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岐王之妹
作者:悔凡      更新:2020-04-20 08:38      字數:4149
  古代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建立如此重大的關係,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

  一般拜師禮儀分成三個程序:

  一、弟子向老師贈送六禮束修古時六禮包括: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蓮子心苦,寓意為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為紅運高照;棗子,寓意為早早高中;桂圓,寓意為功得圓滿;幹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二、行跪拜,雙手獻茶之禮。

  三、老師回贈禮品。

  第一個程序需要的東西,朱溫一大早就讓魏一準備好了。第二個步驟韋莊僅讓他獻茶之禮,免去了跪拜之禮。

  在朱友珪有些疑惑的目光中,神色詭異道,“老夫隻能算是你的老師,你的師傅另有其人。”

  雖然這麽說,但朱友珪還是多了一個便宜先生以及一本精編的小冊子。

  拿到《刀筆菁華》,朱友珪也不急,隨意的放進書架上。繼續看剛才的書,韋莊成為朱友珪老師後,也就暴露了自己那為老不尊的本性。

  賊兮兮的湊到朱友珪身旁,看著眼前的拿著古書費力讀著的但又極有耐心的朱友珪,看了眼那本古書,問道:“看得懂嗎?”

  古代的文書和現代的繁體字差別很大,而在韋莊眼裏,他雖然是一個天才,但仍然還是一個垂髫小兒。

  朱友珪抬起頭看了眼韋莊,“還行。”

  前些日子,李夫子教過他一些字,再加上先前韋莊讓他加練的字。雖然看得慢,但是懵懵懂懂也大致能看得懂。

  “你還挺聰明。”韋莊嘿嘿笑道。

  被韋莊稍稍誇了一句,朱友珪斜眼看了看韋莊,然後他收回視線繼續看書。韋莊也不惱,這些日子以來,朱友珪的性格他大概了解的差不多了。

  直到晚上,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錯的有多離譜。韋莊看著眼前正在秉燭夜讀的朱友珪,好生勸道:“友珪,該去吃飯了。”

  “先生不用等學生,先生先去吃飯吧!”朱友珪頭也不抬地說道。

  “可是你家沒人做飯啊!”韋莊可憐兮兮地看著朱友珪。

  “哦!”

  “先生餓了,你去做飯。”

  “哦!”

  “書可以一日不看,但飯不可一日不吃,聽先生一聲勸,去做飯。”

  “哦!”

  ……

  大半天後,說得有些頭昏目眩的韋莊攏著手,也不知道是餓的,還是氣的。

  盯著仍在認真看書的朱友珪,就是不去做飯。

  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歎了一口氣,半晌終於放棄,回廚房親自動手生火做飯。

  不出片刻他就從廚房裏走出來,慢慢在門口台階上坐下。他不會生火……想當年自己年輕的時候,家境殷實,出則高車駿馬,入則僮仆盈門,頓頓美酒千斟,餐餐魚肉盈案。

  晚上朱友珪終究還是做了飯菜,他餓了。將飯菜端到韋莊麵前。把筷子往前推了推,“吃吧。”

  可憐巴巴的韋莊從竹席爬起,看了看那碗淡黃色的小米飯,伸手接過來,他從來沒有覺米飯會這麽香。

  “你為什麽不去外麵吃?”朱友珪看了一眼韋莊,好奇問道。

  “宵禁不懂嗎?”韋莊惡狠狠地憋了朱友珪一眼。

  “哦!”朱友珪差點忘了這是古代。

  過了半晌,朱友珪緩緩說道,“明日,我會去買一些家具,以及幾個廚子和幾個下人。”

  韋莊抬頭淡淡掃了一眼,青衫的男人低著頭,眼中多了幾分難得的柔和。

  就在這時候,窗外忽然卷過一陣風聲,嘈雜中夾雜著密密的腳步聲。韋莊手中的動作微微一頓。

  與此同時,朱友珪迅速放下碗站了起來。他剛拉開大門,一道銳利的劍氣從身後發出,隱約中見到一條紅線,人影瞬間倒地。

  正準備向前一步看清楚,肩上突然被壓了一柄出鞘的劍,他抬眼看去,一襲白衣的韋莊,出現在他身旁,淡淡說了兩個字,“退後。”

