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光複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472
  隻見最早脫離戰場的阿花奴萬人騎兵並未朝後退去,而是在聽見撤軍號角聲後又分出三路,快速到達三處廝殺的戰場,利用馬匹休息良久的體力優勢和速度優勢衝向正在交戰的戰場之中。

  這些騎兵並不戀戰,隻是以分開雙方戰士為目的,他們如同狂風驟雨般從各處戰場上呼嘯而過。

  而處於膠著肉搏戰中的戎兵也趁著救援騎兵的一衝之力迅速脫離敵人找到戰馬,紛紛頭也不回的向北撤去。

  早在阿花奴大軍向南增援之時,方元恒見戎人中軍兵力盡出大喜之下立刻下令讓玄甲騎脫離戰場,向戎人中軍大旗處殺去。

  但玄甲騎方一脫離戰場,卻見蕭錦行等人早已北去的無影無蹤。

  一刻鍾後的戰場上,除了一地死屍外,唯有秦軍將士眼睜睜的看著一股股向北逃竄的戎人騎兵而無可奈何。

  自古步兵對付騎兵,如果不能圍而殲之,那麽隻能任其逃竄。

  所以古往今來,秦國對戎人作戰如果獲勝,大多也隻會是擊潰戰,很少出現殲滅戰。

  十年前,方元恒就是在蕭關利用地形優勢,盡殲戎兵數萬。但這樣的戰果,曆史僅見,不過也成為戎人將領大多會聞方色變的原因所在。

  望著戎人迅速北逃而有些詫異的方元恒在稍微觀察過後見戎兵退的匆忙,立刻下令玄甲騎和步卒向北追擊戎人。

  命令一下,但見數萬秦軍向北殺去,聲勢震天。

  “這戎人單於當真是能進能退,取舍果決,難怪他們能這樣厲害。”

  自己也分不清此戰到底是勝是負的方元恒怔怔的望向北方感歎道。

  大周曆五八九年,秋,九月二十七日夜,秦軍在與戎人展開了大半日的激戰過後,於當夜光複了海烏縣城,史稱海南之役。

  此役,方元恒大軍斬首戎兵四千餘人,俘虜戎人傷兵一百三十餘人,而自身傷亡七千二百人。

  最為重要的是,秦兵虜獲戎人馬匹七萬餘匹。

  是夜,方元恒將今日之戰戰果同時報送西京以及原州。並下令全軍不做休整,留下一萬守軍和傷兵守備海烏縣,其餘五萬人馬明日一早北進直取井崆縣。

  四日後,方元恒率領大軍五萬人,在未遇到一兵一卒的抵抗之下,順利占領秦嵐郡第二大縣井崆。

  到達此縣後,方元恒並未停留,隻是和江、鄭二人商量行軍計劃之後立刻馬不停蹄的繼續北上。

  井崆以北,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小山,雖說是小山,那也是與秦嵐山脈和須彌山脈所比的。但其本身卻比玉山還要大上一些。

  這座山名曰元山,此山縱貫秦嵐郡南北,將秦嵐郡分為秦西、秦東,其中,秦西六縣分別為淄川縣、寧道縣、漯水縣、天裕縣、蒿蘆縣、嵐麓縣,秦東

  五縣由南向北分別為秦玉縣、朝浦縣、綏北城、穀平縣、陽平縣。

  有了“燕子”發來的情報做依持,方元恒率領的五萬多大軍沿著秦西一路北上,半個多月就相繼光複淄川、寧道、漯水、天裕、蒿蘆五縣。

  半個多月的連續行軍,讓方元恒手下的軍士都疲憊不堪,但他們仍然能夠咬牙堅持著繼續保持高昂的戰意行走,這就是天下強軍該有的模樣。

  這半月多來,方元恒也曾動過直接西出收複靈州以及靈州以南諸縣的念頭,但想來想去還是作罷。雖然這樣做能夠對與原州對峙的戎人展開突然襲擊,勝算極大,但自己卻會將後背暴露給從海烏縣逃竄的數萬戎人騎兵。

