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武技秘奧
作者:小魔童      更新:2020-03-03 00:15      字數:2099
  李乘風正聽得出神,急於想聽下文,對於這句話不大理會。惟獨女羅刹心靈上卻起了異樣感覺,留神桑苧翁說到這兒,滿臉淒惶,眼神卻注在自己麵上,越覺得他講這樣故事,和自己有極大關係似的。尤其說到“想不到在她死後二十多年,現在又在我麵前了”,仿佛向自己說的一般。也不知什麽緣故,自己鼻子一酸,眼淚在秋波內亂滾,不禁低下頭去。

  卻聽桑苧翁長歎一聲,又滔滔不斷地講下去了:

  “那時她把人皮假麵一揭下,露出本來麵目,我依稀有點認識,尤其她說出我先師遺言,陡然想起一事,脫口問道:‘你難道是我先師養女羅素素師妹嗎?’羅素素點頭笑道:‘師兄,居然還記得我小時候的乳名。’

  當時我心裏一喜,想不到在這種地方會碰著同門師妹,而且這位師妹冰雪聰明,是先師最鍾愛的一位小同門,從小便受師門陶冶,雖然在先師跟前不過十年光景,所得秘傳卻比別個同門還多。剛才暗中運功相抵,扶住燭光,又從一丈多高的梁上,一掌扇滅燭火,這一手,便比我高得多!先師仙遊以後,定然練功有得後來居上了,想不到今晚他鄉遇故知。

  大喜之下,慌請她坐下,細問先師故後情形和她這幾年蹤跡,怎會知道自己在此趕來相會。

  她說:‘師兄,你還記得那年我養父八十大慶,諸同門齊集四明祝壽,小妹還是十幾歲的小孩子,師兄也隻二十左右,在男同門中也是年紀最輕的,卻已少年得誌,一位金馬玉堂的貴客了。這時師兄不忘師門,居然親自登堂拜壽,和我們盤桓了幾天。在正壽這一天,我養父在壽筵上講述武技秘奧和祖師的仙跡,最後他老人家要想效法祖師爺得道登仙,說出許多奇怪的話來,師兄,你還記得嗎?’我說:‘當然記得。’

  我記得那時先師是這樣說的:‘修靈界武技精華深奧,不亞於文學,一輩子研究不盡。

  但是研究此道的,雖然到處都有,隻是粗人多、文士少,男子多、女子少,這是重文輕武、重男輕女的成見太深。要知古人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原是人人應有能耐的,武技更包括在射禦之內。後世誤解武技為好勇鬥狠,幾代開國之君又用的是霸術愚民之策,最怕國民氣粗膽壯、揭竿而起,破壞他一人一家的萬年有道之基,隻好抬出“偃武修文”的招牌來,弄得真有實力的武技名家,一個個不敢術露招禍,收幾個門徒接傳衣缽,也是偷偷摸摸隱密深藏起來。眼看武技一道,一代不如一代,非到絕傳不可,真是可惜!’

  ‘要知功法武技,不論哪一宗派傳授,都是萬脈同源。普通練一種拳術,隻要經過名師指點,恒心練習,功法高深不去管他,準可以轉弱為強、卻病延年,這是人人明白,已不用多費口舌。試問帝國若是人人有個好身體,還不強種強國嗎?這種最淺顯的道理,卻是發明武技的最大本旨,這是武技的普通功用,可以稱為“健身術”。像我們師弟衣缽相傳,光大門戶,而又修靈界訪友,精益求精,非有二三十年純功,難以繼述祖師爺本門功夫。非但遊曆修靈界,可以立己立人、不畏強暴,一旦國家有事,亦可以一敵百、馳驅疆場。

  這種不是普通功夫,可以稱為“衛身術”。

  但是武技曆代相傳,除健身衛身以外,還有最高的境界,凡是研究武技的,不論哪一宗派,都知道有“練精化氣,練神還虛”的說法。藝而誌於道,說玄了便是悟道成仙。

  先師又歎道:‘文人造謠,聊以快意。我活了這大,走遍名山大川,訪遍拳劍名家,卻沒有碰著什麽劍仙。但是天下事實在難說,積非可以成是,積謠也許成真。個人見聞有限,天下事理無窮,不能說我沒有碰著劍仙,世上便沒有劍仙了。

  即如我祖師爺悟道成仙的事跡,有記載、有傳說,仙蹤所到各地誌書上都說得活靈活現,

  這是陰陽宗的門下沒有不知道的,照這樣看來也許真有成仙的可能。

  現在我已活到八十歲,天下同道都推尊我為陰陽宗掌門人,我已把曆年秘研拳劍功夫,絕不藏私,按照你們材質統統分別傳授,你們隻要悉心研練,不愁不到爐火純青地步。

  從明天起,我立誌要雲遊四海,訪求仙跡,把未來歲月消磨於悟道登仙的功夫上。要從我本身的武技,印證武技的頂峰是不是有練神化虛、蛻俗成仙的一途?不論是虛是實,到時我定要預先布置,使我門弟子按跡找尋、證明真假。我不管有仙緣仙福沒有,我為世上各宗派武技,印證最高的真理。我祖師爺神明咫尺,定能鑒我愚誠點化迷途,假使仙道虛無白廢心血,我這八十老人於世無求,為世上作一榜樣,亦是心安理得。’

  先師這番話我記得很清楚,我還記得和師妹說了不少體己話。同門祝壽以後,我便晉京供職,服官朝廷,身體不能自由,南北遠隔音訊輒阻。過了幾年,我才打聽出先師八十壽辰的第五天,真個飄飄雲遊,不知所終。人人都說被祖師爺降凡接引,真個仙去了。一得到先師仙去消息,一發掛念師妹下落,同門又各星散,曾囑托人隨時打探師妹蹤跡,總未得著確信。萬想不到師妹會在這時光降,真是天大的造化。

  羅素素笑道:‘師兄官階不小,這張嘴還是從前一樣的甜,剛才幾乎把我當作謀刺欽命大員的要犯了。’我對於這位師妹本來非常愛惜,一聽她口角尖利,慌起來謝罪,說是:‘不知者不罪,請師妹不要見怪。’

  羅素素道:‘誰怪你?我們不必鬧此虛文,不瞞你說,我一直跟你到此,你一路舉動都在我眼裏。我原想現身見你,轉想多年不見,今昔不同,你為朝廷出力,我也要暗地查察你的官聲政績如何?我才暗地一路跟蹤,一半也是存心保護你,一半事有湊巧,我本來要從這條路上走來,倒一舉兩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