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多事之秋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2      字數:2775
  嬴壯入宮探望秦王蕩的事情,根本無法掩人耳目,沒過多久,便被一直留心觀察嬴壯這邊的動向的甘茂注意到。

  甘茂隨即來到嬴稷的府上,請後者喚出羋月,共謀大事。

  嬴稷雖是楚係大臣推舉出來的“新君”,但是其無論是心計還是威望都遠不及羋月。若非羋月和甘茂二人主導,公子稷連與嬴壯爭奪王位的機會都沒有!

  夜幕降臨。

  甘茂邀請一眾楚係大臣聚於公子稷的府邸。羋月與嬴稷坐於上首,十多名大臣左右各自落座。

  “二三子,妾剛剛得到的消息。公子壯以探望大王為名入宮,與太後敘舊。其意何為?便是為了取得太後的支持!”

  羋月沉聲道:“咱們能站在一起,都是因為,二三子皆為楚人,同朝為官不容易。嬴壯是何許人也?他身後站著的,是整個老秦世族!老秦世族是什麽樣的,想必不用妾贅言了吧?若非孝公、惠文王與今王上壓著,任賢用能,在秦國焉能有爾等的出頭之日?老秦世族排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大王身體抱恙,昏迷不醒之後,其兵符、印璽,皆為太後把握,垂簾聽政也。有了太後的支持,嬴壯繼位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何破局,還請二三子議一議。”

  聞言,在座的大臣都麵麵相覷。

  過了一會兒,向壽起身道:“夫人,欲破此困局,殊為不易也。公子壯與太後有舊,讓太後在公子壯和稷公子二人當中擇一為王,其必選公子壯啊!”

  “妾知道,有了太後的支持,朝中半數以上的魏係大臣也將站到公子壯那一邊。然,隻有朝中百官的支持,嬴壯就能成功上位了嗎?”

  “這……夫人是說,借助外力?”向壽遲疑不已。

  “不錯。”

  羋月淡淡的笑道:“對於太後和公子壯可能聯手之事,妾與甘相已經商議過,有了一些對策。甘相,你說說看吧!”

  甘茂聽到這話,旋即緩緩出列,對著群臣說道:“列位,我與羋夫人的對策是這樣的。公子壯若是爭取到太後的支持,則稷公子上位之事將化為泡影矣!朝中有三大派係,一則本土秦係,一則魏係,一則楚係,隨著太後向公子壯靠攏,原本處於中立狀態的魏係大臣,亦將擁護公子壯。”

  “為此,我提議羋夫人,聯絡楚國、趙國,給太後、樗裏疾施壓,迫使其不得不棄公子壯,而同意立稷公子為新君!”

  群臣聞言,都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借由楚、趙兩國的壓力,威逼秦國,迫使其不得不立自己“中意”的公子為國君,其實這種事情,並不罕見,效果還十分不錯。

  立新君,這是一國之內政,但他國是完全能幹涉的。

  這種情況類似於自古以來的質子製度。

  很多時候,某國的太子或者公子到別國去做質子並不代表他就是弱的一方,這基本取決於實在什麽情況下去做質子的,大部分就是結盟,或者同等實力的諸侯國結盟,或者強諸侯國和弱諸侯國結盟,都可能送出質子到對方國去生活。

  再有,就是在戰爭中出於劣勢的諸侯國,基於尋找支援或者講和,才派出質子以達成自己的目的。

  總之,質子製度的出現符合春秋戰國時期的外交政策,是一種可以爭取時間和和平的外交手段。

  似這般借助外力,達到己國擁立國君的目的的事情,不勝枚舉。

  燕王姬職是在趙王(趙武靈王)的主導下,趙、秦兩國出兵,脅迫齊軍退出燕國的疆土,而後讓其登上王位的。這樣一來,燕、趙的關係得到一定的改善,燕、秦的姻親、盟友關係更為牢固。

  往上追溯幾百年,大名鼎鼎的“仁義霸主”宋襄公,是靠著出兵幹涉他國內政,屢屢擁護他國之君主這才得以稱霸諸侯,為東南一方伯的。

  時至今日,這種事情依舊屢見不鮮。

  這時,向壽不得不出列,蹙眉道:“甘相,聯絡楚、趙二國,予秦壓力,使之立稷公子為新君,是否過於荒唐?恐遭非議啊!”

