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人心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551
  “阿魯,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禦敵?”

  “啊,我?”阿魯聽單於詢問自己,頓時汗如雨下.

  當他聽聞秦兵主將是方元恒後,早已沒有了戰意,又哪裏想過如何去與方元恒交戰的法門。

  在一陣支支吾吾過後,他終究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隻是紅著臉站在原地。

  蕭錦行並不與他為難,他知道這廳內所有人都和阿魯的心態是一樣的,於是低沉著聲音說道:

  “目下摩南虎萬夫長、秋茲萬夫長、明露萬夫長、路萇將軍領兵四萬守備蕭關。

  哲哲萬夫長、希岩萬海萬夫長與韓雲、文泊幾位將軍領兵四萬守備靈州清水縣一線。

  而我軍則有阿魯,阿花奴,別木爾、博爾突四位萬夫長坐鎮。

  你們可知道我為什麽挑選諸位與我一起來這秦嵐郡作戰嗎?

  因為在我看來,我們這路人馬是三路大軍中最為能征善戰的。

  我挑選的諸位將軍是所有將領中最得力的。

  所以我才讓你們四人領軍攻靈州,破秦嵐。

  目下北方的朔方郡和東麵的河西郡都沒有足夠的軍力能夠出擊與我們作戰,所以我們麵前唯一的敵人,就隻剩下了方元恒的大軍。

  你們以為我們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土地和人口,所以沒有必要與方元恒作戰。

  你們覺得方元恒是百戰百勝的戰神,認定我們將無法擊敗強大的對手?

  你們錯了!

  你們可知道為何今次進攻秦國,我們不僅攻破了五百多年從未攻破的蕭關、須彌、秦嵐諸關,而且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攻取了靈州七縣和秦嵐十餘縣。

  是我們戰力在這五百年中最強嗎?

  是因為我和你們足智多謀,比五百年間曆代單於和所有統帥都厲害嗎?

  是秦國主將和軍兵昏聵孱弱嗎?

  不,不是!”

  蕭錦行突然站起身來,大手一揮,擲地有聲道:“我們的戰力連十年前都不如,如果沒有秦人加入,我們隻有不到八萬人馬。我和你們也遠遠不及我們的先輩那樣英勇。而與我們交戰的秦國主將更是天下聞名的方恒心、趙之海、方元恒。

  但,那又如何!

  我們史無前例的攻占了秦國偌大的地盤,這是為什麽?”

  蕭錦行停下話語,看著殿內鴉雀無聲的戎人將領。

  許久,他才大聲喝道:“是人心,是秦國人不要,而我們要的人心!

  路萇、韓雲將軍為什麽要投我們,是他們所背負的深仇大恨嗎?不是!

  是秦人待他們如草芥,而我們待他們如兄弟。如果換做是你們,你們願意為兄弟而戰還是願意為蔑視你的人而戰?

  蕭關百姓在我們離開蕭關時,害怕秦兵再來禍害他們的言語和眼神你們都看到了,這又是為什麽

  ?

  秦兵中有他們的親人,有他們的朋友,而我們卻隻是不久之前才與他們打過仗的敵寇,但百姓卻畏懼秦兵如虎,這又是為什麽?

  因為秦人將他們視為棋子,視為隨時可以丟棄的誘餌,視為淪喪地方的亡民加以戒備,而我們給他們糧食,給他們安定,給他們平等的待遇。

  出關之後,我們攻取的每座城池為什麽我們隻派了千人守衛,但這些時日卻都相安無事,難道每座城池裏的幾萬,十幾萬百姓不知道這座城池中隻有千名敵人,他們不懂得反抗?

  不是!是我們殺掉了那些吸食百姓脂膏的世襲貴族,將土地分給貧苦百姓所帶來的擁戴。

  這也是我為何對你們下令不可擅殺百姓一人之命令的原因所在。

  你們可已經看到了,那些分到土地糧食的秦人百姓對我們是否比那些本應該是同胞的貴族們更加親近。

  你們可已經看到了,我們在斬殺那些地方貴族豪強時,那些破衣爛衫的百姓們在喊些什麽?

  他們在喊萬歲,在向他們曾經害怕、痛恨、嗤之以鼻、欲斬殺殆盡的戎人喊著萬歲!

  雖然趙之海、方元恒他們都是這個天下有名的良將,雖然他們擁有的兵士是這個天下最為精銳的兵士,但他們沒有擁有這個天下最為重要的東西,人心!

  你們可以看看,我們的人馬將會越來越多,而秦國的兵士則會越來越少,終有一日,這普天之下的所有人,都會認我大夏正朔,而有窮人、華胥人、有虞人、大秦人、蜀人、楚人、齊人都將成為一片長生天庇佑下共同生息的兄弟。

  從此,再也沒有可怕的病變,再也沒有異獸的襲擊、再也沒有瘟疫、瘴氣,再也沒有阻礙我們繁衍生息的大山。

  今日,我們在秦國的中更府殿內飲酒歡歌,明日我們將要在左更府、右更府、秦公殿內飲酒歡歌,讓長生天覆蓋的地方,盡數飄揚金色的燃燒赤陽旗!”

  說道這裏,蕭錦行再次停止言語,看著殿內那些若有所思,但眼神中充滿激動、高興、不解、矛盾、猶豫的戎人將領們。

  隨後,他輕聲問道:“現在,你們還會怕方元恒嗎?”

