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鋒相對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630
  “當初蕭子碩在我綏北城時,我曾與他見過數麵。

  我觀此子談吐優雅,思維聰敏,知書達理,並不似這等弑殺之人,為何卻突然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行軍路上,頗有些想不通此節的趙之海終於開口向顧道遠問道。

  顧道遠聞言隻是苦笑一聲。

  當初蕭子碩上位的前後諸事,趙之海是早就已經知道的。

  就連蕭槿那種為蕭子碩上位立下汗馬功勞的人蕭子碩都能說抓就抓說殺就殺,更何況惹得他差點身死的楚國人呢。

  蕭子碩又怎麽會對他們報以仁慈。

  “中更大人,知人知麵不知心啊。”

  趙之海聽到顧道遠帶著苦笑的感歎,便點了點頭沉著臉不再說話了,這樣的感歎他又何嚐體會不到呢。

  此番入齊,除了參加新君繼位大典外,趙之海的根本目的其實是為了自己女兒的所求。因為趙青兒對他所寫的那封信讓他嗅到了一股危險的味道,那日他從顧道遠手中接過信時立刻就有一種心驚膽戰的感覺由心而生。

  同時他也想要看看,即便蕭槿從來沒有幫過蕭子碩,但蕭子碩終究是知道蕭槿與自己的關係,可他卻還敢將蕭槿抓起來,這種狼心狗肺之輩將會以何麵目來麵對自己。

  更況且,女兒還在齊國身在險境,自己又怎能不去幫她一把呢。

  “蕭子碩,莫說你還隻是個儲君,你便是齊君又能如何。

  當初若不是我,恐怕你連活著從秦國回去怕也做不到吧。”

  ……

  趙之海一行走了二十多日後,終於到了齊國京畿東京。

  因為月前顧道遠和方恒心等人是帶著三萬大軍行軍,所以便沒有趙之海一行輕車簡從來的方便,自然也不需要走上整整一個多月。

  況且趙之海一路經過各縣時,交集應酬也是難免之事,所以若是隻是行路的話,恐怕從西京到東京二十日便足以到達了。

  還沒有進入東京,趙之海一行即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特別是顧道遠,這才離開了東京不到兩個月,原本富庶異常,人流如織的東京城,卻如同一座死城一般寂靜的有些可怕。

  顧道遠等人自是不會知道,這兩個月裏,東京內外先是抓捕楚國人,後又連坐窩藏楚人的齊人,這些人一旦被抓便會立即處死,所以一番折騰下來,擁有四十萬人口的東京城便成了恐怖的地獄。

  能逃的人早已攜家帶口離開了東京,而大多數不能逃走的人卻隻得每日呆在自己的家中,足不出戶。

  所以趙之海一行見到死寂般的東京城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一進東京,趙之海一麵安排人去找尋趙青兒下落,一麵則在驛館安頓了下來。

  接待秦國使團的洗塵之典在趙之海等人來京後的次日定在

  了青龍殿中舉行。

  當趙之海一行人進入青龍殿後,這才第一次見到齊國儲君蕭子碩。

  讓趙之海略微有些意外的是,蜀國的使團也在青龍殿中,一番寒暄過後趙之海這才知道,原來當初蜀國的使團在吊唁完齊懷公後並未全部離開齊國,而是派出人馬回國籌備國禮,相邦劉執則一直都留在東京城內。

  自從蕭子碩成為了儲君,蜀國便自然而然地對蕭子碩產生了親近之意,原因是蕭子碩的正宮夫人在出嫁之前正是蜀國的公主,所以蕭子碩成為儲君,蜀國便全力的支持起齊國來了。

  今日趙之海來到東京,齊國人便請他們一同前來赴宴。

  趙之海與蕭子碩、蕭坤等人見禮後,各自落座,這宴席算是正式開始了。

  今日宴上,除了蜀國三四人外,齊國內外大臣也隻有五六人,但這為數不多的人中無論哪個卻都是跺一跺腳足以震動天下的人。

  原本趙之海以為蕭子碩會是一副飛揚跋扈,小人得誌的模樣,而他也做好了與蕭子碩唇槍舌戰的準備,但是方才兩方相視見禮時,蕭子碩卻對趙之海頗為的恭敬,而且還主動提起了當初趙之海為了保護他免受到羋夫人派出殺手的暗殺而邀請他到綏北城的事情,這讓趙之海憤怒的心情或多或少的平複了一些。

  宴席之上,一番相互致謝的話語講過之後,眾人便在觥籌交錯間閑談了起來。

  因為懷公薨後不足半年,所以這宴上並無歌舞更無美酒,除了一些瓜果肉食可供享用以外,所有人都隻能以茶代酒,相互攀談了。

  見眾人的視線都在蕭子碩、趙之海和劉執等人身上,顧道遠下意識的看了看蕭坤,而蕭坤似是早就等著顧道遠會找他般也在看了看顧道遠的同時,對他微微搖了搖頭。

  顧道遠心下黯然,雖然自己也並不指望蕭坤能夠救出蕭槿,但當知曉最後的結果時,他的心中卻還是有些失望的。

  當然,顧道遠也明白,蕭坤的確為了此事而盡力了。

  與此同時,顧道遠也對蕭子碩投去了複雜的目光。

  以最弱的力量,卻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不得不說蕭子碩是有他的本事的。

  但他卻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猜忌心重,剛愎自負,能夠狠下心來對任何人下手,包括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蕭槿和支持他的蕭坤,以及用雷霆萬鈞的手段去報複楚國人。

