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我者亡 3
作者:就愛嗑瓜子      更新:2020-04-22 14:50      字數:4357
  老板發火,夥計隻能夾著尾巴做人。蔣琬被責問,大家心有戚戚焉,徐庶和龐統更是擔心下一波攻擊會掃到自己。

  果然,問過蔣琬之後,下一個被點名的,就是龐統和徐庶:“兩位軍師,張魯在北方被封天師那麽久了,他是怎麽出去的,你們弄清楚了嗎?漢中搬空之後的駐防布置,你們心裏有譜沒譜啊?”

  “回殿下,漢中地形地貌複雜,雖然破軍營已經對定軍山完成布防,但要全麵布控尚需時日。”龐統淌著冷汗回答。

  “哼!這叫什麽話?合著本宮剛才問移民倒給你問出借口來了!老師您說!”劉妍輕哼了一聲,火勢蔓延到了徐庶身上。

  徐庶皺了皺眉,一拱手:“屬下與左軍師初步商定,讓趙雲,文聘,魏延,樂進四人同鎮漢中。至於要在那邊屯多少兵馬,還有待商榷。”

  “這樣啊……”劉妍一聽這四個名字,立刻就從火冒三丈模式切換到了冷靜思考模式。畢竟發火隻是單純的沒事找事發泄一下。但是真要討論公事了,她立刻就冷靜了。

  這四個人乍一看都沒有問題,一起到漢中去搞軍建完全沒問題。黃忠年紀大了,還是留在成都做後備軍合適。

  然而再仔細一想,這四個人又都有問題。荊州那邊,馬超病了,短時間內好不了,廬江會戰失利,對麵曹氏蠢蠢欲動,荊州和新揚州都有外患。

  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不用派趙雲或者魏延回去增加防禦力嗎?

  文聘看起來是個水陸全能,其實陸戰水平一般,而樂進是對麵曹氏降過來的,如果趙雲或者魏延不在,亦或者兩人都不在,文聘和樂進的組合會不會出問題?

  這麽一想,劉妍整個人臉色都不好了:“此事還需再斟酌。國相,本宮給你六個月的時間,半年之內,把漢中給我空出來!同樣的,這六個月裏,兩位軍師仔細斟酌漢中兵城的建設,兵源布置以及駐防將領的選派問題。這是今後一段時間內的頭等大事,你們三位當協力督辦,不容有失!”

  被點名的三人齊齊出來躬身領命。龐統和蔣琬恨不能現場給徐庶作揖。這位除了是軍師,是老師以外,還是同僚的安全氣囊。

  龐統深知自己沒有和徐庶討論過具體誰去漢中屯兵,畢竟現在魏延和黃忠的組合還挺好用的,就算將來要建兵城,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排不上議事日程。

  但他也知道徐庶不是會信口胡謅的人,所以,這四個人肯定就是他早就想好的人選。

  當然,徐庶這會兒提這四個人,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轉移話題。

  他已經看出徒弟攢了一肚子的火氣,這個時候誰說話都有可能會挨罵,慶幸到現在徒兒都沒有提起廬江的戰事,不管她是不想提還是忘了提,此時都要將她的話題扯開,暗示她廬江的事情不能提。

  其實劉妍心裏非常清楚這一點,可她就是想發泄,找蔣琬龐統兩人出氣,他們不會心存芥蒂,可連罵兩人之後發現剩下的人麵有菜色,頓覺不妙。

  再罵下去,氣是順了,可形象也毀了。漢中拆遷和重建是個浩大的工程,不是三五十天就能搞定的,如果今天揪著這問題不放,把屬下們全都罵個遍,那就變成了蠻橫不講道理,難免遭人詬病。

  好在龐統邊上站著徐庶,無論老師說什麽,自己都不會衝他發火,隻要他開口說話,就能幫劉妍轉換風向。

  結果,徐庶沒讓她失望,直接拋出了一個真的需要從長計議的話題。

  待到例會結束,劉妍留下了徐庶與龐統到書房開小會。

  “荊州那邊的戰報先壓一壓,給他多一點時間。本宮這兒有一件最要緊的事情要交給你們做。”劉妍鄭重其事地說。

  “請殿下吩咐便是!”龐統唯唯諾諾。

  “給各位一個月的時間,在各自軍中選擇兩百名精銳士卒,有各自特長,曆史清白,送進公主府聽用,本宮要重新遴選本宮的貼身禁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敵我形勢。”