  “何謂非議?”

  甘茂挑眉道:“你們認為我會以犧牲秦國的利益為代價,換取楚人和趙人的支持嗎?不必如此!我隻是想讓楚、趙的使臣入秦,給樗裏疾和太後增加壓力而已,不到萬不得已之時,咱們是絕不會鼓動兩國陳兵於秦之邊境的!”

  出使與出兵完全是兩種概念。

  首先是支持的力度不同,再一個,就是所要花費的代價不同。

  讓楚王和趙王示意秦國立公子稷,可能隻要花費一點錢財,而一旦讓兩國出兵,兵戎相見,不僅可能生靈塗炭,這後果,自然是秦國割讓城池土地!

  聽到甘茂這麽說,群臣都不禁鬆了口氣。

  在秦國為官多年,讓他們以出賣國家利益的代價,換取他國的支持,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甘茂又道:“我將秘密派出使者,聯絡楚、趙兩國。楚王一定會支持咱們擁立稷公子的,而趙王雍,亦是樂見其成,趙國現在一心對付中山人,無心其餘外戰,他需要一個外在的安全環境,擁立一個秦王,於趙國有百利而無一害。其餘列國,我都將秘密派出使者,帶上重禮,請列國遣使入秦。”

  “善!”群臣都忍不住點點頭。

  等到將其餘大臣一一送出門口,羋月又單獨留下甘茂,說道:“甘子,僅僅是依靠外力,靠著列國的施壓,稷兒果真能如願以償地登上王位嗎?”

  甘茂聞言,低著頭,沉吟片刻道:“夫人,恕我直言,其中存在許多變數。太後、樗裏疾雖罷朝,不再過問朝政,有作壁上觀之意,但是嬴壯下一步會出什麽招數,實難預料!咱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最壞的打算?”

  “是啊。”甘茂歎息一聲,說道:“這最壞的打算,便是兵戎相見,喋血宮廷!咱們若是把嬴壯逼急了,難保他會不會鋌而走險,鼓動太後以清君側的名義,誅殺楚係大臣。太後現在手裏掌握著大王的印璽虎符,她的耳根子又軟,難免會被公子壯慫恿!”

  “另外。”

  甘茂又瞥了一眼站在旁邊,一直不發一言的嬴稷,說道:“請稷公子這段時間一定要謹小慎微,沒事,切勿出門。誰都不敢保證嬴壯會不會幹出暗殺這種下作之事。”

  “稷謹記。”嬴稷頷首道。

  這時,羋月又哀歎道:“沒有兵權,真是咱們最大的軟肋。若是嬴壯果真說動了太後,拿到原本屬於大王的印璽、虎符,調兵遣將,欲誅殺我娘倆,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這真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呀!”

  看著羋月眼中不時泛著的精光,甘茂忍不住眉毛一挑,說道:“夫人,你可莫要犯糊塗。”

  “甘子已經想到妾要作甚?”

  甘茂苦笑道:“夫人之異父弟鎮守邊疆,為朐衍大將,手中數萬大軍,但都為抗擊義渠人,那裏的兵馬不可妄動。而且朐衍的兵馬一動,便為叛軍,嬴壯是可以隨時鼓動太後出兵平叛的!到時候咱們就是身敗名裂了!”

  “妾知道,請甘子放心。”

  話雖如此,但羋月對於甘茂的勸諫一點都聽不進去。

  在她看來,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

  嬴壯已經把劍架在她的脖子上,如何能忍?

  甘茂自知無法勸說羋月,遂離開嬴稷的府邸,上了馬車,腦海裏不時的浮現著昔日輔佐秦王蕩的往事,曆曆在目,記憶猶新也。

  這個時候,倘若秦王蕩能清醒過來,一切都將歸於塵土,成為過往雲煙。

  但是,他所敬畏的王上,如今已經成了活死人一般,躺在病榻上不省人事。

  “唉!秦國,真是多事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