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亂政與質問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387
  聽著趙之海與樗裏驊二人打啞謎似的一番交談,冥思苦想的顧道遠在左顧右盼了數息後,也突然明白了過來。

  隻是他目光中帶著震驚的神色看著趙之海問道:“難道那些南越人是想扶持趙喜上位而轉頭支持羋純熙了嗎?”

  趙之海聞言後輕輕點了點頭,隨即緩緩說道:“依我看來,此事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至於他們為何會將此事保密起來,怕多半是為了堵住天下貴胄悠悠之口。

  畢竟他們現在是在王畿,天子又怎麽會允許楚國立趙喜為國公呢?

  所以此次楚國將兵馬交給天子,我看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羋純熙想要以此來與天子做一次默契的交易。

  楚國幫天子重拾威儀,而欠下一個天大人情的天子則對楚國未來提出立趙喜為國公表示認同。

  所以你們看那羋純嘉如今聽話的模樣,定是他已經知道了自己如果不再聽話就會失去了唯一價值,所以才會在命懸一線之下拚命自保罷了。”

  “但是,我聽說象郡還有湣公的兩位公子,難道他們也不會提出異議嗎?”顧道遠疑惑道。

  “顧大人,羋純嘉能活到現在,想來羋純熙和趙喜是不打算殺他了,這足以說明羋純熙和趙喜根本就沒有將羋純嘉放在眼裏,更對立趙喜為國公之事胸有成竹。

  您看,就連羋純嘉都做不了國君而且羋純熙也是有恃無恐,那兩位偏安一隅的小公子又怎能坐上公位呢。”

  樗裏驊見顧道遠仍舊帶著迷惑的神色,遂即開口對顧道遠解釋著說道。

  而顧道遠聽完樗裏驊的話後,立刻就明白了過來,遂即他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不再說話。

  趙之海將顧道遠的表情看在眼裏,心中也是一歎,他知道顧道遠久在中樞,對於這種公室間權力傾軋的遊戲早已是見怪不怪,可他卻還不如樗裏驊明白的快。

  歸根結底的原因就在於顧道遠將宗族禮儀看得太重,思考問題也脫不開禮法的緊箍,所以自然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其實,如今的天下在戎族的入侵中,數百年來的宗法禮製已經開始緩慢崩坍,要說這種超脫宗法禮製的事情出現,那秦國可比楚國要多的多。

  隻不過楚國的事情是發生在宗室,所以顯得觸目驚心了而已。

  正當三人交談的時候,閣內眾人之間的敬酒寒暄似乎也已經到達了尾聲。

  始終都在觀察著一切的趙之海微微一笑,帶著顧道遠和樗裏驊端起了案幾上的酒樽一齊向三孤和宴會的主人分別敬酒示意。

  一番虛禮自然從頭到尾都進行的無懈可擊,因為無論是趙之海還是顧道遠,都對這樣的禮儀熟稔至極,數十年來一次又一次曆經著這樣的場合,所以一

  言一行才會顯得遊刃有餘。

  隨著閣內的楚琴彈奏之音戛然而止,閣中舞女紛紛施禮退下,眾人飲盡了樽中之酒,嘈雜的人聲也漸漸消沉,所有的人都抬起了頭凝重的看向了剛剛站起身來的羋純熙。

  “三孤大人,列為諸侯國的大人們。

  晚輩羋純熙今日邀請各位來這醉翁閣議事,一來是想聊表謝意,報答這許多年來諸位對我楚國的支持。二來就是想與諸位大人一同商議抵禦戎人的辦法。

  諸位也都知道,純熙此次率領五十萬大軍北上抵禦戎人,已是動用了全部兵馬,所以純熙毫不諱言的告訴諸位,這五十萬兵馬就是大周最後可以調動的力量。

  如今秦國兵馬在河東郡布防,齊國兵馬陳兵於黃水之陰,而蜀國大軍則都在防備秦山、漢水北方的戎軍。

  所以反擊戎人就隻有我楚國兵馬可動了。

  六個月前,純熙接到天子王令,著我率軍勤王。那個時候純熙就知道時局已經到了我大周最後的關頭,而我楚國在唇亡齒寒之下更不能坐視不理,自等滅亡。

  所以我就與二哥商量過後決定一同派兵北上勤王,同時我們先期運來了糧草百萬擔助各國抵抗戎軍使用。

  過幾日就是會盟的時候了,天子將對我們如何出兵,如何作戰做出最後的決定,所以今日純熙希望大家能夠暢所欲言,共同商議出一個章程來供天子參詳。

  諸位要是有意就請當麵講出,純熙將悉聽教誨。”

  羋純熙不卑不亢的說完話後,向三孤略一施禮後就坐了下去。

  隻是她剛剛坐下,就聽寂靜的閣中突然出現了嗡嗡的議論聲。

  數息過後,隻見齊國正卿蕭文考立刻起身,向閣內眾人微微施禮後說道:

