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報複(二)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4557
  高雲策與那兵士二人雖然受辱,但總算能夠順利進入龍德城,不免心中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縱然之前聽王鶴的話外之音明顯是說這龍德城中官官相護,王鶴根本就不怕自己告發。

  但又一想這來也來了,總不能試也不試就僅憑王鶴幾句話打道回府吧。

  二人憑著鹿符進得城門,低頭匆匆來到縣衙門口,高雲策用上吃奶的勁使勁敲打著縣衙的大門。

  “哐哐哐。”

  高雲策將一天來的屈辱都發泄給了縣衙大門。

  “誰啊!不要命了嗎?深更半夜敲什麽敲,有事明日再來!”好半天終於有人在門裏答話。

  高雲策哪裏敢讓門內的人再回去,趕忙又對著大門一陣拳打腳踢,

  “咣咣咣!”

  大門被震的嗡嗡作響,半個龍德城的狗也驚的吠了起來。

  “嘩”,

  大門終於打開,裏麵出來了十名穿著短襖的衙役,為首一人一臉凶相,對著高雲策吼道:

  “他娘的活的不耐煩了嗎?看我砍了你的手,讓你再敲門。”說罷就要抽出腰中的短刀。

  高雲策忙道:“且慢,我有鹿符在此。”

  說完趕緊從包袱裏麵拿出鹿符和信,遞給衙役說道:

  “我乃原州戍邊大夫樗裏驊帳下軍士,有急事稟報縣令大人,煩勞速速通報。”

  那衙役聞言這才轉了凶性,將腰刀放了回去,伸手接過鹿符看了一眼真偽後又還給高雲策,拿著書信轉身進入縣衙之中。

  高雲策與軍士二人在縣衙門口等了一個多時辰,眼看都過了子時,才終於看見那衙役無精打采慢吞吞走了出來。

  高雲策連忙上前,對衙役拱手道:“這位大哥,縣令怎講?”

  那衙役對高雲策道:“縣令大人已知你等的訴求,隻是這連日來像你們這樣的更戍軍士所犯的案子太多,今日天色太晚,縣令著我明日一早便將案子轉到縣尉處,你等先回吧。”

  高雲策一聽拉著正要轉身回去的衙役道:“這位大哥,我等是苦主,不是作案的更戍軍士,怎地轉去縣尉處,可否通融讓我進去向縣令大人報明詳委。”

  那衙役一聽便瞪大了眼睛:“你意思是說我沒有向縣令大人據實稟報嗎?這大半夜的,給你們入報是看在你們戍邊辛苦的份上,要是尋常百姓,早就一刀砍了你的鳥舌,讓你再聒噪。”

  高雲策忍著辱罵,忙道:“衙役大哥,別誤會,隻是事關我戍邊百餘將士生死,還望衙役大哥通融。”

  “天天都有人這麽說,要是天天通融,這碗飯我還吃不吃了。

  你戍邊將士生死關我何事?滾!”那衙役一把將高雲策手撥開,就要進門而去。

  正在這時,這衙役突然看見十幾人從遠處奔跑而來,當前一

  人急道:“快去稟報縣令大人,縣丞王大人到。”

  這衙役一聽大半夜的縣丞來此,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發生,便趕忙命人打開大門迎了上去,向著大步流星行來的眾人當中那位體態微胖的老者就要參拜,卻沒想到被那老者一腳踢開:“滾開,孫大人可在府中。”

  衙役連忙爬起來,跟在後麵恭聲說道:“回王大人,孫大人在府內。”

  眾人邊說邊蜂擁進入衙內。

  高雲策和兵士見此情形也是麵麵相覷,看來是發生了什麽重要的事情。

  但自己記得樗裏驊囑咐,如果縣令不見自己,將書信呈上回營即可。

  所以兩人也無可奈何的轉身出城而去。

  縣衙內此刻燈火通明,縣令孫玉才原本看了樗裏驊訴狀之後頭大如鬥,他也明白這八成是縣丞王鸛和王鶴故意為之。

  但他雖然比王鸛官高一級,但實際王家在原州攀上趙之澤後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裏,取而代之也是遲早的事情。

  自己這個縣令當的也是戰戰兢兢,遇上這種事情躲都來不及,哪敢引火上身。

  但身為一縣主官,他當然知道樗裏驊爵級以及他與介鴛的關係。

  樗裏驊倒是不足為懼,但介鴛可是卿爵,在原州至少還是名義上第二把手。

  管此事怕得罪王家,不管此事又怕介鴛怪罪,想了又想還是不要得罪王家為妙,但也不能直接得罪了介鴛,便讓衙役回複高雲策稱明日將案件交給縣尉處理,這樣也在形式上符合律例,畢竟縣尉主管一縣訴訟案件糾紛。

