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土法整容
作者:一點不聰明      更新:2020-05-10 09:14      字數:2464
  沈燃兩手空空,大搖大擺的回到了廚房。

  他身後跟著的程六就沒有這麽輕鬆了,兩手個提著一隻巨大的籮筐,盛滿了各樣鮮肉菜蔬,已經氣喘籲籲滿頭大汗。

  他進門時沒看清門檻,險些摔了一個踉蹌,靠著門框才站直了身子,邁了兩步,使上最後一絲力氣,將食材安安穩穩擱在高桌上。

  沈燃歎了口氣,抄起手邊的水壺倒了杯白水,遞了過去。

  “半個月沒正經幹活,都養成什麽樣子了。”

  程六結果水來一飲而盡,才苦笑道:“這半個月天天就是燒火,窩在那裏一坐一天,倒叫小師父見笑了。”

  “嘖,”沈燃眨了眨眼,“咱們可沒那麽多功夫歇著了。”

  他指指房簷,吩咐道:“把那鹹肉摘下來一塊。”

  程六咬了咬牙,挪過一張胡床來踮腳,努力舉起手才將鹹肉摘下來,擱在案上。

  沈燃歎了口氣,將籮筐挪到地上,從中撿出了一節鮮筍,一塊豬肉,才道:“看好了,我可隻做一次。”

  他說著就動手,先在灶上燒起滿滿一吊子的水。

  等水開的功夫,他拿起一隻陶盆,兌了一盆鹽水,將鹹肉浸泡進去,片刻取出。

  又將鹽水倒掉,重新兌了一盆鹽分稍少的水,再次浸泡,反複了數次,才用近乎白水的鹽水將鹹肉洗淨。

  沈燃一邊將洗淨的鹹肉扔進吊子裏煮著,一麵道:“這樣處理,才能除盡鹹肉過分的苦鹹味。”

  程六猛勁點頭,也不發問。

  沈燃這才將鮮筍和整塊豬肉也分別入鍋煮了,又在三個鍋裏加入薑片。

  待三隻吊子漸次滾開,他先撈出變色的鹹肉和鮮肉,分別改刀成寸許的肉塊,才撈出鮮筍,一樣改刀,又道:“筍煮的久些,能除苦澀味。”

  程六點頭道:“記下了。”

  看著食材準備利落,沈燃才將一隻吊子洗淨,把三樣切塊的食材投入,隻加大量水,就放在灶上,跟著吩咐道:“火燒旺些,這半個月光漲這個手藝了吧。”

  程六訕笑著上前,也不說話,隻猛勁扇火。

  等著開鍋的功夫,沈燃看著他的背影,歎氣道:“早知那個曹老大是那副德行,我就不該讓你回去。”

  程六也歎氣:“我沒想到,小師父既然知道我是萬隆豐的人,還能將我留下。”

  沈燃笑笑,問道:“在萬隆豐的時候,那幾個要緊的菜,曹老大從來不當著你們操辦吧。”

  “嗯,”程六點頭,“要緊的客人都是他自己操刀,隻有散客才給下頭的廚師。”

  “所以,我那一碗羊羹倒教萬大發沒辦法了。他要是早培養幾個好後生,大家總能一起想出辦法來,何至於現在成這個破落樣。”

  看著鍋裏的湯水漸漸滾開,沈燃抄起一隻木勺來邊撇著浮沫邊道:“火小點,鍋開了就隻管讓它滾著,撇淨了浮沫,再煮上一個時辰,等到湯汁粘稠,再加點蔥花,悶上一會兒就行。”

  “不加調味是因為鹹肉本就有鹹鮮味,”程六仰頭看著沈燃,“但什麽香料都不加,這能行嗎?”

  沈燃本就對唐人亂用香料的習慣非常不屑,因而道:“你可以試試,加了香料的要是能比不加香料的還好吃,我叫你師父。”

  他邊說邊洗了手,朝程六吩咐道:“都交給你了,在這兒自己琢磨吧,別忘了把晚飯做了就成。”

  說完,他就信步踱出去了。

  程六調好了火,起身守在爐灶邊,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

  沈燃本想到後院坐坐歇會兒,一進院就見小麻和掌櫃的對坐在胡床上,正在學寫字。

  他一屁股在二人身邊坐下,左右看看才問:“醍醐不在嗎?”

  趙一平邊執筆給小麻點指著寫錯的字,邊道:“和韓先生出去選雜使婆子了,用韓凝禮的話說,她已經沉迷管家無法自拔,日日理賬數錢,打理庭院,連出診都不大去了。”

  他說著就抬起頭來,壓低了聲音問沈燃:“你拿得住程六嗎?他不會鬧事吧。”

  沈燃輕笑兩聲,隻聽小麻搶答道:“程六離不開會英樓了,我看他不把曹老大徹底打死不算完。”

  趙一平撇撇嘴:“你心裏有數就行。”

  他放下筆,轉而又道:“劉二落籍的事,是不是該操辦起來了?”

  沈燃點頭:“我準備明天就去的,估計鳳兒家招工也該招的差不多了。”

  “不知道為什麽,”趙一平歎了口氣,“劉二落籍這事,我還是覺得不大穩妥。異人司的人都知道他的長相,光是落籍恐怕不能解決問題。”

  沈燃也不發愁,隻管笑道:“掌櫃的放心,這事我都準備好了。”

  趙一平愣了一下,直聲問道:“什麽東西能有整容的功效?”

  沈燃專注的看著小麻寫字,漫不經心答道:“肥肉。”

  ----------------------------

  鳳兒家的小院隻消停了幾日,便又迎來了一件大事。

  四五月上,正是農戶們忙碌著耕種的時候,也是浮浪戶們進莊子找活計的時候。

  這些沒有戶籍的人,要麽是為了逃避當地的苛捐雜稅放棄了自己的責田,要麽是和尚破戒被趕出了寺廟,來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都要靠做農活來解決吃飯問題。

  運氣好的話,在一家農戶家中好好幹上一兩年,就能在當地重新落一個戶籍。

  若要細說,這確實是有違唐律的。

  各地的裏長鄉紳並也非不管,隻是礙於農事繁重,勞力越多得利越多。

  所以,在好年景上,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這些沒有戶籍的壯勞力能踏實做工,無論裏正還是鄉紳,都不會上門來糾察驅趕。

  鳳兒家的責田早就托給了鄰裏幫工,也約定好收成時人家拿走一半的糧食。

  但今年,他家收留的浮浪戶最多,足足有五個男丁。

  其中,就有劉二。

  此時,劉二正在自己蝸居的土房裏來回打轉。

  雖然餘下的四個工人都已經到齊,但沒有沈燃說話,他還是不敢貿然出門。

  沈燃此時已經來了,正和醍醐一起在鳳兒家的正屋裏說話,從他進門到現在,一個時辰過去了,竟還沒說完。

  劉二有些不安的想起沈燃上次來時的叮囑,拿起桌上的蒸餅,像吃水果一樣一口一口的吧嗒著。

  約莫過了一刻,沈燃才率先推開劉二的屋門。

  他進門便道:“正吃著呢?多吃點,我還給你帶了東西。”

  醍醐也跟在後頭進門,見到劉二竟笑起來:“吃了那麽多東西,怎麽胖的這麽慢。”

  沈燃說著將包裹擱在箱子上,俯身打開,把裏麵的東西一樣樣鋪開。

  劉二叫苦不迭:“我實在吃不下了。”

  他見著一桌子的小點心,糖果子,蒸餅烙餅,隻覺心驚肉跳,半點食欲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