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高地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725
  趙之海心中苦笑,也由衷覺得這戎人領兵之人,真的是厲害至極。

  為避免與自己大軍決戰,就用蕭關作為籌碼來賭這場大戰的輸贏,不論結局如何,趙之海倒是真的佩服戎人統兵之人-那蕭大單於的魄力。

  兩軍尚未交戰,就敢以蕭關為餌。

  況且這場豪賭危險重重,任誰都不會有十成把握讓這戰爭的進程向著自己預先設計的方向發展。

  中途一旦有絲毫的變化,則自己灑出的餌也就白白贈予了對方,對於戰爭而言,那可就不是“餌”字表麵上看去那樣簡單了,

  或許賭輸的會是成千上萬兵士的性命,是五百多年來最好的機遇。

  趙之海覺得戎人統領敢這樣做,至少可以猜到他肯定是一位自信的有些自負的人。

  而這樣的人,或許真的是行軍打仗的天才,或者隻是個剛愎自負的傻瓜,但他也料想,後者的可能性並不大。

  自己剛來到蕭關,就有被卡住喉嚨的危險。

  明知正麵與秦兵戰力有差距,就避免決戰僅憑謀略將秦國大軍陷於泥沼,這又怎會是傻瓜可以做到的。

  如果假以時日,戎兵也能如同秦兵一樣補齊軍陣戰術短板,那這天下可就任由他們縱橫馳騁了。

  思考良久的趙之海向趙之棟點點頭,顯然是同意王敏所言,但又隨後說道:

  “戎人怕與我決戰,我便逼迫他決戰即是,若非到了最後關頭,這勝負還未可知,現在就看鍾將軍能否占據銀岩溝了。”

  說罷,趙之海眼中也露出了戰意。

  這麽多年的摸爬滾打,他曾遇到過無數次困難,但每次交鋒後勝利的總會是自己,這才有了當今秦國國君之下,外姓者第一人的地位。

  迎難而上從來就是趙之海的性格,這麽多年來,他又怕過誰。

  ......

  鍾旭點兵三萬從蕭關東門徑直殺向銀岩溝。

  他將全軍三曲近萬騎兵集合在一起,親自率領他們先步卒一步往銀岩溝奔去。

  鍾旭想的明白,前日大軍進軍蕭關路過銀岩溝時並未發現戎人蹤跡,昨日大軍還在蕭關與銀岩溝之間紮營時也並未發現身後有戎人大軍出沒。

  這就說明戎人如果要占領銀岩溝也隻能在昨夜或者今晨所為,所以他下令騎兵火速前往銀岩溝,希望能在戎人占領全部高地之前奪下一些高地作為立足點,再徐徐圖之。

  十七八裏的路程對於數次換乘的騎兵來說僅僅是不到一個時辰的事情,不多時,鍾旭一行人就看到了遠處那片連綿的丘陵。

  而銀岩溝正位於這片丘陵的正中,連通蕭關和原州的清水就是從銀岩溝流過,衝擊出這條丘陵中的最大通道。

  這片丘陵南北連接著秦嵐山脈和須彌山脈,而銀岩溝連通東

  西的通道則有六裏路程。

  因為此地岩石普遍泛著白色,在烈日下散發著銀光,所以人稱銀岩溝。

  一萬騎兵抵達銀岩溝馳道前,並未著急衝進溝內馳道,而是在鍾旭的指揮下,五千騎兵立時下馬跑向了銀岩溝出口兩側的高地。

  鍾旭的目的很明確,此時進入溝內,則會大概率進入戎人的伏擊,隻有沿著溝的兩側將所有高地占領,這才能打通蕭關與原州的生命通道。

  而這些高地雖然並沒有多高,但難在坡度較大,騎馬上去則會失掉速度,倒不如下馬步攻。

  鍾旭親點一曲軍侯,命他帶領五千兵士務必拿下進溝兩側的高地,那軍侯聞令也不廢話,二話不說就領著五千兵士提起強弓長戈就往兩側高地上跑去。

  兩側高地上的秦兵分散開來,密密麻麻的向上攀爬起來。

  兩側高地從半山開始,就是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森林,鍾旭在高地下觀察了很久,知道戎人如果藏身也定會是在山頂的森林裏,所以看到自己兵士快要到了森林邊,就不由自主的緊緊握住手中的長戈。

  果不其然,讓鍾旭最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突然隻見一陣箭雨從左側高地上的林中射了出來,刹那間就將爬在前列的秦兵射倒了一地。其餘兵士看到此景,紛紛蹲下將長戈放在地上,從後背取下強弓回射過去。

  但戎人終究是居高臨下,因為地勢關係,他們可以輕易射到秦兵,但秦兵卻很少能夠將箭射到森林裏去。

  右側的秦兵也看到左邊高地的情景,下意識的紛紛放慢了腳步,警惕的看向上方的森林。

  鍾旭看到這裏,急著直跺腳,他看出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不畏懼傷亡,趕緊衝進樹林才是上策,這樣停頓下來失去進攻的速度就隻能被動挨揍。

  果然左側高地的森林裏再次射出箭矢,而右側高地的森林裏也同時射出了大量的箭矢來。

  但此次箭襲並非如同前次般的齊射,而是衝著或蹲或爬的秦兵一個一個射將過去,鍾旭心如刀絞般看著自己衝鋒的兵士一個又一個的倒下,卻又束手無策。

  但這時,隻見那親在一線的軍侯站起身來,提起手中的腰刀撥開射向自己的一支箭矢,大喊了幾聲。

  雖然鍾旭聽不見聲音,但他知道在那軍侯說完話後,前線上的兵士就像是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麽。因為他看到所有兵士再次提起長戈,站起身來,呐喊著再次全速衝向森林。

