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蜀國人的安逸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338
  所以蕭大人方才說起齊國局勢時提及戎軍的戰法,我才能得到這個結論。

  蕭大人可知道,我秦國數百年來,也隻練就了一支玄甲騎,人數也僅有兩萬人不到,但在曆次大戰中損失殆盡了。

  這樣一支強軍不僅花費頗巨,而且訓練也極為不易,也難怪戎人會將他們放在攻占秦國後獨自去襲擊齊國了。

  隻不過讓我有些奇怪的是,這戎人哪來的錢打造和養活這樣的一支精銳呢。”

  樗裏驊說罷後,想著日後會與戎人作戰的羋純熙等一幹武將立刻陷入了沉思之中,而蕭文考和田侗這些文臣卻似是露出恍然大悟的模樣。

  蕭文考連忙說道:“我就說嘛,秦國人和戎人打了五年之久方才占了秦國全境。為何區區兩萬戎兵不到一年就能奪了我齊國的半壁河山,原來是他們的精銳來了。樗裏將軍方才不也說,這兩萬戎軍的戰力堪比十萬普通戎軍嗎。

  這樣看來,此番決勝的關鍵就在於擊敗這兩萬精銳上了。”

  蕭文考做出一副篤定的表情說罷後,閣內眾人卻無一人附和他的言論。

  就連田侗也麵露出了些許尷尬的神色。

  因為方才顧道遠說的清楚,齊國的二十萬大軍占了秦國西京,短短一年不到就被戎軍打的潰不成軍,偷雞不成卻蝕了把米。

  要知道那些戎人可並不是什麽精銳。

  所以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齊軍的戰力太弱,又跟什麽精銳不精銳的扯上關係。

  方才樗裏驊極有可能隻是想出言安慰蕭文考一番,可沒想到蕭文考卻好似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這樣一番拙劣的表現,讓所有人都對蕭文考起了輕蔑之心。

  隻不過,這次的寧靜也僅僅持續了數息時間就被一名老者的聲音打破。

  原來是蜀國相國劉執見趙之海和蕭文考已將自己國家身處的困境訴說完後,也站起身來將目下蜀國的情況向閣中眾人娓娓訴說了一番。

  這劉執乃是蜀國三朝元老,此時雖然年過耳順之歲,但也神采奕奕顯得頗為精神。

  而且與秦、齊兩國相比,蜀國的局勢要好上不少。所以劉執訴說起自家的局勢來更是口若懸河,中氣十足,仿佛蜀國已是固若金湯了一般。

  其實劉執是不願意楚國人進入蜀國的。

  楚國與蜀國曆來就圍繞著落櫻山脈左右的荊郡等地紛爭不斷,其間更是斷斷續續的爭鬥了百年之久,所以劉執又怎麽會甘心讓楚國人不費一兵一卒進入蜀國腹地呢。而且他害怕請神容易送神難,待到日後再生無盡的是非。

  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蜀國與樗裏驊據守的河東郡地貌特征頗為相似。該國四周都是難以逾越的天塹大山,國內也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無數山脈,所以善於山地作戰

  的蜀國人是不太懼怕善於馬上馳騁作戰的戎人軍隊的。

  而且蜀國地勢偏安一隅,國內經濟也隻比當初的秦國要好上一些,所以曆來就不是什麽兵家必占的險要之地,這讓蜀國人都以為自己的國家不大可能會吸引戎人前來攻擊,也讓劉執心中本能的存在著一絲與生俱來的樂觀。

  雖然劉執在當初楚國內亂時將賭注押在羋四公主身上,使得蜀楚兩國進入了難得的蜜月期,但老謀深算的劉執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底線。

  所以方才他才語氣篤定,讓人明顯覺得他蜀國是有能力保衛自己國家的。

  待劉執說完話後,羋純熙卻是微微一笑。

  打了這許久的交道,老劉執的心意她又如何能不清楚呢。

  見列國都已經將自己國家的情況訴說一番,羋純熙這才再次起身,對著閣中眾人說道:“既然方才各位大人都已經將各國局勢說的清楚了,那麽我們就開始探討如何禦敵之策吧。

  趙大人,樗裏將軍,兩位大人這些年一直都在與戎狄作戰,論經驗這閣中恐怕沒人會比二位更加熟悉戎人的戰法。

  所以純熙還想多聽聽你二人的意見,不知趙大人和樗裏將軍可否不吝賜教。”

  趙之海見羋純熙將話題重新轉移到了自己身上,他微微苦笑一聲後對羋純熙說道:“趙某乃是敗軍之將,何談什麽經驗可言。

  方才我已經將戎人的情況說了出來,所以按照目下的情況來看,如果我們不做改變,仍舊各自為政一盤散沙,恐怕是沒有辦法擊敗戎人的。”

  “什麽?”

  “趙大人為何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趙大人,即便是楚軍北上也無法擊敗戎人嗎?”

