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單於之怒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389
  一個多月後。

  距離介鴛回京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可奇怪的是,西京並沒有消息傳到瀚海城中。

  隻是因為豨桐、蒲城已經到了樗裏驊手中,所以他們與元右的守軍來往則更加密切了些。

  從元右守軍那裏,樗裏驊得到了一個新的消息,那便是徐昌終於被雍雲祈攻破,數萬叛軍和徐昌百姓也紛紛逃到了曲沃、白水兩縣。

  雖然雍雲祈在鄧子汶的監軍下並未對徐昌城進行屠城,但徐昌在曆經兵禍與百姓逃亡之後,卻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

  雍雲祈的兩萬大軍在攻城戰中損失慘重,拿下了一座空城後,僅剩的一萬多軍士便根本無力去追擊棄城而去的叛軍,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向北而逃。

  目下,河西郡的百裏、秋射、上黨、濱水、元右、徐昌、蒲城、豨桐八縣重新回到了大秦的掌握之中,但曲沃、白水、龍門、梁原四縣卻還在叛軍手裏。

  在外人看來,收複河西全境似乎隻是時間問題,但唯有鄧子汶和雍雲祈等人才知道,雖然收複了一座徐昌城,但卻又有兩座徐昌城出現在了自己眼前。

  而當初兩萬兵馬北上,如今卻隻剩下了一萬出頭的疲倦兵馬,再若想要北上收複失地,僅僅靠這些疲兵們又談何容易。

  而且,元右還將一個小道消息告訴了樗裏驊,那便是蕭關戎軍和靈州戎軍兩路出擊,對原州各縣展開了進攻。

  據說王敏將軍坐鎮原州,雖然兵力不及戎軍,但憑借著城堅牆厚之利,還是與戎軍在原州及各縣對峙了下來。

  這個消息雖然讓樗裏驊坐臥不安,但想來有趙之海在旁策應,有介子在中樞運籌,那原州糧草充盈,總不會輕易被戎人攻破的。

  至於這兩月介鴛並沒有調自己南下,估計也正是因為原州戰事吃緊所造成的。

  樗裏驊自己明白,有自己這支兵馬在,總還是能牽製一些戎人兵馬的。

  所以,他非但不怪介鴛,而且還頗為理解這樣的現實狀況。

  通過元右守軍,樗裏驊也將自己收複豨桐、蒲城之事向介鴛寫信告知。

  而自己的下一步計劃,便是要將蒲城以東的龍門、梁原盡數收複。

  ......

  似乎昨年已將雪下得過多了,今冬的第一場雪直到臘月才姍姍來遲,稀稀落落的從天而降。

  這半年間,樗裏驊除了派出斥候不斷打探東、南方的敵情外,便對自己手中的三座城池進行了整治。

  由於三城發生叛亂時事出突然,城內的貴族並沒有像其他郡一樣大多數都得以逃脫,幾乎全部都死在這場叛亂之中,所以三縣遍地都是無主的土地。

  或許是從靈州戎人那裏獲得的靈感,正好三縣也無貴族阻礙,樗裏驊便將三縣土地盡數

  租給這些百姓,同時,他將豨桐、蒲城的兩萬百姓遷到到瀚海城,填充瀚海過於空虛的人口。

  但與戎人所做不同的是,樗裏驊並不敢將這些土地白白分給百姓,因為這畢竟還是貴族的私產,縱然那些貴族早已被屠戮一空。

  所以,樗裏驊便與高雲策等人商議後,采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那便是將這些土地無償租給百姓使用。

  雖然這些土地的收成仍舊是十稅一,而非戎人三十稅一的政策。

  但被分到土地的百姓還是欣喜若狂,隻一個無償租種便已經讓他們對樗裏驊感激涕零了。

  同時,樗裏驊也對投軍者采取了與戎人一樣的政策,那便是肯從軍者,家中免去所有糧稅。

  所以,半年來三縣竟有近萬人前來投軍了。

  三個月前,憑借著樗裏驊收複豨桐、蒲城的功績,在介鴛的提議下,他也正式獲封瀚海校尉一職,爵位也由原來的大夫升為了公大夫。

  所以樗裏驊再也不會因為麾下兵馬數量的僭越而擔憂了。

  至於高雲策、梁青書、魏元恒、安默然四人則被封為了二五百主。

  最出乎樗裏驊所料的卻是衛木,也不知道介鴛想了何種辦法,兵部竟然將衛木封為了五百主,也就是說,不管衛木以前是何人,從此開始,這位頗有些貴族風采的騎兵將領便有了新的身份。