  “羋公主率軍北上,實乃是天下之幸,蕭某也就不講虛言了。

  此次來到王畿,蕭某是奉我家君上之命,請求公主派兵助我齊國北收故土的。

  但在說此事之前,蕭某還有幾句話要講,還有幾個問題要問。

  這些日子四公主閉門謝客,其中的緣由和公主的難處蕭某都是知道的。

  如今這天下的局勢已經不是一國一家之事,所以公主夾在其中定是非常為難。

  但公主卻不該厚此薄彼,對待列國諸公不能一視同仁。

  更不該在誰都不見的時候,卻單單請趙之海大人數次入府商議。

  這讓蕭某頗有些不解,還望公主能夠解釋一二。

  我齊國現已經處在極度危險的關頭,所以蕭某情急之下出言魯莽,還請公主也能體諒蕭某的難處。”

  蕭文考話音落下,還未等他落座,這閣中各處便幾乎同時發出了數聲驚歎。

  顯然蕭文考的話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也讓此時才知曉羋公主曾單獨會見

  過趙之海的一些人露出了驚訝與不滿的神色。

  羋純熙閉門謝客,任誰都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但趙之海卻不僅與羋純熙見了麵,而且還兩次相見,這事情背後的隱秘,想來一定事關重大。

  眾人又怎能不心生驚訝。

  但隻見羋純熙卻仍舊麵不改色,她緩緩起身說道:

  “蕭大人言重了,這些日子純熙除了與趙大人見過兩次麵以外,其餘來訪之人純熙都一視同仁謝絕不見,確非是有意針對蕭大人的。還請蕭大人見諒。”

  蕭文考聞言微微一怔,隨即他麵色一黯說道:“既然公主也承認會見了趙大人,那為何又要將我們擋在門外。

  難道貴國與秦國之間還有什麽秘密約定不成。這天下如今又不隻是他秦國在抗擊戎人,況且秦國能答應楚國的事情,我齊國同樣能夠答應。所以還請公主三思而後行。”

  蕭文考說完話後,閣內眾人都將目光紛紛看向了此刻同樣有些愕然的趙之海。

  趙之海雖然不明白為何羋四公主會當眾承認與自己會麵過,但隻看目下局勢就知道事有不妥。

  此刻似乎所有人都將在羋純熙那裏碰壁而形成的戾氣都對準了自己。

  正在趙之海有些為難的時候,羋純熙卻掩口一笑說道:“純熙不見眾位,是因為純熙早就說過,我楚軍北上勤王是要聽從天子號令的。所以純熙為了避免言行不一讓天下人恥笑,這才謝絕見客的。

  但趙大人來我府中見我,卻並非是商討與援軍有關之事,所以自然不在純熙謝客的緣由之中。不知這個解釋蕭大人可否滿意。”

  蕭文考聞言皺起了眉頭,冷笑一聲說道:“四公主此言差異,大敵當前之際,誰會在此時前往公主府中商議別的事情。四公主雖然年輕有為,但也不能出言誆我。

  我齊國此刻確實需要楚國援軍相助,但如果四公主與秦國人達成了協議,那麽我們這些人今日聚此商議又有何意義。”

  閣內眾人聞言都是心中一凜,對於蕭文考的話也都深以為然,所以他們都內心忐忑看向了此事的主角,羋純熙和趙之海身上。

  但此刻,隻有羋純熙和趙之海等為數不多的幾人卻明白蕭文考突然發難的真正意義。

  蕭文考看似將羋純熙與趙之海兩人會麵一事公布於眾,一番話得罪了羋純熙不說,更將秦國也得罪的死死的。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二人之間的秘密約定就不能按照計劃成為現實,甚至羋純熙都不能表達支持秦國的態度。

  一旦她表示了對秦國的支持,那麽就坐實了秦楚提前密約一事,讓羋純熙的形象大打折扣,更讓楚國原本昭告天下的尊王一事成為了天大的笑話。

  不得不說,蕭文考這一手不可謂不高

  明。

  不過,正當蕭文考得意洋洋的坐下,準備讓相邦田侗開始訴說他預備好的齊國局勢分析,以及要求楚國援兵北上幫助齊國重奪黃水以北土地的方略之時。羋純熙卻似笑非笑的站起身來,臉上微微帶著點紅潤之色,向閣內眾人開口朗聲說道:

  “方才蕭大人提出了異議,純熙若不向大家解釋一番定會讓諸位前輩誤會。雖然此事確實隻是純熙的私事。

  原本純熙並不願意訴諸於眾,但既然此事讓諸位前輩和大人心生了隔閡,影響了抗戎大計,那純熙也就不得不直言不諱了。”

  羋純熙話說於此,她的麵色竟然顯得羞澀了起來。這位原本始終在眾人心目中是一位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形象的公主此時卻突然換成了嬌羞的女兒態。

  這讓閣中所有注視著羋純熙有了變化的貴胄大臣們心中頓時紛紛感到了一絲異樣。

  而且眾人也都突然覺得,此事或許真如羋純熙所說,她與趙之海的會麵隻是處理一些私事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