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入宮上朝
作者:執筆畫青衣      更新:2020-05-19 10:55      字數:2252
  大楚製度,朝會分常朝、大朝和會朝。常朝三日一朝,大朝每月朔望各一次,會朝則在每年正月初一舉行一次。

  按例,京官五品以上,可以參加常朝。但通常,隻有五省六部十一寺的正副長官,和十二衛將軍、大將軍,以及左右備身府和左右監門府的將軍,還有禦史台的言官常列朝班。

  會朝時,在京九品以上官員、地方上的州郡大員、藩國臣屬使節、致仕的勳臣耋老都要參加,場麵無比隆重,是天下臣子朝拜皇帝陛下的日子。

  大朝在常朝和會朝之間,比常朝隆重,但沒有會朝鋪張,不會有退休老幹部和外國使節。但京官七品以上,無故不得缺席,否則便會被視為蔑視君上,有可能遭到重處。

  上元節過後,太安城經曆火樹銀花的不夜天之後,整個太安城街道彌漫著嗆鼻的炮竹味。

  雞鳴聲響起,東方既白,燕王薑白石早已起來洗漱完畢,此時的薑白石身著黑色蟒袍,已是不見往常的富家翁模樣。

  未遷都太安之時,舊都南陽皆有路燈照明,遷都太安城後,才下令盡廢路燈,方便夤夜出入,亦為消弭火患。也就造成了這些年百官戊夜趨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因為無燈照明,適值黎明前的黑暗,進宮之後,叫人如何擇路而行?有官員在雨夜趨朝時因路滑失足跌入禦河溺死的意外也是時有發生。

  當然,這種上班時的犧牲絕不會發生在王公大臣身上。如燕王薑白石此時府外早有宮內宦官等候,為其打燈引至皇城南門外。

  平日的青龍街此時已是熱鬧非凡,居住在此的官員都在準備上朝,可今日卻是略顯詭異,此時的青龍街隻有那不時響起的雞鳴聲,還有燕王府門前宦官打燈的微弱光亮。

  府門打開,薑白石牽著一匹馬從府內走出,薑白石沒有與這楚皇帝極為寵信的魏公公有何寒暄,輕聲道:“走吧!”

  青龍街出來便是長安街,長安街盡頭,便是正南皇城大門。

  薑白石來得稍晚,可早朝還未開始,皇城南門未開,門外一眾朝廷顯貴紮堆而談,

  更多談論的是那燕王薑白石為何來上常朝。

  薑白石的到來,所有的聲音戛然而止,薑白石從馬上躍下,哪有眾人私下談論的燕王病重,無法參加軍演,隻能由其嫡長子代為參加的謠傳,這龍精虎猛的模樣,不知比在場的多少人要好上許多。

  作為當今權勢滔天的異姓王,卻是無人上前攀談,也對,青龍街的官員正是為了錯開與薑白石的上朝時間,雞鳴未起便來到問外等候。

  這時,有一人走到薑白石身旁,正是李懷士,兩人輕聲交談。

  這一幕讓早已停止交談的群臣又交頭接耳談論起來。

  所幸,眾人沒做多等,城門緩緩打開,直至城門全部打開,卻無人先行入內,薑白石微微一笑,邁步走入皇宮,李懷士緊隨其後。

  紫禁城建在太安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今日早朝在太和殿舉行。

  薑白石走出那昏暗的城門孔洞,薑白石遙望太和殿。

  於城內迎官的太監看到來人,一個個如臨大敵,依次扯開嗓門大喊:“燕王上殿!”

  薑白石不動聲色,拾階而上,走上九十九階台階之後,回首看了一眼城門,迎著初升的旭日,輕聲自語:“好一個太平盛世。”

  慢上薑白石半個身子的李懷士聽到此言,亦是唏噓不已,說道:“沒挺過戰國二十年的人們,不知可曾敢想如今的天下。”

  薑白石含笑不語。

  李懷士接著問道:“這盛世如你所願?”

  薑白石並未立刻作答,轉身朝太和殿走去,背對著李懷士有聲音傳來,“是如我所願,可世人都言,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我還想多看看這盛世啊!”

  李懷士自嘲一笑,自己又何嚐不是呢?

  太和殿大殿內,朝會上氣氛詭譎,哪還有昨日朝會君聖臣賢的一團和睦,魏公公用那尖銳的聲音喊了一句“有事啟奏!”

  可下方卻是鴉雀無聲,張長陵正襟危坐於龍

  椅之上,左下首是同樣坐於椅子上假寐的薑白石,右下首則是當今丞相長孫賢人,文臣武將涇渭分明。

  張長陵看向下方的薑白石,笑道:“薑白石,你別給朕裝睡,今日上朝所謂何事?”

  薑白石那還能靠在椅子上假寐,起身,“陛下,臣這並無甚大事,這不,大楚軍演奪魁的獎勵遲遲沒有音信,兩關將士催得我不厭其煩,這不,隻能厚臉來與陛下賣個可憐了。”

  張長陵看向戶部尚書王居正,朗聲道:“王尚書,這軍演獎勵何時能準備完畢?”

  一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邁步而出,來到張長陵正下方,躬身行禮後,“已準備完畢,不出十日便可送至燕雲。”

  戶部尚書王居正退下後,張長陵轉頭繼續問道:“還有何事?”

  薑白石直言無事。

  在薑白石坐下後,下方的李懷士卻是高聲說道:“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

  “禮部尚書趙其韻病逝,尚書之位一直空閑,臣認為當務之急應當解決禮部尚書空缺一事。”

  張長陵意味深長,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懷士,詢問道:“那李懷士認為何人能擔此重任?”

  “禮部宋長河。”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麵麵相覷,莫不是從不願分心多管官場上烏煙瘴氣的舊趙李懷士在趙其韻病逝後,要趙人開個口子了嗎?

  還不待張長陵發話,薑白石同樣站起身來,“這宋長河我倒是聽說過,被稱為趙其韻第二,想必是能勝任的。”

  最為難受的當屬魏黨,本來此次對這禮部尚書之位勢在必得,可李懷士的舉薦及薑白石的認可,這禮部尚書之位大致已是塵埃落定。

  果不其然,張長陵看了眼下方兩人,朗聲笑到:“難得你薑白石與李懷士對同一人如此推崇,那便是宋長河了。”

  一旁負責朝會記錄的宦官趕忙記下,不出意外,聖旨在朝會結束後便會送到宋長河手中。

  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宋長河三字在這一天響徹太安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