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路萇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4077
  夜已漸漸深了,雖然已是春季,但因玉霄關地勢太高,隨著入夜氣溫還是漸漸變得寒冷起來。

  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戰,關內的各部兵士們都已在自己的營盤熟睡,原本用作兵營的地屋前有十多名兵士持戈守衛,那裏關押著三百多名不久前才來到玉霄關的新兵。

  他們被集中關押後告之,自己這些人中有戎人的內應,所以需要審查看管。

  雖然部分兵士極為不滿,吵嚷著要去見主將,但當為首的幾人被一頓棍棒打倒之後,其餘的人就立刻停止了叫嚷,隻能把希望寄托在日後的審查中,畢竟他們明白自己是清白的。

  今夜的玉霄關格外寒冷,雖然地屋中沒有寒風,但依然讓人覺得有些陰冷,冷的寒氣透骨。

  因為沒有被褥,所以縱是深夜也沒有幾人能夠睡得著覺,他們此刻隻好依靠在一起,呆呆的坐著。

  忽然,眾人聽到地屋大門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地屋大門鎖鏈打開的聲音,所有人都站了起來,看向大門的方向。

  大門打開後,數十支火把發出微弱但又刺目的光芒,光芒中,又有數十人抬著兵器走了進來。

  ……

  路萇作為玉霄關副將,每日的巡營查崗是必不可少的公事,況且戎人就在關外他又怎會有心思去休息。

  看著此刻關樓上已經熄燈的那間屋子,再想想那間屋子的主人白日裏看著戎人陣列竟尿了一褲襠的模樣就覺得惡心,他忍不住向地上啐了一口濃痰。

  作為已經四十多歲的老將,路萇用他二十多年的時光和無數次生死相博贏取了上造的爵位,原本想著今次戎人侵關後就解甲歸田,榮歸故裏,用他積攢了半生的積蓄為年滿二十歲的兒子討一房媳婦,再好好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嫁個好人家,這一生便足矣。

  但半年前,來自家鄉的更卒更戍玉霄關,自己認得其中有位後生正是自己鄰家呂三的兒子呂衛,就將他安排在自己身邊做了護衛。

  幾日下來他漸漸覺得這後生似乎處處躲著自己,在自己“威逼恐嚇”之下,那後生告訴了自己一個天崩地裂的消息:

  半月前呂衛從軍營回到家中,準備攜帶去往玉霄關使用的衣服等物,快要到家時發現路萇家仿佛有許多人,他有些好奇就想過去看看。

  但不看則已,一看嚇了呂衛一跳。

  他老遠就看到數人在用木棒毆打路萇的兒子,呂衛連忙躲進了草叢,仔細看了許久才發現是龍德城世襲貴族官大夫王虎及其族伯王鶴等人要抓走路萇年僅十五歲的女兒。隨後更是看到路萇的老妻也慘死在王家爪牙的刀下。

  待王家的人走後,他仍在草中爬了半日才敢出來,卻發現路萇的妻兒均已喪命。

  聽聞此信,路萇當

  場暈了過去,原本那後生覺得路萇會回去報仇雪恨,但發現路萇醒來後卻並未有何異常舉止,反而是叮囑他切勿再將此事告知他人。

  三日後,龍德城發來兵器糧草時帶來一封官信,信上所講官府接到報案,發現路萇家遭遇賊匪搶掠,路萇妻子均喪匪手,女兒不知所蹤,信後還對路萇勉勵一番,隨信還送來了一些錢物,說是官家的撫恤,並要他專心殺敵。

  路萇接到信後,當著所有人的麵大哭一場,並且對官家的撫恤表示了感激。

  其實路萇並非不想報仇,但打老了仗的人又怎會像毛頭小子一般衝動。

  他在內心中籌謀了種種計劃,但反複思量都覺得不太妥當,正當一籌莫展之際,一位自稱是夏國單於使者的人找到了他並且告訴他報仇的方法,這個方法雖然讓他有些猶豫,但最終想想慘死的妻子,想想失蹤的女兒以及自己對這個黑暗世道的不滿讓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在半年的時間裏,他秘密聯絡自己的舊部吉雲天、蔣宏、韓林輝以及一些信得過的老弟兄,想說服大家和自己一道投戎。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將自己的計劃告訴大家後,所有人都表示了同意,原來他們早在自己之前就接受了戎人的策反。

