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凱旋歸城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28 02:06      字數:2172
  洪宇亮糾結了很久,最終對於自身生存的渴望還是超過了對家人安危的擔憂。他嚐試用破虜軍看管嚴密等借口來安慰自己,但是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濟州牧使,最終還是沒能過去自己心裏那一關。

  現在洪宇亮隻能用宋時烈和柳馨遠的例子來自我安慰,這兩名朝鮮大儒雖然早已經投靠了破虜軍,但他們的家人卻至今沒有受到朝鮮官方的脅迫。

  但是,洪宇亮同樣也清楚,宋時烈和柳馨遠兩人本身就有著地方大士族的背景,而洪宇亮自己卻隻是普通士族出身,很難說國王李棩會不會拿洪宇亮的家人開刀,以此來殺雞儆猴。

  李逸瀾也知道洪宇亮目前的處境,出於兩人之前的情誼,李逸瀾對於洪宇亮的處境表示同情,但是從破虜軍整體的利益出發,李逸瀾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樂見其成的感覺。

  洪宇亮被打壓得越狠,就意味著他投靠破虜軍的可能性越高。時至今日,雖然洪宇亮未曾明確表示,但是在眾人看來,他已然成為了破虜軍中的一員。

  在現在洪宇亮的家人安危還未確定的情況下,李逸瀾不會特意給洪宇亮安排職務,以免消息傳到漢城,給洪宇亮的家人造成更大的威脅,現在的洪宇亮在破虜軍中還沒有固定的職務,隻是起到類似於顧問的作用。

  ..........

  眾人各懷心事地趕路,感覺上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便接近了濟州府城。

  此時,府城門外的歡迎陣列早已經準備完畢。

  宋時烈領頭,濟州牧使李璌、同知崔鎮南以及後鎮正統領陳得,右鎮副統領金永都在城門外列隊迎接。

  除了這些高層在城門之外,濟州府城的百姓們此時則在府城內等候,大家都在期盼著看到李逸瀾的歸來。

  戰事連綿三月,但濟州府城作為濟州島的中心之地,卻始終未曾受到戰火的波及,這和李逸瀾為首的破虜軍在前線浴血奮戰,屢建奇功是離不開的。

  李逸瀾和宋時烈等人久別重逢,雙方一時間都有些熟悉的陌生感,好在談起來戰事的發展以及濟州府城這段時間裏的情況,這份疏離感便也逐漸淡化了下來。

  宋時烈長期在漢城,直麵國王和王廷的那些達官貴人,要不就是自己隱居深山,反倒是和日常的地方事務有些疏離了。

  這次破虜軍的舉義,給了宋時烈重新拾起治理地方政務的機會:“府城封閉了一個月有餘,期間未曾有騷亂等情況。”

  “糧食曾經出現過短缺的情況,但是很快便有長崎來的糧食支援,倒也沒有產生饑荒的情況。”

  聽了宋時烈的介紹,李逸瀾心中一動,“沒有產生饑荒”,這話說得簡單,但是背後卻意味著府城內當時的情況已經到了接近饑荒的情況。

  可能是不想讓李逸瀾將注意力過多牽扯到後方,當時留守濟州府城的官員們,包括宋時烈和陳得等人都沒有向李逸瀾匯報。

  雖然留守官員們的本意是為了李逸瀾分憂,但是客觀上卻是給李逸瀾蒙蔽了消息。不過李逸瀾也隻是這麽閃過了這麽一個念頭,畢竟當時的情況如此危急,李逸瀾還是十分理解的。

  “熬過去了就好。”李逸瀾開懷笑道,“現在我們已經頂過了一個難關。濟州島百廢待興,現在我們要盡可能地恢複民生。”

  宋時烈鬆了口氣,當時是他作主不要匯報府城中糧食短缺的消息,現在最擔心李逸瀾追究的,自然也是宋時烈本人了。

  當初做出決定的時候,宋時烈倒沒覺得有多大的壓力,但是現在直麵著李逸瀾,宋時烈倒是有些局促起來。

  明明在三個月前,宋時烈和李逸瀾第一次相見的時候,還隻是驚訝於李逸瀾的年輕而已,等到一個月前旌義大戰前夕,宋時烈已經明顯察覺到了李逸瀾氣質上的變化,整個人已經變得成熟了不少。

  等到戰事告一段落,破虜軍成功擊退了南征軍,並迫使敵軍解散之後,宋時烈再看到凱旋的李逸瀾的時候,心中竟然還帶上了一種敬佩的心理。

  畢竟此時李逸瀾年紀不過二十五,已經有如此驚人的成就,即使是家族背景身後,同樣是年少成名的宋時烈,也是自愧不如。

  .........

  李逸瀾倒是沒有怎麽察覺到宋時烈對自己態度上的變化,在他的心裏,宋時烈還未曾算是破虜軍的一份子,更不用說是他李逸瀾的屬下了。

  和宋時烈聊了一會後,李逸瀾依次握手交談過去,李璌、陳得、金永等人都被李逸瀾逐一點到。

  在金永的跟前,李逸瀾還特意多停留了一會,看到金永此時氣色已經恢複得差不多,李逸瀾也是心情大好。

  跟在李逸瀾後麵的洪宇亮,此時倒是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麵對現任濟州牧使李璌的時候,洪宇亮臉上的那個尷尬,簡直已經是溢於言表了。

  ........

  有人春風得意,有人滿懷失意,總算是走過了府城前列陣迎接的隊伍。

  進入府城之後,李逸瀾等人更是接受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破虜軍萬勝!”

  “提督英武!”

  聽到這些讚美的聲音,李逸瀾雖然事先提醒自己不要被衝昏頭腦,但是心中難免有些飄飄然,直到在人群之中聽到了這麽一句話。

  “李提督萬歲!”

  聽到這話,李逸瀾就如同在課堂上睡覺被老師點名的學生一般,整個人都被嚇醒了過來。這可不是一個能夠輕易說出來的話。

  想了想,李逸瀾大聲回應道:“天子在上,大明萬歲!”

  其實,在李逸瀾心中,還有一個呼之欲出的答案,隻是在此時的曆史背景之中,李逸瀾也隻能夠在心裏想想,要是說出來非但不會被人理解,反而會被當成異類。

  ...........

  在歡呼的人群之中,有一個年輕的男子,和周圍人一樣高聲歡呼著破虜軍的勝利,但是如果認真觀察,年輕男子那雙冰冷的眼睛,卻讓他與周圍人產生了明顯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