  看著在紛飛的雪中操練的兵士,樗裏驊越來越對自己收複龍門、梁原充滿了信心。

  早在半年前他不費一兵一卒收複了豨桐、蒲城的時候,樗裏驊便將眼光放到了蒲城以東的龍門、梁原兩縣之上。

  這兩縣由北向南列在黃水之西。

  蒲城以東與龍門接壤,而龍門之南便是梁原,如果占據兩城,則能夠徹底圍住曲沃、白水。

  更為重要的是,順黃水而下,便可經船運抵達京畿雲澤,那裏距離西京隻有五十裏路程了。

  雖然樗裏驊與鄧子汶、雍雲祈從未有過溝通,但他相信一旦河西將軍兵馬北上,在他的配合之下便能對兩縣叛軍來個甕中捉鱉。

  每隔一段時間,斥候便會將兩縣的情況報送過來,所以樗裏驊知道,那兩座縣城雖然一共也隻有五千兵馬,但他們卻接受了曲沃、白水叛軍的指揮,那兩縣可是有兩萬人馬,而且還是與大秦軍隊交戰了快一年的兵馬,自然不是當初牛庸所帶的那些烏合之眾所能比擬。

  大半年來,無論姬林的戎軍還是南麵的叛軍都沒有主動向自己發出過攻擊,甚至連騷擾都沒有,但樗裏驊明白,並不是叛軍們怕了自己,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將自己放在眼裏。

  他們此刻,正將重心放在他們認為更加重要的地方。

  譬如徐昌城。

  當雍雲祈所率的一萬多殘軍正想著

  要不要北上追擊叛軍的時候,休整了快三月的叛軍卻南下將徐昌城死死的圍了起來。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守城和攻城的雙方便調換了角色,但雍雲祈顯然沒有當初叛軍守城時的那般毅力,僅僅守了不到一周,便帶著八千兵馬放棄了徐昌城連夜又撤回了百裏和秋射。

  自此之後,雍雲祈不敢北上,而叛軍也樂得逍遙,不再南進,兩軍便由此對峙了下來。

  而從元右守軍那裏,樗裏驊也得知了這半年來靈州的情況。

  原州竟然迎來了一場大捷。

  也難怪王敏素有靈狐之名,盛名之下自有他的一些本事。

  在死守各縣數月之久後,王敏親自指揮,在朝那上演了一出鬥轉星移之計。

  他先是故意示弱,擺出一副將要放棄朝那的架勢,將朝那的兵士陸續調回了原州,而朝那守軍也由八千人減少到了三千。

  戎軍自然不會放棄這樣好的機會,便點兵三萬,由明露率領立刻向朝那殺去。

  攻城第二日時,明露的後方便來了一支援救朝那的秦軍。

  聞此消息後,明露還笑著對身旁的將領說道:“看來我這圍點打援之計快要成功了。”

  原來明露對秦軍突然放棄朝那也是疑點重重,所以故意留了個心眼,並沒有全力去攻打朝那縣城。

  見第二日大軍身後果然發現秦軍之後,明露便有種料事如神的感覺,在周遭將領的拍馬溜須中,這種感覺越來越是明顯。

  明露下令,所有人都放棄攻城,對摸來的秦軍迎頭痛擊。

  果然,那摸來的一萬秦軍方一交手便潰不成軍了,待到戎軍追殺三十裏後,全軍竟然斬首三千餘首級,正當明露得意洋洋的準備殺回朝那時,他卻發現自己的大軍已經進入了王敏設下的埋伏。

  當明露的腦袋被王敏一腳踢開的時候,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原州守將竟敢在六七萬大軍的團團包圍之下,帶領兵馬傾巢而出設下埋伏,更敢以一座城池數千軍士和數萬百姓為餌,引誘戎兵去攻打。

  而且,他還果斷舍棄自己一萬將士的生死於不顧,將一場佯敗引敵深入的戲碼用自己兵士的生命為代價演的鬼神莫測。

  大周曆五九零年冬月十五日,王敏大軍伏擊戎兵三萬,大勝,當陣斬殺戎酋萬夫長明露、叛軍校尉王嘉以下將官一百二十七人,斬首戎人一萬三千人,叛軍一萬八千人。

  當勝利的喜訊傳到西京時,玄武殿內的所有官員喜形於色,彈冠相慶,就連秦公也忘記了與趙之海的對立,當殿宣布敕封王敏為原州副將,尚爵五大夫。

  但與玄武殿內所有人不同的是,新任司馬介鴛卻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他想到的,卻是與趙之海所想的幾乎一致。

  趙之

  海得到獲勝的戰報後,也著實為王敏高興了一陣子。

  但隨後他便想到了一件很可能會發生的大事,他便立刻提筆向王敏寫信過去,讓他今後務必堅守城池,不要輕易出城野戰,如有異動,則提早率領兵馬退出原州。

  因為,王敏的大捷已經讓戎人那位單於注意到了。

  與趙之海所料不差,戎人單於蕭錦行在王敏獲得大捷、明露身死之後,便讓哲哲率領四萬兵馬陳於海烏、玉山一線,自己則親率秦嵐其餘兵馬趕赴原州。

  同時他也下令,讓靈州所有兵馬齊下清水、清陽。

  如此一來,算上得令後將從蕭關趕來的兩萬兵馬,蕭錦行麾下便有十四萬兵馬可供調用。

  隻待春暖花開,兵馬匯集之時,蕭錦行將對原州展開全力一擊,徹底砸死這個從來沒有進入過他眼中的靈狐王敏。

  這次他徹底動怒了,自大軍東出秦嵐進入大秦之後,一路攻來所向披靡,所以這場在原州的失利,讓他第一次感覺到有些生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