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九子鬼母
作者:小魔童      更新:2020-03-03 00:15      字數:2255
  羅刹夫人說:“這兒是人跡不到的秘徑,四五年前被我夫婦無意中發現。我們厭倦修靈界,正苦沒有相當偕隱處所,我又懷著身孕,快到分娩時候,才把此地做了夫婦遁跡之所。

  此地各種猿猴都有,初來時非常淘氣,幸而我們原是幽冥教徒,懂得一點驅禽役獸的門道,把它們一齊收伏。可是各種猿猴中,也隻有大的幾頭猩猿和小的雪猿,最聰慧懂得人性,可以當仆役般使喚,其餘也隻有懾伏它們不敢胡來罷了。

  我們又把此地瞎起了一個地名,叫做‘羅刹峪’。羅刹二字原是當年我夫婦在修靈界上的名號,當年我夫婦雖然身為教徒,卻看清幽冥教漸漸魚龍混雜,背離教旨,我們毅然脫離。

  夫婦二人憑一點微末武技,在修靈界獨往獨來,博得一點微名。修靈界的敗類卻把我們夫婦恨如切骨,幽冥教的黨徒,也百計圖謀想籠絡我夫婦重返教門出力,否則便要用毒辣手段對待。

  我夫婦一想,瓦罐不離井上破!修靈界上有幾個好收場?幸喜天從人願,有這樣隱秘處所,足夠我們夫婦隱跡埋名、逍遙晚境,所以在近處購辦了一點應用物品,運到此地,便安心隱居下來。隱居的頭一年,我生了一個女孩子,大約兩位已經見過。偏我乳水不足,幸有一頭母的猩猿非常忠心,代為乳哺,可以說我這女孩子是在母猩猿手上養大的。這種猩猿舉動和人一般,隻橫骨未化,不能人言,收服不得法,時發野性罷了。

  有一年我夫婦靜極思動,想到外麵看一看情形,順便置辦點應用東西。還有當年在修靈界混跡,在雲北邊境埋藏的一點珍寶,也想運回羅刹峪來。不料為了這點珍寶,我夫婦幾乎送命在這上頭。

  我們藏寶之地,在雲北域邊境黑水城相近處所。黑水城原是黑石敵匪出沒之區,我們到黑水城時,偏和黑石敵匪首領女魔王‘九子鬼母’朝了相。早年在修靈界和九子鬼母有點過節,她深知我夫婦並非易與,大家按兵不鬥,萬不料在她匪窩所在和她狹路相逢。強龍難鬥地頭蛇,我們又已心灰意懶,不願再爭

  無謂的閑氣,原想暗暗取出珍寶便悄悄溜走。

  不料九子鬼母不動聲色,早已調兵遣將暗設埋伏,一麵又派了不少匪徒逐步跟蹤,居然在我們取出寶藏以後,沿途邀截。我們夫婦隻好同他們周旋,一口氣被我們衝破了幾層埋伏關口,除掉了幾名黨匪。最後衝到一個險惡之處,兩麵危岩,中間羊腸一線。萬惡的九子鬼母,竟在這兩麵危岩上,預伏了不少匪徒。等我們搶入岩下,岩上梆子一響,先滾下許多磨盤大石,塞斷兩頭路口,又從岩上拋下幹柴火種,竟想活活燒死我夫妻二人。

  我們身處絕地,隻可死中求生,拚出死命向陡峭的岩頭攻了上去,無奈岩上匪徒,早已埋伏了弓箭手,毒箭勁弩,立時鑽射下來。岩下火勢已旺,煙霧迷漫,照說那時我夫妻便有天大的本領,也難逃毒手。萬不料憑空來了救星,正在危急當口,岩上一陣大亂,窮凶極惡的敵匪一個個拋球似的拋下岩來。我們夫妻乘機飛身搶上岩頂,一看岩上敵匪抱頭亂竄,被一位大袖翩翩的老英雄,趕得暈頭轉向。

  那一位老英雄大袖展處,近身的黑石敵匪便像草人一般的,紛紛跌下岩去。九子鬼母在遠處看見情形不對,惡狠狠飛身趕到。我們夫妻恨極了她,雙雙齊上,預備和她拚命。

  不料那位老英雄身法奇快,隻一旋身,活似飛起一隻大灰鶴從我們頭上掠展,一落身攔住九子鬼母去路。那時九子鬼母年紀未老,已得峨嵋派武術秘奧,鬼怪般怒吼連聲,向老英雄挺劍直刺。

  老英雄哈哈一笑,隻一塌身,竟施展他老人家獨門功法‘混元一氣功’,飄飄大袖隻貼地一過,嘴上喝聲:‘去你的!’九子鬼母身子活似斷線風箏,拋出去兩丈開外。那女魔王真也可以,向地上跌落時,竟在空中風車般一個細胸巧翻雲落下來,依然頭上腳下挺立遠處;可是頭帕已落,發如飛蓬,咬牙切齒,活似厲鬼一般。大喝一聲:‘老兒通名!’

  老英雄笑喝道:‘呸!你也配!’回頭又向我們道:‘隨我來,快離是非之地。’我們本想和她一決雌雄,作個了斷

  ,老人家這樣吩咐不敢不遵,才跟著老人家飛步下山,脫離了匪窟。

  我們拜謝老人家救命之恩,叩問姓名,才知是四海馳名陰陽宗尊宿張鬆溪老前輩。張老前輩問起我們行蹤,我們自報來曆,和近年偕隱羅刹峪經過;不料我們洗手修靈界,隱跡秘境的舉動,深得老人家讚許,老人家還願意到羅刹峪一遊。

  我們能蒙這位老前輩光降,自然求之不得,於是一路侍奉到此,蒙老人家慈悲,把我們夫妻收列門牆。

  因為老人家非常喜愛這羅刹峪,把全境踏勘了一遍,對我夫妻說:‘陰陽宗內家功法,原是修道基礎,自己四海一身孤然無累,這幾年遊遍名山,原想尋覓一修道隱身之所。修道人最注重“緣法地侶”四個字,想不到機緣湊巧,碰見了你們夫婦,來到這樣秘奧之境,最適合我修道遁跡之用。最妙我祖師爺遺留仙跡的仙影崖近在咫尺,似乎冥冥之中自有主宰一般,我從此要在羅刹峪內證仙了道,步武祖師爺後塵,不再步履塵世了。’

  我們對於恩師長期同居羅刹峪,自然求之不得,從此可以早夕侍奉,多少討求一點功夫秘奧。於是我們請恩師自己指定相近處,替他搭蓋了一所房子,撥了一頭馴良的猩猿,隨時供應使喚。我們每天到恩師住所去問安,幾個月以後,恩師在家時候逐漸減少,十天中隻能見著一次,也不知恩師到何處去,問他他也不說。”

  羅刹夫人歎道:“最後一次,我們夫妻走進恩師住所,隻見壁上釘著一張恩師留諭,從此便見不著恩師的麵了。現在這張諭言依然釘在壁上,那所房子依然和恩師在時一樣。我們遵照恩師留諭,請師妹到此。師妹隻要到恩師住所,一讀那張諭言,便可徹底明白,那所房子從今天起,也歸師妹主持。師妹看完了恩師留諭以後,應該怎樣遵辦,也憑師妹吩咐了。”一說罷,胸口起伏,喘息不止,似乎氣分非常衰弱。

  羅素素對她說:“師姊貴恙在身,且請安心靜養,我們先到我義父住的所在,看清了義父留諭,再向師姊討教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