  正處理妥當準備休息之時,忽然聽見王鸛來府,孫玉才連忙收拾衣冠來到後堂與王鸛相見。

  當他聽見王鸛說自己哥哥王鶴一行人方才被不明來曆的匪徒盡數屠戮後驚得手上的茶杯都掉落地上,摔個粉碎。

  孫玉才隻聽王鸛歇斯底裏叫道:

  “孫大人,我大哥及族中一十六人盡數被人屠戮,還請大人為我族人做主哇。”

  孫玉才聽言隨即下令讓府內衙役將此事馬上通知縣尉張林,並讓縣令府內衙役與縣尉衙役一道全部出城到事發地點查驗案發現場。

  待衙役都走之後,孫玉才對王鸛勸慰道:

  “王縣丞節哀,我縣發生如此人神共怒之事,孫某定為王縣丞主持公道。

  隻是此事到底是何人所為?王縣丞可有思緒。”

  王鸛怒目圓睜忙道:“定是樗裏驊所為,請孫大人發兵討此逆賊!”

  孫玉才終也是老為人世,在經過了剛才一番震驚與慌亂後,此刻已是平複下來。

  聽王鸛說是樗裏驊所為,再聯想到剛剛樗裏驊送來的狀子,他本能的感覺此事蹊蹺,便轉了轉眼珠,沉吟片刻緩緩坐下。

  孫玉才看著王鸛又問道:“樗裏驊戍邊

  至玉霄關,今日下午才來報關,據稱該部人馬為百人,此刻正駐紮在城西十裏外牛首山下,明日一早便要去往玉霄關,本縣也是下午才得知此事。

  王縣丞是從何處知曉樗裏驊軍隊路經本縣之事,又為何一口咬定貴族人為樗裏驊所殺?”

  說罷,端起新沏的茶水,放在嘴邊微微抿了一口。

  王鸛聽罷一愣,他也算是聽明白了,孫玉才這老狐狸肯定是得到一些信息,在這裏打迷糊眼。

  但死的不僅僅是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族人,還有自己的親哥哥,想到這裏又悲從心來,

  索性他也不管不顧,便將今日王鶴去樗裏驊營內鬧事之事向孫玉才說了一遍,隻是事情變成了接到王鶴報官,說樗裏驊軍隊踐踏族內耕地,便派了幾名衙役隨著王鶴去樗裏驊軍營調查。

  而樗裏驊也是當場認罰,以軍糧為賠償,所以回家的路上肯定是遭到了懷恨在心的樗裏驊兵士埋伏。

  自己大哥一行人等皆被誅殺,隻有一人受傷裝死才僥幸逃生,待賊人走後趕緊跑到龍德城向自己報信。

  孫玉才聽罷,對王鶴道:“王縣丞,樗裏驊軍士過境走的是城西之路,貴族封地在龍德城東,樗裏驊軍士如何又繞到城東踐踏貴族耕地。”

  王鶴聽孫玉才發問,頓時不知如何作答。

  這本來是自己與王鶴先前商量好為難樗裏驊的借口,原想樗裏驊即使知道王家家產在城東,但畢竟非龍德本地人,根本不能確定城西是否有王家田產。

  但孫玉才作為一縣之長,肯定知道王家在城西根本就無田產,所以孫玉才發問,王鶴便啞口無言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孫玉才見王鸛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也不好逼迫王鶴太緊。

  如果王鶴撕破臉皮,最終受苦的還是自己,口舌之快也隻能是一時得益終生後悔,所以孫玉才連忙轉移話題問道:

  “方才王縣丞說曾派五名衙役隨貴族人一同去過樗裏驊大營,那這五人可否遇害?”

  王鸛見孫玉才不再提及前事也是心中一鬆,趕忙將那五名衙役與王鶴在城門外分手之前事宜原原本本對孫玉才講了一遍。

  其實這也是那五名衙役事發前剛剛匯報給王鸛的,王鸛還記憶猶新,便又一字不差的轉述給了孫玉才。

  孫縣令摸摸胡須,對王鸛說道:“王縣丞,那幸存家丁可能肯定誅殺令兄及族人之事是樗裏驊的人所為?”