  “屬下遵命!”兩人一聽這話,立刻肅容應諾。

  “對了,這兩百人裏,加上黃敘。”劉妍像是想到了什麽,補充道:“他家老爺子這一趟回來,又蒼老了不少,私心想著黃敘雖然優秀,然軍中比他更優秀的還有的是,還是把他放在本宮的身邊,安了老爺子的心。”

  “殿下身邊的確需要有像黃敘這樣的人,確保您不立於危牆之下。”徐庶由衷地說。

  他的老心髒經不起徒弟一出連一出的驚嚇。他也看出黃敘對徒弟是真心的維護,是可以舍生忘死保護她的。

  徐庶一直認為徒兒與黃敘之間有過心甘情願的婚姻交易,黃敘對她是有感情的。有他在身邊,劉妍的安全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隻是經此一事,終是欠了他的。”劉妍感歎了一下:“罷了,暫時就這樣安置了吧。對了龐師兄,馬超那邊,還是要關心一下,他若一直不能痊愈,老師方才在會上提的那些人,就欠妥當了,哎……”

  “殿下不必擔憂,相信興將軍不會讓您失望,更不會讓他自己失望。”龐統如是說。

  “是啊,他是為了他自己複仇,曹賊不死,他不會放棄。”劉妍輕哼了一聲:“師兄你是不是又想說,南陽有馬超,哪怕馬超病得起不來床,都能叫曹氏不敢越雷池半步?”

  “額……”龐統語塞,心說我就是這麽想的,但我不敢說啊!本來嘛,馬超的問題嚴不嚴重敵人心裏根本沒譜,你要是上杆子加派人手,甚至換將,那不等於昭告天下,馬超不堪一用?

  這麽簡單的道理碰上腦回路直來直往的劉妍就變成了用計。

  “事實如此,殿下您多心了。”徐庶一句話,龐統又得救了,劉妍卻猶如兜頭被澆了一盆涼水,多心?我多心了?老師說話越來越不講情麵了。

  是您沒看出來還是您無所謂,現在您的同僚們都把您當成是安全氣囊,把您推在最前麵,而您自己也總是有意無意地擋在他們前麵,您給他們創造了無數台階,但是我呢?您將我置於何地?

  劉妍隻是覺得委屈,並未生他的氣,更不可能遷怒他。

  所以,她伸手拿起茶碗喝了一口,輕輕一放,再開口時,已經把情緒藏好,語氣輕柔,態度誠懇:

  “老師說的是,本宮受教了。但是,文聘馬上戰力平庸,用他不如用艾兒。趙雲雖然是正統騎兵入仕,然為將領兵時日尚短,把他與魏延,樂進放在一起,他的劣勢明顯,隻怕真上了戰場,作用不顯。”

  “所以,依本宮淺見,魏延與樂進同去,沒有問題,但趙雲與文聘……還請老師與師兄再行斟酌任命。即便不是針對南陽宛城一線,其他地方,該調整的還是調整一下為好。畢竟前方戰事失利,後方什麽幺蛾子都有可能出現。”

  “再者說了,對麵放出我軍慘敗的消息,就是想著作壁上觀,無論我們作何應對,在他們眼裏都是下策。可若真的什麽都不做,豈不更是下下策?”

  “還有,漢中屯兵的事情不提倒也罷了,一提起來,到教本宮又想起正月初一的茶會,茶會上來的這些少年夫妻,可都是經過你們二位,以及國相反複核實的,家世清白,能力出眾,他們是蜀國的未來,也是大漢的未來,極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機會。”

  “有些話,例會上不便言明,在這兒卻是無妨,你們二位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師兄,定不會笑話本宮愚見,是不是?”

  話是對兩個人說,實際卻隻說給一個人聽。

  結果對麵的兩個人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徐庶原本隻是習慣性地想要“教育”一下直腸子的徒弟,根本沒想到原來徒弟“直腸子”的背後,是一貫的強硬作風在撐腰。

  被人打了一巴掌,說服自己靜觀其變飼機複仇,那是一般人的做法。劉妍可不是一般人,她的一貫作風是別人打她一巴掌,她立馬就撲上去和人拚命,不管打得過打不過,先打了再說。

  要她忍下廬江會戰失敗的苦果,那是不可能的,興師動眾地再幹一架還差不多。

  說到底,她還是希望他們能同意把魏延和趙雲派去廬江前線,幫她把敗局變成勝局,哪裏會有這麽容易喲!

