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息壤之盟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3      字數:2217
  八月末,秦王蕩自鹹陽而出,前往臨晉與韓王倉會盟。

  途中經過息壤,正好碰上返回秦國的甘茂。

  秦王蕩找了一處亭子,與甘茂對席而坐。

  “說吧,到底怎麽回事?”秦王蕩故作不知。

  甘茂回答道:“大王可知昔日樂羊伐中山之事?”

  “自然知曉。”

  “當年魏文侯拜樂羊為將去攻打中山國,整整打了三年才攻克中山。樂羊班師回朝,論功行賞,魏文侯把他帶到一邊,打開一個箱子給他看。隻見裏麵裝得滿滿的,全是別人誹謗樂羊,要求撤換他,要求治他罪的上疏。樂羊見了趕緊拜謝魏文侯,說:‘這次能夠打勝仗,不是臣下我的功勞,全靠主上您信念堅定啊!’”

  甘茂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現在的情況是,宜陽城易守難攻,絕非十天半個月就能打下來的,臣又非秦人,一旦領兵在外,國內的政敵肯定會圍著大王說臣的壞話,大王最後也一定會聽他們的話而怪罪臣,所以臣想還是別打宜陽了。”

  “你放心,寡人的決心不比魏文侯小,絕不會聽信旁人挑唆的。”

  但甘茂還不放心,又道:“大王,臣再給你講一個故事。從前,孔子的弟子曾子住在魯國的費城,當地有一個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消息傳開,就有人跑去告訴曾子的母親:‘你兒子曾參殺人了!’曾母當時正在織布,手上絲毫沒停,很淡定地說:‘我的兒子怎麽可能殺人呢。’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跑去曾子家,對曾母說:‘你兒子曾參殺人了!’曾母雖然還在繼續織布,心裏卻已經有點慌了。”

  “等到第三個人趕來說:‘你兒子曾參殺人了!’曾母立刻扔下織布的梭子和織機,爬牆逃走了。”甘茂總結道,“臣下我的賢能不可能趕上曾子,大王你對我的信任也不可能有曾母信任她兒子那麽深,來告我狀的人卻肯定不止三人,臣覺得大王你是一定會動搖,會變卦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王蕩斷然說道:“寡人願意在這裏向你許下承諾,一定信任你,支持你!”

  “若如此,臣願為大王奪取宜陽,拿下三川!”

  “好!”

  甘茂又試探性地問道:“不知大王可以給臣多少兵馬?”

  “五萬銳卒。”

  “這……大王,五萬人是不是太少了?韓國東麵雖有齊軍在牽製,但不過十萬之數,一旦我秦軍突襲武遂,攻略三川,韓國在三個月之內,就能再度調動大軍十餘萬,且宜陽之守軍亦有數萬。正所謂十則圍之,秦軍於韓軍在兵力上並無多大差異,猛然攻城尚可,但圍城而攻數月,實在消耗,唯恐我軍兵力不濟啊!”

  聞言,秦王蕩意味深長地道:“甘茂,寡人相信你。且打仗,不一定依靠兵多將廣而取勝的!兵不在多,在勇;將不在多,在謀!古往今來,以少勝多的戰例還少嗎?”

  甘茂聽到這話,不免硬著頭皮道:“大王,話雖如此,但以五萬之兵圍攻宜陽,難有勝算。”

  “甘茂,寡人實話告訴你,現在秦國能拿得出手的兵馬,委實不多。不過請你放心,這五萬兵馬,盡是銳卒,而且你不必擔心遺留兵士守城之事,因為會有專人接管城邑,安撫百姓。至於你所言之,兵力不足的問題,寡人已經在調集兵馬,且你出征以後,沒損失一名士卒,寡人都會給你補上。若戰事果真陷入拉鋸,到了可一舉打破僵局之時,寡人自當再增派生力軍予你。”

  “若是如此,臣自當全力以赴。”

  其實甘茂的心中亦是很無奈的。

  為了這一戰能勝利,為了取得將印,他付出了甚多,幾乎將自己的家底都賠進去了。若是秦王蕩在這時對他不滿,轉而讓他人為將,甘茂真是哭都沒地方去哭!

  秦國能拿的出來的兵馬可不止五萬,隻是這五萬都是銳卒。

  如果秦王蕩願意,一個月之內,秦國就能動員三十萬大軍。但是秦國現如今正處於大發展時期,方方麵麵都需要投入人力。

  秦王蕩比任何人都希望能打贏這場戰爭,可是沒辦法,秦國的發展大計不容有失。

  得到秦王蕩授予的虎符與詔書後,甘茂沒有回到鹹陽,而是直撲藍田大營,擊鼓聚將。

  甘茂按著腰間的一柄青銅劍,亦步亦趨的走到帥位上,環視一周,看著戰意昂然的眾將,說道:“二三子,此戰的目的,想必爾等都已知曉。自丹陽、藍田之戰後,我秦軍已經數年未曾東出與列國之兵交戰!”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我大秦曆來以東出為誌向,雖千萬人,吾往矣!王上之誌,就是秦人之誌,就是吾等大秦將士之誌!”

  甘茂“嗆啷”的一聲,拔出手中的青銅劍,朗聲道:“二三子,隨我東出!”

  “東出!東出!東出!”

  不得不說,甘茂的演講能力甚強,一下子就將在場的將領的情緒調動起來。

  將心可用!

  甘茂又道:“熊子丹何在!”

  “末將在!”

  “你麾下有五千無當飛軍,盡是精銳,且擅於步戰,猶勝昔日之魏武卒。”甘茂用青銅劍在地圖上指著名為“武遂”的地方,說道:“武遂,為秦攻韓之橋頭堡,秦若伐韓,必取武遂!你的無當飛軍擅於攀爬,英勇善戰,可夜襲武遂,一戰而下!屆時會有人在城內製造混亂,引火為號,汝當相機行事!”

  “諾!”

  “全旭!”

  “末將在!”

  “若說武遂是三川的門戶,是韓國的門戶,則宜陽必是三川之重鎮。你即刻率領戰騎五千,繞過武遂,長途奔襲至宜陽。”

  甘茂用劍指著宜陽至武遂的一處山脈,道:“這是雁蕩山。此為宜陽之韓軍增援武遂的必經之路!你率軍多帶旌旗,多帶營帳,到雁蕩山後,不必隱蔽,更不需要截擊韓軍,你當就地安營紮寨,多樹我秦軍旌旗,營地一定要大,炊煙一定要多,做出數萬兵馬駐紮的模樣!”

  “諾!”

  甘茂又肅容道:“餘下諸軍,隨我一起火速向武遂挺進!這一戰,必克武遂!”

  “諾!”眾將轟然唱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