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牙刷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3      字數:2431
  鹹陽城郊,十裏長亭。

  秦王蕩在一方涼亭之內盤腿而坐,對麵的右丞相彌子夏與典客甘茂都屈膝坐下。亭子之外,甲士林立,旌旗招展,車馬駐足,好一派出巡的景象。

  但不是秦王蕩的出巡隊伍,而是彌子夏、甘茂二人的使團。

  彌子夏出使大梁,遊說魏國;甘茂出使臨淄,遊說齊國。彌子夏倒是沒什麽,魏國是秦國的盟友,秦魏之好,再惡劣魏王都不會殺害秦使,更何況是作為右丞相的彌子夏。

  不過出使的隊伍浩大一點,這代表著秦國的顏麵,再加上齊人善用刺客之道,為使魏國絕秦,難免會使出暗殺使者這種下作的手段。秦王蕩必須要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

  至於出使齊國的甘茂就更不必贅言了。

  秦齊兩國之間隔著三晉,千裏迢迢,其間可能發生的意外不可避免。秦國與齊國從未有過盟約,瓜葛倒是不少,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遭遇的第一次慘敗,就是敗在齊人手上的。

  桑丘之敗,逼得秦惠文王向齊國自稱“西藩之臣”,這對於秦國而言簡直是奇恥大辱!

  但時勢所迫,如之奈何?

  在天下列國當中,秦國對齊國的了解可謂是少之又少的。

  這一回,算是秦王蕩對於齊人的試探。

  “子夏、甘茂,寡人之意你們應該明了。”秦王蕩肅容道:“我大秦先祖篳路藍縷,浴血奮戰,終辟一隅,然則曆代秦君皆無龜縮自保之意,銳意東出!寡人繼承先輩的意誌,銘記於心,不敢忘卻。現如今義渠已滅,秦國再無後顧之憂,秦當東出,然則出於何處?韓也。”

  “寡人欲伐韓,得宜陽,取三川,以至於車馬通暢於中原,窺視九鼎神器。二位,九鼎意味著什麽,想必不用寡人贅言了吧?”

  甘茂作揖道:“大王之誌,便是臣等之誌。隻是不知大王欲取得九鼎,還是問鼎之輕重?”

  “欲取鼎何如?欲問鼎何如?”

  甘茂回答道:“取鼎,乃王業也;問鼎,乃帝業也。昔日秦國亦有伐韓之論,時張子雲:‘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其所言甚是有理。”

  “取鼎,是可成王業,而問鼎,卻能成就帝業。王業是為霸業,然則何為帝業?帝業不同於王業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天下霸主,帝業者,乃滅列國,獨秦一家存於天下,除王上之外,無有稱王稱霸者。”

  秦王蕩微微頷首道:“寡人欲成帝業也。”

  實際上,此前的秦王蕩對於秦軍伐韓,兵臨雒陽之後,取鼎還是問鼎這個問題,遲疑不決。

  包括秦王蕩在內,秦國的幾代先君,乃至於列國野心勃勃的君主們,都十分渴望獲得九鼎。九鼎是神器,是象征天下九州的存在,傳聞中得九鼎者可得天下。

  欲取得九鼎,並不難,與周王室接壤的三晉中任何一國都能做到。難就難在取鼎之後,天下人會如何看待秦國的這種行為?

  周王室雖孱弱不堪,與薛、滕、衛等彈丸之地的小國一樣,隨便派數千兵馬就能滅掉,但周王室始終屬於天下正統,周天子,也還是天下共主。

  自三家分晉以來,韓、趙、魏沒少欺淩周天子,不時的就派人去侵占一點周天子的城池土地,割其米粟,巧取豪奪,導致周天子所轄的領地越來越小,但三晉都從未有過滅周之心,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可想而知的,秦國奪取九鼎,這代價是極有可能遭到關東列國的合縱進攻,進而失去函穀關以東的城池土地,一朝回到解放前。

  這可不是秦王蕩想要看見的。

  九鼎這種東西,說白了就跟後世的傳國玉璽一般,隻是象征性的器物,能不能擁有它,還要看自身的實力。

  諸如齊、楚、韓、趙、魏、燕等國是不會坐視秦國奪取九鼎的。

  這本來,大家都是“王”,平起平坐,秦國奪取九鼎,或者說挾持周天子對他們發號施令,這不是惡心人嗎?

  “子夏,你此行何為?”

  “當遊說魏王繼續親秦拒齊,立秦臣為魏相,穩住魏國,不至於當大王舉兵伐韓之時,有魏軍牽掣。”

  “善。”

  “甘茂,你此行何為?”

  “回稟大王,臣當遊說齊王與秦國訂立盟約,一同伐韓,並邀田文入秦為相國。”

  “不夠,還不夠。”

  秦王蕩淡淡的搖頭道:“寡人給你們的任務是如此,但能完成到什麽程度,具體還要看你們的本事。如齊國,甘茂你遊說之時,當試圖離間齊王與孟嚐君的關係,並要求齊國與大秦互盟,一同伐韓,並以田文為秦相做條件,請齊王迎立秦臣為相國!”

  “甘茂、子夏,寡人要說的就是這些,言盡於此,當如何作為,你二人應心中有數。”

  言罷,秦王蕩又招了招手,侍立一側的黑伯頓時拿出一個盤子,盤子上一根放置玉柄物件,長19厘米,有8個栽毛孔,分兩排,孔部上下相通,有金屬絲結紮過的痕跡,牙刷栽毛部的長度為2.5厘米,與現代牙刷極為相似。

  牙刷?

  不錯,這正是牙刷!

  “大王,這是何物?”甘茂十分好奇地道。

  “此物,名為牙刷。其功效是為清理牙齒。爾等出使他國,見其王上,無有厚禮怎可?普通的金帛恐無法令其動心,這牙刷,正好作為見麵禮,送予齊王、魏王。”

  “大善!”

  甘茂、彌子夏不禁微微頷首。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任何稀罕的物件都能讓人感到好奇,頗為心動的,盡管這隻是一個小物件。

  《禮記》雲:雞初鳴,鹹漱。

  可見在清晨漱口是此時的一種潔牙方法。

  在這個時代,人們的護齒潔具就是楊柳枝。

  他們把楊柳枝浸泡在水裏,等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咬掉表皮,直至楊柳枝纖維顯露出來,方便摩擦牙齒,然後清水漱口。楊柳枝剛好充當牙刷,有一句古語正好描述這一現象,叫“晨嚼齒木”。

  當然,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的。

  牙膏的配方秦王蕩不得而知,不過這牙刷的製作並不難,故而他一日突發奇想,就將牙刷搗鼓出來,一切都是為了方便。

  秦王蕩準備將牙刷自上而下地推廣下去,以金、玉之類製作的牙刷,是為貴族豪商所用,而普通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

  可想而知的,牙刷的推廣,一定能使得秦國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