  對他們來講,投戎的動力隻有兩個,其一是對權力的渴望和對秦國貴族世襲壟斷要職的不滿,其二是因為他們知道,戎人單於原來也是秦人,這也是路萇會答應那使者計劃的原因所在,投戎和投靠秦單於在心理上的區別可是有著天差地別的。

  對路萇而言,能夠阻止自己拿下玉霄關進而帶兵到龍德複仇的人隻剩下了韓雲和木獬關守將安旭之,但這兩人是一同從木牢關調任至此,他也不敢輕易去策反,生怕功虧一簣。

  但他也知道那韓雲和安旭之均是錚錚鐵骨的漢子,不到萬不得已,自己並不想害了二人的性命。正當路萇有些發愁的時候,一次戎人小規模的入侵讓路萇又看到了希望。

  那次木獬關之戰,玉霄關來了一名從西京來的使者,他聽聞戎人攻打木獬關,就阻礙韓千人出兵救援,韓千人先是不聽,那人隨即出示了一物讓韓千人看過後就沒了話說。

  那貴族讓自己的兵士去了木獬關,不久之後就有探子回報說戎人已攻進了木獬關內,韓千人忙調兵去援,而那使者也跟了去,後來得知木獬關失而複得,那使者卻再也沒有回來。

  直覺告訴自己,這是個機會,隨後他讓人從龍德帶了壇酒就尋韓千人一同飲酒,

  他乘韓千人喝醉對他說了些“貴族欺壓太甚”之類的話,果然那韓千人破口大罵了半日不止。但當他說不如殺回去斬了那些鳥貴族時,那韓雲卻不置可否,讓路萇也

  不知道這韓雲到底是醉了還是沒醉。

  拿不準主意的他將此事告知戎人那方的聯絡人,對方數日後來信說:“此事可為,此人可用,但需緩緩圖之。”

  走到今日,大功即將告成,韓雲被自己幾人設計曠去了韓林輝處,十之八九也已被戎人俘虜,而那木獬關守將安旭之卻傳來消息說是戰死疆場,倒讓他唏噓不已,扼腕歎息。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玉霄關又出現了新的麻煩,確切的說是兩個人,一個馬元,還有一個樗裏驊。

  對這兩人路萇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態度,這馬元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樗裏驊卻是個人才。

  此人雖然年紀不大但很有心計,若不是在自己的授意下讓吉雲天演了一出戲,把樗裏驊關注的目光引到新兵身上去,或許此番大計會因此人的出現產生變數。

  但變數並非是定局,在自己籌謀已久的準備之下,一個區區百將又如何能掀起大浪。

  雖然這樣認為,但路萇畢竟久在行伍,為求穩妥他還是命人抓住了馬元。因為他怕一旦關門打開時,掌握了馬元和玉霄關守將印信的樗裏驊會號令關內兵士反抗,從而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現在與約定的時間尚差一刻鍾,一刻鍾後這玉霄關將徹底變色。他甚至已經想著帶兵殺到龍德,將王家斬盡殺絕為家人報仇雪恨。

  想到此處路萇不由握緊了手中的劍柄。

  “踏踏踏”一陣腳步聲從遠處的黑暗中傳到路萇耳中,路萇抬頭向前方黑暗中看去,卻見一個瘦瘦高高的身影從黑暗中走了出來。

  路萇此時已經快到了關門處,他本想親眼看看打開關門的計劃實施,看看戎人湧入關內,同時也想再挽回一些守關弟兄們的生命,他甚至已經準備好了說辭,讓堅守城關的秦兵在戎人攻擊前放下武器。

  畢竟玉霄關內與他合謀,知道他計劃的人並不多,這關城裏大多數兵士隻知道守關禦敵,並不知曉自己的主將已經降了戎人。

  那瘦瘦的身影慢慢走到了路萇的近前,正是身穿一襲黑氅的樗裏驊。

  路萇有些驚訝,這深夜裏為何能夠在此地遇到樗裏驊,隨後他馬上明白了過來,看來樗裏驊已經知道了些什麽。

  但他還是麵色如常,對著來到麵前的樗裏驊問道:“夜這麽深了,樗裏百將為何不在自己營盤卻來此處?”