  鍾旭這才鬆了口氣,知道眼前的危機已經過去。

  但高地上颼颼而出的冷箭還在不斷的收割著秦兵的生命,但秦兵有著天下四國最為嚴苛的連坐律令,所以此刻根本就沒有人想到逃亡,在留下滿山的屍體後,秦兵終於接近了森林。

  森林裏吹響了“嗚嗚嗚”的號角聲,如雨點般躥出的箭雨也逐漸停了下來。

  衝到林邊的秦兵立時心下裏明白,真正的大戰即將開始了。

  果然,一名身著獸皮的戎兵手持石片製成板斧嗷嗷亂叫著從森林裏衝了出來,他披散的頭發被迎麵的風吹的漫天飛舞。

  有一個就有第二個。眨眼間,森林的邊緣就出現了一條黑線,這條黑線在不足一息的時間裏迅速變成了密密麻麻的戎兵衝鋒大軍,衝著坡下向上而至的秦兵撲了上去。

  見左右兩側高地均與戎人交上了手,鍾旭心中倒有了一絲輕鬆,雖然從他這裏看去,戎兵已經有了一邊倒的優勢,但他相信在自己的帶領下,再強悍的敵人也不可能勝過自己。

  他親點三千騎兵下馬,在自己的帶領下,從左側戎人較多的那座山坡上攻了上去。

  守衛左側山坡的戎人足有三千之多,本來對第一次攻上來的兩千五百名秦兵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眼見就要擊潰他們了,但隨後攻上來的三千秦兵與隻剩千人的第一批秦兵匯合後在他們的主將帶領下竟然迅速逆轉了局麵。

  戎人看的清楚,造成局麵逆轉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猶如天神下凡一般的主將。

  隻見那人手中長戈揮舞如飛,每一次前刺都能造成與之交手的戎人倒在地上,而後那將軍身邊的護衛急忙上去補刀,徹底殺死倒地的戎兵。

  見主將如此神勇,其餘秦兵皆士氣大振,呼喝著就與戎人拚起了命來。

  而右側的山坡上則陷入苦戰之中,因為此間山坡比左側更為陡峭,所以戎人隻有兩千人守衛,但仍然憑借地勢殺的人數較多的秦兵抬不起頭來。

  兩方剛一交手近戰後,秦兵就整體向後退了下去。

  那領兵軍侯一看形式不妙,趕緊領著自己的百餘親兵上前接住戎人的攻勢,這才讓戰局不至於再次惡化。

  一場大戰殺了近兩個時辰,待到二萬多秦兵步卒趕到此處時,隻看到漫山的死屍橫亙山野。

  指揮步卒的兩名校尉看到主將也在山上殺敵,便絲毫顧不得修整趕忙指揮軍隊向山上殺去。

  兩萬人馬殺上高地,這讓還在死戰的戎人也禁不住害怕起來,所以還未等秦兵爬到半山,他們就扔下了一地的屍體和傷兵,轉身往森林深處跑去。

  ......

  遠處一座更高的高地上,千名身著秦軍黑衣的兵士陣前一位三十餘歲中等個頭的白麵文士正揮著手中羽扇,看著遠處潰散的戎兵不禁笑出聲來。

  “哈哈,好,哲哲麾下的兵士確實悍勇,五千人抵擋萬人近兩個時辰,斬殺數倍於己的敵軍,不錯,不錯。”

  文士身後的一個粗莽大漢聽到這裏,哈哈大笑起來,連說:“多謝大單於

  ,這是單於幾年來對兒郎們操練的成果,回頭哲哲多敬單於幾杯就是。”

  說完,哲哲向身邊投來羨慕目光的另兩位戎人斜眼瞥去,一副趾高氣昂的模樣。

  那兩人眼見於此立刻顯出一副頗不服氣的模樣與哲哲針鋒相對。

  那被稱作單於的文士聽完哲哲之語又道:“先不忙得意,方才你們如果能在第一輪箭矢打的秦兵猝不及防下果斷全軍出擊,我想根本就輪不到他們的援兵上來就能夠全殲他們了。

  其次,兩邊山坡上都有一位勇力過人者,我秦人有句話叫擒賊先擒王,如果你們率先射殺那兩人,此番戰果或許會更好了。”

  本來哲哲聽那文士所言,一副受教的樣子,但聽他要自己先射殺對方那名勇猛異常的頭領,頓時臉上就生出了不滿。

  那文士也不怪罪,隻是笑笑而已。

  他知道,戎人最敬勇士,所以說什麽也不會向他們認為的勇士暗箭相向的。

  他們兩人的對話是用戎語講的,文士一旁的幾個秦人模樣的將領並沒有聽懂他二人所言。

  隻是隨後那單於就用秦語說了起來:

  “這次失算了,我有些低估了趙之海,口袋還未紮緊就被他察覺。看來他確實與傳聞中一樣,冷靜多謀,殺伐果斷,且能放下身架,勇於自疑,不怯自否。

  如果這次是方元恒那個剛愎自用的左更大人領兵,那麽蕭關就是他的死地了。

  而趙之海,確實有些麻煩。”

  聽到這句話,他身邊的幾個秦人將領同時一顫,方才單於所言的兩人哪個不是跺一跺腳就讓天下為之震動之輩,但在單於口中,卻是一個剛愎自用,一個隻是有些麻煩而已。

  這讓此地諸將眼中的秦人單於愈發的神秘且高大了起來。

  如果此刻樗裏驊在這裏,定會發現這些秦人的將領自己幾乎都很熟悉。

  路萇、韓雲、蔣宏、韓林輝,以及那個曾經自稱是夏國使者的秦單於蕭錦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