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勸上正道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5-08 07:06      字數:2415
  回家後,陳襄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要想挽救李延年和李季的生命,必須徹底斷了李季和王美人以及靈兒的私下往來。

  靈兒明年就可以申請出宮,王美人則要等到大赦,或者漢武帝駕崩。從靈兒的角度來說,她等得起,也願意等。

  而對王美人來說,大赦可遇不可求,漢武帝駕崩更還有些年頭。按照正常情況,靈兒一定會比她先出宮,她能容忍靈兒嫁給李季嗎?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王美人身上。她已經得知了李季和靈兒的私情,為了穩住李季,她一定會百般討好或者誘惑李季,而李季也不會收斂。

  如果現在不采取行動,明年一定會鬧出狗血事件,並惹得漢武帝雷霆之怒,將李延年和李季滅族。

  如何采取行動呢?最徹底的辦法莫過於殺了王美人滅口。

  蹦出這個想法時,陳襄被自己嚇了一大跳,且不說有沒有這個可能,隻這個想法就違背了他的行事理念。不行!絕對不行!

  思來想去,陳襄也沒想出一個萬全之策,隻求李季能有自知之明,從此管好自己的小弟,不至於玩火自焚。

  第二天,李延年因有訓練樂隊的任務,不能親自指導,陳襄隻好一人在後院練歌練琴,疲憊時就在藏書房裏翻閱民歌。

  盡管無人監督,也沒有聽眾,陳襄卻練得極其認真。因為他知道,隔壁的石渠閣裏,很可能隱藏著一個特殊的聽眾,司馬遷。

  一麵唱著歌彈著琴,一麵腦補著石渠閣的畫麵。也許,此刻的司馬遷正端坐在書案後,用手指輕敲著桌麵,臉上露出陶醉的笑呢。

  六月十五,是陳襄和李尋燕到張安世家習字的時間。張安世不僅字寫得好,學識也很淵博,閑暇之餘經常給他們分享一些讀書心得或者為人處世的道理,陳襄受益匪淺。

  中午時,陳襄和李尋燕留在張安世家用膳。張夫人可憐他們兄妹倆,各種好吃的都偏向他們,讓兄妹倆頗有些不好意思。

  吃過飯後,是一個時辰的休息時間,張進湊過來道:“李兄,你是真的準備和我還有金強絕交嗎?”

  “我可從沒說過絕交二字,是張兄想多了吧。”陳襄微笑道。在別人家裏,話不能說太滿。

  “嘿嘿,我就說呢,李兄不是這樣的人。咱們以後還是做回兄弟吧,沒有你,我和金強挺沒意思的。”

  這是主動和好嗎?陳襄愣了一下,他們之前雖然鬧過矛盾,但人家主動示好,總不能當麵拒絕吧?況且,這兩人說到底還是個孩子,也並非什麽十惡不赦之人。

  “好,咱們本來就是親戚,以後還是好兄弟,沒必要鬧得不愉快。”陳襄笑道。

  張進大喜:“不瞞你說,金強也早有此意。明天下午,我們去風雲館吧,好久沒看鬥雞了。”

  陳襄麵露難色:“張兄,我在治平館上課的日子本就不多,再這麽耽擱下去,荒廢了學業怎麽辦?”

  “李兄,能識字就行,學那麽多幹什麽?咱們以後都是有出路的,何苦活得這麽辛苦?難不成你還想當個博士?”

  “你如此想法,若是被你父親知道了,他不會罵你?”

  “他呀,自然是想讓我多學一點。可是,我實在不是那塊料。”說起父親張賀,張進一臉苦惱,從小到大,沒少挨他批評。

  陳襄拍了拍張進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張兄,金強以後是要從軍的,你難道也想從軍?”

  張進頭搖得像撥浪鼓:“不,我可不想從軍。一次出征,動輒幾個月,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太難捱了。勝了還好說,一旦失敗,咱們大漢的軍法可不是鬧著玩的。”

  “那你還不好好上學,以後做個侍中、郎中什麽的,才有機會飛黃騰達。你看你父親,還有你叔父,哪個不是因為才學獲得晉升的?”

  張進有些陌生的看了陳襄一眼,道:“李兄,你的變化也太大了,簡直跟換了個人似的。以前,每次都是你拉著我和金強去風雲館,我父親和金都尉還說,是你把我們帶壞的。”

  陳襄一陣無語,竟有此事?看來,自己更有責任將他們勸上正道了。

  “張兄有所不知,自從父親出征後,我就看清了一些事,也明白了一些道理。”陳襄裝出一副過來人的樣子,開啟說教模式。

  “看清了什麽?”張進好奇道。

  “人人都說,從軍是我們漢人最好的出路,但那條路太難太險了。我父親兵敗大宛時,你也看到了,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我們家,對我們敬而遠之。”

  “這件事嘛,平陽侯做得確實有些過分。不過,太子已經替你們和解了,你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如今,咱們大漢立功的機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從軍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了。我覺得,最好的出路還是求學從政,像你父親和叔父那樣,隻要不出大差錯,總會升上去的。”

  “李兄,你說的有些道理。聽父親說,皇上現在用人,著重從孝廉中選拔,博士弟子也頗受重視。太子身邊的人,也大多是儒生。你說,一旦太子繼位,會不會徹底選用儒生呢?”張進臉色凝重道。

  “你父親是太子舍人,太子喜歡什麽樣的人你還不清楚嗎?況且,父輩再有本事,掙下的家業再大,到最後終究還要靠自己。你想想,當年的武安侯何等榮耀,何等富貴,但他的兒子呢,如今混成什麽樣兒了?若不是你們家照應,早就餓死街頭了。”

  武安侯田蚡隻有一個兒子,名叫田恬。田蚡在世時,田恬是有名的二世祖,不學無術,欺男霸女,橫行長安。田蚡死後,田恬絲毫不知悔改,照舊我行我素,後因不敬罪被剝奪爵位。

  沒有爵位的田恬隻能坐吃山空,數年之間將家底敗完了,最後差點流落街頭。張湯念在田蚡對其有知遇之恩,多有照顧。

  張湯死後,張賀和張安世繼承父誌,仍然時常接濟田恬。無奈他惡習難改,再無出頭之日。

  張進認真的想了一下,無奈道:“看來,我隻有求學一條路了。”

  “張兄,不要這麽垂頭喪氣的嘛。你想想那些農家子弟,哪有機會上學?一輩子隻能在土裏刨吃的。相比之下,我們不要太幸運,衣食無憂,寒暑不愁,還有著最好的老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好,那我以後也和李兄一樣洗心革麵,爭取讓父親不再罵我。”張進抬起頭,認真道。

  看著這個曾厭惡過的小弟,陳襄忽然有一種成就感,除掉一個壞人不算什麽,能讓壞人變好才是真本事。

  況且,張進完全說不上壞人,隻是年少貪玩。如果他以前確實是被李光明帶壞的,那現在更有義務讓他重回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