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厚積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275
  樗裏驊哪裏能想的到這麽許多,他隻是見劉平跪在地上,就笑著說道:

  “劉平,快起身吧,我站不起來扶不了你,你行這般大禮讓我如何承擔得起。你這是逼我承受你的大禮來讓我折壽嗎。”

  樗裏驊說畢後,廳內眾人紛紛哄笑了開來。

  劉平眼含著淚花笑著看了主將一眼,見他微笑著盯著自己就大喝一聲“喏”後起身站立在了廳中。

  “你和衛千人還有那些騎兵兄弟們都辛苦了。這冬日裏你們潛伏在山中,肯定受了不少罪吧。

  此次獲勝,兄弟們當記首功的。”

  說到此處,樗裏驊抱拳向劉平遙施一禮。

  而劉平呆呆的站在廳內,雙目含淚一動不動,似乎也是受了此禮。

  這讓廳內的貴族們看在了眼裏,紛紛露出不解的神色。隻有西子惠卻觀察著樗裏驊的麵色知道他對這名五百主受了自己一禮之事並無生隙,而且滿目露出的都是誠心誠意。

  西子惠內心中歎了口氣,他覺得像樗裏驊這樣的貴族,自己可當真是聞所未聞,難道這天真的要變了麽。

  ......

  一個月後,樗裏驊與高雲策、西子惠等人在經曆了一係列推演和商討過後終於定下了上黨防禦的策略以應對戎人可能會展開的攻勢。

  與此同時,樗裏驊也收到了來自汶水的回信,自然是對他擊敗入侵的齊國人勉慰一番,並且對西子惠等上黨貴族們也有一些不同的賞賜。

  自此為止,這些貴族們才從心底裏徹底相信,樗裏驊才是根紅苗正的一方,同時也為自己的正確選擇慶幸不已。

  但除了這份國君的嘉獎信和趙之海同意西子惠為校尉加入木獬軍的敕令外,汶水那邊就再也沒有什麽實質性的舉動了。不過這也並沒有出乎樗裏驊的意料之外,畢竟夏中、蜀北兩郡形勢比自己也好不到哪裏去。

  所以他們現在也都隻能坐視戎人與齊國大軍在京畿展開決戰而無能為力。

  西京的這場決戰其實早就已經開始了。

  當初元右決戰時,十萬聯軍被迫進入了山區後,齊國名將廉閔就多次率領大軍企圖乘戎人在百裏城立足未穩而一舉克之,再迎回那些遁入山嶺中的聯軍兵士。

  可是他們在與百裏戎軍血戰十數日後才沮喪的發現,那些戎人的戰鬥力要比他想象的更加出色。兩軍往往交戰不久,齊軍就會敗下陣去。特別是戎人的騎兵雖然裝備並不精良,但他們同樣訓練有素而且在馬上射箭如同在平地之上一樣的準確。

  兩軍交戰時那些騎兵單就圍著齊國騎兵周圍射箭,就會讓齊國騎兵無可奈何之下唯有掉頭返回步兵陣旁才能夠得以逃脫性命。

  所以齊國的騎兵漸漸的就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在吃

  了十數次虧之後,廉閔自知奪取百裏無望,而且看著南下的戎人越來越多所以隻好無奈的放棄了自己的戰略意圖,轉而全線收兵回到了西京城中。

  而群山之中的十萬聯軍也終於在這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徹底消失匿跡了。

  三縣之間的群山縱深並不太大,但無奈期間山巒疊嶂,每一座山脈都極為險峻,更在森林密布之下人跡全無。十萬人馬倉惶進入其中,後在多次突圍未果之下退入山中後又經曆了三次持續數日的大雪降臨,所以如今早已沒有人再去提及那些命運注定的聯軍將士了。

  隻有西京城中的兩萬右更嫡係在雍雲祈和文兆源的帶領下還在苦苦企盼著右更大人會在哪日突然歸來。

  因為如今的西京與其說是秦國的都城,倒不如說是齊國人的地盤了。

  無論是滿城隨處可見的齊國兵士,還是尾隨齊軍來此運送糧草的十萬更夫,亦或是那些看到商機的商賈都讓西京的百姓們覺得,這西京的天從國君西狩那日開始就已經變了。

  某一日,廉閔召集麾下將官以及雍雲祈和文兆源等右更勢力將佐商議軍事時,在文兆源提出聯合河西北部樗裏驊和夏中趙之海一同作戰對抗戎人的想法被雍雲祈當眾羞辱一番後,文兆源當殿拔刀相向,對著雍雲祈就是一通嗬斥。

  文兆源細數雍雲祈丟棄蕭關再到河西平叛不力,後又與其父為爭奪地盤不惜私刑一方大員武將,致使戎人趁機突襲河西郡而自己毫無防備等諸多罪狀,直說的雍雲祈在齊國人麵前羞愧難當,恨不得找一個縫隙鑽進去。

  而廉閔雖然對文兆源之言深以為然,也知道這雍雲祈隻是個繡花枕頭,但他畢竟念在其父乃是齊國想要擁立為君的雍欒,便出言阻攔文兆源繼續辱罵雍雲祈之舉,並以喧囂軍議為由將文兆源逐出殿外。