  說罷,蕭錦行緩緩坐了下來,依舊麵沉如水。

  一陣落針可聞般的寂靜過後,殿內幾乎同時發出無數個聲音在不停的呼喊:“不怕、不怕、不怕”,“烏拉!烏拉!烏拉!”

  這一宿,綏北城趙家文華殿內,徹夜狂歡。

  ......

  在被戎人攻占了十多日後,無論是靈州諸縣還是秦嵐諸縣的百姓們,均在剛開始的惶惶不可終日後,漸漸的習慣了起來。

  當初攻破城池的那些異族士兵都在城池被攻破的次日就離開了,隻留下不到千人左右的兵士

  一半在看押秦兵俘虜,一半在滿城尋找那些世襲貴族。

  此後的數日,城門、鬧市不斷地會出現戎人張貼的告示,告示上講午時三刻會在城外斬首那些罪大惡極的世襲貴族。

  百姓們驚喜的發現,這些戎人所斬首的貴族幾乎都是在本縣權利滔天,作惡多端之人,雖然有極個別的貴族也並不屬於罪大惡極,但知道底細的百姓又哪裏敢在這個時候幫他們伸張冤屈。

  絕大多數的百姓們隻是看到殺得是貴族就隻會拍手稱快。

  每次斬首,那些秦兵俘虜們也會參與觀看。而且頭兩日,他們軍中的貴族子弟更是被戎兵斬首甚多。

  在不知不覺間,無論是百姓還是俘兵們都發現被異族統治的日子似乎也並不是那麽痛苦,而且那些平日裏總是橫行鄉裏,欺行霸市的貴族及其附庸們卻都在短短數日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城頭那墨色的大旗早就換成了不怎麽看的習慣的黃色旗幟,那旗幟上繡著一輪紅日,紅日上一團火焰在熊熊燃燒。

  某一日,縣城外的一亭頭前,兩名紅發戎人跟在一名秦人先生的身後。他們找來亭長,讓亭長召集當地所有百姓,當眾宣布將世襲貴族家的田產分給本亭的百姓鄉親。

  這些百姓都不知道自己哪輩祖宗曾經擁有過地產,當他們手裏拿到文告,目送那些兩名戎兵走後,竟然仍舊是一臉的茫然之色。

  這樣的事情,每日都無數次的發生在戎人占領的各縣內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

  而在戎人攻取縣城兩周左右後,那些秦軍俘虜們就被陸續放回了家。

  又過去幾日,所有縣城都張貼出了告示,一張告示上寫的是,將曆代征收糧食的稅率由十稅一的祖製,變為了三十稅一。

  雖然沒人在乎向誰納稅,但每個人都會在乎今後自己家的存糧是否將會變得更多了。

  如此一來,以農為本的淪陷區裏秦國百姓們都在內心中對這些戎人生起了絲絲好感。

  而另一個告示上則是寫著什麽天命,大夏、逆周什麽的,晦澀難懂。但榜文旁邊的讀書人會將榜文內容翻譯並告訴圍觀的百姓們,這張榜文的內容是講戎人要招兵了。

  對於窮苦百姓而言,當兵不僅能夠抵消徭役,還能獲取錢糧。但總歸是戎人招兵,秦人百姓多少還有些心理上的抵觸,所以當場應征的人並不多。

  但隨後時日,各縣周圍的很多人都聞風陸續來到這些告示張貼的地方,偷偷圍到近前仔細看著,看完後又悄悄離去。

  與此同時,各縣府衙又恢複了運作。

  告狀的苦主發現衙門口的守衛由戎人又換做了秦人。

  街上的商戶發現,巡街的兵士也由戎人變成了秦人。

  城外的各亭中,原來的那些

  亭長依舊還是那些亭長。

  除了不久前發生的戰爭,除了周圍消失的貴族世家,除了縣令、縣尉、縣丞等諸官員換為了原來在縣衙內公幹的那些庶民吏員,除了那些秦人兵士所穿的戰衣由右衽變成了左衽外。其他的,仿佛都沒有變,就連軍士們穿著的戰衣都和以往一樣,依舊是黑色的。

  但所有人不知道的是,那些被抄家斬首的貴族們的財物,大多都被運走了,因為這些財物要賞賜給作戰有功的關外部落。

  那些貴族的土地,隻有一小半分給了平民,因為一大半還要等待戎人部落的民眾到來用以安置。

  但這些又與分到土地和財物的百姓們何幹,即使知道了,他們也依舊會對戎人們感恩戴德。

  還有一部分在百姓中口碑較好的貴族們,戎人隻是將他們的財產土地全部沒收後,放任他們自生自滅去了。

  傳聞六百年前戎狄禍亂神州時,那些戎人無一不是吃人啃骨,赤地千裏,但現時的情況卻恰恰相反,這些戎人似乎和秦人貴族比起來,不僅無害,而且還擔得起利民二字。

  起碼,他們給百姓們分田地,分財物,讓庶民家的子弟高坐府衙,還減了所有人的糧稅。

  大夏國似乎確實比大秦國還要好些。

  一旦這個念頭在腦海中形成,淪陷區的老百姓們就在酒樓、茶館、田間地頭紛紛議論起來,漸漸地,那個在腦海中消失了才不到一月的大秦就變得模糊起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