  下一刻,朱友珪就被那劍氣逼得向後退了兩步,站在韋莊身後。朱友珪看見韋莊背對著他,極緩抽出了手中的劍,劍氣一瞬間在整個院子裏震蕩呼嘯。

  這個老頭子,竟然還會劍術,朱友珪閃過一絲驚訝。

  這時他突然看見對麵突然走出紅衣女子,負手而立,燦若繁星。斂袖作揖,朗聲道:“岐王之妹,李幻音,拜見先生。”

  短短十一個字,雖是女聲,擲地鏗鏘有聲。

  朱友珪抬頭看去,女子一襲紅裙沙沙作響。她的身後還站著幾個人。女子話語剛落,身後諸人刷一聲歸劍入鞘。

  整個院子瞬間靜得隻能聽見呼吸聲,朱友珪扭頭看向韋莊,隻見他不慌不忙地回了一個作揖的動作,回道,“王女殿下,關中之役一別,算來也有十年之久了。沒想到王女殿下還會記得我這個老書生,真是深感榮幸。”

  李幻音微微躬身,微微一笑道:“八年。”

  韋莊頓時啞然失笑,半晌點頭道:“當年你不過才四五歲的年紀,你倒是記得清楚。”

  “一個中年書生和一個老瞎子合著夥欺騙一個四五歲小女孩錢財,誰能輕易地忘了?”李幻音依舊是笑。

  韋莊雖然麵帶微笑,但站在身旁的朱友珪卻能看見他的嘴角嚴重抽搐。今天剛收個學生,結果爆黑曆史的人就來了。

  朱友珪也掃視著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歲的窈窕少女。

  肌膚勝雪,雙目猶似一泓清水,顧盼之際,自有一番清雅高華的氣質,讓人為之不敢褻瀆,但那冷傲靈動中頗有勾魂攝魄之態。

  不愧是未來的女帝,從小就是美人胚子,更是具有唯我獨尊的氣勢,穩居韋莊之上,剛進門便能先聲奪人,掌握主動權。

  微微一頓,韋莊抬眼看向李幻音,往日一個純真的小姑涼此時變成了一名亭亭玉立的十四歲少女,可那些年的事兒,一眨眼仿佛還是昨天。

  他似乎還是……算了,還是不回憶了,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回憶的事情。

  半晌,韋莊收回思緒,對著李幻音笑道:“年紀大了,我倒是有些記不清了。”

  李幻音的視線慢慢遊走,從簡陋的屋子,破舊的院落,到折角的席子,全是劃痕的矮榻,甚至是角落裏的積水,抬眼到漏水的屋簷,最終她把視線落在韋莊身上。

  想起那年洛陽街頭,和一位老瞎子指點江山的錦衣青年,李幻音的眼神終於微微一亮,輕聲歎道:“一眨眼,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端已先生,如今落到如此地步,如何不令人唏噓。”

  許久,韋莊淡淡看了朱友珪一眼,說:“王女殿下,你還是早點回去吧,汴州畢竟是朱溫的地盤,岐王之妹出現在此地,不妥。”

  “先生,岐地雖小,但還是有先生一席之地。”李幻音忽然再次斂袖彎腰沉聲道:“如果先生願意……”

  “我剛收了一個弟子。”韋莊打斷了李幻音的話,手掌微微一起,李幻音已被扶起,甚至吹散少女肩上的輕塵。

  “先生,三年之限已到,先生已是自由之身。更何況,九州即為棋盤,先生你願為棋子嗎?”李幻音眸光沉沉,一句話說的重若千鈞。

  韋莊笑著點了點頭,“我知道。”朝著麵前的李幻音輕輕笑了一下,他近乎低歎地笑道:“如若年輕二十歲,老夫定會跟你離開,但老夫如今天命之年,所剩無幾了。”

  “先生!!!”

