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共同的敵人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3-02 23:37      字數:2114
  正當聚集在城南門口的老百姓們準備離去時,李逸瀾帶著金永和陳得出現了。

  按照醫官的吩咐,李逸瀾這段時間都不應該走動,這場膝蓋的傷勢才能愈合得快。但現在事態緊急,李逸瀾又哪裏肯老老實實待著不動?

  好在牧使府上的管事親自送來了一張木輪椅,給李逸瀾提供了不少便利。

  崔鎮南帶著兵丁趕過來維持秩序,給李逸瀾等人分開了一條道路。金永抬頭挺胸,推著輪椅,將李逸瀾送到了城牆腳下。

  李逸瀾站起身子,強忍住膝蓋的疼痛,保持著穩健的步伐,麵不改色地登上了數十步的台階,站上了城頭。

  城內的消息總是傳的很快,在這期間,很多已經回家的百姓,包括一些方才根本就沒有出來辨認屍體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又重新聚在了南門,爭相一睹大明使者的風采。

  畢竟,大明的使者,從來未曾踏足這片土地。即使當年朝鮮還是大明藩屬的時候,明使也都是去漢陽,哪裏有來濟州島這種邊境之地的道理呢。

  ......

  城南門已經被堵得水泄不通了,放眼望去,全是黑壓壓的人群。

  李逸瀾站在城頭,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脊背伸直,身後的陳得和金永也是如此。尤其是金永,這名十餘歲的少年,哪裏見過如此場麵,此時激動得紅光滿麵,身體站得筆直。

  城頭下,有衣衫尚且襤褸的貧民,有身著青衫的士子,有懵懵懂懂的少兒,也有已然白發蒼蒼的老人,或許在平常的日子裏,這些人根本不會有交集,但在此刻,他們口鼻中充斥著陌生人的體味。

  所有人都在仰頭,看著“大明使者”。

  看到人來的已經差不多了,李逸瀾終於開口說話了。李逸瀾說完一句,旁邊的幾名嗓門極大的士卒則一起大聲複述一遍,確保明使的話傳給此刻聚集在南門的每個人。

  李逸瀾說的是大白話。

  “諸位濟州府的父老鄉親們,我奉大明延平藩王命,出使日本,麵見日本國王。”

  城牆下開始傳來嗡嗡的議論聲,崔鎮南不得不在一旁大喊:“肅靜、肅靜!”

  下麵的兵丁拚命維持秩序,好不容易才將聲音壓製下來。

  “不幸途中遇到暴風,飄到朝鮮。。。”

  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是怎麽來的,李逸瀾開始進入正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昨天晚上,竟然有膽大包天的賊徒,想要刺殺使者,破壞大明與朝鮮之情誼,毀朝鮮禮儀之邦的聲譽!”

  “天道昭昭,皇明在上,賊徒雖然是偷襲,卻逃脫不了被我等手刃的結局。”

  “但是,殺手雖然已經被掃除,幕後的真凶卻仍然逍遙於外。”

  “他自認為行事天衣無縫,但是半天過後,就已經被我找了出來!”

  城牆下的聲音再也壓製不住了,最終千百個聲音匯到了一起,意思就是:“凶手是誰?”

  李逸瀾沒有著急回答,等人們再次安靜下來之後,又說出一個讓大家震驚的話:“這凶手,不僅有冒犯大明的新仇,也與諸位有著舊恨!”

  “大家都知道,今年收成不好,家家缺糧。但是囤著最多糧食的濟州糧行,非但不體諒父老鄉親,反而還惡意抬高米價,大發饑荒財!”

  “如果不是國王和牧使心懷百姓,開倉賑濟,恐怕濟州府很多鄉親,活不過今年冬天。”

  “這濟州糧行的老板,李祥,正是哄抬糧價的始作俑者,也是昨晚派人刺殺的幕後真凶!”

  群情激憤!大家紛紛高呼,要把李祥碎屍萬段!

  李逸瀾最後還添上一把火:“李祥自己不是濟州府的人,卻從濟州府收斂了大量的米糧和錢財,隻是他非但不知恩圖報,反而要把濟州府鄉親們的最後一滴血也吸盡啊!”

  “刺殺明使,是對大明不忠;抬高糧價,是對濟州不義!如此不忠不義之人,諸位,隨我共誅之!”

  “殺李祥,奪回我們的糧食!”

  .......

  城牆下,兵丁們已經阻攔不住激動的人群,或者說他們也根本沒打算阻止,甚至有一些士卒都跟著人流,一起湧向了濟州糧行。

  士兵們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兒要養,家裏也沒有多少米!

  方才李逸瀾一通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著實打動了一些年輕士人和遊俠義士,但也有不少人跟著喊過口號之後,就準備回家吃飯了。

  畢竟大義離他們很遠,而米價的問題,也隨著開倉放糧得到了解決。

  雖然大家對李祥的行為都感到痛恨和厭惡,但是畢竟人家是糧行老板,自己隻是普通百姓,惹不起啊!

  但是,最後一句話出來,卻讓原本準備回家吃飯的人們,全都跟上來了!

  “殺李祥,奪回我們的糧食!”

  一路走,一路高呼。

  街邊的商販收起了攤位,正在做飯的婦女抄起菜刀,越來越多的人走了出來,一起加入到了討伐逆賊李祥的隊伍當中。

  李逸瀾被金永推著,走在人群前列。

  人群發出的聲音太大了,以至於旁邊的陳得必須提高嗓門才能讓李逸瀾聽到。

  “李公子,你這也太曆害了,頃刻之間,得了一支大軍啊!”

  李逸瀾也大聲回應道:“我這是讓李祥消失在濟州民眾的汪洋大海當中!”

  .........

  片刻前。

  李祥坐在桌前,思考著怎麽和自己叔父,也就是當朝刑曹判書李慶億,匯報昨晚的刺殺事件。

  這次是李祥擅作主張。

  洪宇亮開倉放糧,直接讓李祥囤積起來的糧食高價賣不出去,想要趁著收成不好大撈一筆的謀劃就這樣打了水漂。

  可叔父李慶億寫來書信,卻叮囑李祥一定要忍住,不要因此和洪宇亮發生矛盾,更別說主動去找洪宇亮麻煩了。

  心裏憋屈了好幾天,正當李祥差不多要開始平複心情的時候,卻得到了大明使者正住在客舍的消息。

  再一打聽,這個叫李逸瀾的使者,竟然隻帶了幾個隨從來濟州,客舍的防備也約等於無。

  天賜良機,事不宜遲,來不及和叔父匯報,當晚李祥就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六名殺手,準備借李逸瀾這個明使的人頭,給洪宇亮弄一個大麻煩。

  可誰曾想到,自己派去刺殺的幾個黑衣人,最終隻逃回來一個!