  這真是一個讓他也看不懂的人呐。

  “儲君,趙某代表我大秦再次恭賀儲君能夠繼任國君之位。

  趙某出秦時,秦公曾言道,齊秦本為依山傍水的鄰裏、兄弟。

  所以日後齊國的苦便是我秦國的澀,齊國的災便是我秦國的難,儲君隻要向西京送個信,我大秦定會助齊國消苦避難,決不

  食言。

  順便說一句,目下我大秦左更大人和右更大人的二十萬大軍正在邊境集結,隨時準備助諸君一臂之力。”

  趙之海端起了手中的酒樽,對著蕭子碩振聲說道。

  而蕭子碩聞言一笑,也端起手中的酒樽,緩緩地站了起來說道:

  “本公子曾經出質貴國,貴國不僅沒有怠慢於我,還曾經派出三萬大軍舟車勞頓送我回京,這番恩情子碩實不敢忘。

  這些日子我與四叔父和田相邦也曾商議過此事,為了報答秦國大恩,下次戎狄入寇前,我齊國將出馬匹五萬,糧草十萬擔助戰,還請中更大人將此事回報貴國國君。”

  蕭子碩話音剛落,趙之海便冷冷一笑,揚手將酒樽中的青梅淡水一口飲盡。

  蕭子碩自然明白這是趙之海在表達著他的不滿,但他卻笑了笑並不介意,一揚脖子也飲盡了樽中之水。方才趙之海說二十萬大軍陳兵邊境時何嚐沒有一絲威脅的意味呢。

  正當他要坐下來時,卻聽趙之海又對他說道:“儲君果然出手闊綽,我大秦三萬將士的生死哪裏能比的上貴國的五萬匹駿馬和每人數月的口糧啊。

  趙某就替我家國君謝過儲君大人了。”

  說罷,便向蕭子碩深深地施了一禮。

  而且,未等麵帶不悅的蕭子碩說話,趙之海又問道:

  “既然儲君還記得我秦國人還為您做過點事情,那麽趙某便另有一事相求,還請儲君能夠同意。”

  蕭子碩聞言強忍著滿心的怒意,麵色陰沉著說道:“中更大人請講。”

  趙之海冷笑一聲說道:“聽聞儲君下令,要抓捕齊國境內的所有楚國人,可有此事?”

  蕭子碩冷眼看了趙之海一眼,從牙縫中擠出兩個字來。

  “正是。”

  趙之海聞言又道:“那貴國如果錯抓了我秦國人又該如何?”

  蕭子碩聞言一愣,他下意識的回頭看了蕭坤一眼,見他也是一臉茫然之色便回道:

  “這不可能,但如果錯抓了秦國人,我們定當會向貴國有個交代的。”

  趙之海正等著此話,他冷冷一笑說道:“交代就不必了,抓錯了放了便是,非常時期也是難免出現些紕漏的。”

  蕭子碩點了點頭,想想此番自己對秦國確實是故意隻給了丁點兒的好處,原本是想給秦國人一個警示的,讓他們莫要以為幫助過自己就得寸進尺。

  但他卻沒有想到此番來使之人卻是救過自己的趙之海,他本就有些歉意,所以趙之海說自己錯抓了秦人後,他便準備讓蕭坤配合趙之海放人。

  但話到嘴邊時,蕭子碩卻突然警覺的問了趙之海一句。

  “敢問中更大人錯抓的那秦國人是誰,此刻關押在哪裏,我也好派人去將其釋放。”

  趙之海原

  本也沒打算隱瞞,聽蕭子碩問到這裏,便朗聲說道:“此人乃是數次救儲君於危難之中,孤身說來貴國河東軍廉閔將軍之下七萬大軍來降的蕭先生。

  也是河西裨將軍江戶幕府吏員,蕭槿。”

  話音剛落,還沒等蕭子碩有何反應,卻隻聽這青龍殿內一時間響起了嗡嗡的議論聲音。

  絕大多說人都隻聽聞蕭先生,也見過那日在東京城外,他禦馬而來的卓絕風姿,但並不知道蕭先生究竟是誰,更不知道這大名鼎鼎的蕭先生竟然被齊國儲君關押了起來。

  而且,更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蕭先生竟然是秦國人,而且還隻是秦國一個裨將軍幕府中的吏員而已。

  眾人一邊議論,一邊將目光投向了蕭趙二人。

  隻見蕭子碩似乎對趙之海提起蕭槿早有準備,他不慌不忙的轉身坐了回去,看著依舊站著的趙之海笑著說道:

  “我當是誰,能勞中更大人親自說項,原來是蕭槿啊。

  不錯,他雖然屢次助我,也救過我的命,但他卻最終投靠楚國,意欲對我圖謀不軌,所以我便抓了他。

  我也知道蕭槿是秦國人,但他是在我齊國犯了重罪,威脅的也是齊國公室,所以此人絕不可放。

  還請中更大人見諒,如果哪一日我齊國人去西京刺殺秦君,則你大秦對其要殺要剮,我齊國人定不會追究的。”

  “蕭子碩,你可想好了,這人你是當真不放了?”

  趙之海仿佛並沒有聽到蕭子碩後麵所言的話,隻是冷聲說了此言。

  隻是此言一出,方才殿內嗡嗡的議論聲便瞬間停了下來。

  因為所有人都聽得出來,趙之海的語氣帶著一絲威脅的意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