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騎馬先喂馬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5-13 17:48      字數:2262
  第二天,朱安世帶著陳襄趕赴槐裏莊園。這一次,陳襄沒有乘坐馬車,而是和朱安世同乘一匹馬。

  出城後,朱安世縱馬疾馳,坐在他背後的陳襄感受著久違的速度感,對學騎馬這件事更心向往之。

  不過,對於體驗過摩托車的陳襄來說,馬的速度並不算快,約相當於電動車。一口氣跑了五十裏後,兩人下馬休息。

  拍了拍馬的頸部,朱安世將它牽到小溪旁,讓它飲完水後,又從包裹裏拿出幾把飼料,親自用手喂著吃。

  “師公,馬不都是吃草的嗎?怎麽還有豆餅和大麥呢?”

  朱安世瞪了陳襄一眼,沒好氣道:“誰告訴你馬隻吃草的?隻吃草背得動我們兩個人嗎?不要以為,學騎馬隻是會騎而已,還必須懂得喂養。不會喂馬的,不配騎馬。”

  “多謝師公教導。”陳襄訕訕道:“師公,這匹馬一天能跑多少裏呢?”

  “大概兩百裏吧。”

  “那咱們今天能回來嗎?”槐裏距離長安約有一百裏,來回正好兩百裏。

  “不行。”朱安世口氣很堅決,然後解釋道:“最近天氣太熱了,一天之內跑兩百裏,它會受不了的。”

  陳襄默然不語,原來,小說裏的日行千裏都是騙人的。

  朱安世繼續道:“騎馬之人必須愛惜馬,絕不能讓它長時間奔襲。你想一想,你一口氣跑十裏,大概也就兩刻,但一個時辰你能跑四十裏嗎?即使勉強能做到,估計也累得半死。馬也是這個道理。”

  “我明白了,馬是需要休息的。”

  “當然需要休息,還要喂水喂料,尤其是水。俗話說,草膘、料力、水精神。不吃草,馬不長膘;不吃料,後勁不足;不喝水,沒有精神。但凡騎馬出門,必須考慮路上的情況,最好是備著水和精料。”

  “師公,馬在野外喜歡吃哪些草?”既然要學騎馬,有必要將這些問清楚。

  “如果是野外,隻要它願意吃都可以,最常見的就是羊草。我聽說,上林苑裏有一種叫做苜蓿的草,養出的馬最為神駿。”

  “難道野外沒有苜蓿嗎?”陳襄很好奇,苜蓿不是很常見嗎?

  “暫時還沒有,苜蓿是博望侯從西域引進的,一般的馬豈能吃到?”原來如此,怪不得野外沒有。不過,終究會從上林苑走向野外。

  “如果是在馬廄裏呢?冬天沒有草吃什麽?”陳襄追問道。

  “不能放牧的話,主要吃穀草和青幹草,但要補充一些精料。”

  “什麽是精料?”

  “精料其實就是糧食,比如大賣、小麥、高粱和豆餅之類的。喂的時候一定要碾碎,不然難以消化,還要加點鹽巴。尤其是夏天,如果不加點鹽巴,馬會扛不住的。”

  陳襄還欲再問,朱安世站起身,一麵牽馬,一麵道:“那個教你們騎馬的金都尉,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本是休屠王子,歸降大漢後一直替皇上養馬,還當了禦馬監,如今是駙馬都尉。跟著他,你不僅能學到最好的騎術,養馬的本事更是天下無雙,你可要好好學。”

  對於朱安世說的這些,陳襄當然清楚,不然也不會如此急著學騎馬。

  “師公放心,我要成為大漢最優秀的騎士。”陳襄豪情滿懷。

  中午時分,兩人抵達了槐裏莊園。看著馬氣喘籲籲,朱安世心疼不已,一麵牽著它去喂水,一麵罵陳襄道:“你這小子,長得太猛了。再過兩年,絕對不能讓你再和我共乘一騎。”

  陳襄嘿嘿傻笑,頗為理解朱安世的心情,主動從莊園裏拿來一大盆精料,幫著朱安世喂馬。

  聽說陳襄要開始學騎馬,料理莊園的老李立即牽過來一匹個頭偏小的公馬,殷勤道:“這匹馬尚未成年,非常適合公子。”

  馬的性成熟年齡在兩歲,但到三歲時才算是完全成熟,進入體能的最佳期。眼前的這匹馬體型稍遜於成年馬,應該不到兩歲。

  朱安世走過來,仔細打量了一番,問道:“這匹馬幾歲了?”

  “回朱大俠,這匹馬不到兩歲。”老李是李廣利的堂叔,從小看著李廣利長大,是李家的親信,自然認識朱安世。

  “不行,去找一匹十五歲以上的老馬吧。”朱安世斷然否定道。

  “為什麽是老馬呢?”陳襄不解。

  “這匹馬看著年輕,個頭也很適合你,但要不了一年,就會長高,那時候你才十三歲,駕馭得了嗎?況且,太年輕的公馬性情躁動,不適合初學騎馬的你。老馬性情溫順,經驗豐富,你先騎個幾年,等他老得走不動了,你再換一匹年輕的,那時候正合適。”

  一旁的老李尷尬不已,慌忙謝罪道:“老朽昏聵,還請朱大俠和公子見諒。”

  “你腿腳不便,不會騎馬,不懂這些很正常,無需自責。”朱安世淡淡道。陳襄這才發現,老李右腿微跛。

  歇息半天之後,第二天早上,朱安世帶著陳襄還有那匹老馬返回了長安。

  剛吃過午飯,張進興高采烈的來告訴陳襄:“李兄,金都尉已經答應了。他說,一個人是教,三個人、五個人也是教,就讓楊敞和劉世俊他們一起來吧。”

  “好,麻煩你了。”陳襄大喜:“我現在就去告訴他們,讓他們做好準備,過幾天一起學騎馬。”

  “我和你一起去吧。”張進主動道,自己求來的人情豈能讓李光明一個人賣了呢?

  下午,陳襄和張進一起接連拜訪了楊敞和劉世俊。一開始,兩人的父親還不同意他們這麽小就開始學騎馬,但聽說教導之人是金日磾,紛紛答應了。尤其是劉屈氂,不惜借錢買了一匹馬。

  接下來兩天,是陳襄前往樂府和李延年學歌和學琴的日子。兩天時間裏,李延年共教了陳襄兩首歌,一首是漢武帝的《秋風辭》,一首是卓文君的《白頭吟》,都是當時的流行金曲。

  第二天下午,當李延年去排練一套新的樂舞,讓陳襄獨自練習《高山流水》時,陳襄的心中再次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李季渾然不將淫亂後宮當回事,必將引來殺身之禍。他死不足惜,但若因此連累李延年,是陳襄絕不願意看到的。

  既然不能殺了王夫人或者廢了李季,那唯一的辦法隻能寄托在李延年身上,但李延年真的能勸住李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