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3      字數:2923
  古往今來,王室所組織的圍獵活動都是極為盛大的,且不僅是簡單的打獵。

  秦國亦然。

  時至中午,蓋因天氣酷熱,眾人並沒有狩獵太久,打到足夠的獵物之後,就回到營地載歌載舞,飲酒作樂。

  在王上駕前,一眾武將自然免不了演武助興的。

  圍獵,本身就是摻雜著濃濃尚武之風的活動。

  眾多孔武有力的將領都聚在一起,在已經搭建好的擂台之上赤身肉搏,你一拳,我一腳,有來有往,打得不亦樂乎。似孟賁、烏獲等猛將,更是進行摔跤,那些勇武過人的將領都不是其敵手,須臾就被摔倒在地上,引得圍觀的眾人一片叫好喝彩。

  更有步戰、馬戰以及騎射等演武比賽,人人各領風騷。

  看到秦國的武風如此濃厚,將士這般雄健,太子嬰由衷地感慨道:“無怪秦軍能在戰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秦王,以我觀之,秦國的這諸多猛將,就是列國所無法比擬的啊!”

  秦王蕩意味深長的瞟了太子嬰一眼,說道:“秦國可不是隻有猛將多。太子,你認為如何能造就一個霸主大國?”

  聞言,太子嬰想了想,回答道:“當國君賢明,有良臣輔弼,土地肥沃,疆域遼闊,城池之眾,人口之眾,膏腴之多,大將多謀,士卒用命,蓋其所能成霸主大國也。”

  “太子說的沒錯,一國之君,隻有良臣輔弼還是不夠的,還需將士之用。文臣與武將,就好似鯤鵬之雙翼,相輔相成,可使鯤鵬扶搖直上九萬裏!若秦隻有猛將,而無良臣,何以成就霸主大國?”

  “秦王所言極是,外臣受教了。”

  秦王蕩淡淡的一笑,隨後拍了拍手,早已準備好的一眾宮女,就端著一碟又一碟的葷菜,放在眾人的桌案上,除了一碟青菜,都是葷菜,中間還放置著一食鼎,盡是鹿肉或者兔肉、野豬肉。

  但讓人感到困惑的是,這食鼎中的鹿肉這麽大一塊,卻不配匕首?

  眾人感到無從下口,都疑惑的看著秦王蕩。

  少頃,又有宮娥拿上來一套銅製的餐具。

  叉子,餐刀。

  這直接拿起一大塊肉吃掉,未免有辱斯文,故而自視甚高的人都拿起一側的箸(筷子)夾起青菜,一點一點的送入嘴裏,細細的咀嚼著。

  孟賁是粗人,一點都不注意形象,拿起桌上的餐刀,一隻手握著一條鹿腿,就切了上去,但切了老半天,隻能切下一點肉沫。氣急敗壞的孟賁,索性用自己的蠻力,撕開鹿腿,狠狠地撕咬著,大快朵頤。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看到孟賁的吃相,在場的人都腹誹不已。

  “太子,你怎麽不吃肉?”秦王蕩笑吟吟的問道。

  太子嬰一臉尷尬,說道:“秦王,非是我不吃肉,而是不知,你這餐具是何物?有何用途?”

  聽到這話,秦王蕩掃視了坐在兩側的人一眼,淡淡的道:“二三子都不知其用途吧?”

  “請王上賜教!”

  秦王蕩隨即一手拿餐刀,一手拿叉子,在食鼎上切下一塊肉,而後送入嘴中,吃得津津有味。

  “此餐具,名為餐刀和叉子。用刀切割肉,送進口裏,最方便。刀叉用法是從外側向裏側按順序使用。進餐時,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

  眾人都學著秦王蕩的模樣,慢條斯理的切下一塊肉,吃進肚子裏,果真不同凡響。

  太子嬰讚不絕口地道:“秦王,以這餐刀和叉子食肉,當真更勝匕首食肉!切肉之動作優雅,更顯高貴,依我看秦王完全可以將這種餐具推廣,想必世人都會敬仰秦王的!”

  “太子過譽了。”

  秦王蕩等人在驪山圍獵之時,齊國的使者宋鈃卻是著急上火,頻頻求見樗裏疾,登門拜訪。

  宋鈃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敦促秦國出兵伐韓,但見不到秦王蕩,隻能退而求其次,找樗裏疾商議。但後者知曉秦王蕩的心思,雖沒有避而不見,或者謝絕見客,可是一樣是在敷衍宋鈃。

  當秦王蕩從驪山回到鹹陽宮的時候,不勝其擾的樗裏疾在第一時間入宮覲見。

  “宋鈃急了?”

