如何讓李傕留下時,董卓已開口說道:“稚然,有李肅陪吾回京即可,你還是留下與張濟他們守好郿塢吧。”

  見董卓不同意自己護駕回京,李傕的心裏不免有些失落,不過他不敢違背董卓的一元,隻能答應一聲,乖乖地退到了一旁。

  董卓讓四將退下後,對李肅說道:“李肅,自從入了長安,吾始終未曾對汝進行升遷,想必汝的心中一定有很多委屈吧。汝卻放寬心,吾此次回京若能登基為帝,汝當為執金吾。”

  聽到董卓的這番話,李肅的腦子裏不禁展開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主公也知道多年未曾對我進行升遷,讓我受委屈。準備自己一登基,就補償自己,讓自己擔任執金吾。”董卓以為李肅沒有聽到自己所說的話,不禁納悶的問:“李肅,汝在想什麽,沒聽到吾說話嗎?”

  李肅慌忙跪下向董卓謝恩:“臣多謝陛下!”

  “好了,你一路鞍馬勞頓,想必也累了,先下去歇息吧。”

  董卓等李肅離開後,便晃晃悠悠地來到了後院,向他的母親辭行。董母已年過九十,雙眼早就不能視物,聽到有人進門,立即聽出是董卓,便開口問道:“吾兒來了!”

  別看董卓在外麵是人人恨不得生啖其肉,但在家裏,他卻是一個孝子。聽到董母的問話,他連忙恭恭敬敬地答道:“母親,正是孩兒。”

  董母問道:“吾兒不去陪汝的貂蟬美人,怎麽有空到娘親這裏來了?”

  “回稟母親,”董卓回答道:“孩兒乃是前來向你辭行的。”

  “辭行?”雖說董卓經常往來長安與郿塢之間,但每次離去,都從來不曾到此來辭行,因此董母奇怪地問:“吾兒何往?”

  董卓回答說:“兒將往受漢禪,母親早晚為太後也!”

  董卓的話說完後,董母並沒有向他想象中那樣驚喜若狂,而是麵無表情地坐在那裏,似乎根本就沒有聽到董卓說什麽似的。過了許久,董母才開口說:“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

  但董卓聽後卻不以為然地說:“母親將為國母,豈不預有驚報!”說完,又閑扯了幾句,便起身告辭。

  董卓剛回到臥室,貂蟬便迎了上來。見到董卓滿臉喜色,不禁好奇地問:“看太師春風滿麵,莫非有什麽喜事不成?”

  “美人果然是神機妙算啊。”董卓一把將貂蟬摟在了懷裏,將即將前往京師受禪的事情,向她原原本本講了一遍,最後得意地說:“吾為天子,當立汝為貴妃。”

  貂蟬等董卓的講完後,心裏不禁暗自歡喜,忍辱負重這麽久,終於等到了殺董卓的日子。聽到董卓要封自己為貴妃的話,她連忙屈身施禮:“臣妾多謝陛下!”

  董卓當晚就留宿在貂蟬屋裏,也許是想到自己要當皇帝了,董卓今晚在榻上的表現異常神勇,與平日裏的快三秒表現不可同日而語。

  天明之後,董卓離開了貂蟬的房間,乘上了停在府門外的馬車,帶著兩千鐵騎朝長安進發。

  但是走了不到三十裏,忽聽喀嚓一聲巨響,董卓所乘的馬車忽然朝一旁傾斜。兩側的兵士慌忙上前檢查,發現原來是馬車的車軸斷了。董卓被李肅從馬車裏扶出來以後,用手指著一旁戰戰兢兢的車夫說道:“將他退下去斬了!”

  “太師饒命啊,饒命啊!”車夫聽說董卓要殺自己,慌忙跪在地上連連磕頭,想讓董卓饒自己一命。但最後的護衛不由分說,上前將他雙手反剪,拖到一旁,一刀剁下了首級。

  董卓由於擔心再出現車軸斷裂的情況,便命人找來了一匹馬,和李肅並轡而行。行進了十裏地,董卓的坐騎忽然像發了瘋似的咆哮嘶鳴起來。董卓為了不摔下馬,緊緊地抓住了韁繩,誰知用力過猛,居然將韁繩拽斷了。

  等旁人幫著製服了馬匹後,董卓不禁皺起眉頭問一旁的李肅:“車折輪,馬斷轡,其兆若何?”

  好在李肅機靈,連忙回答說道:“恭喜太師,賀喜太師。乃太師應紹漢禪,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之兆也。”

  李肅的幾句奉承話一說,董卓立即轉怒為喜:“李肅所言極是,倒是吾多慮了。”

  大隊人馬在途中的驛館歇息了一晚,第二天繼續趕路時,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見此情形,董卓又問李肅:“此何祥也?”

  李肅眼珠子一轉,又編出了新的謊言:“主公登龍位,乃是改朝換代,必有紅光紫霧,以壯天威耳。”

  董卓聽到這番話,不禁喜出望外,心中的懷疑又煙消雲散。又放心大膽地命令大軍前行,絲毫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死亡。

  當天午後,董卓一行來到了長安城外。還跟著老遠,就看到等在路邊的百官,李肅連忙對董卓說:“陛下請看,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出來接駕了!”董卓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命令隊伍停下,獨自催馬上前。

  站在隊伍前麵的王允,看到董卓果然來了,心中不禁暗喜:“董賊,你死定了。”他連忙朝董卓迎上去,雙膝跪地行禮:“臣王允參見陛下!”

  王允的話一出口,站在後麵的文武百官中有不少人臉色大變,因為不是所有人都知曉誅殺董卓的計謀。有幾位老臣準備出列斥責王允時,卻被旁邊的人拉住了。

  而隊列所發生的一切,都被坐在馬背上的董卓看到眼裏。他知曉那些人是反對自己受禪的,心裏還在暗自考慮,等自己登基後,立即將這些大臣滿門抄斬。不過在眼前,他還是翻身下馬,扶起了跪在前麵的王允,笑著說:“王司徒的稱呼錯了,陛下在宮中,怎麽回到城外來呢。”

  王允站起來,笑著對董卓說:“太師早晚要受漢禪,老臣這樣稱呼,也沒有錯。”

  董卓心裏正在盤算著如果對那些不滿自己的大臣秋後算賬,也就沒在意王允在說什麽,而是繼續問道:“朝中的大臣都來了嗎?”

  “回太師的話,”王允態度恭謹地回答說:“除了李儒李文優,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到城外來迎接太師了。”

  雖說李儒是自己的女婿,但他在今天如此重要的日子,居然沒露麵,還是讓董卓的心裏很不舒服,他哼了一聲,問道:“他為何沒來啊?”

  “據說是抱病在家,”王允連忙向董卓解釋說:“老臣估計李文優病得挺厲害,否則太師回京,他也不會不出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