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包餃子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4-28 07:08      字數:2441
  李延年走後,陳襄繼續練琴,卻也不可避免的被帶入了那件事。

  通過此事,陳襄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對於一個穿越回古代的現代人來說,玩政治不要太簡單,因為他是上帝視角,知道所有的結果。

  既然知道結果,就知道如何站隊,而玩政治不就是站隊嗎?

  比如李廣利之事,陳襄很清楚,漢武帝不會殺他,他還有機會證明自己。那麽,漢武帝為何會放過他呢?史書沒有記載,誰也說不清楚。

  如果說漢武帝一定會放過李廣利,那他讓李延年采取的補救措施豈不是多此一舉?想到這裏,陳襄一陣啞然失笑,不管他說什麽,事實一定會證明他說的是對的。

  這很魔幻,也很刺激,現實世界裏我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但在穿越後,我將成為一個先知,甚至可以改寫曆史。

  一時間,陳襄心潮澎湃,大有一種天下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

  一個時辰後,李延年回到了樂府,繼續教陳襄練琴。

  “二叔,五皇子答應了嗎?”陳襄假裝關切的問道。

  “嗯,五皇子很聰明,立馬明白了其中關鍵。他說,他一定在皇上麵前好好表現,絕不能讓大舅被小人陷害。”李延年興奮道。

  “好,我相信父親一定會沒事的。”陳襄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不過,這些日子,你不要入宮了,也不要上學,就在家裏呆著,哪裏都不要去。”李延年正色道。

  “放心吧,我會有分寸的。”

  當天晚上,陳襄回到家時,一向活潑開朗的李尋燕竟然撲到他懷裏大哭道:“哥哥,我們家是不是有大禍了?”

  “什麽大禍?誰告訴你的?”陳襄心中一咯噔,李廣利兵敗一事這麽快就被人知道了?

  “張進和金強告訴我的,他們說父親在大宛大敗,不敢回來,皇上一定會派人殺了他,咱們也要被殺頭。”李尋燕哭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皇上不會如此的。”陳襄安慰道。

  “哥哥,你說的是真的嗎?我明天不敢去上課了。”

  “不想去就不去吧,你先在家裏休息幾天。”局勢未定,李尋燕確實不宜再拋頭露麵,陳襄不忍她小小年紀見識世道人心的險惡。

  第二天,剛剛吃過早飯,小姨張夫人就過來了,一臉焦急道:“局勢未定,你們不要出門了,以免發生意外。”

  “小姨,不至於此吧,皇上還沒表態呢。”

  “你姨父說,皇上喜怒難測,誰也不知道他怎麽想的,隨時可能出現變動,讓你們暫時不要出門。”

  “好,我們聽姨父的。”陳襄點點頭。

  既然不能出門,陳襄隻好帶著李尋燕在家裏溫習功課。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李尋燕竟然認識了不少字,讓陳襄大為驚訝。

  吃過午飯後,陳襄閑來無事,突發奇想要給李尋燕做一頓好吃的,這還是他穿越後第一次想到要做飯。如果能引領漢朝的飲食風氣,那也算得上是美事一樁,說不定還能帶來一場飲食革命呢。

  “尋燕,我以前給你做過好吃的嗎?”陳襄試探道。

  “沒有,哥哥從來沒做過飯,連廚房都沒進去過。”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今天哥哥為你下次廚吧。”

  李尋燕瞪大了眼睛:“哥哥,你會做飯嗎?你什麽時候學會的?”

  “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偷偷學會的。”陳襄撒了個謊:“走,到廚房看看,看看能為你做點什麽。”

  不由分說拉著李尋燕進了廚房,廚房裏的老媽子們看到他們後,全都停了下來,垂手而立:“公子有何吩咐?”

  “王嬸,李嬸,你們忙自己的,不用管我們。”一個多月的時間,陳襄已弄清了家中下人的稱呼。

  李廣利出征時,從家中帶走了護院和侍女各兩人,家中尚有八人。

  其中,李福是管家,賬房名叫趙峰,是李光明和李尋燕母親趙氏娘家的族兄弟,另兩個族兄弟趙進和趙建是護院,陳三是馬夫,李嬸和王嬸是料理廚房的,兩位侍女是春蘭和英子。

  除此之外,李家在槐裏還有一座莊園,家丁仆婦一百餘人,常往城裏送菜送肉,人手不足時也會前來幫忙。

  陳襄在廚房轉了一圈,發現漢朝的菜和後代大有不同,很多菜他甚至叫不出名字,認識的隻有韭菜和小白菜。

  “王嬸,家裏有擀麵杖嗎?”陳襄問道。

  “敢問公子,什麽叫擀麵杖?”王嬸有點懵。

  難道漢朝沒有擀麵杖?陳襄比劃道:“就是一根木棍,大概這麽長,直的,圓的。”

  “公子,您說的是餅棍嗎?”

  “拿來看看。”

  王嬸轉身拿來一根接近一米長的木棍,溜光渾圓,陳襄高興道:“就是這個,你們叫餅棍?”

  “是呀,做湯餅用的。”

  陳襄這才陡然想起,漢朝時稱呼麵條為湯餅,擀餅的自然叫做餅棍,遂吩咐道:“王嬸,你來擀五升麵。”又對李嬸道:“你去洗幾把韭菜,拿二十個雞蛋。”

  半個時辰後,所有東西都準備齊全,陳襄先摸了摸麵團:“不行,太硬了,要再軟一點。”

  “公子,做湯餅不能太軟,下鍋容易坨。”王嬸不解道。

  “不是做湯餅。”陳襄笑道。

  “不做湯餅做什麽?”王嬸更加懵逼。

  “照我吩咐就好。李嬸,將韭菜切碎,雞蛋全打裏麵,然後加鹽水和了。”

  兩人不明就裏,隻得按照陳襄的吩咐做。不一會兒,麵重新揉好了,陳襄再試了試,點點頭:“很合適,擀成餅皮那麽厚吧。”

  “尋燕,你去找一個茶盅過來,大概這麽大的。”陳襄比劃了饅頭大小,李尋燕興衝衝的去拿茶盅。

  茶盅拿來後,再等片刻,餅皮也已擀好。陳襄用茶盅在餅皮上扣下一個個圓形,然後將韭菜和雞蛋包在裏麵,成一個月牙形。

  “哥哥,這是什麽呀?我怎麽從沒見過?”李尋燕好奇道。

  “這叫餃子。”陳襄得意道:“來,一起包,照著我的樣子。”

  王嬸和李嬸對望一眼,心裏嘀咕,公子什麽時候學會了這個玩意兒?不敢多問,隻是照著陳襄的樣子包。畢竟是常年混廚房的,她們很快就包得像模像樣,李尋燕也饒有興致的包了起來。

  不到一個時辰,所有餃子都已包好,排列在案板上頗為壯觀。

  “王嬸,燒一鍋水,水燒開了,將餃子下鍋。當餃子翻到上麵,冒出香氣就可以吃了。”如一個五星大廚,陳襄有條不紊的吩咐道。

  半個時辰後,一大盆熱乎乎的餃子擺上了條案,陳襄笑吟吟的對李尋燕道:“嚐嚐。”

  李尋燕用筷子小心翼翼的夾起一隻餃子,吃下肚,細細品味一番後,一臉陶醉的喊道:“太好吃了!哥哥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