  “王女殿下,身在棋局,身不由己。而老夫也不想像老瞎子那樣出去折騰了。好好享受餘年就好。”韋莊看了眼李幻音背後站著的幾個人,一字一句緩緩道:“王女還是趕快離開吧!”

  李幻音看著韋莊,記憶中的男人經過了這十多年的歲月,鬢上已經染了幾縷白發。她知道勸不動的。

  想到這裏,李幻音的美眸才轉移到朱友珪身上,韋莊剛收的弟子就是他嗎?稍稍打量了幾眼,並未發現有何突出之處。

  “晚輩李幻音告退。”

  韋莊微微俯身,“恭送王女殿下。”

  李幻音即將離去之時,韋莊悠悠地說道,“這間屋舍是老夫弟子的,老夫就算混得再差,也不會到這種地步。”

  李幻音頓了一下,點點頭終於轉身離去,一身的赤色紅衣隨風而動,與她身後的人一同消失在視野極遠處。

  一直到李幻音那一行人的背影看不見了,朱友珪才看向韋莊,後者也恰好扭頭看著他。

  忽然,韋莊把手伸向朱友珪的袖子,輕輕一扯。朱友珪也沒抵抗,任由朱友珪把他的手從袖子裏扯出來。

  一柄匕首端端正正地擺在朱友珪手上。

  韋莊詫異道:“這是誰的?”

  “牛將軍送的。”朱友珪說這話臉上一點情緒起伏都沒有。韋莊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想殺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朱友珪隨手將匕首收好。

  “怎麽聽得有些別扭。”韋莊總感覺這句話說出來怪怪的。

  “你的錯覺。”

  “岐王之妹,李幻音。認識嗎?”韋莊看了一眼朱友珪。他終於明白了,不是這句話怪,怪異的是說出這句話的人。

  “不認識,不過聽說過以及看到過。”朱友珪的聲音很平靜,扭頭看了眼院子裏被韋莊剛殺的人。

  鮮血直流,一顆人頭靜靜躺在那裏,死不瞑目。

  半響,朱友珪默默的轉過頭看向一旁的沉默的韋莊,“你殺的,那你清理院子。”說完,朱友珪便回到了屋子裏。

  韋莊略帶詫異地看了眼朱友珪,韋莊熟練的收拾了幾分鍾,轉身足尖輕點跳上房梁。

  半個時辰後,韋莊再次出現在朱友珪的房間裏,竟然看見他在吃飯!!韋莊都已經準備好安慰的說辭了,結果你不按套路出牌。

  “第幾次了?”

  “第三次。”朱友珪抬起頭默默說道。

  “那你第一次見到死人的時候是什麽感覺?”韋莊有些疑惑。

  “你還吃不吃,不吃的話把你那份給我,我還沒吃飽。”朱友珪平靜地看著韋莊。

  韋莊:“……”

  於此同時,汴州都城外,窈窕少女牽著馬立在河邊,他輕輕撫這馬的紅色鬃毛,靜靜注視著馬低頭啜水。

  “王女殿下,準備離開了嗎?”一人終於忍不住問道。李幻音緩緩抬眼看了眼麵前的人,接著重新低頭撫摸著紅馬。

  “你們幹掉韋莊需要多少人,多少時辰?”

  “可是殿下,岐王那……”

  “我知道這裏不安全。”李幻音打斷了他的話,聲音忽然沉了下來,“端已先生既然不願意入岐地,那就隻能死在汴州。”

  頓時所有人都沒了聲音。

  隻剩下少女獨自撫著馬鬃輕聲喃喃:“我不喜歡有任何一顆閑棋留在棋局之外……”

  ……………………………………

  ps:抱歉,女帝的名字我實在找不到。我在度娘那看見了幾個名字:

  李水雲(想起李星雲)

  李雲姬(想起李雲龍)

  李幻音……

  說實話,都不怎麽好聽。

  李茂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唐末藩鎮之一,五代時期岐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