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家鋪子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548
  蕭錦行其實也明白屈保所問的含義,從他的話語中,蕭錦行能夠聽得到屈保是想照顧自己的生意。

  從某種角度上講,屈保作為一個大賈,全然沒有必要去主動詢問蕭錦行的生意。

  畢竟是蕭錦行有求於自己的。

  隻聽蕭錦行頗為恭敬的對屈保說道:

  “屈大哥,我的鋪子在秦嵐郡嵐麓縣。

  主要販賣的是糧食和精鐵。

  所以錦行想從大哥那裏進些貨物。

  而屈大哥可從我這裏得到馬匹、皮毛等北方特產。”

  當聽到蕭錦行所要的貨品後,屈保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蕭錦行,又看了看他身後的哲哲便敏銳的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他皺了皺眉頭說道:

  “原來蕭兄弟是做起了祖業。

  糧食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你也知道大哥的貨品有八九成就是糧食。

  隻是這鐵礦屬於官貨,怕是用來交易會給你帶來麻煩吧。”

  屈保所言其實也並不是推脫,他也是為了蕭錦行著想。

  因為自己已經是大秦的官商,所以鐵礦自然也屬於他能夠經營的貨品範圍。

  但蕭錦行卻不是官商,一旦經營鐵礦被官府查扣,傾家蕩產隻是小事,禍及性命也不是不可發生的。

  而且,他從蕭錦行的口氣中明顯感覺得到,恐怕蕭錦行所需貨品的數量絕非小數目。

  在他疑惑的眼神中,蕭錦行卻仍舊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模樣。

  “屈大哥,我要的精鐵量並不大,隻是為了打造炊具、馬具使用。

  大哥有所不知,秦北的鐵器生意被一些世家大族打著官府的名目把持,普通百姓布衣根本就買不起也買不到這些物件,尋常百姓家裏造飯多用的是一些石鍋,極為不便。

  所以錦行就想著在火中取栗,一來賺些錢財,二來也是方便百姓。”

  屈保仔細聽著蕭錦行所言,此時聽到各中緣由後才算鬆了口氣,但他還是有些憂慮的提醒道:

  “蕭兄弟,雖然你這也算是為百姓行方便的好事,但官府追究起來卻仍是麻煩,

  不如我將鐵具馬鐙等物的成品供應給你,省去你所擔的風險如何?”

  蕭錦行聞言一愣,但他馬上便笑道:

  “如此甚好,隻是這樣的話就要增加些成本了,百姓怕還是得不到方便。”

  屈保聞言哈哈一笑道:

  “蕭兄弟放心,除了承擔些運送往來的費用外,大哥不會在你這裏賺很多錢的。”

  蕭錦行假裝欣喜,起身對著屈保連連施禮,後又將糧食需量告訴了屈保。

  雖然屈保有些驚訝蕭錦行所要糧食的數目,但他還是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因為那個數字對於他的生意來講,也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

  在商議完交易的所有事宜後,屈保與麵

  帶喜色的蕭錦行對酌一杯算是敲定了此事。

  屈保這才有些猶豫的問道:

  “蕭兄弟,從你所需的糧草數目來看,兄弟你的生意定是做的很大。

  但大哥始終不明白一事,還請蕭兄弟能夠從實告訴我。”

  見屈保說的頗為認真,蕭錦行便也止住了笑容,正色說道:

  “屈大哥可是想問,我為何會來找你?”

  屈保眼中閃出了一絲肯定的神色,點了點頭。

  “蕭兄弟,嵐麓西有靈州,南有綏北城、東過河西可達齊國,三處皆能進糧。

  而且從那些地方購入糧食,也能極大的減少途中運費以及運糧勞力的火耗,所以我實在不明白兄弟你為何會舍近求遠來此找我從楚國進糧呢。”

  蕭錦行聽完屈保所問,強裝無奈的兀自歎了口氣。

  他便將在胸中早已打好的腹稿對著屈保說了一通,雖然他對向屈保多次說謊也是心下不忍,但他所講的事情卻也是真實存在的。

  “屈大哥,秦國北方位於苦寒之地,糧食收成極為低下,若是春日裏旱了幾日,那麽全年的收成也會大為減少。

  更何況那些糧草生意也是把持在一些大家族手中,一旦遇到災年,囤積居奇的事情也會時有發生。

  那些人隻是些認利不認義的禽獸。

  如果從他們那裏進貨,不說價格並不比從您這裏進貨低出多少,而且所進糧草往往以次充好,以陳充新。

  這讓我對那些前來購買糧食的百姓們也是愧疚不已。

  所以我就想到了從您這裏進貨的主意。”

  屈保認真的聽著蕭錦行的解釋,見他說話間將那些大家貴族也牽扯了進來,便知他所言確實是出自肺腑,就信了七八成。

  他想了想拍手言道:

  “既然是這樣,那這樣辦吧。

  若是兄弟你信得過大哥,

  就將你手中收來的皮貨馬匹平價賣與我,我將這些貨品在南方高價賣出後再將利差與你五五分成。

  而糧草的進價就按照楚國馬匹、皮毛的價格以物易物,運送途中的費用由我承擔。

  這樣兄弟你再售賣糧食時便能多賺一些錢了。”