  “是啊。大王,這幾日宋鈃一直到老臣的府上遊說,但無非就是那一套說辭。宋鈃已經撂下了狠話,本月秦國再不出兵伐韓,齊軍將撤出韓地,並合縱列國,攻伐秦國!他這是在威脅咱們大秦啊!”

  “宋鈃還沒那個膽子,一定是齊王授意的。”

  秦王蕩閉上眼睛,手指輕輕的敲打在桌案上,暗暗的思慮了一陣,又道:“王叔,差不多了。絕不能讓齊軍在這個時候撤出韓地,不然咱們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大王意欲何為?”

  “寡人已經穩住太子嬰,可假意盟韓,突襲韓地,一舉奪下武遂!”

  樗裏疾暗自思襯了一下,回道:“可行!”

  “隻是大王,請容老臣稟奏。欲弱韓,必取三川,欲取三川,則必下宜陽!韓國三川之地,有兩大重鎮,一則武遂,一則宜陽,武遂接壤於秦,時秦時韓,歸屬不一,故而韓國雖有重兵屯於此,但不及宜陽之兵盛。秦欲取武遂,可有裏應外合之勢,一戰而下並不難,秦人能想到這一點,韓國人亦然。”

  聞言,秦王蕩微微頷首道:“王叔所言極是。宜陽乃堅城,積糧甚多,又有重兵把守,輕易不能取之。但韓國的宜陽緊挨著周都雒陽,是雒陽的門戶,隻要我們攻占宜陽,就能以此為跳板,控製周王室!”

  秦王蕩緊緊的攥著拳頭,饒是他已經成熟了不少,但麵對“成就王業”的這種誘惑,仍舊忍不住怦然心動。

  盡管王上熱情如火,樗裏疾卻給他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大王,宜陽乃是韓國的軍事重鎮,城堅兵精,易守難攻。況且宜陽距離秦地路程太遠,又艱險難行,如果孤軍深入去攻宜陽,一旦趙國、魏國出兵來救,我軍就會腹背受敵,後果不堪設想。”

  “趙魏兩國,有這般膽魄?”秦王蕩蹙眉道。

  “韓、趙、魏同出三晉,可謂是一脈相承,秦國之大出,無疑是損害三晉的利益的。若韓王屆時派出使者遊說趙、魏,此事未必不能成功。”

  秦王蕩聽到這話,眯著眼睛道:“如此說來,想順利打下宜陽,必須先破壞韓國和魏國的聯盟關係。隻要魏國轉而幫助我們,趙國就不可能越過魏國來救援韓國,那麽韓國就被孤立了,宜陽城也就有可能被我軍攻下。”

  “不錯。”

  秦王蕩的頭腦十分靈活,被樗裏疾這麽一提點,就馬上反應過來。

  趙國與魏國,對於齊軍伐韓,袖手旁觀,但秦國出兵伐韓就不一定了。齊軍攻占韓東之地,實則並無多少膏腴,也威脅不到趙、魏兩國的安全。

  而秦軍一旦伐韓,攻克宜陽,拿下三川,這就跟一根釘子插在三晉的心窩子上。

  奪取三川的秦軍,可以攻魏,可以攻韓,可以攻趙,這是三晉都不願意看見的事情。

  秦王蕩隨即接受樗裏疾的諫言,命令甘茂出使魏國。

  甘茂乃是楚國下蔡人,以客卿的身份為秦國效力,一心想立個大功鞏固自己的地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

  到了魏國,甘茂揮金如土,上上下下一通打點,又以共享伐韓之利相引誘,與魏王達成了秦魏共伐韓國的協議。事情辦成,甘茂卻並不急於回國向秦王蕩複命,而是派遣副使向壽先回鹹陽。

  向壽稟告道:“王上,魏國已經答應與大秦合縱攻韓,但希望王上不要攻打宜陽為好。”

  “這是為何?”

  秦王蕩大為不解,這話著實前後矛盾。

  要麽是魏國不答應與秦合縱,最好不要打宜陽。要麽是魏國答應與秦合縱,可以攻打宜陽。

  向壽亦是一肚子委屈,說道:“王上,臣亦是不知。這是甘子的原話,臣是一字不差複述的,王上若是有不解之處,還請召甘子回來詢問。”

  聞言,秦王蕩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心中已經猜測到甘茂的用意。

  真是名利之徒,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