  望著路萇滿身滿甲的露水,樗裏驊施了一禮,道:“路大人不也是深夜巡關,並未安歇。

  樗裏想到主將尚未就寢,自己哪敢酣睡,就想陪伴路大人一同巡關。”

  路萇當然不會因為樗裏驊幾句話就相信他隻是為了巡關而已,但看著樗裏驊的神態卻又看不出什麽異樣,就揮了揮手讓身後兩名兵士退後,自己向樗裏

  驊走近幾步,輕聲道:“樗裏大夫可是有要事找老夫商議。”

  看著年過四十卻已經胡須花白的路萇,樗裏驊歎了口氣,對路萇道:“路大人可知,樗裏家自從姚君分封以來,參加了所有戎人侵關之戰,陣亡之人不計其數。

  我也親眼看見自己的父親戰死在蕭關城下,那年我隻有五歲,卻不妨礙我暗自立下誓言要為父報仇。”

  路萇點點頭道:“秦國貴族本就負有守土之責,姚君當年幾乎將麾下良將都封在秦國也是這個目的。”說罷路萇竟然微微一笑,讓樗裏驊覺得有些怪異,因為他從未見路萇笑過,但這笑容裏卻寫滿了嘲諷二字。

  “當今天下紛爭,我雖然隻是一介武夫,但也知道各國都想僭越天子。

  現在天下禮樂崩壞,貴族們也隻知道魚肉鄉裏,爭權奪利,哪裏有一絲守土保民的心思。”

  說罷,路萇定睛看著樗裏驊,卻見他並不惱怒,低著頭仿佛在思考著路萇所講的話。片刻後,樗裏驊抬頭道:“路大人可知為何不論貴族庶民,隻要父母亡故,其子要守孝三年?”

  路萇聞言一愣,心中有些糊塗,剛才他所說的話已是將樗裏驊都罵了進去,本以為兩人會撕破臉皮。卻沒想到樗裏驊突然問出了這樣的奇怪問題。

  當然,他也不怕在關破之前先殺一個貴族子弟,雖然他對這樗裏驊也是頗為欣賞的,但他更知道留著此人後患無窮。

  其實路萇本想待關破之後再找尋樗裏驊並除之的,但他驚訝的發現樗裏驊竟然送上門來了,這等不習武的貴族在自己眼中根本就是手無縛雞之力,所以才放心的讓護衛退後麻痹樗裏驊讓他放鬆警惕。

  此刻,路萇卻並不急於對手心裏的螞蟻痛下殺手,但他卻對樗裏驊突然轉移話題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也生出了絲好奇之意。

  他微微思索後仍不曉得樗裏驊用意,隻得道:“盡孝三年,古來皆是如此,以示對父母的尊重,樗裏百將為何問我此事?”

  “非也,路大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自古以來人都知道要守孝三年,這是規矩,有人守規有人不守,全憑於心。

  但守孝三年真正的原因是在於一個嬰孩生下來後,直到三歲時方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才要在父母亡故後守孝三年,以緬懷父母之恩,這是發乎於心之舉,並不需要強迫。

  這就好比我等秦國軍士雖然人人都知道要舍身報國,但真正舍身的原因卻不在君恩,不在大義,而在於這片養育著我們的土地,養育過我們的列宗,我們又要去養育的子孫。

  如果這一切讓戎人奪去了,那我們就沒有了母邦,沒有了生養子孫、耕耘獲食的土地,沒有了祭祀的宗祠,沒有了根。

  所以,我們就要抵禦外寇,不給他們一寸土地。

  這不是庶族之事,不是貴族之事,而是全天下人之事。”樗裏驊死死盯著路萇振振而言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