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祭祀鬼神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5      字數:2228
  就在秦王蕩安撫蒙山百姓的時候,全旭已經趕到成都,並傳達了秦王蕩征召民夫的詔令。

  在成都的城門口,一張新的告示已經張貼出來,百姓們紛紛擠在一起,觀看這張布告。

  “上麵寫的什麽?”一個目不識丁的漢子詢問道。

  “這是王上的詔令。王上要在蜀中各地征發三十萬民夫,由北向南,層層設置人手,以將關中運輸過來的糧食迅速投放到災區去。”

  “什麽?民夫三十萬!”

  “你沒看錯。就是三十萬!不過王上還是挺良心的,至少當一當民夫還能得到一定的補償,就跟從軍打仗一樣,死了還能有一定的撫恤金,享受烈士的待遇。而一旦逃避這次的勞役,也是不行的,要被拉壯丁,什麽撫恤金什麽賠償都是免談。”

  “可還行?”

  對於秦王蕩所發布的這張告示,百姓們議論紛紛,眾說紛紜。

  但是,不管他們是如何議論的,該充當民夫的還是要充當民夫。

  眼下還在春耕之時,正是農忙之際,蜀郡的百姓自然是不願跑去充當苦力的。奈何秦王蕩已經下了死命令,不當也得當!

  這條告示一經發布,就有不少的百姓跑到縣衙的門口登記報名,加入民夫的隊伍當中。

  當然了,老老實實登記的很少,絕大多數都是被脅迫的。秦國向來實行的就是“高壓政策”,在衙差以及士伍的配合之下,他們挨家挨戶搜尋,將一個個青壯都送到集中營去,進行報名登記。

  凡是找不到人的,躲起來的百姓,一經發現,統統拉過來,讓他們充當無償的民夫。

  這條“征民令”一經發布,自成都為中心,遠近大小的武陽、臨鞏、長墳等縣都紛紛響應,將民夫一個個送到集中營,等待糧秣一到,就前往指定的地點運輸糧秣。

  與此同時,奉秦王蕩之命的任鄙也已經趕到蜀中大營,找到司馬錯,以九龍玉令為信物,調動蜀中大營的所有戰船以及三萬士卒,奔赴蒙山等地進行抗洪搶險的事情。

  三日後,玉壘山。

  秦王蕩穿著冕服,頭戴長冠,在一眾臣民的矚目之中,登上已經搭建好的祭台,開始祭拜鬼神。

  這一回的祭祀十分簡陋,蓋因秦王蕩並沒有意料到自己會幹這種事情,故而專門用來祭祀的冕服都沒穿上。

  而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周天子,還是列國的諸侯都已經很少祭拜鬼神的,一般祭拜的都是天地祖宗,隻有在一些特定的時候,才會祭拜鬼神,向鬼神傳達自己的意願。

  在商朝的時候,由於生產力的低下,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自然和認識世界,他們就把世間萬事萬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統統歸於鬼神在暗中操縱支配。

  所以,他們時時都要祭拜山川和祖先的神靈,以乞求神鬼給予庇護與賜福。特別是商王室和奴隸主統治階級,他們幾乎是每做一事都反複占卜、乞問鬼神。

  因此,祭拜和占卜,就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政治活動。

  商朝祭拜的種類很多,祭天、祭泉水、祭祖先,還有為了去祛除疾病和災禍的名目,以及出征作戰前的祭戰活動等等。

  這些名目眾多的祭祀活動,通常都是由地位較高的奴隸主來主持,婦好就經常承商王之命,主持這樣的祭祀大典。

  祭拜多在香煙繚繞的宮室宗廟裏舉行。參加祭拜儀式的奴隸主貴族和平民,個個衣冠齊整,肅穆莊重,隨著號令進退跪拜。

  主持人婦好則盛裝站立在祭壇旁的顯要位置,高聲誦讀祭文,並把牛、酒,以及當場殺死的奴隸、戰俘等人牲做為祭品,奉獻給享祭的神明。

  這一回祭祀鬼神,主持人是為蜀郡守張若。

  後者登上祭壇,雙手合十,念道:“請國君登台!“

  秦王蕩就這樣亦步亦趨的順著陛階,緩緩登上祭壇。登上祭壇之後,他又跪到蒲團上,麵容肅穆,雙手合在一起,一副裝神弄鬼的模樣。

  好吧,糊弄百姓,這是必須的。

  張若又道:“奏樂!”

  早在待在祭台一側,穿著奇裝異服的樂師,紛紛鼓瑟吹笙,敲打編鍾,嘴裏還念念有詞的。

  “起舞!”

  這舞,並不是一般的舞蹈,而是由一些巫師所組成的舞隊在那裏“跳大神”。

  巫師們腰間係著長鈴,手持抓鼓或單鼓,在擊鼓擺鈴聲中,請各路神靈。

  請來神靈後(俗稱“神附體”),即模擬所請之神的特征,作為各路神靈的表演。譬如請來“鷹神”,要擬鷹飛舞,啄食供品,請來“虎神”,要竄跳、撲抓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氣氛中舞耍點燃的香火,這就表示已請來“金蒼之神”。

  好不容易等到舞樂完畢,秦王蕩終於能拿起桌案上的詔書念起來。

  “於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伏維上帝,臣嬴蕩,叩首再拜!”

  “嗚呼!憐我世人,憂患實多。臣乞以不肖之身,請上皇賜秦之子民,五穀豐登,衣食無憂,再賜胙於共工、女魃,使臣之黎庶免於水、旱,又祀山神土地……”

  一通又臭又長的祭文念完,秦王蕩還沒得消停,在他的注視之下,祭台下麵的甲士宰殺三牲。

  三牲是馬牛羊。

  其中馬、牛、羊的具體要求是:

  第一等,馬是駠駒,即二歲的黑鬃黑尾紅馬。

  第二等,牛是黃牛,即三歲的土黃色公黃牛。

  第三等,羊是羝羊,即三歲的黑色公綿羊。

  光是宰殺三牲還不行,按照以前的規矩,是要殺戰俘或者奴隸祭祀的。不過秦王蕩覺得太殘忍,再加上這種祭祀的法子已經不流行了,故而改用木雕刻的人。

  這一套繁瑣的程序走下來,秦王蕩累得不行,但還是強打精神,最後再畢恭畢敬地上了一炷香,這才萬事大吉。

  觀禮的百姓覺得有些不妥,畢竟按照蜀國過去的祭祀,是要殺戰俘或者囚徒的,可是秦王蕩並沒有這麽做,但還是沒有什麽異議。

  秦王蕩在玉壘山祭祀鬼神的這一舉動,安撫了蜀中的百姓,並為他贏得了不少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