  回到軍營後的文兆源再不猶豫,立刻點兵五千離開了西京,進入了夏中郡去投效趙之海去了。

  文兆源是當初國君欽定的河西副將,當初又因在徐昌放過樗裏驊曾得到過尹芳的承諾,所以現在右更勢力大勢已去之時,他自然不會再為雍欒殉葬。所以白日裏的軍議,他才敢直抒胸臆將怒火盡數發泄到雍雲祈的身上。

  文兆源帶領五千人馬出走後,這西京秦國兵馬隻剩下了一萬多人,這與城內十萬齊軍相比可謂燭光與皓月,雖然此後雍雲祈也曾在西京城中發出征兵令,但前來應征的百姓卻是寥寥無幾,絲毫沒有秦人應有的豪邁了。

  也是,城內的百姓經曆了西京之變後,哪裏不曉得此時當兵隻是為齊國充當炮灰的道理,更何況京畿的人總是消息要靈通許多,據說戎人建立的那個夏國治下,百姓似乎生活的還算不錯。

  既

  然國君拋棄了子民,那麽子民又為何要平白為國君拋頭顱灑熱血呢。

  亂哄哄的西京終於與東升的太陽一起迎來了戎人大軍手中飄揚的燃燒赤陽旗。

  在不到半月的時間裏,戎人騎兵硬是摧枯拉朽的將京畿以北數十個要塞盡數摧毀,這座巍峨了近六百年從未陷落的大秦國都終於等來了最強悍的敵人。

  可諷刺的是,此刻守護這座城池的,卻是齊國人。

  立春時節剛到,戎人與齊國人就圍繞著西京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決戰。

  而河西郡也悄無聲息的再次出現了第三股勢力。

  黃天渡口一戰,樗裏驊故意放走了一部齊軍讓他們重回徐昌、濱水。如此一來,戎人如果向北攻擊自己,那麽齊國人就自然成為了擋在麵前的藩籬。

  重傷的魏囂逃到徐昌後竟然僥幸未死,從此以後他就隻能帶領著兩座城池不到兩萬的齊軍開始了異域存亡之旅。

  上黨這方,在曆經了頗久時間的反複推敲後,眾人終於同意了樗裏驊的決定並予以實施。

  樗裏驊為兩萬齊軍俘虜找到了事情來做,他要求高雲策帶領這些俘虜務必於一年之內在黃天渡口外建造出一座可以容納五萬大軍守備的要塞。

  建造要塞的勞力自然是那兩萬齊軍俘虜,而至於建築材料則直接可以拆掉上黨的城牆獲取。

  而上黨城內的那些武裝百姓和願意從軍的百姓都被樗裏驊正式納入官軍管製,而其餘的百姓則在貴族的帶領下北上龍門躲避戰火。

  一座與西京曆史相仿的城池就這樣在樗裏驊的要求下變成了廢墟,而一座將會流傳萬世的要塞則在黃水之濱拔地而起。

  又是一年春來到,樗裏驊的治下九縣除去上黨外,八縣百姓將要再次迎來春耕的忙碌。而隨著各縣崇山峻嶺上春風吹過,漫山遍野便都紅了桃花綠了枝芽。

  樗裏驊麾下兵馬也相繼投入到了春耕當中。

  因為先後經曆孟春之變和戎人東進的八縣幅員遼闊的土地上人口少的可憐,不足以更多地利用各縣良田產出更多的糧食,所以樗裏驊麾下的這些兵馬在春耕和秋收的時候也大多都投入到了農耕當中。

  去年,正是梁青書看到閑置的土地太多所以才讓訓練的兵士在豨桐幾縣嚐試耕種,但不料想這麽一來不僅收獲頗豐,使得樗裏驊大軍軍中糧草豐盈,而且又不與民爭利,這才讓樗裏驊深受啟發之下將這種軍屯的做法推廣到了治下各縣。

  春耕、秋收本就耗費不了太多的時間,也就集中忙碌兩月的時間而已,耽誤不了兵士日常訓練的事情。至於其他類似於除草之類的活計,則有償交給治下百姓去幹。百姓們有利可圖,又知是為木獬軍做事所以更是趨之若鶩讓樗裏驊心下感動

  不已。

  這個春季,除了駐守在上黨的兩萬兵馬始終在進行著緊張的訓練之外,其餘八縣分布的兵馬則都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生產當中。

  而樗裏驊在這段時日裏自然不會閑著,他從南向北,一路探查八縣民政軍事,並按照以老帶新的原則將各路兵馬重新分配,加之那些朔方降兵及歸降叛軍使得樗裏驊麾下的兵力由半年前的三萬多提升到了近四萬。

  這還不包括上黨的那些正在加以訓練的兩萬大軍。

  但兵力的驟然增多和糧草的暫時充沛並沒有讓樗裏驊生出多少誌得意滿的感覺,相反的,他對這片在自己治下短短不到兩年就產生出了勃勃生機的土地充滿著憂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