  王鸛看了看孫縣令,想了想他問這問題的用意,也是突然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便對孫玉才說道:

  “報信之人說,我兄長一行人剛離開龍德城八九裏地時,從道路兩旁突然殺出好幾十人,雖然天黑看不清來者麵孔,但這些人邊衝殺口裏邊喊:

  “大魚、富

  貴、寨子”什麽的,衝上來就一頓亂砍,砍倒人之後在每個屍體身上都搜刮了財物,而後就拉著馬車向南而去了。”

  說完他突然也發現,幸存的族人說這些賊人衝殺時口裏喊的是“大魚、富貴、寨子”,這分明是流寇作亂時喊得黑話。

  六年前“清川之亂”時的畫麵忽然躍出腦海,當時不就是災民們在道路兩旁打劫商賈及富貴人家的財物,再跑入須彌山脈以東的伏牛山、牛首山、新舊龍潭等深山老林中去躲避官府圍剿嗎。

  與之前清川之亂相比較區別隻不過是人數多寡而已。

  難道又有流寇作亂?

  這個想法倒是把自己嚇了一跳,他看看孫玉才,孫玉才也看看他,估計兩人也是想到了一處。

  但王鸛馬上說道:“孫大人,今年雖不是豐年,糧食總是有些收成,不至於發生民亂,況且這流寇也不會跑到城郊來搶劫。

  定是樗裏驊假扮流寇所為,孫大人明察。”

  說罷這王鸛竟然抓住了孫玉才的雙手,顯然是他覺得樗裏驊卑鄙無恥,殺完人後不敢承認。

  這讓他心生怒意但卻又慌亂無助,生怕孫縣令會被樗裏驊所蒙蔽。

  孫玉才緩緩撤出手來,對王鸛道:

  “王縣丞,你這是關心則亂,但也是人之常情。方才說那些賊人往南而去,樗裏驊軍營在龍德以西,這南轅北轍也是疑點,

  所以王縣丞還是不好直接猜忌武將,寒了戍邊將士的心呐。”

  說完見王鸛又要起身,便壓住王鸛的手又道:“方才你來我府時可看見門口站著兩人?”

  王鸛來時匆匆忙忙,隱約記得當時縣衙大門敞開,有很多衙役站在門前,初時他還以為是職夜衙役得知他來便在門口先行等候,但聽孫玉才這麽問,看來事情也沒有這麽簡單。

  王鸛搖搖頭,說道:“並未注意。”而後停聲以待,想聽孫玉才如何說。

  果然孫玉才站起身,走進內堂,不一會拿出了一封書信交給王鸛,道:“王縣丞過目。”

  王鸛趕忙接過,打開信一看,恰是樗裏驊狀告王鶴強搶豪奪軍糧的狀子。

  他也並不驚奇,因為衙役也向他匯報過在城門口與樗裏驊派來告狀的兵士相遇之事,並且方才自己也對孫玉才說了此事。

  孫玉才道:“方才在我府衙門口的二人就是樗裏驊派來告狀令兄的兵丁。

  王縣丞,令兄去樗裏驊大營將百餘名軍士的糧草悉數取走,樗裏驊可曾有抗爭之意?”

  王鸛想起自己的衙役回來匯報時,說樗裏驊非但並無抗爭,而且王鶴怎麽說樗裏驊怎麽答應,讓這些衙役都生出了鄙夷之心。

  便對孫玉才答道:“據衙役回報,並無反抗。”

  孫玉才又道:“方才你說衙役曾向你

  回報,樗裏驊派人要來我縣衙告狀,告狀之人又與令兄在城門口相遇。

  如若樗裏驊準備派兵擊殺令兄又何必多此一舉,指使兵士來我縣衙告狀。”

  說罷,孫玉才站起身來,看向門外,口中說道:

  “王縣丞,依照秦律,無故擊殺貴族子弟,可是要誅三族的,樗裏驊也是貴族,如果真是他所為,雖不至於誅滅三族,但身首異處是肯定的,我想他不會不懂這番道理,聽你談起此人做派,我是真的不信他有這個膽子。”

  其實,這樣想的不僅僅是孫玉才,王鸛細細琢磨前因後果,也覺得像樗裏驊這樣膽小如鼠的貴族子弟,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膽魄去派兵誅殺王鶴,或者把樗裏驊換做是他自己,最多也就是記恨王家,又怎敢去殺人,以性命相博。

  但他冥冥中又在心中篤定此事十有八九必是樗裏驊幹的,這讓他內心充滿了矛盾,但卻苦於無證據。

  孫玉才也不可能僅聽憑他一麵之詞就下令發兵攻打戍邊兵士。

  他再次看了看孫玉才,這個他平日裏不怎麽看得上眼的縣令,這個他隨時都能夠踢下去的擺設,不知為何此刻形象突然變得模糊起來。

  “這個老狐狸”。

  王鸛心中暗罵。

  兩人你言我語分析著事態,等待著出城勘察的縣尉和衙役消息,不知不覺間,一夜已過。

  門外天色漸亮,再有半個時辰,太陽就上山了。

  這時,門外響起了陣陣腳步的聲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