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出兵伐楚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5      字數:2327
  翌日,在大朝會上。

  樗裏疾便出列道:“王上,老臣有事啟奏!”

  “請講。”

  “王上邀請楚王武關一會,楚王竟然拒絕,實在欺人太甚!楚王狂悖!楚王無禮!楚王對於王上,對於大秦大不敬!老臣請求王上出兵伐楚,以捍衛大秦的尊嚴!”

  秦王蕩一聽這話,頓時點了點頭,但是沒說什麽。

  禦史大夫李曇亦是說道:“王上,嚴君所言極是。古往今來之諸侯會盟,哪有拒絕的道理?楚王是在羞辱王上,就是在羞辱我大秦!言之辱也!請王上出兵伐楚!”

  “臣附議!”

  “請王上出兵伐楚!……”以樗裏疾、李曇為首的群臣嘩啦啦的跪了一地,懇請秦王蕩討伐楚國。

  秦王蕩仍然不置可否,將目光放到一直默不作聲的屈原的身上,問道:“相國,你認為嗎?”

  “王上,臣為楚國公族,是為楚人,現在是大秦的相國,秦國出兵伐楚。臣,保留意見。”屈原低著頭,一臉苦澀的笑意。

  屈原自然是反對秦王蕩出兵伐楚的。但是這麽多大臣支持伐楚,他屈原一人反對,有用嗎?再者,他出自楚國昭、景、屈三大世族,是為公族,跟楚王都是一個姓氏的親戚,祖上是一個人,屈原的身份著實尷尬。

  秦王蕩是他的知己,提拔他,重用他,有著知遇之恩,二人是為良師益友的存在。現在,他的這個摯友要討伐自己的母國,屈原還有什麽好說的?

  秦王蕩幽幽地歎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嬴華、魏冉!”

  “臣在!”魏冉與嬴華都站了出來。

  “嬴華為大將,魏冉為副將,著你二人率領八萬大軍,出武關,過漢中,進擊楚地!”

  “臣,謹遵王命!”

  秦國與楚國的國力看似基本上持平,但是秦國也有不少地方是楚國所無法企及的。譬如地理上的絕對優勢!

  秦國的漢中郡距離楚國的都城郢不過七八百裏之地,也有一些雄關要塞,以及山川河澤之類的天險可以防守,但是秦國一旦鉚足了勁,選擇進攻楚國,楚國是很難阻擋的,最終的結果,無非是兩敗俱傷,或者秦軍慘勝!

  現在的楚國還是很強的,足以與秦國、齊國相抗衡。

  楚國的開始衰落,在於丹陽、藍田之戰後,徹底衰落,或者說進一步衰落,則是在曆史上的垂沙之戰後。

  匡章率領齊、魏、韓三國聯軍進攻楚國方城,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將唐蔑(或作唐昧),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全部喪失,被韓、魏兩國分得。

  宛地是一個富庶的地方,是楚國北進中原的門戶和長期經營的重要戰略重地,它的喪失就堵死了楚國北進的道路。

  楚不敵三國的進攻,於是把太子橫送到齊國作人質,向齊國屈服。

  而今,楚國已經漸漸向著齊國靠攏,選擇與齊國連橫,以對抗越發強盛的秦國。為此,楚王熊槐甚至還將太子橫送到臨淄為人質。

  秦王蕩當然不可能置之不理的。

  下了大朝會之後,屈原便到龍台覲見秦王蕩。

  “王上。”

  “屈子啊,坐吧。”

  “謝王上。”

  屈原緩緩的坐下,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隨後將自己的相印拿出來,放到桌案上。

  秦王蕩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搖頭道:“屈子,你是來向寡人告別的嗎?”

  “正是。”屈原點了點頭道:“王上,屈原早在入秦之前,就已經想到過,會有這麽一日。當時,屈原就捫心自問,有朝一日,秦楚大戰,屈原何去何從?屈原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屈原也想過,王上既然執意伐楚,也想到屈原會有離去的一天吧?”

  秦王蕩不置可否,但是仍舊是忍不住歎息道:“屈子,寡人對不住你啊。”

  “王上,沒有什麽對不住的。”屈原豁達的笑了笑,說道:“屈原是楚人,全副身心都係於楚國。好在,屈原為秦相,並沒有辜負王上的重托,眼下秦國的官學、國醫院和藥舍等等,都已經走上正軌。屈原在秦國已經功成名就,是該衣錦還鄉的時候了。”

  “屈子!”

  忽而叫了一聲,秦王蕩便站起身,走到屈原的麵前,重重的作揖道:“屈子,寡人代表所有秦人,代表秦國,感謝你。”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翌日,秦王蕩就將屈原親自送到鹹陽郊外的十裏長亭那裏,道了別,依依不舍的看著屈原離去的身影,心中頗為感傷。

  公元前306年,即秦王蕩五年的十月中旬,嬴華、魏冉率領八萬秦軍自武關出發,渡過漢水,進攻楚國的鄧地。

  鄧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鄧城南近漢水,北接南陽盆地,地勢平坦,四周開闊,交通便利,戰略地位重要。

  過去,鄧地還是一個國家——鄧國。

  在楚國被周王朝分封五十裏丹陽地的建國之初,楚國隻是和陰國、穀國、鄧國、絞國、鄀國、申國、息國等天下的諸侯國一樣,都是僻居一方的諸侯小國。

  古人因為出行方便,安全防禦等自然原因,多以山川河流為界劃分諸侯國的。

  漢江流域,劃出了漢江以西是穀城的穀國,漢江以北的絞國丹江口、漢江以東的漢東地陰國。老河口、三尖山朱連山以北的鄀國、以東的鄧國。

  鄧國在周代諸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為第二等的侯爵,國土縱橫幾百裏或百餘裏是應有的規模,不會象現代的鄉鎮一樣縱橫隻十裏、八裏那麽局促狹小。

  第四等爵位的巴國派使臣從幾百裏遠的地方帶禮物來主動結好鄧國,可見當時鄧國的國勢與威望。

  饒是如此,鄧國還是免不了被滅亡的厄運!

  滅掉鄧國的,自然是楚國。

  巴國派了韓服到楚國,並通過楚國要與鄧國建立友好關係,楚國派道朔同巴國的韓服一起往鄧國,到鄧國南部邊境的鄧國的屬國鄾國時,鄾國人奪了他們所帶的禮物,並殺了道朔及巴國的行人。

  為此,楚國派人質問鄧國,鄧國不接受指責,於是楚國派兵和鄧國作戰,並打敗了鄧國。這是《左傳》記載的一段史實,也是史料中記載的發生在襄陽的第一場戰爭。

  楚文王伐申經過鄧國,受到了祈侯的招待,鄧國大夫提出借機殺掉雄心勃勃的楚文王,鄧侯不聽。

  第二年,楚文伐鄧。最後,楚再次伐鄧,將其滅亡!

  鄧地,正式並入楚國的疆域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