  “趙大人的話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吧。”

  趙之海無奈的聽著閣內眾人對他的質問,知道他方才的話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

  但他確實想不到在如今的情況下有何破敵良策,所以他也隻是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如果是紙上談兵那老夫有一萬種破敵之策,但當老夫打了這麽多年的仗之後,確實對擊敗戎人束手無策。

  當下陸續開拔入關內的戎軍加上在秦國各郡招募的兵士,戎人大軍的人數恐怕已經不下四十萬。

  這其中,精銳戎族戰士人數約在十萬左右,精銳秦人大軍鯤鵬人數約在八萬左右,加之其他一些新招募的秦國兵士和投了戎軍的原秦軍戰士,他們如今的戰鬥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我秦國鼎盛時的戰力。

  所以正因為老夫知己知彼,這才明白局勢的糜爛,

  .....”

  說到這裏,趙之海停下了話語並未將原本想要說的“擊敗他們何其困難。”諸如此類的話再說出來。

  因為他怕自己的悲觀態度會

  影響到接下來眾人的判斷。

  其實自從當初他從夏中突圍後,就始終在思考著破敵之策,可直到此時也絲毫沒有想到什麽頭緒。

  但他又深知大江後浪推前浪的道理,所以他才抱有一絲僅有的信心。

  不過,縱然他並沒有下定結論,但這滿閣的聽者卻明白趙之海想要表達的意思,所以眾人一時之間紛紛皺起了眉頭。

  “老夫確實束手無策,但樗裏將軍卻與戎軍交戰數年從無敗績,或許是有些心得的。

  更何況老夫曾聽聞羋公主及麾下三傑都是天下難得的帥才,那羅刹鐵軍也非浪得虛名。所以諸位也不必因老夫之言而太過悲觀了。”

  趙之海說完後,神色中帶著絲期許的看了一眼身旁的樗裏驊,就見樗裏驊連忙挺直腰杆,語氣凝重的說道:“趙大人說的話樗裏驊完全讚同。戎人雖為異族入侵,但卻知曉籠絡人心之道,所以當前抗戎局勢不容樂觀。

  原本我們隻要擊敗或者大量殺傷那些東進戎人的話,或許還能將他們趕出關外去,可如今他們卻擁有了百姓的支持,縱然是殺光那些戎人,可新投軍的百姓卻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所以當前破戎的唯一方法,就是采取雷霆一擊,將戎軍主力悉數殲滅,萬不可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但這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幾乎沒有可能。且不說如今我們仍舊如同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戰,就是我們三國大軍盡數聯合起來,戰鬥力也不一定會比戎人高出多少。所以又何談能夠給予戎人雷霆一擊呢。

  以我之見,現在談論擊敗戎人為時尚早。而當前首要的事情乃是如何能夠抵禦的住戎軍的進攻。

  目下上黨要塞有我麾下大將魏元琦統禦三萬大軍守備。河東瀠水一線又有衛木、許小羊兩位將軍率領兩萬大軍守著天行八道。兩處地方均有天塹加持所以戎軍想要攻入並不容易。

  隻是唯一困難的卻是黃陰要塞,那裏地處燮玉通道,兩山夾一道,守備全憑硬拚一途可取。但我軍人數算上絳城的四萬齊軍,也隻不過僅有七萬,其中還包括了新募來的百姓。

  半年多來,黃陰戰事不斷,而我軍麵對數倍戎軍更在苦苦支撐。

  不久前,戎軍更是集結了近二十萬大軍虎視眈眈,準備一舉拿下黃陰,打通黃水通道,與齊北戎軍南北夾擊齊國東京。

  所以此時在黃陰抵禦戎軍已經刻不容緩。”

  樗裏驊正說到此處,卻突然見許久沒有說話的蕭文考又站起了身,仿佛是察覺到了樗裏驊成功的將眾人的目光轉移到了黃陰一線,所以情急之下準備開口反駁。

  但他剛剛站起,就見樗裏驊對他微微搖了搖頭,麵色凝重的說道:“蕭大人莫要著急,樗裏的

  話還沒有說完。”

  蕭文考張大了嘴巴正要說話,卻突然聽見樗裏驊讓自己莫要著急之類的話語。一時之間他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頓時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了起來。

  樗裏驊怎能不知蕭文考急迫的原因,他立刻開口說道:“今日不是在議如何禦敵嗎。那樗裏倒是有個想法或許能夠讓諸位大人參詳一二。

  那就是派十萬大軍援救我黃陰,抵抗住戎軍主力東進。

  其餘四十萬兵馬盡去黃水與齊軍匯合。

  齊國守備不同於黃陰,黃陰守住一點就可一舉而竟全功。但黃水防禦延綿數百裏,所以根本就無法死守,要想守住黃水唯有以攻為守一途可取。

  所以楚軍到了黃水後應該立刻與齊軍一同分兵至少十路北上收複齊北失地。

  在此過程中,需要謹記步步為營,切不可孤軍深入被戎騎各個擊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