  隻是這個時候徐庶知道卻不能再勸了,而且趙雲和文聘兩人也不能去漢中了。

  文聘馬戰能力差,要看和誰比,和趙雲,魏延樂進比,那是差點,但和二十剛出頭的鄧艾比怎麽可能差?

  雖說鄧艾是徐庶和龐統共同的徒弟,但他們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

  關鍵是提出這四個人是去漢中屯兵準備打仗的,最少也得屯個二三十萬兵才有資本揮霍。那麽問題來了,鄧艾出道到現在,最多的一次隻領過三千兵,還是在甘寧的協助下,他怎麽能和文聘這種資深將軍相提並論?

  然而,老板說鄧艾行,不行也得行。同理,老板說文聘不行,那隻能是不行了。

  連趙雲這種領過一萬騎兵衝過曹操大營還能完好無損地回來的人,都被老板評論領兵沒有優勢,他們還能說什麽呢?

  一句話,四個字:“您說了算!”

  徐庶沉默了,龐統更是大氣都不敢出,老板就是老板,歪理都能說得這麽頭頭是道,除了服還是服。

  見兩人都不說話,劉妍一拂袖子,下了逐客令:“左右還有半年的時間,此事可以從長計議,二位回去仔細想想吧。”

  一聽這話,龐徐二人連忙躬身告退,出門相約找地方唉聲歎氣,琢磨著怎麽幫老板(徒弟)補漏洞了。

  送走兩人,劉妍長出一口氣,她當然知道自己方才的長篇大論漏洞百出,根本上不了台麵。

  可是,就算她的建議全都是錯的,她還是要提,一來是給徐庶這個“安全氣囊”漏個氣。二來,就是抬舉鄧艾。

  鄧艾是劉妍的妹夫,又是從小看著長大,費心栽培的人。為了妹妹著想,她希望鄧艾能有出息。

  而且,她抬舉的可不止有鄧艾,還有許多年輕小輩。趙雲,文聘等人早已過了四十,都老了。現在蜀中無戰事,隻是屯兵,讓多一些的年輕人過去,就當是鍛煉隊伍。

  自從她在蜀地封侯,興辦郡學之後,蜀地寒門學子們得了大福利,大量年輕人湧入郡學。雖然他們中大多數都資質一般,但還是有那麽幾個出挑的“人物”。

  隻是“人物”屈指可數,劉妍一直都不太滿意。而且,郡學裏的這幾個孩子,比被劉妍賜婚的那幾個還小,不夠歲數出仕,她心裏別提多心急了。

  鄧艾固然重要,但那些尚未露頭的花骨朵們,才是她心裏最牽掛的。

  她沒有子嗣,蜀國的未來隻有兩條路,一是國除,她死後南北一統,蜀國改了曹姓。

  到那時,曹操肯定死了,曹仁也肯定死了,曹氏的第二代與她無仇無怨,如果他們有能力保證魏國不被她統一,那麽將來蜀國姓曹是情理之中的事。

  蜀國的第二條路,就是她在死前打穿了鄴城,魏國國除,曹氏子弟在與她對峙的過程中傷亡殆盡。由蜀國統一南北,她就可以迎回獻帝或者獻帝的孩子,名正言順地延續大漢的國運。

  這兩條路她琢磨了很久,越琢磨越覺得它們都是最好的未來。可是,她的屬下們一定不會希望天下姓曹。

  所以,現在最要緊的事,就是讓蜀國比以往更強大,能夠讓她主動地選擇第二條路去走。

  劉妍本無心天下,但她肩負著蜀國數萬萬民眾的福祉,更肩負著那些跟隨她,幫助她,陪伴她的屬下們的福祉。她有義務為所有這些人實現一個沒有紛爭的,統一的是全新的國度。

  一路走來,有多少犧牲,無法細數。有多少事與願違卻不得不為,不堪回首。這些付出是為了什麽?隻是為了複仇嗎?呸,一千個劉備和一萬個曹仁加起來,都配不上她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