  蕭錦行聽後,心中的感動已是無以複加。

  說到底,自己與屈保並無深交,但屈保卻對自己極力維護,甚至不惜將大部分利都給自己。

  人常說仗義每逢屠狗輩,看來此言在屈保身上倒是貼切的緊。

  一介商賈,其言其行比那些朝堂上的偽君子們不知強了多少。

  當年自己隻不過為他出謀劃策了一番,便換來了屈保這般厚誼的回報。

  蕭錦行倒是對自己欺騙屈保的做法更加的過意不去了。

  二人又交談了良久,蕭錦行這才知道屈保的生意在這五六年間已經做到了何種程度。

  不敢說富可敵國,但也是天下間屈指可數了。僅在楚國南京到秦國夏陽城這一條商路上屈保就壟斷了糧食、皮毛、珍奇珠寶和諸多礦產等商品的買賣。

  而且按照當年蕭錦行的規劃參讚,屈保的商鋪也開遍了夏水沿途數十座城市。

  他同時擁有周王畿、楚國和秦國的官商身份,也就是說這三個政權的對外貿易總是要經過屈保之手的。

  雖然官商並不是唯一的,但做到屈保這般規模的商人隻要能夠參與到一國官方貿易,賺個盆滿缽滿那便是定然。

  隻是在短短的五六年能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即便是蕭錦行也對屈保有些刮目相看。

  看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這屈保當真是對經商一事有著格外的天賦。

  與此同時,蕭錦行也察覺得到,以屈保的身份能跟著自己來到夏陽城內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喝酒,也足以說明屈保對自己的信任。

  或者,他是不想拂了自己的麵子吧。

  二人相談甚歡,相互訴說著近些年發生在各自身上的奇聞趣談。同時他們也約定好明年春天在嵐麓縣進行交易。

  這場酒兩人從下午喝到了晚上,在屈保多次邀請蕭錦行隨他去西京被婉拒後,屈保隻好在隨後趕來的仆從攙扶下,與蕭錦行依依惜別。

  哲哲默默的攙扶著有些醉意朦朧的蕭錦行回到了客棧,在那裏阿依兒和歆兒還在黑漆漆的夜中等待著兩人。

  “他怎麽醉成了這樣?”

  阿依兒看著躺在榻上的蕭錦行,對著哲哲問道。

  而哲哲則隻是搖了搖頭,後又小聲的言語道:“原本我以為關內的人都是些奸猾狡詐之輩,但今日我才知道,關內也是有如此重情重義之人的。”

  在阿依兒疑惑的眼神中,哲哲領著歆兒走出了房門。

  今夜,便由阿依兒服侍蕭錦行安然入睡吧。

  五年多來,這是哲哲第一次看見蕭錦行是如此開心,是如此簡單,是如此毫無防備的開懷暢飲。

  ……

  一個月後,蕭錦行四人來到了嵐麓縣。

  這是秦嵐郡最北端的小城,它距離西邊的靈州有百裏的路程,

  東北麵一隅與秦國的朔方郡相連,據說那裏是片浩瀚沙海,人跡罕至。

  正東與陽平縣相連,但兩縣之間隔著座頗大的玉山。

  而嵐麓的正北方便是秦嵐山,在這裏,以為神州屏障的秦嵐山脈突然拐了一個彎,止在了嵐麓。

  而黃水也在此地被秦嵐山阻隔住北去的流勢向東浩浩蕩蕩的奔騰而去。

  嵐麓全縣人口不過五萬,散布在廣袤的土地上,縣城裏隻有不到萬人居住。

  蕭錦行四人來到了嵐麓,事先他以蕭家子弟的身份花了些錢辦了官引,所以進了嵐麓縣後

  ,並沒有人來為難他們。

  不論在何時,隻要有錢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自從自己成為了有虞氏的頭人後,蕭錦行在金銀錢財方麵就從來沒有短缺過,雖然那個東西在草原上連馬都是換不來的。

  但戎狄曆次出征關內,奪掠來的金銀器皿幾乎家家都是有的,在實用性方麵,這些金銀器連鐵銅都是不如。

  所以來秦國之前,蕭錦行並未費多少力氣,就收集了很多金銀物件兒,將他們融成了一塊一塊兒的小件。

  但是金銀畢竟是重物,所以此番來秦他們四人隻隨身攜帶了其中的九牛一毛。

  不過,縱然是九牛一毛,也足以讓他們此行能夠順利的辦成諸多的事情了。

  在用壹錠銀子換回了自家曾經在嵐麓縣設立的一處破舊鋪子後,四人從此就有了棲身之所,再也不必顛沛流離了。

  而“蕭家鋪子”這個稱謂在消失了五年後,又一次重新掛起在了嵐麓縣的大街上。

  五年多前,當上黨主家被齊國人屠戮一空後,這蕭家鋪子便再也沒有人打理,所雇用的人也是跑的跑,逃的逃。

  最終,還是官府為了避免這處無人的宅子失水殃及旁人,這才出麵將這處無主之地收歸管理。

  但也僅僅限於衙役們許久才來一次的視探而已。

  當蕭錦行懷揣著銀子走入了衙門,告訴縣衙主簿自己是蕭家的子弟,想要重新收回私產後,這鋪子再次回歸也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