  一旦自己繞道進入靈州,而數萬戎兵從身後奇襲就得不償失了,本來與原州夾擊戎人的態勢將會變成被夾擊了。

  不得已之下,方元恒還是做出了穩妥的安排,沿著元山繼續北上。

  大軍止於蒿蘆縣後,方元恒下令全軍待命,暫停進軍,原地休整。

  他知道再北上不到百裏就是嵐麓縣了,此縣北界止於秦嵐山脈,向東繞過元山之北與秦東陽平接壤,向西則是通往靈州的官路。

  這半個多月來,那些戎人騎兵雖然並未一味逃竄,偶爾還是會從元山各處突然對方元恒大軍發動偷襲,但方元恒卻老於兵事,對此防範的密不透風,並未讓戎兵占到什麽便宜。

  但隨著光複失地越來越多,方元恒倒是苦惱起來。

  除去海烏縣位置過為重要,方元恒留下一萬大軍守備外,其餘各縣方元恒隻是留下兩千兵士守衛,這就造成原本北出玉山時的七萬大軍,隻剩下了目前的四萬多人馬。

  方元恒早在北上之前就意識到戎人很有可能會使出誘敵深入,分散兵力的策略。

  因為這個策略戎軍當初也對趙之海用過。

  但方元恒認為,憑借著他的兵士過硬的軍士素質和“燕子”們無孔不入的情報,大軍定能在蒿蘆以南徹底消滅戎人主力。

  但海南一役,他精心策劃的一場圍殲戰卻變成了一場潰逃戰,看似壯觀無比並有十萬人激戰的宏大戰場上,一場廝殺下來卻並沒有消滅多少敵兵。

  此後,北上諸縣又相繼被戎人放棄,他一看就知,這又是戎人所施的分散秦軍兵力之計。

  為此,他曾經故意從元山山麓行軍試圖引誘戎兵偷襲,進而殲滅露頭之敵的計劃也被警惕的戎人發覺,往往兩軍甫一相交後,戎人一觸即走,並不糾纏。

  所以,目下情況也讓方元恒頗有些頭痛。

  眼見此時兵疲馬乏,他隻好下令讓大軍暫時在蒿蘆縣休整些時日。

  此外,半個月來過快的行軍,讓從玉山發來的糧草也有些接濟不上了,這也是暫緩行

  軍的目的之一。

  而且方元恒還發現,光複的七縣內,雖然老百姓手中還有糧食,但各縣庫存糧草都已經被戎人拿了個幹幹淨淨,這就造成大軍所需要的糧草必須從夏中郡運送而來。

  而蒿蘆縣距離汶水城已有八百餘裏了,所以一趟糧草運送過來,所需人力物力已經是個很大的負擔了。

  往往向蒿蘆縣運送一名士兵一日的口糧,就要汶水城準備一人三日的糧食,其中兩日的糧食就要提供給運送糧草的人員路上食用。

  而六萬兵士每日所耗的糧草數量更是驚人。

  此時的方元恒倒有些懷念昔日自己在外領兵打仗,趙之海坐陣中樞為自己大軍提供糧草的好日子了。

  他麵對這些糧草損耗的清單,第一次對趙之海由衷的佩服起來。

  但是,當下自己大軍陳兵北境,往西是秦嵐幾個失守的關隘,往西南則是靈州諸縣,往東就要去秦東地區繼續與戎人騎兵玩那貓捉老鼠的遊戲。

  何去何從,讓方元恒陷入沉思當中。

  戎人始終不與自己決戰,這讓方元恒異常難受,對他來說,不論是集團作戰還是小規模混戰,亦或是偷襲戰,無論怎樣他都能夠想到最佳的策略將敵軍擊敗。

  但顯然與自己的交戰的這些戎人並沒有這樣的打算,甚至方元恒認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打仗的意思,隻是在前麵一個勁的傻跑。

  而且這些戎兵已經拿走了各縣的糧草,在一個勁的傻跑過程中並不擔心糧草的問題,而這恰恰卻是方元恒最大的軟肋。

  在沒有理清繼續行動的方略之前,方元恒還是下令命夏中郡開始募兵,希望能夠在一個月後集合三萬人馬接防自己占領的諸縣。

  一旦重新湊足足夠的人馬,恢複北出玉山時的軍容,大軍就可繞過元山去攻擊秦東陽平縣。

  到那時,再看那些戎人還有何處可以逃竄。

  雖然自己兵力稍顯不足,造成大軍無法主動進攻,但自己的“燕子”們卻每隔三日就會將戎人逃竄的路線報與方元恒。

  最起碼,現在戎人主力騎兵身在何方,方元恒自始至終都是明白的。

  同時,方元恒也寫信給原州,希望趙之海可以組織發動一次北進或者西征的行動。

  北進則希望消滅清水戎人,與趙之海在秦嵐諸關會師,而西征則希望重奪蕭關,把戎人退路鎖死在秦嵐三關,這樣無論是甕中捉鱉還是關門打狗,戰略主動就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當方元恒因為兵力分散,糧草壓力大等原因陳兵蒿蘆縣之時。原州趙之海那邊也是同時謀劃並發動了數次行動,這與方元恒的書信並無太大關係,因為位列中更的趙之海怎能不知道配合方元恒作戰的重要性。

  大周曆五八九年,秋

  ,十月二十一日,王敏三萬大軍接到趙之海的軍令,與來援的萬名援軍共計四萬人馬,向銀岩溝馳道南側高地發動了攻擊。

  王敏不愧為趙之海手下第一智將,這些時間以來,他不僅僅是將馳道北側高地防禦打造的固若金湯,而且在戎人所占據的馳道兩側高地南北丘陵縱深處也布下了眾多兵力,為的就是反攻的這日。

  他派出探子每日從丘陵小路到達蕭關外圍,觀察著戎兵動靜。

  如果不是當初趙之海西退之時王敏也才是剛剛趕到銀岩溝,若是遲些時日,那麽蕭錦行北上的計劃定能被王敏先期查探到。

  在確定戎人並不知曉秦兵將要攻擊的情況下,王敏大軍從馳道高地南北同時向戎人占據的十一個高地攻去。

  但王敏也是分了重點的,他先期派出萬人,堵住銀岩溝馳道西側當初薛思慕守備的高地以東,以防止東側出口的高地守軍和蕭關守軍東援。

  又派出五千人對馳道東側出口南高地的戎兵隻堵不攻,堵住他們從馳道西進的道路。

  另派出兩萬人同時攻擊東西口戎人守備高地外的其餘八個高地。

  在這條僅僅六裏長,血肉磨盤般的馳道兩側,兩軍時隔三月不到,又一次展開了激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