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練武先練功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5-14 17:21      字數:2225
  接下來的二十天,可謂是陳襄穿越之後過得最為充實的一段時光,也完全融入了漢朝的生活,成了一個真正的大漢少年郎。

  既然不用前往治平館和張安世家上課,陳襄將自己的攻略稍微做了調整,依然以五天為一組。

  前兩天是去樂府學歌練琴,接下來兩天在家教導朱七七和李尋燕,偶爾抽出一天拜訪東方朔學習圍棋,最後一天是騎馬的日子。

  先說學歌練琴吧。二十天裏,李延年一共教了他八首歌。至此,他基本學會了當時最經典和最流行的曲目,還學會了識譜。

  穿越之前,陳襄隻是喜好圍棋,但也僅僅是入門而已。如今,得到東方朔的親自教導,他的棋藝開始突飛猛進,徹底摘掉了臭棋簍子的名號。

  再說朱七七。之前,陳襄一直不明白朱七七為什麽對識字這麽感興趣。後來才知道,全都是因為她母親留給她的一封信。

  七年前,她母親自知難逃一死,將她送到李廣利家後,特意留下了一封信。盡管朱安世無數次的為她講過那封信的內容,但她仍然執著的想要自己讀懂其中的每一個字。

  據朱安世所言,朱七七的母親本是官宦之女,後因被人陷害,差點淪為娼妓,是朱七七的父親救了她。

  她不願朱七七一輩子混跡江湖,留下書信,讓朱七七長大後務必找機會讀書識字,即使不能嫁入一個書香門第,至少也能夠教導自己的兒女。

  最後是騎馬。二十天的時間裏,陳襄等五位少年基本掌握了騎馬的技巧,可以在開闊地帶縱馬疾馳,唯獨缺少一些緊急情況下的應對。

  對於他們的學習成果,金日磾很滿意,囑咐他們以後要勤加練習。兩年後,他會再教一些進階騎術,比如隻用雙腿操控、馬上作戰等。

  除了這些,紮馬步和喂馬是每天的必修課。

  經過二十多天的堅持,他現在基本能做到紮馬步時麵不改色心不跳。但讓他崩潰的,第二個月依然是紮馬步,還變成了兩刻鍾。

  八月初六這天,是陳襄和李尋燕恢複上學的日子。一大早,陳襄先起來喂馬,然後紮馬步。

  正當他凝神思索琴譜和棋譜時,朱七七忽然從背後給他來了一棍子,疼得他大叫道:“七七,你瘋了嗎?為什麽打我?”

  朱七七笑意盈盈道:“光明哥哥,從今天起,不能隻是紮馬步,必須加點料,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你什麽意思?加什麽料?”陳襄摸不著頭腦。

  “如今,你的下盤是穩了,但抗擊打能力不行。不能抗打,如何對敵?你放心,這棍子是裹了布的,我也不會打你的要害。”

  果然,那根棍子上裹了一層厚厚的布,打起來聲音雖然大,並不會傷害身體。而且,朱七七言明,隻會擊打肩、背、臂和腿等非要害。

  “一定要這樣嗎?”沒有人喜歡挨打,陳襄苦著臉道。

  “必須如此。”朱安世走了過來,不緊不慢道:“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你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練功正當時。隻有每天挨棍子,才能讓你的身體適應真正的對敵。而且,我看你的身材比例不錯,日後成就比你父親高,你父親習武有些晚了。”

  唉,若知道習武這麽苦,那就不練了。但事到如今,恐怕回不了頭。況且,他早就下定決心,要親手教訓曹宗,豈能半途而廢。

  “師公,這種訓練要持續多久呢?”

  “等你什麽時候感覺不到疼就不用練了。”

  暈,這得打到什麽時候?朱安世似乎知道陳襄心中所想,笑道:“放心吧,這種煉體方法隻適合身體沒有長開的少年,主要還是為了增強你的站樁能力,順便激發你的肉體潛能,以後還是要主動煉體。”

  “何為主動煉體?”這個概念有點意思。

  “所謂主動煉體,就是增強你身體的力度和硬度,比如打沙包、負重跑等,可以讓你力量更大、速度更快。畢竟,習武不是為了挨打,而是為了擊倒他人,進攻才是王道。”

  “師公,我明白了。”陳襄點了點頭。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習武都沒有捷徑,沒有力量和速度的加持,一切招式都是花拳繡腿。

  好不容易挨過了早上的一頓打,陳襄匆忙吃過早飯,然後帶著李尋燕一起上學。和以前不同,李尋燕坐馬車,他騎馬。

  騎在馬上,陳襄別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豪情,仿佛真的成了一位快意恩仇的俠客。隻要熬過這段日子,一切都會有的,他這樣安慰自己。

  抵達治平館時,騎在馬上的陳襄立馬成了同學眼中的明星,尤其是一些女生,紛紛投以豔羨的目光。

  “光明哥哥,你真厲害,居然已經學會騎馬了。”剛翻身下馬,江恒跑了過來。

  “江公子,我以後教你好不好?”

  “好,一言為定,光明哥哥說話一定要算數哦。”

  接著,張進和金強等人陸續抵達,全都不約而同的騎馬而至,治平館裏瞬間炸開了鍋。

  “李公子,你們不會是約好了一起學騎馬的吧?”司馬英膽子較大,直接問道。

  “當然。”陳襄頗為自得,還賣起了關子:“司馬小姐這麽聰明,不妨猜猜我們是跟誰的?”

  司馬英看了看幾人,發現金強一臉得色,笑道:“我猜,是金都尉教的吧?”

  “司馬小姐果然聰明,一猜即中!”

  “看你們趾高氣揚的樣子,給你們取個外號,叫治平五騎吧。”司馬英笑嘻嘻道。

  “司馬小姐,你這就不厚道了吧,什麽叫趾高氣揚?太難聽了。”張進率先反駁道。

  “哈哈,治平五騎,不錯,我認了。”金強爽快道。

  “楊公子,你覺得呢?”司馬英竟主動問起了楊敞。

  楊敞鬧了個麵紅耳赤,囁嚅道:“司馬小姐如果覺得合適,那就這樣叫吧。”

  “我也認了。”陳襄附和道:“少數服從多數,張兄,劉兄,你們就認了吧。”

  “哈哈,我沒說不認,我隻是不喜歡司馬小姐說的趾高氣揚。”張進大笑道,劉世俊笑而不語。

  就這樣,從這天起,陳襄等五人多了一個治平五騎的外號,成了治平館最亮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